「公車之旅」後記

 

/ 陳佩君

      中班老師

 

 

 

為期六週的主題「交通工具」課程,為了讓孩子更深入了解常見的交通工具,決定安排一趟公車之旅,帶孩子體驗坐公車的感覺。 

 

  

 

         11月17日上午九時,出發前再次討論搭公車應注意的事項,到了麥當勞對面等車,子瑜和思佑馬上問:「公車站牌在哪裡?」,很快就有孩子發現站牌的位置。介紹站牌後,孩子拿出20元銅板等車,不時聽到孩子說:「哇!是可樂的車子。」「這台大卡車有三個雨刷。」「是吊車耶!」孩子也不忘看看公車來了沒。 

 

 

 

公車來的霎那間,大家開心的猛揮手,大家馬上排隊輪流上車、投弊找座位,柏勳馬上抓住前座的手把,腳踩踏板,玩起開車的想像遊戲,碩恆、暐捷、思佑、子瑜也紛紛模仿;謹慎的姸柔、宇澤、佳蓁、亭文、昱睿、鈺涵則規矩地靠著椅背坐;鎧榆和顗閎則專注的看著窗外的風景。碩恆發現座位的前方有個掛勾,開心的把包包掛在勾勾上(回程時,大家也都學他把書包掛在上面)。子瑜則發現調整位子的按鈕。姸柔和宇澤在車上分享坐公車的經驗,妍柔說:「我有坐過公車去埔心牧場,我去過好幾次?」宇澤說:「我去過100次。」

 

 

快到達目的地時,老師問:「下車時要怎麼告訴司機叔叔呢?」大家紛紛抬起頭四處找尋線索,剛好有位客人按了下車鈕並亮起紅色的燈,鎧榆立刻說:「按上面紅色的鈕。」湖口老街到了,大家便排隊下車並和司機叔叔說謝謝、再見。

 

     

 

         來時陰天欲雨,進入老街,大家用手去觸摸磚塊搭建的舊房子,鎧榆說:「這個跟三隻小豬一樣耶!是用磚塊蓋房子。」沿途還看到紅色郵筒、古老的三輪車、老房子牆上刻有兔子、花、羊…等石雕圖騰。忽然毛毛雨飄了起來,孩子戴上帽子繼續向前行,最後到達天主教堂附近的坦克車展示區,孩子好奇的圍著坦克車看,鎧榆、佳蓁和暐捷大叫:「哇!坦克車好大喔!」暐捷滿臉疑問的問:「坦克車要怎麼上去?」老師說:「想想看呀!」暐捷到坦克車旁看了一下,回來說:「我知道了,可以從輪子爬上去呀!」孩子分別蹲在坦克車前端和尾端,互望著對面的人,大家都蠢蠢欲動,想要從下面的洞鑽過去對面,思佑終於忍不住鑽了過去,其他人看到立刻跟在後面,孩子一來一往鑽個不停和好奇地去摸坦克車的輪子。

  

 

         雨下得有點大,孩子穿上輕便雨衣前往舊鐵軌所在位置,有人說:「我要當豬鼻子自強號。」有人說:「我要當阿福號電聯車。」來來回回在鐵軌上穿梭,幻想自己是火車,開心地享受雨中開火車的樂趣,佳蓁還帶著全部的人玩蝙蝠遊戲,她教大家把雨衣的袖子拉長,把手藏在袖子內,擺動雨衣的袖子,在鐵軌上來回飛行。

 

 

 

         孩子最期待的野餐時間到了,佳蓁吃著她最愛的草莓土司和海苔。鎧榆一下就把御飯糰、麵包吃完。思佑:「好好吃喔!是我媽媽幫我做的花生土司。」顗閎認真的吃著阿嬤準備的炒飯。亭文大口大口咬著麵包。暐捷先把喜歡的克林姆麵包吃掉,再吃吐司。子瑜帶包肉鬆的御飯糰,直說:「我和宇澤一樣耶!」宇澤邊咬御飯糰邊說好吃。碩恆用力咬著蒜味法國土司。鈺涵認真的剝著橘子,很享受地把橘子吃掉。姸柔的餐盒堪稱是全班最營養的午餐,糙米飯糰、蒸的地瓜、秋葵,姸柔一打開便當,便開心的向顗閎介紹她的便當。柏勳認真吃著媽媽準備的水果和小饅頭。昱睿一下子就把丸子、豆沙包、叉燒包吃光,昱睿拿出一根香蕉問:「有沒有人要吃香蕉?」子瑜、柏勳、宇澤立刻跑了過去,昱睿說:「剪刀石頭布決定,給輸的人。」猜拳結果柏勳輸,由柏勳得到一半的香蕉。

   

         上車前,輪流到廟口旁的廁所上廁所,全部的人只有顗閎發現廁所前方遠處有一台坦克車,我問孩子:「你們今天總共看到幾台坦克車?」碩恆:「3台。」柏勳:「是2台。」子瑜:「不對,坐車的時候還有看到2台,總共是4台。(教堂附近、廁所旁各1)」車子很快就來了,有了先前的經驗,大家便快速的把書包掛在前方掛勾上,沿途繼續享受模仿開車的快感。

 

        翌日,孩子在教室畫「回顧畫」,和孩子討論搭車心得。

鎧榆:「爬坦克車很好玩,從下面爬,站起來有一點點會撞到上面。」

鈺涵:「坐車很好玩。」姸柔:「我有走鐵軌,我也變豬鼻子自強號。」

亭文:「走鐵軌很好玩。公車樓梯那邊有放行李的地方。」

佳蓁:「我和小朋友玩蝙蝠遊戲,我把兩支手的輕便雨衣拉出來,變成翅膀,小朋友也學我一起玩。」

子瑜:「在鐵軌那裏跑的時候會有風。坐公車我有看到房子、坦克車。」

柏勳:「我要回去的時候,公車椅子旁邊有一個把手,可以往後推(調後背的斜度)我有看到鐵軌,還有溜冰(地上濕濕滑滑的),我還鑽進坦克車,坦克車有大的、小的輪子,大的輪子好多個。」

昱睿:「我和顗閎在公車上玩躲貓貓,我坐在前面,他坐在後面。」

思佑:「我在牆壁上還有看到蒸氣火車的圖案。鐵軌很好玩,我變成豬鼻子自強號。」

宇澤:「坐公車的時候我投了兩個(十元),我有看到馬路。」

顗閎:「坐公車在上面開車,我在加速衝啊衝、碩恆踩煞車。

碩恆:「坐公車看到外面有好多樹、房子。有一小段鐵軌,可以在那邊走。」

暐捷:「坐公椅子很高,我在開車,看外面。」

 

孩子非常喜歡這次的公車行,起初我也很擔心天氣會影響他們的興緻和心情,但孩子們總能會找到遊戲的方法和樂趣

        

che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芒花開了!

 

攝影 /蘇美香、陳佩君、鍾宇婷等

 

 

 

 

編按:平常不起眼的芒草最近開始抽出了花穗,在平地、在高處,只要人跡較少的地方都可看到它們迎風佇立、點頭連連,花穗剛開始呈紫紅色,成熟時會一夕之間灰白了頭。喜兒的孩子依四時運行而學習,當然不會錯過「捻花惹草」的體驗。


大班

 

 


大班的孩子連續兩週的戶外教學都去看芒草:先是在園所鄰近公園區域,接著去陽光山林社區外的野地。

   

芒草易割手,老師事前會教幼兒直接用手拔芒花的技巧:先在花穗端找出葉面,然後把兩邊的葉面往下撕至枝結處即可折斷

 

   

帶回來的芒草,老師請孩子發揮創意和聯想,看看芒草可以做什麼,結果:有的要蓋三隻小豬的茅草屋、有的把花穗做卡片、有的覺得可以作夾子、有的認為能製成釣竿‧‧‧ 

 

中、小班

 

陽光山林外那塊野地的芒草,花高草長,對中、小班的幼兒而言,猶如一趟探險之旅

 

     


終點是途中一塊空曠泥地,孩子很快找到他們要玩的遊戲:或角色扮演、或玩家家酒,石頭、芒草、紅土就足以讓幼兒玩了很久

   


孩子在歸程仍意猶未盡,看到車子又開始玩起洗車遊戲

che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喜兒的學齡前學習

到幼小銜接

 

  / 方潔玫

記錄/ 彭信禎

 

 

編按:新學期的期初家長會(9/27)在各班帶開舉行親師座談之前,由創辦人方潔玫向家長說明喜兒的教學方向與重點,述說過程或有疏漏,經過文字紀錄與潔玫老師的補遺,玆把內容刊載於后。

 

 

一、喜兒認同的幼兒教育目標  

 

    學前教育的目標有很多種說法,我採用了認知心理學家皮亞傑的門徒卡密的演繹與歸納,如以下三方面:幼兒與成人關係、幼兒與同儕關係和有關幼兒學習特質(請參閱卡密的著作《幼兒團體遊戲皮亞傑理論在幼兒園中的應用》)。

 

    1. 與成人關係方面:卡密建議成人和幼兒相處時,儘量減少使用權威,讓幼兒能發展其自主性。我們在與幼兒相處時,有談話、遊戲,也免不了有約束、管教、獎懲,但是能儘量減低威權的方式,對幼兒的社會性發展(安全感、信賴)、認知發展較有助益。譬如成人對幼兒的獎勵與處罰,儘量讓因與果有直接關係是較好的方式。我們社會中經常可以看到家長在孩子考試考滿分時,給與金錢或物質(貼紙)的獎勵,這其實幫孩子建構了一個學習與金錢關係(並無直接因果關係),卻無法讓孩子認識到學習的成果其實是讓我們人變得可以更獨立(可以獨立閱讀、正確地付錢與找錢、可以跟同儕融洽相處…)。又譬如:幼兒在遊戲時打人或搶玩具,我們可以處罰他暫時在一旁靜坐,並且教導他使用語言與同儕交涉,並學習等待。此處罰讓他明白如果人不能用適當的方式和人相處,他就會失去與人共玩的機會。此時無須使用打他的方式制止他的錯誤行為。減少使用威權並不表示不管教孩子,只要教法得當,孩子更能學習到合宜的社會行為。

 

 

    2. 與同儕關係方面:由於幼兒起初只能以自己的觀點來看事情,我們希望幼兒能逐漸脫離這種自我中心的階段,最好的方式就是讓幼兒能經常與同儕互動。幼兒與其他孩子相處的時候,更能讓他覺察到其他幼兒的需要與觀點,讓他有發展同理心的機會,他面臨到「我可讓他先玩嗎?我可以分他一些零件嗎?」沒有實際跟同儕相處的經驗,我們無法真正教導幼兒分享、大方、說話溫和等等人際互動的態度。另外,皮亞傑也指出,兒童的邏輯思考能力若缺少同儕交往的經驗是無法發展的。例如:我們在幼小班可以經常看到幼兒爭奪玩具的情況,即使老師介入教導他們,他們大多仍然很堅持要某項玩具;而在大班的遊戲時間,即使有玩具的爭執,我們都可以看到他們可以透過孩子提出來的建議或說法,協調商量出彼此可以接受的解決方式。

 

 

    3. 有關學習方面:有別於設定有關讀寫算的具體目標,卡密提出的是有關學習者特質的目標:我們要看到幼兒是否具有機警、好奇、進取心?有思考、提出問題的能力?有信心解決問題?能發現事物之間的關係?當幼兒具備這些能力與態度,他同時也具備了讀寫算所需要的基本條件。

 

 

二、喜兒的教學特色

 

    喜兒的教學特色是:符合幼兒發展的需要、在生活中學習及重視個別差異。以下依序說明。

 

    2-6歲是由感覺動作期進入前運思期的幼兒,需要透過遊戲和運動為主的活動,來帶動他們在社會情緒、動作肢體協調、語言表達和認知能力等各方面的發展。

 

1.  符合幼兒發展:喜兒重視幼兒情緒的發展、提供探索大自然的機會、第一手的感官經驗及充足的同儕互動經驗。

 

            a.重視幼兒的情緒

幼兒的情緒影響他各方面的發展與學習,譬如剛入園的幼小班孩子,需要和老師發展互信,幼兒有安全感、有穩定的情緒,其他各方面如肢體動作、語言、社會規範、認知便能得到發展。到了中大班的孩子,除了師生關係以外,他和同儕的關係是另一個影響他情緒的因素,這時的孩子需要學習如何融入群體,發展歸屬感,這樣他在各方面也能漸入佳境。

 

 

b.提供探索大自然的機會

喜兒每周定期的大自然探索活動(鄰近公園或社區等),提供孩子經常在大自然活動的機會,讓孩子直接在自然中學習、接觸人類對美感、知識的本源,同時發展孩子的體適能。

 

 

            c.提供第一手的感官經驗

喜兒的課程大多提供幼兒親自觀察、使用感官、動手操作的機會,較少透過錄音帶、錄影帶或是圖鑑來學習,也就是儘量提供一手經驗給孩子。希望孩子能直接透過「眼睛看」、「耳朵聽」、「雙手觸摸」、「鼻子聞味道」,甚至是透過「舌頭品嚐」,得到第一手的感官經驗,親自運動、動手做(譬如美術、烹飪課程),讓幼兒統整其感官經驗,同時也發展他自己的感受、想法、創意。

 

 

 

            d.提供充足的同儕互動經驗

喜兒的孩子有足夠的時間依自己的意願和同伴遊戲,在課程中也有許多機會一起討論、工作和運動,這些都提供幼兒豐富而多元的同儕互動經驗。

 

 

 

2.  在生活中學習

喜兒課程常配合我國社會文化中的節日或季節的變化,規劃符合幼兒年齡發展的學習活動,譬如:元宵節時的自製鐵罐燈籠提燈籠、農曆年的剪窗花與畫春聯。同時,我們也重視幼兒每日生活中的自理學習,也關注發生在我們生活中的有趣味的事情。

 

 

 

3.  重視個別差異

喜兒格外重視孩子獨特的個性及特別需求。譬如:當幼兒家中有新生兒加入時,或手足之間有妒忌情緒困擾時,老師都會針對幼兒需要,特別設計教案或情緒輔導。

 

三、喜兒的幼小銜接

 

    喜兒的幼小銜接是透過運動、遊戲和生活自理來發展手力、並且設計以幼兒為中心的課程,進行有意義的學習、透過遊戲和生活,建構幼兒的數概念及推理能力;我們也重視良好書寫習慣的建立---坐姿與握筆姿式、大班下學期的實地參訪小學,讓幼兒熟悉小學生活基本的元素。

 

     1.  在運動、遊戲和生活自理中發展手力。

寫字之前,手腕力氣要足夠。學齡前的幼兒在各方面發展尚未成熟,目前很多幼兒早在小班、中班就開始寫字是很不適合的。在喜兒,我們會透過持續地運動(如攀爬、拍球)、遊戲(如撕貼、撿豆子)、生活自理(如搬椅子、擰抹布、轉瓶罐蓋子)、蠟筆畫、粗色鉛筆畫,幫助孩子發展其手腕的靈活度和力道。

 

 

 

2.  以幼兒為中心的課程設計,進行有意義的學習。

我們在大班下學期進行的注音符號學習是從與幼兒自身比較密切相關的地方開始,小朋友會先學認自己和同學的姓名注音,孩子們會注意到同學的姓名裏有哪些符號跟自己的是相同的或相似的。對幼兒來說,這是他們熟悉的,對他們也有意義的學習。此外,透過遊戲來使用注音符號的學習,亦是幼兒喜歡的。例如今年暑假,大班孩子利用娃娃家的道具玩老闆的買賣遊戲開商店,他們想製作菜單,開始用自己剛學會的注音符號來寫出菜單。

 

3.  從遊戲和生活中,讓幼兒建構起數的概念及推理能力。

大班孩子透過數理遊戲,如撲克牌、井字棋、老師自製的青蛙棋盤遊戲(利用擲骰子來決定移動棋子的步數,使用兩顆骰子就可以讓孩子發展「加法」的概念);或是利用班上的例行活動(今天吃幾片水果?今天班上出席的人數共有多少?男生有多少?女生又有多少?),幫助幼兒建構數的概念及推理能力。

 

 

 

4.  重視書寫習慣的建立---坐姿與握筆姿式

比起大多數其他幼兒園,喜兒讓孩子進行執筆書寫方面的練習算是晚的。我們是希望能讓幼兒到了各方面能力成熟度高了之後再開始使用鉛筆寫字,以建立孩子良好的書寫習慣,包括握筆姿式和坐姿。喜兒的孩子在大班以前,有許多使用蠟筆的經驗,到了大班上學期,先開始用學齡前鉛筆和粗色筆來畫圖和描寫數字,這是他們初步的握筆經驗。到了大班下學期才開始學習描寫注音符號。我們在他們握筆的時候,比較注意他們握筆的方式和身體的姿勢、眼睛和紙本的距離。雖然喜兒孩子用鉛筆寫字的時間短,但是用色鉛筆畫圖的時間很多,當他們一年級正式書寫作業時,筆觸顯得清晰有力;儘管在筆順、筆劃位置上還無法完全掌握,需要比較多的引導;不過,屆時他們對於筆劃位置的說明,更容易理解、控制力也比在大班時更好。換言之慢學、慢寫,可以寫得更穩、更好。

 

 

 

5.  實地參訪小學,熟悉小學生活元素。

大班下學期,我們也帶孩子實地參訪小學,在小學待上半天,認識未來和他們息息相關的一年級教室、健康中心、圖書館等小學環境,孩子可以進入一年級教室,感受上課必須要坐在座位上的氣氛,聽聽上、下課的鈴聲,觀察小學生下課的活動,有機會的話,我們也讓孩子在偌大的小學操場跑道上來一場賽跑;讓幼兒使用小學的蹲式廁所、練習如何用零錢、卡片撥打公用電話。在七、八月期間,喜兒會有較密集的幼小銜接課程,讓幼兒更具體接觸小學學習常見的元素,包括抄寫聯絡簿、聽寫測試等等。我們也會就即將進入小學孩子們的心情做交流與抒發。

 

 

附記

 

一個月來觀察喜兒安親班孩子的經驗分享

 

    最近觀察了喜兒安親班一、二、四年級孩子寫作業的狀況,我發現提前握筆寫字的孩子(不是喜兒畢業)和喜兒的孩子在一年級時,作業書寫工整度其實差異不大,但是喜兒的孩子運筆有力、筆觸清晰,態度比較認真(因為還不會)。

    二年級喜兒的孩子字體仍是清晰有力,也比一年級時寫得工整勻稱(有的在一年級時被爸爸認為寫得醜,現在也能寫得漂亮了);至於目前喜兒畢業的四年級孩子,在運筆、控筆的能力上就更成熟了;在國語、數學作業裡的字體,都筆劃認真且工整漂亮。不可諱言,在幼稚園階段沒有很多寫字經驗的孩子,到了剛上一年級時,在寫作業時需要的陪伴與引導都比較多,但是這本來就是孩子們進入正式學習階段應得的照顧,此時對他們的引導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暑假期間曾帶領大班畢業生一個月幼小銜接的佩宜老師就曾表示,大班孩子當時在學習注音符號上能力很好,而且表現出很強的解決問題的能力。他們很快就運用學來的注音符號,作為進行他們喜愛的家家酒與買賣活動---自己動手寫注音符號菜單。當老師進行數學序列概念遊戲時,他們都興致高昂的舉手,想上台做題目和當小老師;這些都是我們樂意看到的,我們希望喜兒畢業的孩子都能常保機警、好奇、進取心,以及靈活的思考能力!

文章標籤

che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喜兒為何不過萬聖節、聖誕節?

 

 

/ 黃廣祥

 

 

上兩周楊梅的書店張掛不少萬聖節裝扮面具。一位年輕的爸爸帶著三、四歲大的幼兒來選購面具,孩子看著一排排的面具,它們大多面目猙獰、非鬼即怪,他開始畏懼起來不敢趨前,做爸爸沒察覺就隨手選了一個鬼面具給他帶上,孩子立即嚎啕大哭,怎樣都不肯戴起來。最後,爸爸一臉不解的帶著孩子邊走邊說:「你不是吵著要爸爸買一個面具給你帶回幼稚園嗎?怎麼害怕起來了?」

 

    上周我參加一場幼教研習會,席間,和一位幼教老師閒聊,她問到喜兒在萬聖節準備辦什麼活動,我告訴她喜兒不過萬聖節,她聽後一臉驚訝、認為錯失一個很好的宣傳機會---帶著裝扮的幼兒、口中喊著 “ trick or treat不給糖就搗蛋大街小巷走著有如活廣告。我跟她解釋因為它跟我們的文化沒有什麼連結,她聳聳肩說:「何必那麼認真,只是一場裝扮遊戲而已! 反正小孩也很喜歡玩。」我笑了笑,沒再說下去。

 

農曆新年雖改稱為春節,一般人還是要過「年」,這就是傳統節日所代表的文化。


 

    是的,假如只是平常的一場遊戲,是不必那麼認真。但是,當這場遊戲須在一個特定的期間舉行,而遊戲的背後又是跟某個民族的傳統文化有關時,身為教育工作者,我們就不得不思考,在特定日子作特定的節日遊戲或活動,假如沒有文化上的連結,除了增加一些商業行為、額外消費外,到底對孩子還會有什麼意義

 

傳統節日也會有吃喝玩樂,但人們藉此獲得歸屬感

 


    傳統節日的形成,通常是由生活在同一塊土地上的族群,經過約定俗成的一種儀式或活動。在節日到來的時刻,族群裡的人願意為它進行一些慶祝或紀念的行為,讓大家產生認同及歸屬感。

 

    喜兒不過萬聖節、也不過聖誕節,因為它們並不是我們傳統的節日。這兩個節日的到來,我們的社會在環境或生活裡,並沒有真正產生一種集體的文化氛圍,有的只是一些表面的消費性活動或吃喝玩樂,由於它不是「全民」參與,孩子在活動之餘,並沒有得到進一步的文化連結。

 

帶幼兒到龍潭看划龍舟不止跟端午節有關,它還使幼兒體驗到在地文化

 

 

拿萬聖節來說,我們的文化是「敬鬼神而遠之」,我們不會讓孩子在中元節那天扮鬼作怪,這是有所忌諱的;那麼,為何萬聖節則可以?難道東西方的鬼怪有別?這令人頗堪玩味。又如聖誕節,雖然始於紀念耶穌的誕生,對西方人而言,卻是年度家族團聚的重要長假(有如華人的農曆新年),而我們不少人卻聚焦在聖誕晚會、大餐、禮物上,這不但沒有讓孩子瞭解過節的意義,反而扭曲了別人節日應有的意涵。喜兒雖然不過這兩個節日,卻沒有排斥它們,透過繪本的閱讀及故事的講述,我們讓孩子以欣賞異國文化的角度,認識它們的由來及其隱含的意義。

 

繪本故事可以讓幼兒對外來節日有初步認識

 

但是,喜兒重視孩子過自己傳統的節日,如農曆新年、元宵、端午、中秋、冬至等,老師設計的教案都著重在讓孩子各種感官體驗節日的氣氛。當別人正忙於籌備聖誕活動時,喜兒的孩子已開始體驗「冬至」的到來:對「冷」的不同感受、在家問長輩有關冬至的由來、到傳統市場體驗人們因過節而忙碌、和班上同學一起搓湯圓……這些活動都可讓孩子體驗傳統節日的氣氛不是只在喜兒園內,當孩子走在路上、回到家裡,都會感受到節日的氛圍,孩子也因此跟自己的文化有了連結。這是外來節日無法比擬的。

 

孩子對節日的認識透過耳朵聽、眼睛看、身體扮演會有更深刻的感受

che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秋日登高

 

攝影 / 喜兒老師

 

 

 

編按:園方原在1015下午舉辦「秋日登高」的親子活動,家長也很捧場,攜家帶幼的,報名人數竟逾百人。為了使幼兒感受自己也是參與籌備活動的一分子,老師在當周更安排了烹飪課程,讓幼兒做包子饅頭作為當天活動充饑用。無奈天公不作美,當天中午就開始飄起霏霏細雨,到了下午一點半,細雨未歇,園方只好去電通知家長活動取消。但是,我們並沒有讓孩子失望,尤其孩子在班上做了風車,很期待在高處能體驗到風與風車之間的交流。在活動取消後第二周的戶外教學,老師依活動的原來規劃路線,給孩子來一趟登高之旅。

 

(一)  活動前的課程

 

烹飪課:「包子」、「饅頭」

 

各班的烹飪課都以做包子或饅頭為題,難易度則各有差別:小班只需搓麵糰、放葡萄乾,中班增加壓麵、捲麵步驟,大班則在老師指導下,從開始量麵粉到最後包餡都可自己完成

 

美勞課:「風車」

 

同樣的,各班在上的美勞課都是「風車」,但是小班只需在老師做的風車上塗上自己喜愛的顏色;中班孩子則在被固定的風車上敲打釘子,體驗力道的大小,以及黏貼色條為風車裝飾;大班則完全自己來:從鋸樹枝為棒,風車紙樣裁剪、美化到成品

 

(二) 戶外教學

 

在到達秀才觀光茶園往山上走之前,須要經過種稻、種果樹的幾戶人家,大班的孩子手腳靈活,老師讓他們順著田埂走

 

 

沿路上,孩子對動植物的生態有不少見聞與體驗

 

中、小班去的那一天,路上還碰到大班的家長,有的孩子很快就認出來;半小時的上山路程大家邊走邊玩,到了頂端沒有孩子喊累。

 

山上的風雖然狂吹著,孩子還是要先學習什麼角度才會讓風車迎風而動。

 


文章標籤

che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求知若飢、虛心若愚





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 史蒂夫賈伯斯


 Steve Jobs





 


 


編按:最近網路傳閱剛離世、讓舉世哀悼的蘋果電腦創辦人賈伯斯 (Steve Jobs 1955-2011),在2005年對史丹佛應屆畢業生所發表的演講內容,那是一場經典演說;他的人生經歷值得世人一再回味深思‧‧‧





 



 





今天,很榮幸來到各位從世界上最好的學校之一畢業的畢業典禮上。我從來沒有大學畢業過,說實話,這是我離大學畢業最接近的一刻。





今天,我只說三個故事,不談大道理,三個故事就好。





第一個故事,是關於人生中的點點滴滴如何串連在一起。





我在里德學院(Reed
College
)待了六個月就辦休學了。 到我退學前,一共休學了十八個月。那麼,我為什麼休學?(聽眾笑)這得從我出生前講起。





我的親生母親當時是個研究生,年輕未婚媽媽,她決定讓別人收養我。她強烈覺得應該讓有大學畢業的人收養我,所以我出生時,她就準備讓我被一對律師夫婦收養。
但是這對夫妻到了最後一刻反悔了,他們想收養女孩。所以在等待收養名單上的一對夫妻,我的養父母,在一天半夜裡接到一通電話,
問他們「有一名意外出生的男孩,你們要認養他嗎?」而他們的回答是「當然要」。





後來,我的生母發現,我現在的媽媽從來沒有大學畢業, 我現在的爸爸則連高中畢業也沒有。 她拒絕在認養文件上做最後簽字。直到幾個月後,我的養父母保證將來一定會讓我上大學,她的態度才軟化。





十七年後,我上大學了。但是當時我無知地選了一所學費幾乎跟史丹佛一樣貴的大學(聽眾笑),我那工人階級的父母將所有積蓄都花在我的學費上。六個月後,我看不出唸這個書的價值何在。那時候,我不知道這輩子要幹什麼,也不知道唸大學能對我有什麼幫助,只知道我為了唸這個書,花光了我父母這輩子的所有積蓄。所以,我決定休學,相信船到橋頭自然直。






 


 


當時這個決定看來相當可怕,可是現在看來,那是我這輩子做過最好的決定之一(聽眾笑)。
當我休學之後,我再也不用上我沒興趣的必修課,把時間拿去聽那些我有興趣的課。這一點也不浪漫。





我沒有宿舍,所以我睡在友人家裡的地板上,靠著回收可樂空罐的退費五分錢買吃的。每個星期天晚上得走七哩的路,繞過大半個鎮
去印度教的 Hare
Krishna
神廟吃頓好料,我喜歡
Hare Krishna
神廟的好料。就這樣追隨我的好奇與直覺,大部分我所投入過的事務,後來看來都成了無比珍貴的經歷





舉個例來說。當時里德學院有著大概是全國最好的字體藝術課程。校園內的每一張海報上,每個抽屜的標籤上,都是美麗的手寫字。因為我休學了,可以不照正常選課程序來,所以我跑去上書寫課。
我學了 serif sanserif 字體,學到在不同字母組合間變更字的間距,學到活字印刷偉大的地方。





字體的優美、歷史感與藝術感是科學所無法掌握的,我覺得這很迷人。





我沒預期學這些東西能在我生活中起些什麼實際作用,不過十年後,當我在設計第一台麥金塔時,我想起了當時所學的東西,所以把這些東西都設計進了麥金塔裡,這是第一台能印刷出漂亮字體的電腦。






 


如果我沒沉溺於那樣一門課裡,麥金塔可能就不會有多樣性和等比例間距的字體了。又因為 Windows抄襲了麥金塔的字體使用方式(聽眾鼓掌大笑)。因此,如果當年我沒有休學,沒有去上那門字體藝術課,大概所有的個人電腦都不會有這些東西,印不出現在我們看到的漂亮字體來了。





當然,當我還在大學時,不可能把這些點點滴滴預先串連在一起,但在十年後的今天回顧,一切就顯得非常清楚。
我再說一次,你無法預先把點點滴滴串連起來;只有在未來回顧時, 你才會明白那些點點滴滴是如何串在一起的





所以你得相信,眼前你經歷的種種,將來多少會連結在一起。你得信任某個東西,直覺也好、命運也好、人生或者緣份。
這種作法我從來沒失望過,我的人生因此變得完全不同。( Jobs停下來喝水)





 


 


我的第二個故事,是有關愛與失去。





我很幸運------年輕時就發現自己愛做什麼事。我二十歲時,跟 Steve Wozniak 在我爸媽的車庫裡開始了蘋果電腦的事業。我們拚命工作,蘋果電腦在十年間從一間車庫裡的兩個小夥子擴展成了一家員工超過四千人、市價二十億美金的公司。在那事件之前一年推出了我們最棒的作品-麥金塔電腦( Macintosh),那時我才剛邁入三十歲;然後,我被開除了。





我怎麼會被自己創辦的公司給開除呢?(聽眾笑)





嗯,當蘋果電腦成長後,我請了一個我以為在經營公司上很有才幹的傢伙來,他在頭幾年也確實幹得不錯。可是我們對未來的願景不同,最後只好分道揚鑣,董事會站在他那邊,就這樣在我 30歲的時候,公開把我給解僱了。






 


我失去了整個生活的重心,我的人生就這樣被摧毀。





有幾個月,我不知道要做些什麼。我覺得我令企業界的前輩們失望------我把他們交給我的接力棒弄丟了。我見了創辦 HP David
Packard
跟創辦Intel Bob Noyce,跟他們說很抱歉,我把事情給搞砸了。我成了公眾眼中失敗的示範,我甚至想要離開矽谷。





但是漸漸的,我發現,我還是喜愛那些我做過的事情,在蘋果電腦中經歷的打擊絲毫沒有改變我愛做的事。
雖然我被否定了,可是我還是愛做那些事情,所以我決定從頭來過。當時我沒發現,但現在看來,被蘋果電腦開除,是我所經歷過最好的事情。成功的沉重被從頭來過的輕鬆所取代,每件事情都不那麼確定,讓我自由進入這輩子最有創意的年代。





接下來五年,我開了一家叫做
NeXT
的公司,又開一家叫做
Pixar
的公司,也跟後來的老婆(Laurene)談起了戀愛。Pixar接著製作了世界上第一部全電腦動畫電影,玩具總動員(Toy Story),現在是世界上最成功的動畫製作公司(聽眾鼓掌大笑)。然後,蘋果電腦買下了 NeXT,我回到了蘋果,我們在 NeXT發展的技術成了蘋果電腦後來復興的核心部份。我也有了個美妙的家庭。






 


我很確定,如果當年蘋果電腦沒開除我,就不會發生這些事情。這帖藥很苦,可是我想蘋果電腦這個病人需要這帖藥。
有時候,人生會用磚頭打你的頭,但不要喪失信心。





我確信多年來支持我繼續走下去的唯一理由就是我熱愛我所做。你得找出你的最愛,工作上是如此,人生伴侶也是如此。






 


你的工作將佔掉你人生的一大部分,唯一真正獲得滿足的方法就是做你相信是很棒的工作,而唯一做很棒工作的方法就是愛你所做的事 如果你還沒找到這些事,繼續找,別停頓。盡你全心全力,你知道你一定會找到。而且,如同任何偉大的事業,事情隨著時間只會愈來愈好。所以,在你找到之前,繼續找,別停頓。(聽眾鼓掌, Jobs喝水)









 


 


我的第三個故事,是關於死亡。





當我十七歲時,我讀到一則格言,好像是「把每一天都當成生命中的最後一天,你就會輕鬆自在」(聽眾笑)。





這對我影響深遠,在過去33年裡,我每天早上都會照鏡子,自問:「如果今天是此生最後一日,我今天要做些什麼?」每當我連續太多天都得到一個「沒事做」的答案時,
我就知道我必須有所改變了。





提醒自己快死了,是我在人生中面臨重大決定時,所用過最重要的方法。因為幾乎每件事------所有外界的期望、所有的名聲,所有對困窘或失敗的恐懼------在面對死亡時都消失了,只有最真實重要的東西才會留下。提醒自己快死了,是我所知避免掉入畏懼失去的陷阱裡最好的方法。人生不帶來、死不帶去,沒理由不能順心而為。





一年前,我被診斷出癌症。我在早上七點半作斷層掃瞄,在胰臟裡清楚出現一個腫瘤,當時我連胰臟是什麼都不知道。醫生告訴我,那幾乎可以確定是一種不治之症,預計我大概活不到三到六個月了。






 


醫生建議我回家,好好跟親人們聚一聚,這是醫生對臨終病人的標準建議。那代表你得試著在幾個月內把你將來十年想跟小孩講的話講完。那代表你得把每件事情搞定,家人才會儘量輕鬆。那代表你得跟人說再見了。





我整天想著那個診斷結果,那天晚上做了一次切片,內視鏡從喉嚨伸入,穿過胃進到腸子,將探針伸進胰臟,取了一些腫瘤細胞出來。我打了鎮靜劑,不醒人事,但是我太太在場。她後來跟我說,當醫生們用顯微鏡看過那些細胞後,他們都哭了,因為那是非常少見的一種胰臟癌,可以用手術治好。所以我接受了手術,康復了。(聽眾鼓掌)





這是我最接近死亡的時候,我希望那會繼續是未來幾十年內最接近的一次。






 


經歷此事後,我可以比先前死亡只是純粹想像時,要能更肯定地告訴你們下面這些:沒有人想死。即使那些想上天堂的人,也不想為了上天堂而死(聽眾笑)。但是死亡是我們共同的終點,沒有人逃得過。這是註定的,因為死亡很可能就是生命中最棒的發明,是生命交替的媒介,送走老人們,給新生代開出道路。





現在你們是新生代,但是不久的將來,你們也會逐漸變老,被送出人生的舞台。抱歉講得這麼戲劇化,但是這是真的。





你們的時間有限,所以不要浪費時間活在別人的生命裡。不要被教條所侷限------盲從教條就是活在別人的思考結論裡。不要讓別人的意見淹沒了你內在的心聲。最重要的,擁有追隨自己內心與直覺的勇氣,你的內心與直覺多少已經知道你真正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任何其他事物都是次要的。(聽眾鼓掌)






 


在我年輕時,有本奇妙的雜誌叫做 Whole Earth Catalog》, 當年這可是我們的經典讀物。那是位住在離這不遠 Menlo Park城市的Stewart Brand發行的,他把雜誌辦得很詩意。那是 1960年代末期,個人電腦跟桌上出版還沒出現,所有內容都是打字機、剪刀跟拍立得相機做出來的。
雜誌內容有點像紙本版的Google,在Google 出現之前的35年就有了:這本雜誌很有理想主義,充滿新奇的工具與偉大的見解。





Stewart 跟他的團隊出版了好幾期的《Whole Earth Catalog》, 然後很自然的,最後出了停刊號。當時是 1970 年代中期,我正是你們現在這個年齡的時候。在停刊號的封底,有張清晨鄉間小路的照片,那種你四處搭便車冒險旅行時會經過的鄉間小路。在照片下印了行小字:





求知若飢,虛心若愚





那是他們親筆寫下的告別訊息,我總是以此自許。 當你們畢業,展開新生活,我也以此祝福你們。





求知若飢,虛心若愚





非常謝謝大家。


 


che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為何學齡前的幼兒不宜上才藝班?

 

 

/ 黃廣祥

               喜兒的「叔叔」

 

 

 

 

上學年,中、大班某些孩子在課後的時間跑去上才藝班:有的是舞蹈、有的是畫畫、揑陶‧‧‧

 

有一位幼兒在園裡上韻律課時不想跳、抱怨太累,她說因為昨天在外面的舞蹈班已經跳過了;她原是位在課堂上一聽到音樂就手舞足蹈的孩子,如今她有了選擇、也有了價值判斷。另一位幼兒在外頭學了一些芭蕾舞步,結果每次韻律課她跳來跳去都是芭蕾的姿式,不像別的孩子肢體變化豐富多樣。

 

捨棄制式的舞步,依音樂節奏的起伏、緩急來擺動或伸展肢體更能讓幼兒樂在其中

 

另外,有些課後在外上畫畫班的幼兒,回到課堂,便開始糾正其他同學所畫的東西,因為她們認為別人畫得都「不像」,但是他們自己所畫的卻也不再像以前那麼揮灑自如。

 

我們一直不贊成學齡前的幼兒去上才藝班(小、中學以後效果會更好),舉凡繪畫、樂器、舞蹈、陶藝‧‧‧顧慮的原因有:

 

1.      學齡前的幼兒他們的大、小肌肉仍未發展得很好,不容易達到才藝學習所要求的準確度與嫻熟度,如繪畫的筆劃運轉、樂器的拿揑、舞蹈的姿態;一旦真的有些孩子能達到成人的期待,他們必然花了很多時間持續練習(不管是自願或非自願),如此反而阻礙了幼兒這個年齡期應該擁有的均衡發展。

 

2.      才藝班的老師大多沒有受過幼兒教育的專業訓練,在教學上,對學生的要求多偏重在技巧能力的建立,尤其是屬於短期學習的才藝課,老師都希望孩子能有階段性的成果來向家長呈現;幼兒一再地被要求反覆練習或操作後,原來好玩的事情忽然成了一件苦差事,他們學習的興趣頓時蕩然無存,從此視為畏途。

 

 

捏陶對幼兒而言是一種遊戲更甚於創作

 

3.      坊間的才藝班大多混齡學習,年齡愈大的孩子學習能力愈好;幼兒注意到自己怎樣努力都不如稍大的孩子時,有些幼兒會產生自卑、畏怯或挫折感,對其人格發展有負面的影響。

 

4.      有些才藝過早學習反而成了幼兒的限制「框架」,這才是我們最擔心的一點,幼兒原有豐富的想像力再也不復見;拿學畫畫而言,學齡前幼兒一旦接觸到「具像」的描繪,就會很在乎自己畫得像不像、好不好看,愈是這樣,他的原創性就愈少,抄襲或模仿性就愈高。

 

喜兒的孩子從小就被教導只有能靠自己感覺畫出來的才是最好

 

在學齡前(3~6)這個階段的幼兒,他們接觸到的畫作、樂器、舞蹈應以其本身的原創性為主,換言之,成人應著重在讓幼兒透過以上媒介來抒發出其內心的想像或感受。若是如此,在家即可達成,並非去上才藝班不可。於是,一首歌的播放,可以讓幼兒盡情地手舞足蹈;一個鼓、兩個鈸,亦能讓幼兒體會隨著敲打力道的強弱、快慢,產生不同音效和節奏的變化;而一張紙、數枝蠟筆,自然也會使幼兒專注地塗畫,然後不管畫得像不像、好不好(以一般成人的標準),家長只需耐心的聽完孩子述說他畫的是什麼,就能鼓勵孩子往後一張接一張的畫下去‧‧‧

 

樂器的接觸應讓幼兒先從體驗不同樂器的聲音,敲打輕重快慢的音效開始

 

在喜兒,老師讓幼兒接觸到的「才藝」:畫作、律動、木工、捏陶土、樂器敲打等都是以幼兒的角度為考量(好不好玩),老師重視幼兒在過程中的體驗以及事後把感受透過語言表達出來,而不去強調技巧上的優劣、作品的好壞,當然老師也不會親自畫給幼兒看,以免他們有「先入為主」的干擾。每位幼兒都被鼓勵照著自己感覺來呈現;在這種氛圍下,幼兒的表現是充滿自信而想像豐富。尤其畫作方面,喜兒的孩子從幼班起就被鼓勵把感受畫出來,所以拿起筆來就能塗塗畫畫,毫不畏怯。有一次,老師請大班的孩子畫母親的畫像,一位孩子所畫的母親,老師怎樣看都像一個豬的臉孔,便問他為何母親像那樣,他回答因為母親常說他是「豬頭」,老師聽後並沒有請他重畫,只是莞爾一笑,因為她知道這是孩子的一種「移情」作用。

 

 幼兒的畫作應從生活中取材。畫前先給幼兒討論主題,並說出自己的想法或感受,讓他們在畫時有更多的聯想和連結

 

拿學畫例子而言,假如以有去學畫和沒去學的幼兒作比較,依潔玫老師在喜兒的長期觀察,她發現到他們其間的差異如下:

 


有學畫的幼兒


沒學畫的幼兒


畫法流於刻板、容易模式化


依現有能力所及,自己建構出畫法


對於會畫的題材快速完成,沒興趣跟相關經驗做聯結


邊畫邊聯想到一些跟主題相關的趣事,繼續發揮


較容易依物體的真實顏色來著色


依照自己喜歡或偏好的顏色去著色


有時出現猶豫、遲遲無法下筆狀況,對作品較易形成明確的畫得好或不好的價值觀


不假思索就可以隨自己的想法去畫,畫的時候不會想到自己畫得好或不好的問題

che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喜兒2011第十六屆畢業典禮圖像專輯



 


 



攝影  /  張賢德等


 


 



 

 



每位畢業生都在歡迎海報畫上自畫像,更有六、七位孩子合畫老師的樣子



 


 


 




編按:



            今年的畢業典禮選在7月1日(周五)。原來典禮在教室內舉行的慣例,由於本屆畢業生在滿額15名、以及眾多家長親屬的情況下,再加上堅持「畢業典禮應在園裡舉辦」的傳統,這次就決定移到戶外庭院:在游泳池上搭舞臺。沒想到此舉反而讓所有孩子對上臺表演充滿期待、躍躍欲試,在正式公演時,怯場就更不曾出現在孩子的臉上了。


            典禮在畢業生魚貫地步上舞臺後揭開了序幕,首先由創辦人方潔玫代表園方致詞,接著就是大、幼、小、中各班的表演;大班表演三個節目,話劇「蜘蛛安納西歷險記」是他們的壓軸。今年各班的表演都讓人「驚艷」,尤其大班各項演出的默契與順暢都比前兩天的預演時好出很多,有時更有意想不到的臨場「創作」。典禮的第二部份依序為:各班送畢業生禮物、畢業生向家長致謝、頒發畢業證書與禮物、畢業生合唱惜別歌、最後是聚餐。


            今年謝謝家長們的多方幫忙:姸文媽媽的節目主持,耘安爸媽工業電扇的支援、芳儒媽媽和思琦媽媽在廚房料理的協助,源秩媽媽、珮潔阿公、思妤爸爸和心俞爸爸的錄/攝影,以及典禮前加班趕工的夜晚裡:妤晴媽媽、丞妍媽媽、恭宇媽媽的適時相助,辰煜媽媽和佳蓁媽媽的「飲、食」探班。還有其他家長在精神上的支持…沒有大家的熱情相挺,我們不可能把這次的典禮辦得那麼圓滿。


  



十五位的畢業生為典禮帶來逾三倍的親朋人數,現場一片熱鬧。 


 


 




一、            會場佈置


 


 




以孩子們繪製的圖像和在園所的生活學習照片作為主要的會場佈置


 


 


二、            畢業生進場


 



在教室前等候進場,上台後每人自報名字並說出自己最喜歡做的事



 


 


 


三、            節目表演


 


 


1. 大班音樂遊戲「七式音階」    ( 錄影連結)






這齣舞蹈的特色在於所有動作都是孩子跟著節奏自創的,有些甚至在現場才出現;尤其第一部份,每一組的孩子都是透過彼此默契做現場自創動作的配合



 


 


 


2.  小班韻律表演「動物娃娃操」


 





小班節目分三部份:「蝴蝶」、「四隻老虎」和「魚兒水中游」,最後在「火車快飛」歌聲中由老師上台帶幼兒繞場一周



 


 


 


3.  幼班客語兒歌律動「天公落水」  ( 錄影連結)







幼班孩子的演出讓人驚艷,不但不會怯場,而且還落落大方



 


 


4.  中班音樂律動「Epoi ta ta e   ( 錄影連結)







節目上段是中班幼兒配合歌曲的節奏敲打出自己的樂器聲,下段則是做出不同的動作



 


 


5.  大班音樂協奏「鬥牛士進行曲」   ( 錄影連結)







這首協奏曲的特色是幼兒手上的樂器,除了鈸和三角鐵外,其餘是由紙箱、石頭、優格膠罐(內放小石子)做成



 


 


 


6.  大班戲劇「蜘蛛安納西歷險記」


 



大班話劇是由非洲月亮傳說的繪本改編而來,內容敘述蜘蛛安納西外出遇難,被他的具有特異功能孩子們解救,隨後安納西撿到一顆發光的球,卻為難不知送給那個孩子好,最後依天神建議把它高掛在天上,讓他的孩子們每個晚上都可看到;由於大班幼兒眾多,蜘蛛的孩子從原來六個改成了十二個



 


 


 


四、            畢業生獲贈禮物、致謝詞、證書頒發


 



畢業生接受中、小、幼班孩子自製禮物的餽贈,也學習向爸媽致謝詞



 


 


 


五、            畢業生合唱惜別歌「說謝謝來分開」


 



珍重再見,孩子在歌聲中謝幕



 


 


 


六、            聚餐


 




炎炎夏日,菜色以清爽為主

che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入小學前的建言

 

文/方潔玫

 

 

親愛的家長:

 

        孩子即將從喜兒畢業,進入國小就讀,開始正式的學校生活,為了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與生活習慣,在此我們提供家長一些建議:

 

1.     給孩子專用的書桌與學習區:有自己的桌椅、紙筆、書架、書、字典。

 

a. 讓孩子有每天固定時間在他自己書桌前,進行閱讀或相關的靜態活動。從一次十分鐘起,漸進至二十分鐘。

 

b. 完畢後,請孩子整理好,維護學習區的整潔。

 

2.     剛上學期間,請協同孩子學習依照課表、聯絡簿,每天自己整理書包,培養自己事自己做好的態度與習慣。

 

3.     請預先規劃孩子下課後的作息,譬如:先午休,再起床,點心(若有),完成家庭作業,再玩耍(如體能或戶外…等等)。從上學第一天就建立好習慣。

 

4.     請依照學校進度,陪孩子複習功課,了解孩子的理解力、困難處。喜兒畢業生雖然未正式學習注音,但入學後的十周學習時間,足以學會。請告知學校老師,自己的孩子並沒有在幼兒園階段熟習注音符號、數字,相信老師都很樂意對孩子從頭教起。前幾周孩子的熟悉度可能會顯得較差,但是越到後面越能全盤掌握,請給孩子鼓勵與肯定。

 

5.     請家長仍保持每日固定閱讀繪本或故事書給孩子的習慣,讓孩子保持對閱讀的喜愛與熱情。不要把閱讀變成試探孩子學習語文成效的工具(假如要加強孩子的語文練習,請用其他教材或途徑,且越簡短越好。)

 

6.     少讓孩子看電視、玩電腦(最好不要),多讓孩子從事體能與戶外活動,尤其是容易分心的孩子。

 

7.     給孩子做家事,教孩子做家事的步驟,除了可以分擔家務,此舉更能培養責任感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但不能以物質或金錢作為回饋。

 

8.     請給孩子準備樣式單純的文具與鉛筆盒,以免讓孩子分心在花俏的圖案或功能上。並且註明姓名以免遺失。

 

9.     請仍使用三角鉛筆,讓孩子在寫字初期,容易掌握正確的握筆方式;良好的坐姿亦很重要(適當的桌椅高度、頭和課本間維持一隻手臂的距離、角度正視)。

 

10.保持良好的親子關係,持續了解孩子鼓勵孩子。

 

        最後,感謝家長對喜兒的支持,歡迎您和孩子常回喜兒,或與我們分享孩子的學習與生活。                                             

 

                                                                                                            喜兒永美托兒所2011.7.23

 

 

文章標籤

che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樂在演出

~ 記幼幼班公演前後 ~

 

 

/ 鍾宇婷

      幼班老師

 

 

 

 

 

 

  五月底的跳舞課,我拉出長桌子預告:「不久會有畢業典禮,幼班有表演,需要上舞台跳舞,爸媽都可以來看。在表演的時候,爸爸媽媽都會拿相機幫你們照相。」思琦說:「姑姑也會來!」源秩問:「什麼是畢業典禮!」我向大家解釋「畢業典禮就是會有很多人來看!如果在台上哭的話就會照到哭的臉,會不好看喔!如果黏著爸爸媽媽不願意上台跳舞,照相就照不到你們,很可惜唷!」聽我說完,思琦躍躍欲試的站起來說:「我要。」,開始兩人ㄧ組的在長桌子上跳舞,在音樂結束前我又說:「小朋友可以擺一個可愛的姿勢,不要動,爸爸媽媽到時候會拿相機幫你們照相。」世紘跳舞時,表情及肢體都表現得很好,音樂ㄧ結束,世紘馬上擺出第一個姿勢,我說:「好,換姿勢」,世紘先是手舉高,蹲低身體,接著擺出好多的姿勢。一起跳舞的丞竑也受到影響,開始不停的換姿勢;而平常源秩都會自己爬上桌子當作舞台來跳舞、唱歌,這次源秩先是拒絕了上台的邀請,但看過一組表演完,得到很多的掌聲,他就答應上台跳;當我說要下課時,源秩說:「再來一次。」

 

 

 

 

  從那天開始,源秩不時的問:「畢業典禮到了嗎?什麼時候?」六月中某一天上午,我向幼班預告:「我們要趕快吃水果喔! 因為等一下大班、中班、小班都會來我們教室跳舞,我們也要跳給他們看喔!」小朋友吃完水果還沒看見他們來,就問:「什麼時候要來跳舞啊?他們怎麼還沒來啊?」隨後預演開始,幼班是第一次站在好多人面前跳舞,他們不但沒有害怕,更是盡情地擺動著身體,並唱著客家民謠「天公落水」,也帶動了觀舞的小朋友跟著一起唱。過了幾天,學校搭了舞台及布棚,有一天下午我帶著小班及幼班上舞台,大家高興的踩在舞台板上,發出「碰」、「碰」、「碰」的聲音。下了舞台,源秩和思琦就會問:「什麼時候會再上去啊?」隔了二至三天,我帶幼班上舞台跳舞,他們仍是表現得很大方,在舞台上不膽怯的扭動身體,唱出歌詞。接連幾天,陸陸續續會有其他班級上台跳舞,他們只要聽到聲音,都會馬上跑出教室,倚著欄杆往下看是誰在表演,接著都會問我:「什麼時候換我們跳啊? 等他們跳完就換我們跳嗎?

 

 

 

 

  討論「天公落水」道具時,我向大家解釋「天公落水」的歌詞意思,思琦說:「那你要做雨傘給我們撐啊!」後來他們看到我裁紙,便問:「這要幹嘛?」我回答:「做雨傘的紙。」當他們選好自己想要的顏色,思琦和鈺涵向我說:「這是我的顏色!什麼時候要畫?」於是,我們隔天分成兩組:畫「坑水」和雨傘;畫完傘面的小朋友就會去畫「坑水」,畫完「坑水」的小朋友則等待畫傘面,世紘和思琦也貼心的在旁邊幫忙壓著紙,不被電扇吹走,我就說:「畫完「水坑」和雨傘的小朋友可以去休息一下,輪到的再過來!」丞竑和源秩更是不停的畫著「坑水」,鈺涵沒拿畫筆時,都會提醒我:「我也要畫!」大家專心地完成了傘面及「坑水」,也再一次問:「什麼時候畢業典禮啊?

 

 

 

 

  離畢業典禮越來越近,每天都會到舞台上練習,幼班的孩子每次上台,我感覺他們都有不同的體驗及驚奇。預演那天,幼班坐在最前面,他們專心地看各班表演,並有看到大班從舞台後方出來;當幼班上舞台後,看著我把椅子搬到後面去,源秩就說:「我要去後面躲起來!」接著大家都躲在後面了,直到要表演,才開心地走出來。隔天,我們要練習從後台下舞台,大家表演完,跟著我走到舞台後面,他們也依樣畫葫蘆的跟我一樣,彎下腰穿越欄杆,走下樓梯,又坐回座位繼續看表演。聽說世紘回到家也當起了主持人,學主持人的介紹「小眼睛專心看,小耳朵注意聽,小嘴巴不說話」。

 

 

 

 

  畢業典禮當天,思琦和源秩的媽媽到學校幫忙,鈺涵也熱情的邀請媽媽來看她表演。思琦和源秩知道媽媽來學校幫忙,思琦先是問我:「我的媽媽呢?」我答:「妳的媽媽在廚房幫阿姨的忙,妳的媽媽很會幫忙耶!」思琦看表演時問我:「我的媽媽在廚房幫阿姨的忙喔?」源秩則不時轉過身尋找媽媽。輪到幼班表演時,大家ㄧ字排開,源秩和思琦拿著麥克風,大聲的唱出天公落水,接著跳舞。表演完,他們被提醒要去喝水,完後就問:「我可以去坐了嗎?」便馬上奔跑到自己的位子坐好,繼續看表演。

 

 

 

 

        畢業典禮結束後,接下來的幾天還會聽到小朋友唱著表演時的歌,不論是中班、小班還是幼班的。今年是我第一次參加喜兒的畢業典禮,這也是我第一次從頭到尾帶幼班在畢業典禮演出。幼班的孩子不管是舊生還是新來的,都表現得很好!不需要我重覆的提醒該做什麼,他們都可以自己做好! 這讓我輕鬆不少,新來的雨璇和世紘也出乎意料地表現得很棒:先是敢在大家的面前跳舞,進而上舞台跳給更多人看,一點都不怯場。典禮當天,廣祥叔叔訝異地跟我說:「幼班孩子竟能安靜地坐著看那麼久!?」我回答:「也許他們很喜歡表演,也很喜歡看表演。」稍後,還有人跟我說:「幼班好乖,都沒有離開過位子。」我回應:「我沒有叫他們不要離開位子,他們真的喜歡表演!也很喜歡看表演!  

文章標籤

che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淅瀝嘩啦大雨了!

 / 黃廣祥  

             圖 / 黃廣祥、鍾宇婷

 

 

 

編按:718(周一)日接近中午時刻,突然來了約十分鐘的驟雨,擾亂了夏令營兩組孩子戶外活動的內容,卻給孩子們帶來更大的驚喜與心靈釋放。

 

「水真好玩」這一組的宇婷老師原本就在院子裡進行活動,下雨後就趁勢請小朋友拿傘到雨中漫步;而讓雨打斷野外找毛毛蟲的「童話王國」那一組孩子,由「叔叔」帶回園所,當他看到院子裡的一些小朋友拿著傘熱心地前來遮雨時,他就興起,讓回來的孩子加入體驗雨的行列。不久,雨勢變大,綿密的雨點傾盆而下,「賞」雨起了變化:有的孩子警覺地走進遮雨棚、有的繼續漫步但卻是大動作的走跑、有的被雨濺到而膽子變大,開始讓更多的雨接觸到身體;於是在歡笑聲中,大家開始了一場「玩」雨的遊戲‧‧‧

 

一陣驟雨讓孩子對雨有了新的體驗

 

孩子對雨的感受寫在臉上

 

把傘拋開以後‧‧‧

 

蟲子可以放在盒裡,雨應該也可以裝起來

 

嚐雨、玩雨

 

有一位小精靈開始在雨中舞動、玩唱

 

 

可是,仍會有些孩子不為所動、靜觀其變

 

後記:雨的濕黏常予人一種麻煩、惱人的感覺,尤其對現在的孩子而言,他們對雨很疑懼,因為常被灌輸的知識和觀念有:現在的雨是酸雨會掉人頭髮、淋雨會感冒‧‧‧我們卻很少去思考:淋雨弄濕身體會感冒,為什游泳就不會?頭髮沾到酸雨,是不是洗頭就沒事了?抑或我們成人所煩惱其實是接踵而至的孩子清潔瑣事?

 

不可否認,孩子的一場雨中玩樂帶來給老師的是額外的工作負擔---事後的一陣忙碌,尤其是接近午餐時刻:替孩子更換衣褲、擦/吹乾頭髮、把濕衣服打包‧‧‧但是,在為孩子吹乾頭髮的同時,看到孩子回味著對雨的感受、臉上洋溢出來的歡愉,應該還是值得!

文章標籤

che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看龍舟去

~中、大班戶外教學紀要~

 

/ 龔其恬

     中 班 老師

 

 

編按:本文刊出時,其恬老師因個人生涯規劃已於月初離職。我們謝謝她兩年來陪伴喜兒的孩子一起學習、成長;在此也衷心祝福她在新的行業中發光發熱。

 

 

6月1日星期三,是我第二年帶小朋友去龍潭大池看划龍舟,雖然家就住在龍潭,但以往卻未曾好好地觀察有關划龍舟一事。所以我也從來不知道原來龍舟前面有輪胎、後面有掌舵

 

        如去年一樣,到了龍潭大池之後,小朋友們就開始用眼睛巡視龍舟在那裡,老師們帶大家一起走到龍舟交替之處,探個究竟。孩子們的觀察有時候比大人來得仔細,我被孩子們專注的眼神吸引;在辰煜旁邊坐下,辰煜看到龍舟緩緩駛過來,問我:「老師,為什麼龍船前面有一個輪胎?」我叫他猜猜看,後來才向辰煜解釋:「因為船停下來有時會碰到岸邊,如果加一個輪胎,就會彈回去,龍船才不會壞掉。」辰煜恍然大悟地點點頭,繼續觀察。

 

         接著,有一群剛划完龍舟的大哥哥們走來,每人手上都拿著一塊灰色大海棉,我們問他:「海綿是用來做什麼的?」他們解釋:「因為划船的時候我們都要跪著,海綿墊在下面才不會痛。」思妤指著其中一條龍船說:「其恬老師,那條船的海綿是黃色的耶!」訢綦看到有人的海綿掉到大池裡,激動地大叫:「哇~他的海綿掉下去了,怎麼辦?」之後,便開啟了孩子們觀察的另一個元素及話題。除了觀察船上的海綿之外,他們還很注意船槳和龍船,有人在草叢裡發現一根斷掉的槳,有人看到龍頭上面綁著的號碼說:「我覺得龍頭好像戴了一個口罩。」一直到我們離開觀察台,都還可以聽見孩子們熱烈的討論。

 

  隨後,我們步行到走吊橋的地方,這也是孩子們又期待又害怕的地方,有的孩子走吊橋的經驗豐富,已經身經百戰,他們一上去就興奮地東跳西跳;有的孩子膽怯不前,嘴巴嚷嚷著害怕。歆翎和亭云早在上橋前就約定好:「等一下我們要手牽手一起走。」而大班的珮潔則從頭到尾都緊抓著我的手不放,並不斷唸著:「好可怕啊,我們什麼時候要回去到底要看到什麼時候

 

        接下來,是令我印象最深刻的畫面,有的小朋友緊抓護網、有的靠在繩索上、有的趴在地上全都是為了觀察正在划行的龍舟有孩子發現:「從腳底下可以看到龍舟經過耶!」樊承和辰煜就一直往地板的縫縫看,恭宇還和經過龍舟上的指揮打招呼,在龍舟裏的大哥哥、大姊姊也笑眯瞇往橋上大力揮手,畫面真是有趣!

 

        這一次去參觀,比較可惜的是沒有摸到龍舟和船槳,但看到很多隊伍都在練習,也知道了更多去年沒有觀察到的事情;除了看龍舟,我們也餵到了鴨子以及在遊樂設施區域玩耍。大家都很開心且滿足,充實地結束了這次的戶外教學

che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為孩子健康飲食再進言

 

從塑化劑事件談起 ~

 

 

親愛的家長:

 

最近塑化劑事件似乎塵埃落定,但是民眾對飲食安全與健康的警覺才正要開始。曾經涉足餐飲業兩年的我,深知只要是加工再製的食品,都會摻入化學添加物,加上政府法令不足、管理不夠周延,食品安全亮紅燈是意料中之事。

 

報載台師大化學系教授吳家誠透露,人們所吃的食物,其色澤、香味、口感都可以在實驗室以化學物質調配出來;愈濃的色、香、味食物,就愈要承受人工調味、塑化劑的風險。例如烘焙的麵包若是天然,香味容易在短時間內就揮發掉,塑化劑卻能使色澤均勻、香味安定持久。我們只要走一趟西點原料供應店,就知道教授所言屬實,各色各樣的色素、人工甘/香味琳琅滿目,價格也很低廉。

 

在現實生活裡,我們每天都會吃、喝到含有人工色素、化學添加物的飲食,對外食家庭而言更是如此:打從早餐的包子西點麵包/瓶裝飲料,中、晚餐外食的豆類製品、丸子、調味料(如味素、辣醬、醬油膏)等等,雖然看起來每樣的添加物含量都不多,但日積月累的結果,無法排出體外的化學物質就開始影響我們的身體,一旦免疫系統不能負荷時,某些慢性病症就出現了。

 

這個學期起,謝謝家長的配合,喜兒孩子所帶來的早餐有明顯的改善,種類已呈多樣性,不過含色素、人工甘味、多種添加物的食物仍很常見,如著色饅頭、包子(紫的、黃的),人工甘味麵包、調味乳(草莓、蘋果、水蜜桃、巧克力…),有時還看到點心類的關東煮、銅鑼燒、西式餅乾等充當早餐。

 

成人有權以任何理由決定自己的飲食,但是當幼兒還沒自主權時,為他們飲食健康考量的責任,就落在我們成人身上。我們也許無法使孩子的飲食完全沒有添加物,但這是多與少的問題,我們讓孩子接觸含有添加物的食品次數愈少,幼兒身體器官的機能就愈能健全發展。藉此塑化劑事件,我們瞭解到食品添加物肆虐的嚴重性,同時也是調整幼兒飲食選擇及習慣的最好契機。

 

表面上,飲食營養與健康似乎是一門專業,但是我認為只要像我們祖母那一代的飲食習慣,把握以下的原則,雖不中,亦不遠矣。

 

1.      吃得天然清淡

目前,我們購買食品已會注意到上面的標示:安全日期、成份、營養組合,但是當內容的名詞繁複難懂或籠統含糊時,我們很自然傾向信賴品牌與口碑;然而,這次事件卻連很多知名品牌都「淪陷」了。天然沒有加工的食物雖然沒有標示,但它容易腐敗的特質卻是顯而易見,我們更可以透過觸覺、味覺就能感受到它的鮮度。在幼兒發育還未健全時,給他吃得天然清淡,除了維護幼兒味蕾的敏銳度外,天然食物的營養也是原生、最好的。

 

2.      吃得均衡多樣

             我小時候的食用油雖然是豬油,但是清瘦的人居多、有心血管疾病的也很少,因為每餐所吃到的蔬果瓜豆,其加總比例仍比肉類多。曾幾何時,我們的飲食西化(嚴格而言是美國化),主流食用油已是不含膽固醇的植物油,但是再製果汁、糖水飲料逐漸取代了白開水,大魚大肉成了主菜,加上加工零食的盛行,幼兒的食物種類逐漸窄化,肥胖兒童的比例升高。上周衛生署公布:國人去年十大死因中的病症,就有五種與肥胖有關(惡性腫瘤、心臟病、腦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據研究,兒童時期肥胖,不但會有上述疾病風險的因子,同時也使成年時肥胖的危險明顯增加。至於引起幼童肥胖的主因,是偏食所致,其次才是缺乏運動。因此,讓幼兒飲食多元與均衡,應是學校與家庭共同的責任。

 

    最後,我想借用美國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首名「食物無罪」一書作者,麥可‧波倫Michael Pollan的話和大家為孩子的飲食一起把關:

 

1.      食物中有看不懂的成分不要吃

2.      不會壞的東面千萬不要吃

3.      含有五種以上添加物的食品也不要吃

 

                                                                                    黃廣祥2011/06/20 

        附記:

喜兒這個學期以來,由於爸媽的體貼與慷慨,孩子慶生會的蛋糕花式艷麗、愈來愈大,孩子們從淺嚐轉為飽食。一個班級輪完再加上別班的分享,每年會吃上十數次的色素+添加物的奶油蛋糕。由於慶生會的目的貴在讓幼兒學會分享,蛋糕只是其中之一的媒介,未來大家可以水果、健康零食、喜蛋等作替代;我們最近會透過老師的教導,讓幼兒瞭解生日不必然與蛋糕劃上等號。假如,真的拗不過孩子,生日當天晚上買塊「純」蛋糕,點上一根蠟燭與孩子在家共渡,更添增家的溫馨氣氛。

文章標籤

che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1 畢業旅行的一天


 


/ 蘇美香


      大班老師


 


 


編按: 今年第16屆畢業班的人數跟去年相比增加了三倍,5/26星期四十五位孩子加上照顧的二位老師及「叔叔」,浩浩蕩蕩的開始了這趟畢業之旅。我們請美香老師記錄過程裡的點點滴滴,作為孩子未來回憶的憑藉。


 



 


記得一個月前預告畢業旅行時,小朋友既興奮又期待,東一句西一句地討論要怎樣玩?可以玩到半夜三點嗎?……也有小朋友開始擔心:「要在學校過夜會想媽媽,可以不要參加嗎?」或「我晚上都沒有離開過媽媽在外面過夜。」因此,有的媽媽也跟著擔心,捨不得孩子這麼小,就在外面過夜。


        雖然每個小朋友各有期待與擔憂,但是到了畢業旅行前一周,當他們聽到要去三峽玩水、染布,原本意願不高的小朋友,也跟著積極起來,在畫注音備物單時,熱絡地參與討論,並嘗試把該帶的物品畫出來。後來因為天候不佳,旅行改成去龍潭三坑騎腳踏車,但也沒有到影響孩子的興緻。出發前幾天,孩子們配合老師的引導,先在學校的庭院練習騎腳踏車;不會騎或踩不到踏板的小朋友,也很有耐心地練習,直到老師說:「不會騎沒有關係,可以騎四輪,先練習牽車。」他們才停止。


 



 


        5/29畢業旅行當天,每個孩子都笑瞇瞇地準時到校,討論帶來的餐點、晚上陪睡的布偶……。出發後,在到三坑的途中,每個人都觀察外面的景物,討論看到的、或是分享曾有的經驗如:白鷺鷥、營區、飛機.......大家在有說有笑的氣氛下抵達三坑,孩子們從車窗望見車店已準備好了腳踏車,禁不住都歡呼起來。


 



 


        好不容易,店家讓每個孩子都有了適合自己能力和高度的單車,大家終於可以上路,但是起初的石板路不平,每個人都騎不穩,搖搖晃晃地騎騎又停停。才騎不到三百公尺,就到了第一個景點—永福宮,我們就停車、進去參觀。我們觀察了門神和祭祀的神明,有的孩子也尊敬地雙手併攏膜拜。


 




 


      出了永福宮,我們再去看古屋青錢第,孩子見識到用土和磚塊蓋的老房子。接著我們騎過水汪汪、綠油油的稻田、有蜻蜓在點水和許多小黃鷺踩在田裏,接著我們就騎到好漢坡了。這時候,車店主人騎著車來了,他應該是預料到我們這麼多小朋友面對這斜坡,是無法獨力把單車推上去,特來助我們一臂之力。不過,也有的孩子主動彼此合作,把腳踏車推、拉上去。


 



 


        爬上好漢坡之後,就是自行車專用道了,沿著石門大圳的灌溉渠道,路又直又平坦,很好騎。但是少數技術生疏的孩子,還是受護輪牽制踩不動,就難過地說:「我騎不動,我腳很酸…..。」希望老師在後幫忙推,但是經過老師安撫、引導後,他突然掌握到身體平衡的技巧,在速度加快下,不久就跟上了隊伍。有的孩子學會制伏他的車以後,雖然騎得慢,卻是穩紮穩打地以固定速度前進。初夏的陽光,加上一點烏雲遮掩,實在是很適合騎車的天氣,不過孩子們仍然騎得汗流浹背。這樣騎了約兩公里,孩子們似乎騎出心得,越騎越熟練,已能享受騎單車的樂趣了。


 



 


         騎到了生態池附近的涼亭時,我們準備在涼亭吃午餐,此時車行老闆熱心為我們載著水和冰桶來,冰桶裏面有學校準備的蔬菜沙拉,包括小黃瓜、涼薯、紅蘿蔔和紅椒等等。老師規定每人每種蔬菜要吃兩根,然後再嚐廣祥叔叔特備的西洋芹加花生醬。孩子們一口接一口地吃:「很好吃,很甜,好好吃。」吃完再吃自己帶的午餐。吃得快的孩子,立即說:「我還要騎腳踏車。」其他孩子一吃飽也陸續加入騎車,來來回回騎了好幾趟,並且開始享受加速飆車的快感。


 




 


        接著我們去生態池探索,看看裏面有哪些水中生物。兩個孩子共用一支網子,很快他們就發現池裏有蝦子、福壽螺、粉紅色的螺蛋、小魚、水蜘蛛…最後有孩子大叫「看到了蝌蚪」!沒輪到使用網子的孩子就先拿樹枝撥開水草觀察,使用網子的則是專注檢視自己撈到什麼,然後放到飼養箱讓大家看。


 



 


原先,孩子都站在池邊,後來他們開始嘗試跨越到水上的大石頭上去,並且還會互相扶持。每個小朋友無論是撈到福壽螺、蝦子、蝌蚪,或是都沒有撈到的人,都很開心。撈了一陣子,他們又跑去騎腳踏車或玩扮演新娘子和花童的遊戲,然後再回來撈。當然也有孩子從頭到尾堅持在池邊撈,都沒有離開。玩到該騎回去時,小朋友都異口同聲地說:「我好想再騎,我們不要回去,我們好想再重來一次畢業旅行,不要回去。」


 



 


        在回程,每個人已能駕馭自己的那台鐵馬,騎得一派輕鬆,這一趟單車之旅使大家都學會騎車了!回到車店門口,我們在舊時用來洗衣的水溝---黑白洗旁駐足玩一會兒。孩子們聽到可以脫鞋泡冷泉,都立刻脫襪脫鞋,走下水溝,坐在旁邊的石板或板凳上,直說:「好涼、好舒服!」這時,廣祥叔叔拿來大西瓜,車店老闆搬出桌子給叔叔切西瓜,小朋友人手一片西瓜,笑瞇瞇地說:「一邊泡腳,一邊吃西瓜,更舒服,真的是ㄧ大享受。」


 



 


        吃完西瓜真的得回學校了,在回程的車上,孩子們一個接一個說:「我好想再畢業旅行一次」,「我也是」,「我也是」......」每個人的精神都非常好,討論著自己的感受,一直到學校都沒有睡意,有的還很有精神玩、並畫下騎腳踏車的情境。


        晚餐時,小朋友看到有蔬菜沙拉、水果、義大利麵、魚,都是他們喜歡的菜,再加上珮潔阿嬤特地為小朋友親手做的小肉丸,每個人都吃得津津有味:「好好吃,我吃得好飽」、「你看我的肚子好大。」


 




 


        接下來是大家最喜愛的時段:關燈持手電筒跟廣祥叔叔在校園裡玩躲貓貓。叔叔先說明遊戲規則及躲藏的的範圍,第一次先由叔叔當鬼,孩子們躲。叔叔閉眼數到一百要開始找了,大聲喊:「你們在哪裡?我要去找你囉!」孩子們嘻嘻笑,很快就被找到。但是第二次玩他們有經驗了,叔叔問什麼,都沒有人回應。但是他們跑去二樓中班躲時,都還乖乖地把拖鞋留在門口,潔玫老師提醒,他們才趕快把鞋收走。後來換孩子們當鬼,叔叔躲,十五個孩子手持電筒在校園、教室裡流竄地找,最後,叔叔的第一次被找到,他們非常興奮!第二次叔叔再躲,任憑他們每間教室進進出出,庭院各處照來照去,都遍尋不著叔叔蹤影。有的孩子跟潔玫老師打聽:「你知道叔叔躲在哪裏嗎?」得不到答案,又去問美香老師,也同樣失敗。有人說:「我知道了,躲在樹屋、樹上、溜滑梯、教室........」來來回回,找了好幾次都找不到,潔玫老師建議,請叔叔出來,很晚了要睡覺,但是呼喚了半天,仍不見叔叔出來。有的孩子說:「我們跟叔叔說:我們要回家了!他就會出來了。」於是大家又開始喊:「叔叔,我們要回家了,真的,我們要走囉。」叔叔才從樓上冒出身影,大家哈哈笑成一團。但是臨到要睡覺,他們還是意猶未盡地說:「我不想睡,我還要玩。」


 




       


        在平日午睡的地方躺下後,有一個孩子突然背過身體,好像眼睛紅了。但是其他孩子,在老師的故事聲中陸續睡著。睡到隔天,幼幼班孩子上學按門鈴了,大家都還在睡,叫他們起床才起來,有人笑瞇瞇的說:「我睡得很熟。」之前擔心會想媽媽的人,也是笑瞇瞇地說:「我都還沒開始想媽媽就睡著了。」大家吃早餐時還是異口同聲地說:「我好想再畢業旅行,好好玩。」然後還興奮的討論前晚躲貓貓的情境。


        從畢業旅行之後,孩子每天都念念不忘地說:「我好想再畢業旅行一次。」老師就玩笑地回答:「那你要再從小班念起。」現在每當坐娃娃車、看到腳踏車或是看到有關畢業旅行的相關路線、物品…..還是念念不忘。我看到他們的那種深刻的感受,也被影響,也好想再一次呢!


 

che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親職周之我見



 


/ 鄭佩宜


      小班老師


 


 




 



編按:去年適逢腸病毒來攪局,親職周活動被迫取消。今年的親職周是在52-6日,各班的家長大部份都能來(有些甚至爸媽一起)和孩子歡渡了一個上午。佩宜老師是這個學期才來喜兒,我們就請她寫下她的看法和大家一起分享。(各班的影像記錄已上傳至Picasa相簿裡)



 


 




 



親子周對我來說是第一次。


 



先前在別的園所都是在一些正式大型的活動如:母親節、聖誕節、畢業典禮等,邀請家長來觀賞孩子的成果表演,那樣往往只能呈現孩子的成果,很難看出孩子活動的過程,更難顯現出孩子平常在園所的樣子。但喜兒的模式完全能讓家長了解孩子真正在園所的情形。  



 





 



第一次來參加親子周的家長都會問:「我要做些什麼?」我告知家長:除了陪你自己的孩子外,也可以和其他的孩子互動;由於大人身高過高,我會建議家長將姿勢放低與孩子一起玩,才不會讓孩子有壓迫感。接著,也會預告一下當天的課程,以及請家長配合的事項。



 




 



為了讓小班孩子對親職周有心理準備,我在前一周,就把親職周活動安插進課程。在第一次討論親職周是什麼時?孩子們都無法回答,一臉疑惑,對他們來說「親職周」這個名詞太抽象了,所以我就試著解釋:「親職周是爸爸媽媽可以陪你一起來上課、玩遊戲、吃點心和吃午餐。」為了降低孩子在爸媽離開時的「分離焦慮」,我事前告知:「爸爸媽媽吃完中餐就會離開,等到你睡完午覺,吃完下午的點心,玩一下下,爸爸媽媽就會來接你。」為了讓孩子在情緒上有所抒發,我也告訴孩子:「爸媽離開時如果你想哭,你可以哭一下下,給爸爸媽媽一個擁抱,最後就要跟爸爸媽媽說再見了。」


 






 


        親職周期間的角落時間,孩子們一如往常去選擇自己想玩的玩具,不一樣的地方就是增加一些大客人。孩子們最愛扮演老闆的角色,一有機會就會圍起圍裙開始賣冰淇淋、咖啡、櫻桃等,所以進入小班教室的家長,可能會「喝」上好幾杯的咖啡,或是「吃」很多種不同口味的冰淇淋。小班孩子對錢的概念並沒有很強烈,當有家長問:「一杯咖啡多少錢?冰淇淋多少錢?」孩子們往往都會回答:「不用錢!」平時在課程之間的休息,孩子們通常都會去拿書來看,親職周因為有家長的加入,孩子們會要求家長唸故事給他們聽,參加的家長也不吝惜地一本接著一本唸給孩子們聽;很快的,家長就會被一群孩子包圍著,我感覺家長都能樂在其中呢!單元課程時間,家長除了在旁觀摩,跟孩子一起上課,還會適時的協助老師進行課程,讓課程順利完成。親職周的好處分以下三點說明:


 



 



一、                對孩子而言:家長的參與讓孩子在學習的過程得到更多元的學習刺激,例如:角落時間,因為家長的加入,孩子們多了可以一起扮演的角色,孩子們多了可以一起閱讀的夥伴,孩子們多了可以一起建構及分享的玩伴。其次,單元課程時間,除了老師事前設計好的課程外,因為家長的加入,藉著他們個人的專長,也會增添孩子在課程中不一樣的學習刺激。


 




 


二、                對家長而言:了解孩子的學習表現、增加親子溝通的技巧與對孩子的放心。例如:親職周的午飯時間,家長都會特別關心孩子是否能獨立完成;也許因為孩子在家經常需要家長的協助(餵飯),看到孩子都能自己吃完飯,大部分的家長都會對孩子說:「回家也要像在學校一樣自己吃完飯喔!」


 



 



三、                對教師而言:親職周能讓教師更進一步了解孩子,同時,教師在教室的努力因為得到家長的體會,從而得到更多的教學支持,教師在工作上的士氣自然提升許多。


 





 

 


                親職週對我而言是既期待又怕受「傷害」,期待的是能讓家長了解到我平時的教學模式及整體班級經營的現況;害怕的是若孩子不能呈現出平時的模樣,以及自己在教學上出現缺失。不過經過這次的經驗,我發現喜兒的家長都很貼心,他們並不是以監督的眼光來看我的教學,而是以關愛的角度去看自己的孩子如何與我相處;小班的孩子也都能展現出平常的樣子,我當初的害怕是多餘的。


       





 



親職週讓我對孩子的認識又更進一步,希望往後的教學能更貼近孩子,讓孩子能快樂的學習、成長。

che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