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關於喜兒 (21)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成為一個愛自己、愛人的人

~喜兒29惜別會~

文 / 方潔玫   圖 / 喜兒家長,老師

成為一個愛自己、愛人的人


編按: 7/27(六)喜兒29年的惜別會,親、子、師來了近300人共襄盛舉,感謝大家對喜兒的愛護(當然還有更多不克前來卻一直默默支持的人)。喜兒承載了滿滿的愛與被愛: 愛孩子的老師投身幼兒教育,看到在喜兒所教的孩子健康自信地成長,因而更加投入與付出; 家長為了孩子有個美好的童年,尋尋覓覓來到喜兒,發現孩子每天都熱愛上學,愛屋及烏的情況下,個個不遺餘力地參與活動、協助喜兒,甚至在網路上有人對喜兒誤解、批評,家長都自願挺身而出為喜兒辯護; 而被愛的孩子昨天來了第3屆到29屆共120多人,橫跨26年,看著一張張成長的臉孔,有愉悅、腼腆,有自信、內斂....他們都願意回來和同學、老師叙舊,珍惜這次話別,這對要謝幕的喜兒而言,就是最好愛的回饋了。 兹刊出創辦人方潔玫這次惜別會的講稿,在此同時,剛好看到fb上有家長、孩子、老師對那天參與發表感言,徵得其同意,也一併附錄於後。

成為一個愛自己、愛人的人

大家好 ,喜兒即將為她29年的歷史劃下句點,今天我們有3到29屆的畢業生、家長、還有老師們齊聚在這裡。

首先我要在此表達對於各位曾在喜兒生活的孩子、家長、和老師說聲謝謝。喜兒29年來受過無數家長、好友的幫助與支援,包括擔任長期的音樂老師、陶藝老師、來幼兒園給孩子講故事、幫忙搭建遊戲高台、維護鞦韆的安全、幫忙照顧園內的花草,還有擔任畢業典禮的布置義工、給孩子縫製戲服和主持節目,運動會上都看到喜兒爸爸媽媽的身影,喜兒的爸爸媽媽重視孩子的教育也願意為學校付出。

成為一個愛自己、愛人的人

今天也要向歷年來喜兒的老師致謝,我們對於幼兒的照顧要求,涵蓋全面性的認知、語言、身體、社會等發展領域,落實在鉅細靡遺的生活細節和幼兒互動之中,尤其是照顧孩子之餘,老師們需要做的觀察記錄則是一個很大的關卡,也是老師投入她們青春最多的地方。這29年來,喜兒堅持童年重要的元素應該保留在幼兒園,包括自主性遊戲、常態性的自然探索、以及每個孩子的原創性;我們認為給孩子的物質刺激則不需要太多,以讓孩子聚焦在前述重要的事務上。

成為一個愛自己、愛人的人

今天場上的畢業生年齡橫跨了二十六年,但是大家童年的體驗其實是共通的,包括會玩、有主見也有想像力、耐得住大自然環境、擅長手工,也會願意自己動手做點吃的、喝的,會照顧自己的生活。喜兒的孩子是被愛灌溉的孩子。今天之後,我們將各分東西,期望喜兒的每一份子,都在自己生命的路上找到屬於自己的重要元素,持續地愛著自己,成為愛人的人。

成為一個愛自己、愛人的人

 

家長感言(YT Chen)

Good-bye, Cheer. 喜兒幼兒園是我們家跟楊梅的第一個連結,還在屏東時,不斷研究要挑選哪間幼兒園,恰好看到喜兒的blog,越看越開心,「太好了,那就是我想像中的地方。」

喜兒.jpg

kiki正式開學前一週,我每天下午都帶著她到喜兒適應環境,她總是牽著我,或是躲在我後頭,開學後,則是躲在老師後頭,躲了兩年,她漸漸有勇氣探出頭,慢慢的用小手探索世界。老師們給予她無限的尊重,他們知道她就是那樣的孩子,他們讓她可以當一個「那樣」的孩子,而不是當一個「應該怎樣」的孩子。然後kiki帶著許多愛,長成了有許多自信的孩子。

成為一個愛自己、愛人的人

coco開始進入喜兒時,因為她比較習慣群體生活了,我們也習慣孩子們在喜兒的生活了,就覺得一切都是那麼理所當然,每天上課下課的接送著。直到kiki上了小學後,跟其他人談過,才發現喜兒是那麼的不一樣。記得還有人說過,喜兒就是很破爛的那間幼兒園,嗯,沒錯,他的硬體真的不怎麼樣,沒有什麼嶄新的教具,因為喜兒的每個東西都是讓孩子們實際玩,用力玩,每本書都是讓老師唸了又唸、孩子翻了再翻,也沒有厲害的課程,因為孩子就是彼此最好的老師,他們可以發明各種玩樂的方式,專心做著他們應該做的事,就是一整天大玩特玩。

書.jpg

孩子們可以在這邊專心的當個孩子,喜兒的孩子,都是玩樂的專家。真的很高興,也很慶幸,她們都是在喜兒度過人生開始有記憶的第一段歲月,今天是喜兒的畢業日,29歲的喜兒,就這樣劃上了句點,雖然今後他不在那了,但發生過的片刻永遠存在,那段最美好的日子,永存在每個喜兒的孩子心中。Thank you, and bye bye, Cheer。

成為一個愛自己、愛人的人

 

畢業生感言(Iris Lee第17屆)

幼稚園要關了,今天去參加了惜別會,遇到了之前的同學,不知不覺間已經過去十年囉(應該有吧?)今天也聊得很開心,從天南聊到地北,大家都變蠻多的~沒看到名牌真的有點認不出誰是誰,沒想到我們第一次相聚居然是在喜兒要關的時候,覺得真的蠻可惜的,今天也有很多之前的同學沒有來,雖然覺得有點可惜,沒見到面,但是我覺得這就是人生中的一個過程吧!有些人可能會相聚,有些人則是人生的過客,不過今天見到的同學們也都考上了理想的大學,希望有空還可以在聚啦!

成為一個愛自己、愛人的人

 

老師感言(李珊泥)

就是今天了,共同劃下了一個精心的句點。喜兒對我的意義是一個感官與生活經驗、節氣節慶皆有感的開啟。在踏入幼教的第一年是華德福,第二、第三、第四年是喜兒豐富了我,好讓我能有這些體驗來陪伴孩子。

獻唱.jpg

一起歡笑同甘共汗的老師們,湊在一起也依然充滿笑聲、互相打氣。很謝謝像家一樣的喜兒,讓我們和沒帶過的孩子家長們仍舊可以打招呼、說說話。深感自己是幸運的,曾經來過這,在這成長。

成為一個愛自己、愛人的人

潔玫老師提到:對孩子來說重要的是「會自主遊戲、常態性的自然探索、孩子的原創性」。我將這放進心裡,期許自己繼續這樣做。最後,老師祝福每個孩子愛著自己,也成為愛人的人。

成為一個愛自己、愛人的人

珍惜能夠遇見潔玫老師、叔叔、夥伴們、孩子與家長們。

成為一個愛自己、愛人的人

文章標籤

che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喜兒29年的謝幕 
方潔玫

喜兒29年的謝幕

 

    今年八月喜兒即將吹熄燈號。 
    29年前(1995)喜兒於桃園楊梅陽光山林社區成立時,台灣私立幼兒園的慣行教學多偏重注音、算術等小學先修課程,外加蔚為風潮的英語教學和連鎖英語幼兒園。適逢1994年四一〇教改運動後的一年,社會興起教育改革的期待,也鼓勵私人興學。

喜兒29年的謝幕喜兒29年的謝幕

    我等三個擁有兩歲幼兒及國小一年級的媽媽(其中一位曾任幼兒園長),想為自己的孩子打造一個符合理想的幼兒園,主張幼兒需要遊戲以及親近自然,這樣不以學習注音和英文為號召的幼兒學校成立後,的確吸引一群社區內、外認同此理念的家長。

喜兒29年的謝幕巡田.jpg

    喜兒因為招生人數增加,由租屋轉為購屋,幾年後因當初購屋過程招妒,被迫遷移到隔鄰另一社區,也導致招生困難,面臨虧損。當時像喜兒這樣以遊戲和孩子為中心的幼兒園仍不多,喜兒繼續苦撐。兩年後,再度得到一個搬遷機會,由於靠近埔心市區,這給了喜兒一線生機,從而得以活躍持續了十多年,維持鼓勵幼兒遊戲與每周自然散步、戶外探索的傳統。 

喜兒29年的謝幕巡田2.jpg

    自2017年八月,政府發布「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大綱」以來,幼兒教育正常化陸續由幼教學界推動,各縣市政府嗣後推行逐年設立對雙薪家庭更友善的非營利幼兒園、準公立幼兒園。同時,在對幼兒園的評鑑項目上也落實嚴禁注音、數學、英語等簿本教學;七年來,進行正常教學的幼兒園已經相對增加。雖然,喜兒例行的戶外探索在別的幼兒園仍相對少見,但是比起二、三十年前,現在家長已能找到重視幼兒遊戲的學校了。因此,喜兒在2024年的謝幕,在台灣幼兒教育的進步下,可說沒有遺憾。 

院子體能.JPG喜兒29年的謝幕

    從幼教理論而言,喜兒在幼兒各項發展與教學上做到了很多,但簡單來說,喜兒最重要的教學精髓是在於保留幼兒的原創力, 同時讓孩子富於童趣;當你看到一個天真孩子每天有忙不完的自主遊戲點子,那就對了。這種情況,在近年來社會各年齡層的生活時間幾乎都被手機、電子螢幕攻陷的現象下,其意義顯得更為重大。大自然探索、動手進行自主遊戲、與同伴相處互動,這些對於孩子的成長都是不可或缺。

大龍球.JPG攀爬2.JPG
    最後,感謝家長和孩子的熱情支持和參與,沒有您們的力挺,喜兒不可能走到29年的今天。

喜兒29年的謝幕喜兒29年的謝幕

文章標籤

che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喜兒適合您嗎?

 

 

編按:喜兒雖然擁有166坪的大庭院,她卻只是一所平凡、像家一樣的幼兒園;沒有亮眼的門面與設備,甚至某些角落、設施還顯得有點凌亂、老舊。因此,我們通常建議要參觀的家長,先來部落格瀏覽喜兒的教學方法、理念等相關文章,這些都是喜兒裡的成人與幼兒認真去落實的學習與生活記事。不過,還是有家長反應文章很多、太耗時,我們特地撰寫以下內容,協助家長快速地,初步判斷喜兒是否是他們心目中要找的幼兒園。

 

 

5 個‘ 不 ’

1.  您不認為孩子一定要上雙語幼兒園。

2.  您不認為孩子在學齡前一定要熟讀注音、寫字、加減和乘法表。

3.  您不認同幼兒園應該如小學一樣需要家庭作業、考試。

4.   您不會以分數、一時的表現作為評鑑孩子的依據。

5.    您不會很在乎旁人對您孩子作表面的評價,因為您很了解他。

 

5 個‘ 是 ’

1.您能接受「寓教於樂」、「生活教育、體驗學習」的觀念:幼兒需要透過遊戲、實作和他人互動才能建構起小學以前,在生活上的知識和技能,以及自身的情緒管理。

2.您同意單向填鴨式的灌輸教育只有扼殺幼兒的學習興趣,幼兒需要處在開放的氛圍下愉悅地互動學習,才會有更好的成效。

3.您重視幼兒在這個階段的體能發展甚於靜態的背誦學習。

4.您贊成孩子接觸自然生態,因為大自然的花草樹林,蟲蟻鳥蛙都是幼兒最好的學習來源。

5.  您深知每位幼兒都擁有不同的個性與特質,學習與理解也快慢不一;因此幼兒教育尤應重視適性發展,讓幼兒主動體驗、快樂學習。

以上各項若大部份得到您的認同,我們請您再花點時間細讀部落格的「關於喜兒」、「教學報告」、「學校活動」等類別的文章,從而對喜兒有進一步的瞭解。若有任何問題,歡迎您留言、來電和我們作進一步的意見交流。                                                                                                                        

文章標籤

che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您的孩子就是我們的孩子

 ~ 給愛護喜兒的家長一封信 ~

 

711409145.jpg

 

親愛的家長:

8月這學期起,喜兒就移轉給園長雯婷老師來負責了。對喜兒而言,這是一個新的里程碑。從兩位媽媽當初為了自己孩子創設(潔玫老師是受邀者),到潔玫老師對家長的承諾而續做,並把「叔叔」找來共同經營,如今在邁向第25年的首日,終於有了一位認同喜兒教育理念、對孩子有愛心的專業經理人來傳承。

 

回顧過去24年,潔玫老師從一位毫無幼兒教學經驗的媽媽,到成為一位理念堅持的幼教工作者;中途加入的廣祥叔叔從言商到言教,並成了孩子心目中的大玩偶,這一路走來,除了家長您們的信賴與支持,最重要的是喜兒裡的成人在照顧幼兒過程中,不斷得到孩子正向的回饋從而樂在其中:從剛來的哭閙挑食,到應對自如、飲食正常;接著體能晉級、自理能力提升,再來是同理心、責任感的產生,最後展露自信。這些都不是與生俱來,而是透過我們和孩子在每天的教、學與生活交錯下,一點一滴的累積而成。

414152481.jpg

 

跟孩子互動也讓我們不斷的成長。十個孩子十個樣,我們無法以一套模式用在每個幼兒身上,甲可行卻不見得乙管用,只有耐心地因材施教、不斷提升自己才能奏效,過程中的挫折與收獲就成了下一次面對幼兒的妥協與堅持。

    由於三位創辦人對幼兒教育著重在品性,體格的養成,情緒的管理以及生活的自理能力,因而有了每日體能的鍛鍊、自然探索與生活化的課程設計,並穿插因應季節嬗遞的各種活動。有時候成人更會和幼兒一起探究、共同體驗。

681643833.jpg

 

孩子在喜兒的成長過程,除了潔玫老師和叔叔的投入,園裡每位成員都是盡心的付出。當孩子要找人搭訕時,喜兒任何一位成人都會停下來給予傾聼和對話,此舉不但鼓勵他們學習表達己見,成人也藉機一窺孩子的想法,尤其帶班老師更需花很多時間在這方面,才會了解每位孩子的特質,而不是用成人的角度去推斷。

414156372.jpg

 

我們也很重視孩子的飲食。一直以來,努力減少對加工食品的依賴,喜兒的飲食簡實而清淡,因為簡單實在,孩子吃蔬果的量就會增加(這也常造成馬桶阻塞),並有機會品嚐到食物的原樣與原味,他的味蕾才不至於過早被食品添加物蒙混;由於園裡慶生,孩子吃奶油蛋糕的頻率愈來愈高,去年起,我們寧願提供喜蛋作替代,免除家長為蛋糕而奔波操勞,孩子也減少對色素、過量的糖、反式脂肪及化學添加物的吸收。

page1.jpg

 

不論喜兒的生活化課程、飲食習慣、以及成人對待孩子的態度,這些都會被沿襲下來,因為24年來已內化為園裡的一種文化,並成了喜兒的特色。感激家長秉持以往的信賴,繼續支持接任的經營團隊,只有您們的力挺,園裡所有成員才能專注於幼兒的身心發展,從而孕育出健康、快樂、自信的孩子。謝謝您們。

                                                                                                       廣祥&潔玫  躹躬    2019.08.01

0 (10).JPG

文章標籤

che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方潔玫 快樂童年的製作人

 

文 / 郭玟妤 

圖 /  喜兒

 

編按: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喜兒雖然只走了四分之一世紀,第一屆的畢業生卻也到了三十而立的階段,已在社會上貢獻一己之力。 玟妤是第九屆畢業生,目前已亭亭玉立,並就讀於交通大學大眾傳播學系,為了替她系上所辦的網路刊物喀報寫篇文章,因此有了一次學生對老師的採訪。以下內容是經過原文一些章節時差訂正後而成。

 

0 (6).JPG

 

我是從喜兒幼兒園畢業的學生。自從離開幼兒園後,已經好一段時日沒和那裡的師長聯繫,這次回去探望其實已和上次見面相隔九年。儘管許久不見,潔玫老師仍舊如從前一般,堆滿笑容地敞開幼兒園大門,迎接我的到來。

歲月沒什麼在潔玫老師的臉上留下痕跡,那雙眼睛依然炯炯有神;幾年前,院子裡剛完工的樹屋只能攀爬繩梯進入,如今已經多了木製走廊和溜滑梯作為對外聯絡的要道。重新回到這裡時,時空似乎靜止了,然而景物的改變卻提醒著我:喜兒也隨著時間不斷地在成長、進化。

 

0 (6).jpg (郭玟妤攝)

 

搬家促成了喜兒的成立

我和她在半開放式的會議空間坐定,簡單的寒喧之後,我們進入訪問主題,開始挖掘連我這個「資深喜兒學生」都不知道的故事。

 

方潔玫在成為母親前,曾擔任出版社編輯一職。透過工作,她接觸到許多童書、幼兒繪本,也為自己建立起獨特的育兒觀點;婚後前往美國念書了幾年間,期間女兒誕生並就讀於當地的托兒所,其「尊重兒童、自然學習」的教育方式,也在她心中構築了「理想學前教育」的模樣。

約莫二十多年前,方潔玫自美回台後定居新北市,女兒也從美國「轉學」回台灣,和朋友的孩子結伴到佳美幼兒園上學。佳美是個主張以「遊戲學習」為教育方針的幼兒園,特殊的教育方式帶給她和朋友很大的啟發;兩人也透過園方舉辦的家長讀書會,認識了一些兒童的發展理論,進而更加確信學齡前的孩童,必須透過活動、遊戲來學習的理念。

 

0 (10).jpg

 

這樣的信念也隨著兩人的遷徙,一起帶到了她們新的居住地──楊梅「陽光山林」社區。然而,儘管當地環境宜人,卻沒有合適的幼兒園供孩子就讀,朋友第二個孩子教育的延續成了一道難題,兩人「自己辦幼稚園」的念頭於焉誕生了。而後又在因緣際會之下,認識一位有多年幼教資歷的社區媽媽,教育理念相契合的三人,搭上了台灣410教改、實驗教育遍地開花的風潮,兩個門外漢就這樣跟著一位老師,一起踏入幼教的世界——三位媽媽決定在居住的社區合夥創辦「喜兒幼兒園」。

 

oldcheer copy (3).jpg

 

讓孩子在自然環境中成長

 

打從草創時期,喜兒便一直秉持著「遊戲學習、自然學習」的教學方式。在我的印象中,童年時期我常常和幼兒園同學一起去野外散步、在教室捏陶、偶爾有簡單的烹飪課、每年幼兒園也都會舉辦親子運動會;晴天時在院子裡玩耍是小孩的「例行公事」,我們吊單槓、盪鞦韆、溜滑梯,還會去水溝旁撈蝌蚪。

在喜兒的日子總是很開心,課堂上沒有簿本、每天都進行著各式各樣的活動,就連注音符號都是在我大班快畢業,即將進入小學時才稍微學習了一下。這樣的課程規劃,用意是不希望太早讓孩子進入一板一眼的學習模式,而是透過自然教學、運動和遊戲,培養良好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生活習慣。

 

0 (4).jpg

 

儘管不以簿本作為教材,喜兒卻非常重視孩童的「閱讀習慣」。這樣的理念,源自於方潔玫在美國時,時常帶女兒去圖書館欣賞繪本的經歷。「一開始只是一種喜歡、喜歡這樣的作品、喜歡這樣和孩子分享,但是後來覺得這樣美好的經驗,其實可以複製在其他小朋友的身上。」方潔玫認為,大人有義務將好的故事分享給孩子。學齡前的閱讀,重視的是親子共讀的時光,而不是把繪本當作教具,給予孩子文字、數理方面的知識。喜兒每天午休前的故事時間,老師念故事給小朋友聽的活動,也是完整體現了理念其中的意涵。

 

IMG_0018.JPG

 

不教美語、注音如雙面刃

 

沒有美語教育,甚至不強調注音學習也是喜兒教學上的一大特色,但這樣的特色卻如同雙面刃,在獲得一些父母青睞的同時,卻也吸引不了廣大以學美語、注音為重的家長。

「不在學齡前教注音」這件事從喜兒創立開始,就有些家長存有疑慮,他們擔心孩子若沒有在學前接受預備課程,進入小學後會有適應困難、成績落後等等問題,孩子的自信心也可能因此受挫。這件事也在之後有段時間,成了喜兒招生不利的箭靶。「幼兒園剛搬家時,很多家長打來第一個就是詢問你教不教注音?那你有沒有英語教學?我當時就是回答『沒有』。那電話就會立刻掛掉,不會有下文。」

 

DSC03233

 

即使因為家長的擔憂,而做了些課程調整,方潔玫仍堅持不把注音教學當作幼兒園的主要「任務」。,這樣的信念一直不曾動搖,主要是創園前有次回娘家時,她巧遇了自己的小學老師。「我把我女兒沒有學注音的情況去問我的老師:『小孩子在幼稚園期間沒有學注音,以後會不會學不會呢?』」老師在聽完後,給了一個出乎意料的答案。老師回答:自己有把握在10個星期內(注音教學期間),教會完全不懂的小朋友注音符號。反而是先學過注音的孩子,如果有一些錯誤觀念或壞習慣,需要花更多時間和心力加以矯正。隨後,她也經歷了女兒進入小學後,剛開始學習注音符號時的撞牆期,「前面七、八週都呈現很不熟悉的狀態,忘東忘西,但在快接近尾聲時突然全部記起來了。」方潔玫笑著說,學習注音符號的時間早晚,根本不是家長該擔心的事情。

 

0 (4).JPG

 

單純的初衷變成了社會責任

 

問及經營幼兒園前後心境的轉折,方潔玫坦言當初跟兩位媽媽一起創辦幼兒園,只是想為朋友的孩子打造一個合適的環境,帶著小孩親近大自然、與同儕互動、從遊戲和體驗中學習。然而,隨著小朋友一屆屆畢業、展翅高飛,現今喜兒幼兒園的經營,已從單純的理想實踐,演變成一種社會責任。「現在有個壓力,就是學校感覺變成公共財,好像不再是你的了。」方潔玫認為,喜兒的存在肩負著社會責任,必須向更多的父母宣揚「遊戲學習」對小朋友智能發展的幫助,也鼓勵父母帶著孩子親近自然、跳脫制式框架,她正為傳承這個目標而持續努力。

 

0 (5).JPG

 

方潔玫為孩童打造的園地,是我、也是許多小朋友美好童年的泉源。從我幼兒園畢業當時算起,十幾年過去了,即使幼兒園經歷些許起伏,她仍秉持著一貫的教育理念,帶領小朋友在最自然的環境中成長,也期望藉由喜兒「遊戲學習」教育的實踐,讓更多家長了解,學齡前孩童活動的重要性。在人人都想贏在起跑點的時代,方潔玫不怕喜兒的孩子「讀寫算」程度暫時落後,只希望他們能夠在快樂的童年裡長大。

 

0 (5).jpg

文章標籤

che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吃在喜兒

 

圖文 / 黄廣祥

             喜兒叔叔

 

 

IMG_0075.JPG

 

編按:喜兒的餐點由廚房阿姨及叔叔負責,他們兩位都有廚師證照;除了肉類定期到中壢的批發市場購買外,其餘的蔬菜水果,開過餐廳的叔叔每周都在埔心及楊梅的傳統市場採買;回來後,叔叔再依食材的特性、營養及顏色作一周的搭配並擬出菜單,廚房阿姨則負責每天的烹調料理。

 

 

今天吃什麼?

對喜兒的孩子而言,「吃」是一件大事,每天不分年級,總會有些孩子跑來問我或廚房阿姨今天吃什麼? 有的問午餐、有的問點心。碰到孩子自己喜歡吃的,就會高興地四處「道相報」,接著,歡呼聲就此起彼落地迴響開來;若有不喜歡的,唉聲嘆氣之餘,有些孩子也會為自己打氣:「沒關係,我敢吃,老師說什麼都要吃才健康。」只要有人這麼說,其他孩子也會不甘示弱的回應「我也敢吃啊!」這又激勵了少數不想吃的人,形成了良性循環。

 

P_20161003_120925.jpg

 

        在喜兒,孩子知道有兩個項目是沒有討價還價的餘地,一個是「安全」、另一個就是「飲食」;當新來的孩子問「為什麼要吃?」他得到唯一的答案就是「因為健康。」不過,雖然是必須,卻是漸進式。老師對新來挑食的幼兒,都會把他不喜歡吃的食物弄成丁點小量地讓他試試,接下來才隨著次數的增加逐漸加量;另外,幼兒願意吃,除了老師的耐心與堅持外,主要是一體適用,園裡的成人也要跟著他們吃一樣的水果、餐點。所以,在團體的影響下,幾周過後,挑食的孩子都能跟大家一起吃著青椒、苦瓜、西洋芹、蕃茄等等味道比較特殊的蔬菜,甚至帶酸微苦的水果如葡萄柚。

 

page3.jpg

 

喜兒的餐點

      午餐有兩菜一湯,吃的是家常菜。菜餚 一葷、一素,米飯是穀/豆類加糙米;每周三是麵食。蔬果以當令的作選購,不同的季節,有時也會買些平常在家少吃到的蔬果讓孩子品嚐,如:甜菜根、櫛瓜、豆薯、各種野菜、香草等等。烹調方面排除煎和炸,以蒸、炒、煮、燴為主。口味則是少鹽、少油、偏清淡,孩子不但容易吃到食物的原味,為了下飯也會促使他們多吃點菜、肉。點心方面:早上是當令水果,每天儘量安排不同種類的水果;下午則是口味微甜或微鹹的輕食,從豆子湯、稀飯到果凍、蘿蔔糕……都是廚房阿姨親自烹製的。

 

page1.jpg

杏鮑菇、红蘿蔔炒肉絲 + 玉米、洋蔥炒小黃瓜 + 紫菜湯 + 蕎麥糙米飯

 

吃好不必然好吃

        雖然是兩菜一湯,喜兒卻很重視量與質: 有鑑於坊間的飯碗不大,喜兒特别為孩子訂製了一個「大碗公」,如此一來飯菜可以多盛,幼兒的食量也就逐漸上升;在質方面,喜兒不吃加工食品(目前只有白豆干被保留下來),摒棄色素、人工添加添物 ( 見"為孩子健康飲食再進言"一文 ),  多吃當令的蔬菜水果,因為盛產的蔬果會減少對農藥、化學藥物的依賴;食物多元也是選購時的考量,季節來臨除了會買上述在家少吃到的蔬果外,其它如佛手瓜、南瓜、木瓜也會入菜,而花果有時也會移作羮湯,如曇花、蘋果等。另外是蔬果、肉類之間的搭配,若有一道是葉菜,第二道就會是瓜、豆或根莖類,佐以肉或蛋。為了不讓孩子的味蕾過早窄化,喜兒不用味精、雞粉、沙茶等等調味料,孩子可以品嚐到的食物原味就更豐富了。

 

DSC00337.JPG

一道綜合沙拉孩子可以品嚐到6種蔬果:萵苣、蕃茄、蘋果、西洋芹、紫蘇、花生

 

食中作樂

 不少剛來的新生會對蔬果挑食外,也排斥含有穀/豆類的糙米飯,但這些食物都助於幼兒咀嚼能力的提升,咀嚼能力好壞又會影響到他的語言能力。小兒科醫生指出:透過咀嚼和吞嚥食物的訓練,幼兒的舌頭和嘴部肌肉會得到很好的協調,使他日常講話的發音會更標準。

 

P_20161003_120756.jpg

孩子的自主進吃會從幼班開始建立

 

當然,喜兒也有孩子愛吃的食物。只要那天嗅到從廚房飄來的義大利肉醬香味,大家就一陣歡呼,該餐的食量會激增兩、三倍;另外還有咖哩雞、螞蟻上樹、蕃茄炒蛋……;點心則有馬來糕、绿豆沙、擔仔麵等等。遇到較特别的食物或料理,孩子會發揮他們的想像力重新命名,把飲食趣味化,如:甜菜根湯他們會說這是吸血鬼湯;紫米粥則視作為巧克力粥;吃紅色火龍果時孩子會笑說塗口紅,小班孩子甚至會互吐染紅的舌頭來嚇人......

 

P1200250.JPG

冬天有陽光的中午,有些班級的老師會讓孩子在院子用餐

文章標籤

che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喜兒的畢業典禮

/ 張賢德

               / 方潔玫、黃廣祥

 

              

編按:喜兒第21屆畢業典禮已於6月21日(周五)舉行,創辦人潔玫老師慣例會上台致詞祝福,今年她四分多鐘講演的內容有一半時間是現場的幼兒可以應答,讓孩子感受致詞不只是給成人聽而已。另方面,畢業典禮的目的為何? 是孩子某個學習階段結束的宣告、還是成長的展現? 是屬於孩子的慶祝儀式、還是給家長的感謝及驗收? 或是上述各點皆有? 也許人人見解不同,然而,喜兒的畢業典禮對潔玫老師而言,確實有些目標與期許,因為它是儀式也是課程,所以喜兒的畢業典禮21年來都是在園裡舉行(見"畢業典禮Q & A)。

 

0 (3).JPG

 

A. 2016畢業典禮致詞

 

小朋友早安、老師早安、各位畢業生家長早安!

今天大家都很開心,各班準備了節目表演,中、小班孩子準備了自已做的禮物,要慶祝大班哥哥姐姐的畢業,同時我們也要慶祝各班小孩也長大了。

幼班的小朋友接著要升上什麼班呢?  (「小班! 」孩子齊聲回應。)

那小班呢(「中班! 」孩子們說。)
還有中班的小朋友呢(「升大班! 」全場孩子大聲回答。)

大家看來都很高興,大班的小朋友也要畢業、將要離開幼兒園去上小學了。

 

0 (6).jpg

 

前幾天我接到一通電話: 「喂喂喂,請問兩歲的小朋友收不收? (「收!」孩子搶著說,引起哄堂大笑。)

「那,小孩還在包尿布,收嗎? (「收!」孩子邊笑邊回應。)

唔,很好,因為我們就是要來學校學習怎樣上廁所的,而且很快就學會哦。

假如小孩不會自己吃飯、不愛吃青菜,喜兒收嗎(「收!」)

那不會收玩具、不會交朋友可以來喜兒嗎(「可以! 」)


其實,很多很多事情在喜兒都很重要,這些事情我們都是透過跟其他同學一起生活、一起玩的當中學會的。

 

1467970504-878983011_n (2).jpg

 

現今我們的社會改變得很快、很多,外頭要學的東西根本是大爆炸,小朋友該有的能力跟過去很不一樣,它不一定會跟注音符號、數字那麼相關,他們最重要的:除了要健康、快樂,還要具備忍受失敗、挫折的毅力和能力,這些是我們對喜兒孩子學習過程的實踐與期待,也是我們對畢業生的祝福。他們到了小學以後遇到不會的事情,不要擔心,因為我們一定會學會,要相信自己。父母親也不要把成績放在第一考量,而是注意孩子受到挫折時他是如何反應的,他學習的模式又是什麼?

 

0 (6).jpg

 

最後,謝謝各班的小朋友及老師,他們準備了很多很好的節目,我們大家一齊來欣賞好嗎?
(「好! 」全場孩子及來賓回應。)

 

B. 喜兒畢業典禮的目的

 

                一、各班幼兒和學校成員、畢業生家長,透過典禮儀式的準備與舉行的過程,來慶祝大班孩子完成了一個階段性的發展任務,並給孩子祝福。

        0 (2).jpg

        (大班:魔法樂器)

 

二、 希望畢業的幼兒對自己來到喜兒以後,期間一年到四年不等的成長與變化,感到自信,有成就感。

0 (3).jpg

(幼班:捏泥巴)

 

三、 同時也對於其他班幼兒,經過了一年的生活與學習,各方面的進步,讓他們自己、老師與家長都能感受到,而給予肯定。

0 (4).jpg

(小班:早安,花兒)

 

四、 讓幼兒體驗自己、同學和老師一起構思和演出的舞台表演,這些歌唱、舞蹈、音樂或戲劇的表演是依幼兒年齡及其發展來規劃、創作;在舞台表演的同時,幼兒感受和同伴做相同或互相配合的動作。

0 (10).jpg

(中班:地球的孩子)

 

              五 、讓幼兒經歷動作構思、情境布置、道具和戲服製作等過程,從中看到事情從初始到終結、每個環節的變化與落定。

        0 (11).jpg

        (大班戲劇: 九隻青蛙搬新家)

 

畢業典禮除了節目表演外,儀式還包括:小、中班幼兒致送畢業生自製的禮物、家長與校方對畢業生致祝福詞、畢業生向家長致謝等。

0 (12).jpg

 

畢業生學習的項目與情境:

典禮前

  1. 畫自畫像
  2. 製作戲劇和舞蹈的道具
  3. 演練畢業典禮的舞蹈、戲劇表演
  4. 練習進場自我介紹、感謝家人的話。

0 (2).JPG

 

典禮中

  1. 因應情境,表現合宜的生活禮儀
  2. 適當使用音量、聲調和肢體語言
  3. 與他人合作展現各種創意姿勢與動作的組合
  4. 在扮演的情境中依據角色的特質說話與互動
  5. 運用各種藝術媒介,素材與工具的特性,進行創作
  6. 覺察自己的優點和缺點,喜歡自己
  7. 聆聽他人並正向回應
  8. 欣賞藝術創作或音樂、戲劇表演活動

0 (14).JPG

(頒發畢業證書 )

 

典禮後

  1. 表達個人對典禮的感受及想法
  2. 作回顧畫

0 (1).jpg

(畢業歌:"說謝謝來分開")

文章標籤

che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喜兒的親職周

 

/ 侯孟志

 

 

2 (10).JPG

 

編按:每年的四月底的那一周,是喜兒下學期必定會辦的親職周,它已成了喜兒的傳統。為何要辦呢? 它的作用在那? 孟志老師這篇文章讓大家瞭解喜兒親職周的用意何在。

 

 

四月底正是油桐花開的時節,山頭片片雪白,也提醒喜兒的一場年度盛會即將展開,這場盛會邀請的是孩子們最愛的家人,家裡的成員會在這一週選擇一個上午來到喜兒參與學校的活動及跟孩子一起吃午餐;老師會視情況規劃親子互動的活動,或是呈現平常的課程型態,讓家人有機會觀察老師與孩子的互動方式,以及孩子在學校的狀態。

 

1 (4).JPG

 

  這樣的活動並非僅止於一場家長入園共同歡樂的派對,對於老師、家長、孩子同樣都是一次特別的學習經驗。對老師而言,每年需要衡量不同孩子的能力與特質,還有家長平日與孩子的互動方式,甚至是結合家長的個人專長設計相關活動;在活動當天也需要觀察狀況,調整活動的節奏或是方向,尤其幼小班的孩子容易因為家長的入園,而產生情緒波動。因此,老師必須讓孩子在家長陪伴的同時也能投入活動,並協助孩子面對與處理家長離開時的分離情緒。

 

1 (7).JPG

 

  我們也期待這樣的活動,可以讓家長在不受其他手足影響的情況下,有個專屬於這位孩子互動的機會,而這也提供家長一個良好的觀察情境,觀察自己的孩子、觀察別人的孩子,以及觀察老師與孩子的互動;畢竟孩子在不同環境表現出的狀態還是會有些微不同,同時與孩子共同投入活動,而非只是單純與孩子兩人間的互動,因為孩子進入園所需要學習的首要課題即是團體生活。

 

1 (5).JPG

 

  較大的孩子則有機會擔任主人的角色帶領家長熟悉環境園內作息,甚或引導家長投入活動,當然如前所述,孩子在享受親子互動之餘的投入活動,以及處理家長離開時的分離情緒也是很重要的挑戰,甚至嘗試與其他同學家長的人際互動,都是難得且寶貴的經驗。

 

1 (6).JPG

 

  今年親職週也有些許不同以往之處,因近期喜兒針對晨間大肌肉活動的設計規劃有所調整,融入先前教授入園指導的建議,所以今年邀請家長從大肌肉活動時間就入園;活動中,許多家長不僅只是在旁觀察,甚至主動協助陪同及引導,並且將目光放在全班幼兒身上,而非只關注自己的孩子。

 

1 (2).JPG

 

                 這正是喜兒期待親職週活動能給家長的體驗,當然也更期待老師們悉心安排設計的大肌肉活動,能透過這樣的參與及觀察,讓家長在家或外出時可以應用。此外,為了瞭解家長的感受,今年親職週後,邀請家長填寫問卷,表達自己在活動中的心得與建議,得到許多家長的正面回饋,也看到一些建議和提醒,這些都將成為明年活動規劃的參考。

 

1 (1).JPG

 

  這次個人在旁拍攝活動紀錄的過程中,發現為期一週的活動得以進行那麼順利,除老師的辛勞之外,更重要的是所有家長的支持與協助,和孩子們這一年來的成長,所以雖稱作親職週,卻不僅是老師、家長的互動,實際是親、師、生三方的密切交集所建構出的一段經歷,因此,每年總能激盪出不同的火花,發展出因人而異的效益,在這些效益當中,老師、家長藉此進一步瞭解孩子,孩子也因而有機會同時在爸媽和老師面前表現自己,三者之間的良性互動就更為貼近,進而對幼兒的教養助益不少。

 

1 (8).JPG

(攝影:方潔玫)

2 (11).JPG

文章標籤

che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回顧羊年、前瞻猴年

 

 

親愛的家長:

 

       如今冬天的氣候特別異常,有暖日亦有寒天,上個月楊梅地區竟然還會飄霰(快要成雪花),喜兒創園的陽光山林社區更是積雪處處。這樣忽熱忽冷的天候,喜兒有不少孩子前陣子都患感冒, 每天的缺席人數各班此起彼落,新年的單元教學也就沒有像以前那麼喧嘩、熱鬧,加上猴年提早半個多月來臨(跟羊年比),課程更是遭受到壓縮了。

 

snow.jpg

 

       多年以來,喜兒的教學一直以「單元」為主,老師自編教案,教學內容繞著四時的節令、節慶、生活走,以及每周穿插一次的自然探索,身處其中的孩子就這樣天天透過生活教育,體驗學習。

       晚近幾年,我們密切注意著方興未艾的「主題」教學,它的優點是透過和孩子討論來決定學習內容,孩子因而更加投入,學習過程遇到困難也會自己設法,從而養成解決問題的能力。 孟志和婉柔老師上學期的加入提供喜兒一個很好的切入機會,他們以前在公立附幼時是以「主題」教學為主,因此喜兒在期末的課程發展會議中, 決定這新學期由他們兩位試行,讓其他的老師有機會見習。

 

e13ae67189433552cef391e04fb5950d

 

       喜兒的孩子早晚都有一個室外自由活動的時段,去年起,每天早上更多了半小時有系統的體能探索﹕幼、小班會做爬行、鑽籠、盪鞦韆、走平衡木……中、大班則跑步、吊單槓、爬樹屋等等,日積月累的結果,孩子的肢體就更敏捷了,連帶有些感覺統合不好的都有長足的進步。

       談到感覺統合較弱的孩子,我們發現少數個案會因此而影響到其學習狀況,所以去年我們開始和個別家長交換意見,希望家長及早注意到孩子的情況,並透過向專業醫師的諮詢,大家共同來協助孩子無礙地發展與成長。

 

 

page5.jpg

 

       去年底,我們受到新竹教保協會的邀請,向同業分享喜兒的自然教育。 這原是三位創辦人把早期彼此間的親子散步導入喜兒,作為孩子每周的戶外活動,二十年下來的堅持,它已成了喜兒教育裡不可或缺的一部份(見孩子和自然一文)。  這次透過講演,喜兒的自然探索更從實踐層面提升到理論層次,這不但讓往後新進的老師有所依據、落實,未來我們更會嘗試讓孩子有不受天候影響的自然活動。

0.jpg

       在硬體設施方面,木頭區那兒實在太受幼兒喜愛了‐‐‐ 早晚的自由活動時段都充塞著各班的孩子,這是一處「無心插柳」的區域,原來是樹蔭下的木造平台,旁邊放置廢棄的大小木板、木塊,幼兒在那兒玩耍時,有人就順手抓起木塊當積木、別的孩子看到,也拿來作家家酒的道具﹔於是,唱歌的拿起長板就成了吉他, 聊天的抓起短木便是電話……。

       上學期,我們決定把它的空間往右方擴充兩倍,這樣一來各班小孩玩的花樣就更多了:  大班的孩子開旅館、小班的孩子坐火車······ 然而,我們還是有些計劃設施原來要做, 如樹屋上的升降載具和木工教室,卻因為主、客觀因素而沒有落實,希望今年能儘早把它們完成。

 

DSCF4436.JPG

 

        今年起,勞基法規定每周工時為四十小時,私立幼兒園的老師是受勞基法保障,為了配合法令及市府建議,喜兒的作息這學期已調整為早上八時到下午四時(少數因家長工作晚走者則另参加五時以後的專人課後托育),讓孩子與老師都有較多的家庭時間,長期而言,對雙方的身心發展都有正面的影響。 我們感謝家長的體諒與支持,藉此羊年已去、猴年剛臨,喜兒在這裡祝大家

 

猴運連連、萬事如意

                                                                                       喜兒全體成員    鞠躬

文章標籤

che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扭扭捏捏作陶趣

~當老師如孩子般玩土的一些省思~

 

文 / 侯孟志

               嘉義大學幼兒教育碩士

          / 喜兒老師

  

 0 (2).JPG


編按:陶藝家洪瑩琪與喜兒有著深厚的淵源,她的大兒喜兒創辦人的一家稚園小兒子是在喜兒畢業的;她也曾早期給喜兒的孩子上過陶土課。目前創作之餘,最近看到她給有興趣的成人授課,我們就情商她來指導喜兒的老師:如何在帶幼兒玩陶之餘,自己也能體驗泥巴中的樂趣。以下是這學期加入喜兒的孟志老師玩陶過程中的感受與心得。

 

    最近有個機會,讓喜兒的老師們在放學後一起學捏陶,因為喜兒的孩子都會接觸到陶土活動,老師們透過這樣的學習,對捏陶會有更深的認識與體會,未來帶領孩子進行相關活動時,更能夠與孩子一起沉浸在捏陶的樂趣裡。

page2.jpg

 

  小時候生活在市區的馬路旁,鮮少有玩泥巴的機會,只有印象中依稀幾次課堂中或是才藝課的陶土課;這次在「下田窯」瑩琪老師的帶領之下,是不同的體驗歷程,與陶土有更貼近的接觸。更具體的說,瑩琪老師在技法的指導之外,更著重創作者與陶土之間的交流,以及創作者的創意地發揮。課堂中的瑩琪老師說:

「重要的是創作的想法,不要因為想了怕不成功而不去做,做了就會找到方法。」

page1.jpg

 

因為這樣的本質,所以每次的創作,即使主題與技法類似,但每個人的創作皆不同,我想也因為如此,不論精雕細琢或粗曠童趣,每樣陶藝創作都擁有它的靈魂。在這樣的創作氛圍下,每次課程大家都非常投入其中:搓揉、拍打、捏壓等,每個動作都是與陶土的交流,手與陶土彷彿跳著華爾滋,時間往往不知不覺流逝,隨著課程進行,一次一次激發出對陶土創作的興趣和樂趣。

page5.jpg  

  能如此自在地享受玩陶樂趣,應該歸功於瑩琪老師的指導方式,或者該用"引導"這個詞會更為貼切,瑩琪老師的引導恰與平常喜兒老師帶領孩子們進行藝術活動的方式不謀而合,這可以從兩個層面來說:

0 (14).JPG

 

一、玩的過程最重要


  瑩琪老師在第一堂課就說:                  

            「其實給孩子一塊土,孩子就能自己玩得很開心,那個玩的過程,跟土互動的過程,就是最重要的!成品不重要!」

IMG_4146.JPG 

 

        如同幼兒教育暫行大綱的美感領域提到:「評量主要在理解幼兒是否在各類的美感探索與藝術創作的經驗中,能夠盡情享受樂趣及累積豐富的美感經驗。」,所以最重要的是孩子在玩的過程中探索與感受不同媒材的特性,再進一步投入創作,感受創作的樂趣,這樣的過程所累積的經驗,就是孩子進行藝術活動的核心價值,也深化孩子的美感。

DSCI0235.JPG


                 在這樣舒服放鬆的氛圍下,老師們時而低頭專注捏塑,時而聊天談笑,分享著班上或生活的趣事,也許是某個孩子的搞笑行徑,也許是某個孩子的成長轉變;自在無拘束地進行創作,工作一天的勞碌也在不知不覺中逐漸消散,我想這就是「玩」藝術的魅力、吸引力與療癒力。

IMG_3287.JPG

 

二、好壞美醜無標準


  有人說陶土能反映創作者的特質,其實每一種藝術創作,都能在作品中觀察出創作者的特質;有人的作品直率粗曠、有人的作品細膩嚴謹、有人按部就班、有人創意無限,但無論哪一種,瑩琪老師都給予高度的評價,也耐心討論創作者想呈現的風格與樣貌,給予適當的提點與協助,並不會規範只有一種型態的呈現。幼兒教育暫行大綱裡也提及:

美感領域著重在觀察幼兒美感情意和獨特創意的發展與表現,不強調藝術技能的訓練或成品的展示。

 page3.jpg

所以孩子的每一個作品都是孩子想法的呈現,更是自我表達的一種方式,當然沒有好壞美醜的評斷標準,一旦有了美醜的評價,反而失去藝術創作的本質。

 

                 在捏塑「魚」的課程,瑩琪老師開始就說明只要掌握魚的特徵,無論是長的、圓的、方的、扁的,各種形狀樣貌都不設限,有人翻找圖鑑,細心寫實刻劃魚的神態,有人憑空想像,捏塑富有童趣與想像力的魚,各有姿態,老師也都給予高度肯定,自己也能學習欣賞自己作品,找出自己作品的特色與亮點;在最後一堂捏塑花瓶的課程中,我想做不同於一般直挺、比例對稱的花瓶,就嘗試傾斜、不規則的型態,增加趣味。結果完成後,其他老師們越看越覺得眼熟,笑說它再加個把手就像尿壺,讓人不禁莞爾。不過並沒有不好呀!一個像尿壺的花瓶,不也有另外一番趣味嗎?

 page4.jpg


         在瑩琪老師的課程中,除了得到作陶、親陶,學習相關技法的應用外,更寶貴的是一種角色對換的體驗;平常老師引導孩子們探索媒材、享受創作,玩出不同的藝術活動,這次變成學生的角色,瑩琪老師以相近的方式帶領我們玩陶,過程中我們如同孩子一般快樂,享受著作陶的趣味,彷彿實際體驗平常自己帶活動時,孩子的感受,而其間那份投入與享受,也讓我更加確定這樣帶領藝術活動的方式能讓孩子更有機會感受到創作的本質,往後無論任何形式的媒材或藝術活動,我們都將繼續與孩子們一起開心玩藝術。  

 1 (1).JPGIMG_4148.JPG 

文章標籤

che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馬年回顧

 

IMG_0087

 

 

親愛的家長:

 

    農曆新年明天就要到來了。各班有關「過新年」的課程:講年獸、看門神、製作舞獅、寫春聯、圍爐……終於在昨天畫下句點!

 

IMG_0005

 

        回顧這一年,在教學上跟過往最大的不同是,我們在去年八月新學年起,每天早上進教室前多延長半小時,讓孩子在院子進行各項運動:在熱身操結束後,老師會帶領孩子跑步、走平衡木、鑽蛇籠、爬雲梯、吊單槓等等。雖然喜兒的孩子每天活動量都很充足,若能早上八點半以前來,下午四點半以後走,便會超過政府新課綱規定:「幼兒每天需有戶外一小時的活動」,更不用談每周還有半天的自然探索但這額外半小時的體能,卻是老師有系統的把孩子大肌肉的能力、耐力漸進地往上提升。

 

0.JPG

0 (6).JPG

 

                除此之外,老師也發現孩子回到教室後,更能專注地上那些靜態的課程這完全印證最近二百調查上課小時運動的學生專注老師

 

IMG_0006彥霖  

 

        自從請人把存放多年的舊木材在院子的一隅打造成平台後,它成了孩子的最愛。不論晨昏,總會看到孩子三三兩兩的聚在那兒玩耍:可能是家家酒、可能是敲打堆砌如工匠、也可能假裝抱著吉他自彈自唱;他們手上的媒材都是撿自身旁的木堆,有方的圓的、長的短的,幾根木頭就足以讓幼兒樂此不疲,玩上很久。孩子對木材的喜愛更觸發了我們增加木工課程的計畫,今年打算常態性的讓中、大班的孩子實作體驗。

 

0 (1).jpg0 (2).jpg

  

                至於孩子的律動課,去年禮請新竹教育大學的劉淑英教授、張重文老師來給老師們作在職進修的研習後,大家獲得不少的啟發,尤其是負責律動課程的心瑜老師(「舞動後的省思」一文),她引導孩子們聞歌起舞,沒有刻板的舞步,大家的肢體隨著音樂起伏而伸展、擺動,讓孩子充分感受到跳舞所帶來的自由自在。

 

 

        去年九、十月間,喜兒增添了兩名生力軍:岳勳「叔叔」和慧蘭老師。有幼師證的慧蘭老師非常資深,在幼教界已廿多年,目前她和美香老師一起照顧幼班的孩子;岳勳「叔叔」年輕力壯,他可分擔不少廣祥「叔叔」的總務工作,他學的是運動管理,由他規劃安親班的各項運動深受孩子們喜愛。喜兒裡的成人在工作上雖然各有所屬,然而很多時候是以孩子為重,不分彼此,相互支援。誠如一些家長所言,喜兒就像是一個大家庭。

 

IMG_0052

IMG_0139 (2)

 

        暑假期間,我們進一步把「開口」的泳池加了門窗、裝上燈光,孩子們在內進行的畫作、烹飪等課程,從此不再因為風雨昏暗而中斷;今年配合木工計劃,我們將把各類工具放置其間,讓孩子在老師協助下體驗敲敲打打的樂趣。

設施方面,我們很感謝學機械的梓榆爸爸幫忙,他把喜兒的鞦韆改造得更牢固、更順暢;最近他更自製了一個防滑的「轉繩器」,透過這個裝置,孩子將可以在樹屋上隨意收放吊掛的桶子;讓孩子安全地操作,體驗冉冉上升,或徐徐下降的運物桶,一直是廣祥「叔叔」要完成的心願。喜兒很幸運,她的運作真的就像個大家庭一樣:家長猶如家庭裡的一份子,有的出點子、有的出力,有更多的是在背後默默的支持與信賴,這些都轉化為我們的精神支柱,成了喜兒不斷向前的動力。

 

羊年將至,喜兒全體同仁感謝之餘,在此恭祝大家歲歲平安事事如意。

 

                                                                                                            黃廣祥、方潔玫

                                                                                                                                                                                                                                        暨全體同仁    鞠躬

 

文章標籤

che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歲末回顧與前瞻

 

親愛的家長:

 

直到昨天,喜兒的孩子還在進行農曆新年課程,新年的假期卻比往年提早到來;櫻花也已在人行道上、社區裡嫣然綻放,這應是早春的一年吧?!

 

過去一年,喜兒是在穩定中成長:學生人數緩步上升,過年後的新學期,小、中、大班的名額已滿,幼班也因為新生的加入達到12名,我們將添增一位老師,以符合政府規定的1:8師生比(小班以上1:15)。

 

P1110244  

 

老師方面,除了上月增加彭秀麟老師(從顧問轉任),曾在喜兒任教的龔其恬老師也在年後歸隊,和宇婷老師一起任教幼班;未來57名幼兒由6位老師教導及照料(含心瑜老師的半天),加上潔玫老師和廣祥叔叔的支援,這樣的師資陣容將是喜兒創園以來最好。

 

遺憾的是,去年九月間,佩君老師因為腰疾而申請停職,她的缺席讓我們不捨,希望她復健順利並能早日回來喜兒這個大家庭。不可諱言,幼教老師並不難找,然而認同喜兒的教育理念,又能教「樂」其中的,卻是不多。曾有老師問及如何成為喜兒的好老師,我們的回應是:除了專業的幼教訓練外,還需:對幼兒要有同理心;對事物、生態要好奇並願意跟幼兒一同探索;自己更要有「童趣」,能和幼兒玩樂在一起。這三者愈到後面愈難。

 

2014歲末回顧  

 

去年原編有預算用來裝修門面以加強喜兒的形象,經考慮,還是維持原來低調的風格,因為一位家長曾告訴我們,喜兒雖然老舊,在孩子眼中卻是美麗的。最後,我們把錢挪作改善幼兒的遊樂設施,將鑽籠滑梯和樹屋做連結、擴充沙池、增設木作平台、重做泳池旁的張貼板等。於是,我們看到: 孩子上去樹屋頻率增加了、大家在新加的張貼板上作團體畫、有些孩子悠閒的在平台裡玩家家酒……另外,我們也添購了水谷氏教具及大型積木,讓孩子有更多機會作自我的創意建構遊戲與活動。 

 

連結樹屋IMG_8436

 

 

為了不讓每年放空十個月的泳池繼續用作雜物堆放區,我們毅然改變它的用途,期末找人打了一個出入口,讓它未來成為多用途的空間,如戶外的畫作、捏陶、烹飪,甚至角落遊戲等;而夏天幼兒的玩水,將用移動式的大型充氣泳池在陽光下進行,同時也解決了多年來的問題: 在蔭涼的泳池裡玩水,有些幼兒會感到寒冷而不能久待。

 

團體畫

 

有了以上硬體的增加及改善,未來老師的幼兒課程規劃也會更多元,我們期待:角落時間將不再侷限於室內、很多課程也可以把院子的空間納入;室內室外整合成一間大教室,孩子悠遊其中,想像與體驗也將更豐富而多樣。此舉不但與教育部幼托整合後新課綱的精神吻合,同時更能落實喜兒的教育宗旨:「健康、快樂、自信」。

 

P1200503

 

然而,喜兒也有待加強的項目,幼兒創意律動是主要一項,多年來我們一直希望能找到在這方面有專業訓練的幼教老師,很高興心瑜老師對幼兒律動的興趣,去年開始自編課程和幼兒互動,今年我們將安排心瑜老師到外面接受訓練,期待她對律動的課程有更大的揮洒,讓孩子的肢體在美好的時光裡盡情伸展。

 

    水谷氏教具

 

最後,感謝家長多年對喜兒的認同與支持,沒有您們的肯定與推薦,我們不可能在這十九年來踏著堅實的腳步,繼續往前邁進。喜兒全體成員在此祝大家馬年

 

閤家安康、心想事成

                                                                                                                                                                                             廣祥&潔玫

                                                                                                                                                                                              暨喜兒全體同仁    敬賀 2014.01.30  

文章標籤

che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2013歲末回顧

 

親愛的家長:

 

透過老師的課程設計,過去兩周喜兒的孩子都浸淫在過年的熱鬧氛圍裡:教室四處貼掛著幼兒帶來的年畫或自製的紅紙、吉祥話,有的班級還做舞獅頭、剪窗花、寫春聯,烹飪課程則有包元寶水餃、圍爐。隨著上午小班的幼兒舞著獅頭到各班討吉利、下午安親班及大班的孩子點炮竹玩煙火,這學期也就在小年夜的這一天進入尾聲。

 

過去一年喜兒是在穩定中求進步

 

老師的編制增加了中班的怡珊老師,資深的美香老師原是打算扮演支援的角色,但很快的,幼生的陸續增加,原來的小班再分出一班幼幼班由美香老師擔綱,計劃因而被迫改變;如今下學期的大、中小班在額滿的情況下,美香老師就更責無旁貸地負起幼班的教學了以目前喜兒的教學模式,下學期我們將再加一位老師以舒緩目前已呈緊湊的人力。

 

教學方面,喜兒多年來一直採用單元教學,去年老師開始導入主題教學的模式;單元與主題的差異在於前者由老師設計、主導,後者則在老師設定主題後,隨著孩子的興趣、提議,把課程作延伸或調整,由於是孩子提議因此其學習的興趣及自主性都比被動式的學習模式來得高,另外主題的教學時程較單元長很多,所以無論在廣度或深度孩子都有更多的體驗。不過,我們認為主題教學比較適合中、大班的孩子,隨著幼兒思考能力愈趨獨立,老師可引導幼兒對主題提出看法及解決問題;換言之,單元教學目前仍被沿用在幼、小班上。至於老師教學報告的格式,從教案設計、教學內容的呈現以及主題結束後的評量,經過上半年的整合改良,現今老師已能運用自如。

 

去年在校園發生了一件令人遺憾的事件---安親班的一位孩子手腕因玩耍不慎跌下導致骨折。事件肇因於放學時爸爸進園來接孩子,出校門前臨時停下來處理自己事情,孩子就在附近邊爬單槓邊等爸爸,見到同學在玩球,一時興起叫同學丟球給他,未料接球時滑落導致手腕撞到鐵桿而骨折;當時在院子的老師以為孩子被接走了,注意力因而放在其他孩子身上。事件的後續處理雖然有些波折,所幸孩子康復無礙,事件最後平和落幕;但也因此促使我們重新檢討「孩子上下學接送流程」、「戶外遊戲規範」以及「校園輪值老師注意事項」,期望往後能把校園活動的意外降至最低。我們很感激家長的配合與支持,也謝謝孩子的媽媽居中斡旋降低紛爭。

 

在硬體方面,去年原計劃把平常閒置的泳池增加更多的教學用途,如陶土、木工、烹飪、大型畫作等課程都可在那兒進行,兩旁的遮雨篷也做了,很慚愧,相關的配套卻一直沒有建置起來,關鍵在於太多的東西不捨得丟棄,總是認為往後還可以重用,以致泳池變成了臨時的倉庫;當然,這也為何喜兒有些地方會予人凌亂的感覺,它將是新的一年中我們要努力改進之處。我們也打算修繕及增加目前的戶外設施:除了換修舊有的木造遊樂設施,為其增加連接樹屋的設計,新的一項木造體能設施也在設計中。

 

膳食方面,喜兒一直遵循「蒸煮炒燴、淡茶粗飯」的原則也儘量不吃加工或有色素的食材,讓孩子能品嚐到當令食物的原味,避免孩子的味蕾過早窄化在鹹與甜或人工甘味裡。去年底,喜兒找到可信賴的菜農,嘗試葉菜類的食材改用有機,可惜只吃了三周就因為天候不良,供應量至今仍無以為繼而被迫中止。期望不久的未來能在附近找到符合喜兒要求的一家繼續供應。

 

    我們感謝家長對喜兒的肯定與支持,這也是促使我們「好還要更好」的自我鞭策。龍年漸遠,蛇年將至,在此,喜兒全體教職員祝大家

如意安康

 

                                                                                                                     喜兒敬上    

 

 

che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歲末回顧

 

 

親愛的家長:

 

兔年還剩下兩天了,喜兒裡的成人伴隨著孩子的歡笑聲中忙碌卻愉悅地度過這一年。

 

邁入第18個年頭,喜兒有如一位長大成人的年輕人,她雖然勇於嘗試幼教領域的各種可能,卻篤定的知道自己所要以及所不要。過去一年,我們試著把自己放空,積極參與多場全國性的幼教研習,探索他山之石是否可以攻錯;同時,我們更深信喜兒長年堅持的教學理念「從生活中教育、在體驗裡學習」的正確性,因為它完全吻合了即將推行「幼兒教保活動與課程綱要」的精神,這是今年政府把幼稚園、托兒所整合後,教育部透過幼教專家學者所研擬出來的幼兒教育指導綱領。

 

創園以來,喜兒不曾採用過坊間的教材,老師都要自己設計教案,主要原因是我們認為此舉較能配合班上幼兒的個別發展。這學期在教學內容上,各班老師更採納孩子上課時所提出的看法與問題,作為後續課程的延伸;由於是孩子提出,這些學習項目又進一步激發孩子們更多的熱情和興趣,老師也因而有了更廣的教學探索,這種互動形成了一種「教學相長」的良性循環。

 

不過,文字報告的延誤今年改善仍很有限,這是我們要向家長致歉的。

 

我們試圖減輕老師的負荷,讓老師有更多時間處理平常觀察孩子所記錄下來的資料,於是,曾把每日花絮改成周記,也想中止日常拍攝照片的網路上傳(這兩者佔據老師每日教學以外時間的極大部份),然而卻會影響到家長對孩子在園裡生活瞭解的及時性;最後,周記還是改回每日花絮,孩子照片的上傳不曾中斷。前陣子,透過顧問秀麟老師的協助,把每學期一次的期末報告改成各項教學主題的學習報告,一方面可以縮短家長瞭解孩子學習成效的等待時間,另方面紓解過去老師須費時回憶及消化大量記錄資料的瓶頸;不過,這項改變仍有待觀察後續的效應。我們謝謝家長的信任與默默的支持,只要未來報告的延誤無法改善,它將是老師最大的心頭壓力。

 

在硬體及環境的改善方面,上月我們決定把一年中有長達十個月閒置的泳池,在它的兩邊裝置了遮雨簾,目的在提高它的使用率;年後再搭配相關的設備,未來的揑陶、木工、大型畫作及烹飪都可以在那兒進行。我們也增加了一組三段式單槓,讓孩子可以嘗試肢體懸吊、擺盪、翻滾等,這些動作都是對孩子的體能鍛練、大腦刺激有所幫助。

 

膳食朝往更好的要求在今年獲得不錯的進展。除了我們的菜單增加蚵、鮭魚、菇類等項目外,我們還找到一家供應不含色素、防腐劑的白豆乾。另外,在下半年到任的廚師雪妮阿姨,為喜兒的烹調作了大幅度的調整:口味更清淡了,讓大家有機會品嚐到幾乎是食物的原味;由於口味不重,孩子為了下飯願意吃更多的葷、素菜。我們也謝謝家長的配合:孩子的早餐含有色素、人工添加物、過量的糖與脂肪等項目減少了,吃玉米、地瓜、饅頭等粗食增加了;尤其孩子在園裡慶生時,很多家長願意說服孩子用喜蛋,或水果、或健康食品取代現行制式化的奶油生日蛋糕。

 

最後,謝謝家長常常為我們打氣,您們的肯定是促使我們對自己有更高要求的最大動力。龍年將至,謹此敬祝大家

 

閤家安康    事事如意

 

                                                                                                  黃廣祥‧方潔玫

                                                                                                           喜兒全體老師‧同仁      鞠躬      2012/01/20

文章標籤

che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喜兒的學齡前學習

到幼小銜接

 

  / 方潔玫

記錄/ 彭信禎

 

 

編按:新學期的期初家長會(9/27)在各班帶開舉行親師座談之前,由創辦人方潔玫向家長說明喜兒的教學方向與重點,述說過程或有疏漏,經過文字紀錄與潔玫老師的補遺,玆把內容刊載於后。

 

 

一、喜兒認同的幼兒教育目標  

 

    學前教育的目標有很多種說法,我採用了認知心理學家皮亞傑的門徒卡密的演繹與歸納,如以下三方面:幼兒與成人關係、幼兒與同儕關係和有關幼兒學習特質(請參閱卡密的著作《幼兒團體遊戲皮亞傑理論在幼兒園中的應用》)。

 

    1. 與成人關係方面:卡密建議成人和幼兒相處時,儘量減少使用權威,讓幼兒能發展其自主性。我們在與幼兒相處時,有談話、遊戲,也免不了有約束、管教、獎懲,但是能儘量減低威權的方式,對幼兒的社會性發展(安全感、信賴)、認知發展較有助益。譬如成人對幼兒的獎勵與處罰,儘量讓因與果有直接關係是較好的方式。我們社會中經常可以看到家長在孩子考試考滿分時,給與金錢或物質(貼紙)的獎勵,這其實幫孩子建構了一個學習與金錢關係(並無直接因果關係),卻無法讓孩子認識到學習的成果其實是讓我們人變得可以更獨立(可以獨立閱讀、正確地付錢與找錢、可以跟同儕融洽相處…)。又譬如:幼兒在遊戲時打人或搶玩具,我們可以處罰他暫時在一旁靜坐,並且教導他使用語言與同儕交涉,並學習等待。此處罰讓他明白如果人不能用適當的方式和人相處,他就會失去與人共玩的機會。此時無須使用打他的方式制止他的錯誤行為。減少使用威權並不表示不管教孩子,只要教法得當,孩子更能學習到合宜的社會行為。

 

 

    2. 與同儕關係方面:由於幼兒起初只能以自己的觀點來看事情,我們希望幼兒能逐漸脫離這種自我中心的階段,最好的方式就是讓幼兒能經常與同儕互動。幼兒與其他孩子相處的時候,更能讓他覺察到其他幼兒的需要與觀點,讓他有發展同理心的機會,他面臨到「我可讓他先玩嗎?我可以分他一些零件嗎?」沒有實際跟同儕相處的經驗,我們無法真正教導幼兒分享、大方、說話溫和等等人際互動的態度。另外,皮亞傑也指出,兒童的邏輯思考能力若缺少同儕交往的經驗是無法發展的。例如:我們在幼小班可以經常看到幼兒爭奪玩具的情況,即使老師介入教導他們,他們大多仍然很堅持要某項玩具;而在大班的遊戲時間,即使有玩具的爭執,我們都可以看到他們可以透過孩子提出來的建議或說法,協調商量出彼此可以接受的解決方式。

 

 

    3. 有關學習方面:有別於設定有關讀寫算的具體目標,卡密提出的是有關學習者特質的目標:我們要看到幼兒是否具有機警、好奇、進取心?有思考、提出問題的能力?有信心解決問題?能發現事物之間的關係?當幼兒具備這些能力與態度,他同時也具備了讀寫算所需要的基本條件。

 

 

二、喜兒的教學特色

 

    喜兒的教學特色是:符合幼兒發展的需要、在生活中學習及重視個別差異。以下依序說明。

 

    2-6歲是由感覺動作期進入前運思期的幼兒,需要透過遊戲和運動為主的活動,來帶動他們在社會情緒、動作肢體協調、語言表達和認知能力等各方面的發展。

 

1.  符合幼兒發展:喜兒重視幼兒情緒的發展、提供探索大自然的機會、第一手的感官經驗及充足的同儕互動經驗。

 

            a.重視幼兒的情緒

幼兒的情緒影響他各方面的發展與學習,譬如剛入園的幼小班孩子,需要和老師發展互信,幼兒有安全感、有穩定的情緒,其他各方面如肢體動作、語言、社會規範、認知便能得到發展。到了中大班的孩子,除了師生關係以外,他和同儕的關係是另一個影響他情緒的因素,這時的孩子需要學習如何融入群體,發展歸屬感,這樣他在各方面也能漸入佳境。

 

 

b.提供探索大自然的機會

喜兒每周定期的大自然探索活動(鄰近公園或社區等),提供孩子經常在大自然活動的機會,讓孩子直接在自然中學習、接觸人類對美感、知識的本源,同時發展孩子的體適能。

 

 

            c.提供第一手的感官經驗

喜兒的課程大多提供幼兒親自觀察、使用感官、動手操作的機會,較少透過錄音帶、錄影帶或是圖鑑來學習,也就是儘量提供一手經驗給孩子。希望孩子能直接透過「眼睛看」、「耳朵聽」、「雙手觸摸」、「鼻子聞味道」,甚至是透過「舌頭品嚐」,得到第一手的感官經驗,親自運動、動手做(譬如美術、烹飪課程),讓幼兒統整其感官經驗,同時也發展他自己的感受、想法、創意。

 

 

 

            d.提供充足的同儕互動經驗

喜兒的孩子有足夠的時間依自己的意願和同伴遊戲,在課程中也有許多機會一起討論、工作和運動,這些都提供幼兒豐富而多元的同儕互動經驗。

 

 

 

2.  在生活中學習

喜兒課程常配合我國社會文化中的節日或季節的變化,規劃符合幼兒年齡發展的學習活動,譬如:元宵節時的自製鐵罐燈籠提燈籠、農曆年的剪窗花與畫春聯。同時,我們也重視幼兒每日生活中的自理學習,也關注發生在我們生活中的有趣味的事情。

 

 

 

3.  重視個別差異

喜兒格外重視孩子獨特的個性及特別需求。譬如:當幼兒家中有新生兒加入時,或手足之間有妒忌情緒困擾時,老師都會針對幼兒需要,特別設計教案或情緒輔導。

 

三、喜兒的幼小銜接

 

    喜兒的幼小銜接是透過運動、遊戲和生活自理來發展手力、並且設計以幼兒為中心的課程,進行有意義的學習、透過遊戲和生活,建構幼兒的數概念及推理能力;我們也重視良好書寫習慣的建立---坐姿與握筆姿式、大班下學期的實地參訪小學,讓幼兒熟悉小學生活基本的元素。

 

     1.  在運動、遊戲和生活自理中發展手力。

寫字之前,手腕力氣要足夠。學齡前的幼兒在各方面發展尚未成熟,目前很多幼兒早在小班、中班就開始寫字是很不適合的。在喜兒,我們會透過持續地運動(如攀爬、拍球)、遊戲(如撕貼、撿豆子)、生活自理(如搬椅子、擰抹布、轉瓶罐蓋子)、蠟筆畫、粗色鉛筆畫,幫助孩子發展其手腕的靈活度和力道。

 

 

 

2.  以幼兒為中心的課程設計,進行有意義的學習。

我們在大班下學期進行的注音符號學習是從與幼兒自身比較密切相關的地方開始,小朋友會先學認自己和同學的姓名注音,孩子們會注意到同學的姓名裏有哪些符號跟自己的是相同的或相似的。對幼兒來說,這是他們熟悉的,對他們也有意義的學習。此外,透過遊戲來使用注音符號的學習,亦是幼兒喜歡的。例如今年暑假,大班孩子利用娃娃家的道具玩老闆的買賣遊戲開商店,他們想製作菜單,開始用自己剛學會的注音符號來寫出菜單。

 

3.  從遊戲和生活中,讓幼兒建構起數的概念及推理能力。

大班孩子透過數理遊戲,如撲克牌、井字棋、老師自製的青蛙棋盤遊戲(利用擲骰子來決定移動棋子的步數,使用兩顆骰子就可以讓孩子發展「加法」的概念);或是利用班上的例行活動(今天吃幾片水果?今天班上出席的人數共有多少?男生有多少?女生又有多少?),幫助幼兒建構數的概念及推理能力。

 

 

 

4.  重視書寫習慣的建立---坐姿與握筆姿式

比起大多數其他幼兒園,喜兒讓孩子進行執筆書寫方面的練習算是晚的。我們是希望能讓幼兒到了各方面能力成熟度高了之後再開始使用鉛筆寫字,以建立孩子良好的書寫習慣,包括握筆姿式和坐姿。喜兒的孩子在大班以前,有許多使用蠟筆的經驗,到了大班上學期,先開始用學齡前鉛筆和粗色筆來畫圖和描寫數字,這是他們初步的握筆經驗。到了大班下學期才開始學習描寫注音符號。我們在他們握筆的時候,比較注意他們握筆的方式和身體的姿勢、眼睛和紙本的距離。雖然喜兒孩子用鉛筆寫字的時間短,但是用色鉛筆畫圖的時間很多,當他們一年級正式書寫作業時,筆觸顯得清晰有力;儘管在筆順、筆劃位置上還無法完全掌握,需要比較多的引導;不過,屆時他們對於筆劃位置的說明,更容易理解、控制力也比在大班時更好。換言之慢學、慢寫,可以寫得更穩、更好。

 

 

 

5.  實地參訪小學,熟悉小學生活元素。

大班下學期,我們也帶孩子實地參訪小學,在小學待上半天,認識未來和他們息息相關的一年級教室、健康中心、圖書館等小學環境,孩子可以進入一年級教室,感受上課必須要坐在座位上的氣氛,聽聽上、下課的鈴聲,觀察小學生下課的活動,有機會的話,我們也讓孩子在偌大的小學操場跑道上來一場賽跑;讓幼兒使用小學的蹲式廁所、練習如何用零錢、卡片撥打公用電話。在七、八月期間,喜兒會有較密集的幼小銜接課程,讓幼兒更具體接觸小學學習常見的元素,包括抄寫聯絡簿、聽寫測試等等。我們也會就即將進入小學孩子們的心情做交流與抒發。

 

 

附記

 

一個月來觀察喜兒安親班孩子的經驗分享

 

    最近觀察了喜兒安親班一、二、四年級孩子寫作業的狀況,我發現提前握筆寫字的孩子(不是喜兒畢業)和喜兒的孩子在一年級時,作業書寫工整度其實差異不大,但是喜兒的孩子運筆有力、筆觸清晰,態度比較認真(因為還不會)。

    二年級喜兒的孩子字體仍是清晰有力,也比一年級時寫得工整勻稱(有的在一年級時被爸爸認為寫得醜,現在也能寫得漂亮了);至於目前喜兒畢業的四年級孩子,在運筆、控筆的能力上就更成熟了;在國語、數學作業裡的字體,都筆劃認真且工整漂亮。不可諱言,在幼稚園階段沒有很多寫字經驗的孩子,到了剛上一年級時,在寫作業時需要的陪伴與引導都比較多,但是這本來就是孩子們進入正式學習階段應得的照顧,此時對他們的引導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暑假期間曾帶領大班畢業生一個月幼小銜接的佩宜老師就曾表示,大班孩子當時在學習注音符號上能力很好,而且表現出很強的解決問題的能力。他們很快就運用學來的注音符號,作為進行他們喜愛的家家酒與買賣活動---自己動手寫注音符號菜單。當老師進行數學序列概念遊戲時,他們都興致高昂的舉手,想上台做題目和當小老師;這些都是我們樂意看到的,我們希望喜兒畢業的孩子都能常保機警、好奇、進取心,以及靈活的思考能力!

文章標籤

che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畢業典禮 Q&A

 

/ 方潔玫、黃廣祥

 

 

編按:又是畢業的季節到臨,今年喜兒的第十四屆畢業典禮訂在7/3()舉行。一如往年,喜兒有其傳統與原則的堅持。以下內容原是去年家長一篇文章「期待喜兒的畢業表演活動」裡的編按,特此抽離獨立成文。

 

喜兒舉辦的全校活動都是依孩子的需要來設計,不論是娛樂性質的園遊會或是儀式化的畢業典禮,全是如此。在這種情況下,喜兒的某些政策或決定難免會讓家長不解,尤其在畢業相關事項上。藉此機會以問答方式回應家長常有的問題。

 

 


1.  為什麼喜兒的畢業典禮都在週五白天舉行,而不是在假日或晚上讓家長更方便參與?

 

 

答:喜兒的畢業典禮簡單而隆重,它是儀式,也是課程。小、中班的幼兒在其中學習送自己做的禮物給畢業生,也嘗試在大家面前表演。畢業生也準備了一齣戲演給各班幼兒和家長看。我們不希望有幼兒在這場難得的儀式上缺席,因此挑選在他們會正常來上課的時段舉行典禮;而且上午也是幼兒一天中精力最佳的時段。與其要幼兒來配合大人,大人應更有能力來配合幼兒,我們能理解家長缺席通常都是有不得已的苦衷,畢竟幼兒學齡前的結業典禮在其成長過程也只有這一次而已。

 

 

2.  為何不租用寬敞的禮堂而選在幼兒園裏?

 

 

答:過去不曾有,未來也不會有。幼兒在熟悉的環境裡,遠比在陌生的環境更不容易怯場,我們希望他們都盡量能像平時一般自在地表演。還有,在自己的學校裏,我們以畢業生的照片和作品作佈置,幼兒都能感受到學校煥然一新的畢業氣氛。孩子們不但可以參與佈置的工作,而且畢業典禮過後,這樣的情境也還能持續保留一段時間讓孩子回味。

 

 

3.  為什麼喜兒沒有戴方帽的畢業照和畢業紀念冊?

 

 

答:喜兒給孩子拍攝的畢業照是讓孩子穿著自己喜愛的衣服,由孩子熟悉的老師給他拍照,留下當時孩子自然的容顏與個性。將戴著方帽和學士禮服的裝扮引進幼兒園,容易流於商業化的操作,也把幼兒塑造成千篇一律的模樣。另外,由於喜兒的孩子都擁有自己專屬的成長手冊(三年6),裏頭有著老師用心記錄孩子在成長期間的點點滴滴及拍攝的照片,增加一本市面上模式化的畢業紀念冊不但畫蛇添足,也平添了家長的額外費用。

che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皮亞傑的認知發展理論

(轉載自格物致知學習網)

 

 

 

編按:喜兒一直服膺瑞士心理學家的兒童認知發展理論:幼兒知識的學習與建構是需要透過操作才能達到,特別是七歲以前的幼兒必須透過遊戲、生活體驗才會落實,而不是依傳統的教學把抽象的文字、符號要孩子死背強記(這不過是要孩子像鸚鵡學話罷了)。然而皮亞傑是誰?他的理論又是什麼?一般人並不太知曉,喜兒在此轉載有關他的文章供家長參閱。

 

 

 

皮亞傑(Piaget,1896-1980)是瑞士的教育心理學家,他的認知發展理論(cognitive development) 是近代認知心理學中最重要的理論之一。皮亞傑根據他長期對於兒童的觀察與研究,認為兒童的認知發展係依照感官動作期(sensory-motor period)、前操作期(preoperational period)、具體操作期(concrete operation period) 和形式操作期(formal operation period) 循序發展而來的(Piaget,1974; Inhelder & Piaget,1958)。任何人的成長都需經歷此四個階段,其成長的快慢可能因為個人或文化的背景不同而有差異,但因每一階段的發展都是後一階段發展的基礎,所以四個時期的發展順序是不會改變的(Flavell,1963Piaget,1970,1969) 

 

 

·各階段的年齡層

    • 感官動作期(sensory-motor period):出生到一歲半
    • 前操作期(preoperational period):約一歲半到七歲
    • 具體操作期(concrete operation period):約七歲到十一歲
    • 形式操作期(formal operation period):約十二歲到十五歲

 

這些階段是依照順序發展的,長得快的,一定就會長得好? 

 

·     操作(operation) 

 

       皮亞傑認為知識的本質是操作(operation),思想及推理是內化的操作能力,它們係由感官動作期的外在操作能力或動作智慧發展而來(Piaget, 1971,p14-19) 

 

·     可逆性(reversibility) INRC

 

 

皮亞傑又認為兒童真正客觀的推理能力係開始於具體操作期,這個時期最大的特性是其思考操作具有可逆性 (reversibility)。這個可逆操作又可區分為否定(negation)與對應(reciprocity)兩類 (Piaget & Inhelder ,1969,p136-138),如泥團的拉長與縮短是互為否定操作,而泥團的長短與粗細的互補則是對應的操作。思想操作具有可逆性的 最明顯表現是這時期的孩童具有各種守恆觀念,如長度守恆、液體量守恆、固體質量守恆、固體重量守恆、數量守恆等。然而,否定與對應這兩種可逆操作在具體操作期是互為孤立的,這時期的孩童無法交換結合運用這兩種操作,只有進入形式操作期後才具有這種推理能力。

 

 

這種交換運用兩種可逆操作的能力,其認知結構符合所謂的INRC群。I=Identity, N=Negation, R=Reciprocal C=NR=Correlation,它們滿足NR=C, CR=N, CN=R, NRC=I等相乘關係形成數學上所稱的4-GroupKlein group(黃湘武等,1985)

 

皮亞傑認為,孩童對於體積概念的發展是一個相當複雜的過程,並且也是形式操作期的推理能力。在體積發展的過程中,分為內體積(interior volume)和外體積(exterior volume)二個不同的發展層次(Piaget,1930,p164-179Piaget & Garcia, 1974,p85 -94)。內體積是指一物體所包含的內部空間,而外體積則是指一物體所佔的外在空間或在液體中所排開的空間。皮亞傑發現孩童通常是先有內體積守恆,才發展到外體積守恆。(黃湘武等,民74 

 

在外體積的發展過程中,皮亞傑觀察到孩童有三個階段的變化(Piaget,1930,p164-179)

 

  • 在第一階段(7~8歲以下)的兒童會認為水面的升高是由於物體的重力所造成,認為浸在水中的物體的重量在水中會產生一個連續的壓力而使水面升高,因此他會認為一個小而重的物體在水中會使水面升高多於一個大而輕的物體。 

 

        在第二階段(9~10歲)的兒童開始根據體積的大小來預測水面的高   低,但是他還是用重力的理由來做解釋,因此說明上充滿矛盾,但孩童本身並不自覺。

 

  • 到了第三階段(10~11歲以後),也就是進入形式操作期後,開始能夠區分與組合重量與體積的觀念,以及具有比例能力時(Piaget & Garcia, 1974,p85 -94),似乎以上的困難都迎刃而解,知道水面的升高只和物體的體積有關。(黃湘武等,民74

 

  • 影響認知成長快慢的因素

皮亞傑認為影響認知成長快慢的因素有四:生理成熟(maturation)、物理經驗(physical experience)、社會交流(social transmission)和平衡化(equilibration,也可稱為自我協調(self-regulation)(Piaget,1964)。他認為認知成長是決定學習能力的必要條件,而合理的學習雖然能協助培養兒童的認知成長,但獨立的學習並不能即時改變兒童原有的認知結構。皮亞傑認為成長是一種多方面影響的整體結果,因此兒童生活的社會條件與文化背景是重要的決定因素。(黃湘武等,民74 

 

·     成長和學習的不同 

 

皮亞傑強調成長和學習是二件完全不同的事情:成長可以決定學習的成效,但學習卻不能隨意改變成長的結構。皮亞傑認為兒童的學習能力有一定的成長順序,因此,教材與教法在不同的時期應有不同的安排與特性。因此,皮亞傑學派的教育理論認為需要受教者的生理成熟等待、強調物理經驗與人際關係的交互作用、需要提供學習者的自我省悟與自主學習機會。(黃湘武等,民74  

 

·     自我協調理論(self- regulation):同化(assimilation)與調適(accomodation)

 

皮亞傑的認知發展理論中一個很重要的觀點是自我協調理論(self- regulation)(Piaget,1964,1971)。自我協調代表人在遭遇不能理解的事物時,一種主動找尋新的推動模式的認知本能。自我協調是促進孩童認知成長的原動力,也是人在學習及瞭解新事物時的認知模式(黃湘武等,民80)。

 

他認為二個自我協調的作用就是同化(assimilation)與調適(accomodation)。皮亞傑認為孩童在成長的過程中不斷的有外界環境的刺激,例如人際的交流、物理經驗的獲得等。這些外來的刺激會使學童本身的認知基模產生不協調的現象,人腦便會根據已有的知識去解釋這些外來的資訊,並整合到原有的基模或認知結構中,這便是同化的過程。但是若原來的知識體系解釋這類資訊有矛盾時,人腦便會修正自己原先的認知結構以重新解釋外來的資訊,這便是調適的過程。同化與調適之間是並存而且是雙向的,當外來的資訊不斷藉由自我協調的作用加以整合時,學童的認知結構便不斷的改變而成長。

 

影響學生自我協調的發生有三項因素:認知成長、人際意見交流、物理經驗。從教學的觀點來看,人際意見交流包括師生間的交流和同學間的交流,而物理經驗則為各種科學的實驗活動。人際意見交流和物理經驗的作用不是直接提供正確答案,而是希望經由這些交互作用能夠提供認知衝突的機會及達到重組知識的效果。(黃湘武等,民80 

 

根據自我協調,我們對人的學習活動有如下的瞭解:

    • 學習是一種主動的活動,自我協調及主動找尋是它的特色。
    • 學習者的出發點永遠是學習者舊有的知識體系,學習者根據已有的知識去解釋所遭遇的事物,如果發現不合理時則嘗試做適當的修正,如果沒有矛盾則增強對舊有知識的信心。
    • 除了學校的教學外,學習者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建立某些知識體系去作為瞭解生活中經常遭遇之事物的工具。這些自發性的知識體系會與學院的知識體系相矛盾或相一致,而造成對在學校教學時的某種影響。
    • 產生自我協調的首要關鍵在於學習者有否發生認知衝突的心理狀態,亦即學習者有否意識到原有知識體系的矛盾,而產生修正舊有想法的意願。認知衝突的發生意謂著對同一事物兩種知識體系的相互矛盾而產生的心理不平衡狀態,而自我協調則是重新協調組合舊有體系恢復平衡的心智活動。 (黃湘武等,民80

綜合皮亞傑的觀點,科學教育的教材教法應符合下列的原則:(黃湘武 , 1993

    • 教學的設計應以學生舊有的認知為依據,鼓勵並誘導學生用自己的想法處理並解決問題。當學生想法有錯誤時,應設法使學生體會原有知識體系的矛盾,然後在引導其修正或重新建構舊有的體系。
    • 在教學的過程中,應提供學生彼此之間或學生與老師間互相討論及交換意見的時間,使學生有機會體驗到自己想法的矛盾及參考別人不同的想法。
    • 實驗教學不應只是要求學生按指定的裝置,記錄儀器顯示的數據,然後驗證書本上的公式。實驗教學的設計應保留相當的自由度,讓學生能自由操作各種變因及觀察各種變化。實驗教學也應該著重於能夠使學生體會原有知識矛盾體系的設計。
    • 應盡量使學生學習的知識與實際現象的意義相結合,如此學生所學的才有意義,才能謂之為理解。

 

我們要問,我們所採用的教材教法是否有配合學生的認知能力?在教學的過程中是否有提供適當的物理經驗和社會交互作用?在教室中學生有多少主動學習的機會?教師是否有能力診斷學生的學習困難或判斷教材的難易?(黃湘武等,民74 

 

       從以上的瞭解,我們認為,教材及教學活動的設計必須符合學生的認知結構,因為任何的學習活動都是一種同化與調適的過程。合適的教材及活動能幫助兒童認知能力的發展,經過同化與調適的過程所獲得的知識才能持久與活用。

 

 

 

che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認識皮亞傑

(轉載自格物致知學習網)

 

編按:喜兒一直服膺瑞士心理學家皮亞傑的兒童認知發展理論:幼兒知識的學習與建構是需要透過操作才能達到,特別是七歲以前的幼兒必須透過遊戲、生活體驗才會落實,而不是依傳統的教學把抽象的文字、符號要孩子死背強記(這不過是要孩子像鸚鵡學話罷了)。然而皮亞傑是誰?他的理論又是什麼?一般人並不太知曉,喜兒在此轉載有關他的文章供家長參閱。

 

皮亞傑(Piaget,1896-1980

皮亞傑(Piaget,1896-1980)是瑞士的教育心理學家,他的認知發展理論(cognitive development) 是近代認知心理學中最重要的理論之一。

 

他一生共出了五百多篇論文及五十幾本書。
他以兒童為師。
他最關心的問題是:知識是怎麼形成的?

 

 

皮亞傑的生平簡介 

 

1896年,皮亞傑出生於瑞士紐夏迪爾城。從小就對自然科學(生物)感興趣,他在十一歲就發表了一篇有關白化麻雀的論文,他寫這篇文章的目的只是為了讓圖書館員別再因為他是小孩而敷衍他。到中學畢業前,已經發表了二十幾篇文章,其中十五歲( 1911)發表的那一篇還因此收到日內瓦博物館的聘書。 1918(22)獲紐夏迪爾大學博士學位(生物學)。 

 

他在生物學方面有卓越的成就,但是他對哲學、心理也有相當大的興趣。拿到博士後,前往蘇黎世、巴黎,在精神科醫院工作,研究變態心理學。

他為什麼不繼續研究生物,他到精神科診所做什麼? 

 

1918年,皮亞傑在蘇黎世的精神病院工作,探索精神病患的內在世界,同時一方面在大學聽課,一方面研究佛洛伊德 (Sigmund Freud, 1856~1939)等人的學說。 

 

1920年,皮亞傑在巴黎比奈實驗室工作(比奈,Alfred Binet,1857~1910, 智力測驗之父)。他注意到在智力測驗時,發現許多兒童對同樣的問題都有相類似的錯誤回答。他想瞭解,兒童是憑藉怎樣的思考模式,而得到這些錯誤的答案。他同時也在一家醫院研究異常的兒童。 因為這些兒童的語言能力相當缺乏,所以他對這些兒童施測時必須加上一個重要程序,就是兒童不只要回答問題,而且要操作物品。

 

 

精神病患及遲緩兒童的『異常』和正常兒童的『錯誤』開啟了皮亞傑對兒童的研究。

  • 『錯誤』及『異常』有什麼價值?
  • 皮亞傑研究兒童的方法稱為『臨床晤談診斷法』
  • 皮亞傑發現能將生物學和認知論融合在一起的,就是認知心理學的研究。
  • 他由『描述兒童思考方式』著手,以臨床晤談的實驗方式研究兒童的智慧,並運用在認識論上。他發表了許多有關兒童心理方面的著作。

 

1921年瑞士日內瓦盧梭教育科學研究學院主任請他擔任研究組組長,當時皮亞傑才25歲。這是一所新興的師範學院,研究兒童發展、訓練教師。

1922~1932的十年間,一方面教學一方面觀察紀錄孩童的言行舉動,並與孩童對話以了解他們的想法。發表了一系列文章及五本書。

  • 《兒童的語言與思想》 《兒童的判斷與推理能力》 《兒童的外在概念》《兒童的自然因果關係概念》《兒童的道德判斷》

 

這十年間,他結婚,生了三個小孩。皮亞傑和妻子觀察他們的小孩,在19301937分別出了二本書。     

 

           《兒童智慧的起源》《兒童的本體結構》

  • 皮亞傑對嬰兒的研究使他深信,兒童的思想(智慧)是來自於行為(動作、操作),而非語言。

1930~1970年間,皮亞傑和同事茵海爾德(Inhelder, B.) 和斯敏士克(Szeminska,A.)合作,進行『兒童基本科學概念之研究』,從此,兒童科學概念發展的研究成為皮亞傑的興趣,有關的著作層出不窮。他的這些研究,引發了其他學者對中小學生甚至成人做了許多相類似的研究。

 

  • 為什麼他會開始研究兒童基本科學概念?

    • 1928年,愛因斯坦到瑞士講學,他皮亞傑的研究相當欽佩,他建議皮亞傑研究兒童的速度及時間的概念。(愛因斯坦與皮亞傑的見面
    • 1929年,皮亞傑應聘到日內瓦大學的科學思想史教授,使他深入物理、數學、生物、歷史,因而更體認『兒童科學概念研究』的重要性。
    • 皮亞傑接受愛因斯坦的建議進行這方面的研究,在1946年完成《兒童時間概念的發展》《兒童運動與速度概念》兩本書,1948年與茵海爾德等合作出版《兒童的空間概念》《兒童的幾何概念》二本書。

 

1936年,獲頒哈佛大學榮譽博士學位。終其一生共榮獲了三十多個全球各地的大學及學術團體所頒發的榮譽博士學位,更負責主持多項重要國際聯合的會議、組織與團體,他一生中所得到的大大小小獎項不計其數。 

 

1980年,九月十六日於日內瓦與世長辭,享年84



 

 


法文版


內容


書 名


英譯本


1927


物理現象因果


The Child's Conception of Physical Causality.


1960


1941


物質的量、重量、體積


The Child's Construction of Quantities.


1974


1941



The Child's Conception of Number.


1952


1946


時間


The Child's Conception of Time.


1969


1946


運動與速度


The Child's Conception of Movement and Speed.


1970


1948


幾何


The Child's Conception of Geometry.


1960


1948


空間


The Child's Conception of Space.


1956


1955


邏輯思考


The Growth of Logical Thinking From Childhood to Adolescence.


1958


1959


邏輯思考


The Early Growth of Logic in the Child.


1964

 

文章標籤

che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喜兒有什麼?

 

/ 方潔玫

 

編按:開學前後,總會有一些關心孩子在學齡前教育的家長打電話或親自來探聽喜兒。喜兒15年來不曾做過正式的大眾廣告,每期的新生都是透過熱心家長的口碑相傳而來。喜兒沒有坊間印製精美的教材,不教美語、更不會要求孩子背九九乘法表(我們認為那是小學以後的事)。「那到底喜兒有些什麼?」這也是很多第一次來喜兒的家長想問的。其實,喜兒所擁有的是最平凡不過:正如大多數西方國家的幼兒園一樣,讓孩子透過遊戲學習、快樂成長。以下是創辦人 方潔玫 女士說明喜兒的特色。

 

 

<開放的教學特色>

 

 

  

 

 

喜兒的課程與教學主題是由各班老師研發,針對幼兒的年齡、發展階段和需要而設計;並且視幼兒的反應而彈性調整。每週的教學活動包含了:主題學習、自然探索、美術、體能、音樂、繪本欣賞、母語(國、閩、客)兒歌及韻文等項目,每月單元活動更含概了烹飪及戲劇。

 

 

 

老師引導各項活動時,鼓勵幼兒參與、自己動手操作;鼓勵幼兒發表、說出自己的看法,孩子從小累積八大學習領域的一手經驗,打下對各項科目的學習基礎,以及在繪畫、說話、表演方面的自信心。

 

  

 

喜兒格外重視自然教育,因為自然是間變幻莫測的教室:每週定期安排自然探索,讓孩子踏訪社區附近的田野、池塘、斜坡、公園等,從中培養了他們認識植物、昆蟲、青蛙與各式其他小生物的敏銳觀察力。我們善於利用自然的資源,讓孩子自幼年期起,日積月累地建立一生與自然的知性與感性連結。

 

 

 

 

<充足的運動和遊戲> 

 

 

 

皮亞傑認為幼兒的學習是透過遊戲與操弄,健康的幼兒凡事都喜歡自己摸一摸、弄一弄,這正是幼兒進行知識建構與修正的一個過程。因此,一個好的幼兒園每天都應該提供幼兒充份遊戲和運動的機會。

   

 

喜兒托兒所每天上午都為幼兒規劃了至少一個小時的遊戲時間,而每週上下午則均衡的安排了各種大肢體活動給幼兒,包括:散步、沙地活動、打球、韻律、墊上體能等:讓幼兒的身體和頭腦同時獲得充分刺激與發展。

 

 

 

幼兒園內採開放式多元學習區:室內有圖書、音樂、美勞、建構、角色扮演、生物等角落;室外有沙池、魚池、遊樂與運動設施、戲水池及種植區。幼兒可以在各學習區內依興趣選擇遊戲,並且在自主的情況下和同伴互動。

   

 

<密切的同儕互動>

 

 

 

 

目前台灣在都市化及少子化的發展下,家庭的子女數少,孩子和街坊鄰里的同齡幼兒,也少有頻繁的交往機會,這是現代兒童群性發展上的一大損失。喜兒托兒所雖然無法重塑出一個舊時代綿密的鄰里關係給孩子,但是我們提供了適合的環境、材料、道具給所內的同齡幼兒,誘發他們彼此在自然的情境下去創造遊戲。

 

 

幼兒透過種種自發性的遊戲,和同伴交談、學習協商、建立友誼。這種與同儕互動的經驗,促使幼兒逐漸脫離自我中心的傾向,能從自己以外的觀點來思考事情。因此,學齡前階段在遊戲成長的孩子,除了能培養出靈活的人際關係,也帶動了孩子在語言、邏輯推理方面的能力發展。這種同儕互動及自主性遊戲是喜兒所重視的,因為它給幼兒帶動起來的學習成效,遠超過成人的教導或是密集的讀寫強記課程。

   

 

<成人的關懷>

 

成人對幼兒最大的影響層面不是在認知學習方面,而是在人格養成上。幼兒其實並不需要成人教他注音符號、加減乘除,但是需要成人聽他說話、看一看他的作品、和他一起散步。每天跟幼兒在一起的成人,他和孩子互動的態度和方式,會影響幼兒的人格發展與價值觀的形成。

 

 

喜兒托兒所的低師生比,讓老師可以充份關照到每個孩子的個性,與幼兒對話,協助幼兒說出自己的需要或感受,從而學習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建立安全感。喜兒的老師是一個與幼兒共同生活的「引導者」,從日常生活中,引導幼兒如何學習動手照顧自己、收拾東西,學習等待、輪流分享玩具,學習如何表達自己、使用恰當的語言解決和同伴的衝突;進而協助幼兒培養其自律能力及責任感。

   

 

<均衡的營養>

 

我們整合了母親的經驗和現代的飲食觀念,從幼年期開始培養孩子吃得清淡。喜兒托兒所的幼兒餐點都是由有證照的廚師自己製作。挑選天然高纖的食材搭配糙米飯(每周一天麵食),強調低鹽、少油、零味素,不炸、偶煎、多炒煮等方式烹調,以確保幼兒吃的健康。有別於一般幼兒園提供早餐,我們在每天上午特別安排了水果時間,讓孩子學習吃各式當令的水果。喜兒希望孩子從小養成多吃水果蔬菜,不挑食、不浪費食物的習慣。

 

文章標籤

che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到「喜兒永美」所去!

 

 

編按:  在本月初的某個下午,「心世紀」托兒所的房東忽然來訪,並探詢喜兒有無承租該園所的意願。「叔叔」這陣子正為原物料價格不斷下降的趨勢而猶豫三元街的新喜兒應否延後動土,這突如其來的訊息正好提供我們另一個選擇:喜兒先行在一個更好的環境下營運,而新喜兒則在沒有時間壓力下得到細心的籌備與規劃。特別是 「心世紀」寬廣的庭院與挺立的樟樹,著實深深的吸引了「叔叔」:喜兒的孩子將可以在園所內展開更多樣的戶外活動了。

        經過一連串的評估與洽商後,「叔叔」終於跟「心世紀」的負責人談妥頂讓事宜,並在日前與房東簽下租約。「心世紀」計劃更名為「喜兒永美」,原因是該園所座落在瑞塘國小附近的永美路巷內(將來三元街的喜兒則可稱之「喜兒三元」托兒所)。所內原有設備大多可以留用,然而庭院、建築物外觀與內部配置都需整修一番,目前訂定的目標是希望喜兒能在農曆新年前一周(98.1.19)遷進去,這樣才能銜接新年後的下學期到來。

 



從外往內看,隱藏在樟樹後的主建築予人靜謐的感覺(舊)

 


大門移在轉角處這裡(現在)

 


「叔叔」打算在樟樹上蓋樹屋(舊)


(現在)




兒童泳池加上安全護墊後,平常即可成為戶外的娃娃角讓孩子們玩家家酒(舊)




其中一個圓型花圃改作小型魚池(舊)


(現在)




庭院裡有多樣性的遊樂設施(舊)


(現在)




在二樓鳥瞰下的院子(舊)


(現在)

 


外觀上花俏的圖案將被淡雅的顏色取代(舊)


(現在)




辦公室將增隔出一個保健區(舊)



待重新佈置的一樓中班教室(舊)



待佈置的二樓大班教室(舊)



待佈置的一樓小班教室(舊)



二樓安親班教室的前面隔間拆除後(至門口),空間更大(舊) 。



待重新佈置廚房(舊)


幼兒廁所

che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