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喜兒的ㄧ封信

 

文 / 巡輔老師/葉穎熹

現任康福智能發展中心教保輔導員

 

編按:在過去三個月,葉老師都會定期來喜兒參與中班的教學,過程中她細心觀察孩子對課程的反應及跟老師的互動,事後她會傳授老師一些如何教導遲緩兒的技巧。這幾年,每學期都會有一或兩位類似症狀的孩子在喜兒就讀,他們的到來讓我們除了透過閱讀吸收這方面的專業知識外,也積極申請縣府舉辦的輔導專案。最近的康福輔導更讓我們獲益良多,在此向葉老師致上深切的謝意。

 

    『在喜兒,孩子是主角』;初開這個網頁時,這句話讓我的印像很深刻,透過這次的巡迴輔導讓我有機會認識喜兒也與喜兒結緣,在這段時間裡,其實內心是滿滿的感動,這裡,沒有奢華的設施,但有著最自然的教學環境;這裡沒有城市的喧擾及學生之間的比較,有的是滿滿的人情味和自我創造及啟發的環境。

 

    初訪喜兒,坐落在半山腰的社區裡,沒有時下所追求的豪華設備,也沒有特別令人印象深刻的事物,直到我開始做輔導時,我開始了解到喜兒的教學特色-以最自然的情境啟發孩子的創造及思考能力,並由生活的情境培養孩子主動表達的能力,有所認同之後我開始上喜兒的網站去瀏覽它的相關教學內容,真的印證了ㄧ句話『在喜兒,孩子是主角』也更夠感受這句話的意思。

 

    之後我開始跟著孩子ㄧ同上課,感覺到老師的用心及細心如:在教材部份完全是由老師精心設計,仔細ㄧ看,它也結合了孩子所需要的相關領域,從『遊戲中學習』對孩子的助益也是相當大的;當然我覺得最難得的是,對於發展遲緩兒及身心障礙兒的接納, 是讓我覺得相當很感動的;雖然這些孩子進入到正常的體系中,對於老師、同儕都有著相當大的挑戰,但值得正面思考的是,我們的孩子多了人家不同的經驗如:如何幫助他人,對其人格及價值觀方面ㄧ定都會比其他人有著不一樣的感受。

 

    在每次的輔導過程當中,聽老師分享著孩子的表現,著實心中有著ㄧ股暖暖的感覺,我知道老師已經在平日生活當中執行了輔導老師所給予的教學策略,當然我也聽到了孩子的進步,這點真的讓我覺得非常開心。在這次的輔導園所中,覺得巧齡老師的教學態度讓我感到非常難得,我相信喜兒的老師在教學方面都是非常的資深,而這次在推動方案(巡迴輔導方案)的過程當中,也是因為老師們的理念相近都以孩子的福祉做最大考量,讓我在推的過程中雖然辛苦,但也我覺得甘之如飴,因為老師、家長、所方的配合以及孩子的進步都是我的原動力,最後想對您說:很高興認識你們,你們真的很棒唷!!

文章標籤

che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編按:本學期讀書會我們選了一本家長較容易閱讀以及推行的書籍『餵故事長大的孩子』,大部份家長都已購買。20071124日 早上的930分進行讀書心得發表,來參與的家長有:大班的祐綸爸爸媽媽、思螢媽媽以及安親班的宣潔奶奶和孟晴媽媽以及潔玫老師、筱雯老師。以下為當天記錄摘要。


 



書名:餵故事長大的孩子


作者:汪培珽


出版:時報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05/25


 


 


    首先,潔玫老師說明選擇本書的原因,是因為容易落實於生活中。接著由家長分享閱讀心得:


 


 






 


宣潔奶奶:   我看了這本書後,覺得在教導小朋友上又找到了一個方向。幼兒對故事都很容易接受,給他善根,他可以往下紮根。早期雖然看不到,後來有無限的可能。不需要嘮叨、說教,用故事去啟發,孩子比較不會抗拒。


我的兩個孩子以前也唸開放式教育的幼稚園,入小學後,在學習注音符號方面和學過的小朋友相比之下,確實會有很明顯的落差。因此,這次宣潔入小學前,我也非常緊張,很擔心她會跟不上。潔玫老師勸我不要緊張;但是我的朋友則建議要讓宣潔念正音班。我沒讓宣潔念正音班,只在家裡敎她基本的注音符號,但是宣潔非常抗拒。因此開學的第一個月,我是非常緊張。注音會考以前,宣潔成績的起伏很大,結果她的會考考得還不錯,現在默寫課文也都OK了。如同作者所寫的「沒學過注音,上小學再學也可以學好,不用太緊張。」宣潔的經驗可以是一個見證。


 


 


思螢媽媽:   自己本身就很愛看書,思螢又是老三,姊姊哥哥都國中了,十多年前家裡就買了很多的童書,很多書都是跟喜兒一樣的。不過周末思螢仍是很喜歡從喜兒借跟家裡相同的書,照樣看得津津有味。若要天天唸故事給小朋友聽,我有時候比較難做到,因為工作太累,常常是倒頭就睡著了。思螢因為有姊姊哥哥,從小「貝比」時,哥哥就會唸書給她聽,有一次,他一唸故事,「貝比」思螢竟然睡著了,令哥哥感到非常驚訝,同時也感到很有成就感。現在思螢喜歡每天晚上自己放故事CD聽,聽完才入睡,變成了她的習慣。


 


       


潔玫老師: 父母愛看書,小孩自然而然就會愛看書。


 


  


祐綸爸爸: 我們家裡的分工是媽媽陪小孩,爸爸分擔家事,讓媽媽可以去好好陪小朋友。我覺得學業方面學校跟安親班都應該已經照顧到了,因此小孩在家的時間應該可以放在充實課外閱讀方面。現在這一代的孩子,在涉取資訊的能力,應是比我們當年更好。現在家裡放了很多課外書籍,希望小朋友能有不同的收穫。我對孩子的期待是希望他們自然、快樂地學習,我能做的就是像是他們的避風港。我目前在哥哥的國小擔任志工,偶爾講故事給小朋友聽。不過,有時候小朋友會說聽過了,讓我感到困擾。


 


 


老師和家長紛紛提出不同意見:


 


 


潔玫:   可以先問誰沒聽過。為了讓沒聽過的小朋友聽,聽過的請他們保持安靜。


 


思螢媽媽:   可以分組,比賽看哪一組最安靜專心聆聽。


 


宣潔奶奶:   可以跟他們說:你聽過爸爸媽媽說,可是沒聽過叔叔說,聽聽看


叔叔說的有什麼不一樣。


 


祐綸媽媽:   在家裡爸爸扮的是白臉,是小朋友的避風港;我則是扮演黑臉要


求他們生活中的規範。我也安排孩子一些才藝學習活動,但是目的只是讓他們


有機會去發掘自己的興趣。尚豐最近學鋼琴上遇到瓶頸,不想練習。祐綸則是


相反,非常主動。因此爸爸建議讓尚豐先暫停緩一緩,以共讀課外讀物作取


代。我們家也是買了很多童書,最近有一套信誼出版的文化系列,一套約30-


40本書,屬於字較多的書,尚豐一年級起才開始看。另外麥克出版的繪本套書


也是買了好多年了,現在祐綸會主動去翻閱,最近爸爸則是順手隨性地拿一本


講給他們聽。我很佩服作者在家裡的每個角落都有書,尚豐現在上廁所都會抱


十幾本昆蟲的書進去看,非要看完書才出來。


 


思螢媽媽:   我家小孩都學很多才藝,像畫畫,鋼琴等等。以前我對姊姊練鋼


琴的要求比較嚴厲,但是我發現最後影響到她的自信心,因此,我後來調整


了,會看他們想不想學,尊重他們的想法。


 


孟晴媽媽:   我們對孟晴的教育態度採比較放任的方式,完全沒有讓她上才藝課。家中爸爸教育的理念屬於比較開放,我自己則是比較傳統,對於分數還是看的比較重。但是,當兩人不一致時,我都是配合爸爸的方式。孟晴的爸爸都是採取鼓勵的態度,譬如,剛上小學時,有一次孟晴數學小考考不好,我一看到心裡十分震驚,但爸爸拿來一看,就立刻說:「沒關係,考零分也沒關係;不會不用怕,爸爸敎你。」我看到爸爸已經講了,就退到一旁,因為我想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態度要一致,孩子才不會搖擺。


對於孟晴沒學過注音符號就上小學,我開始其實真的很徬徨,我比孟晴還要緊張,不過開學至今可以很確定,就算沒去上正音班,上小學再學,也不會有太大的問題。我們家就是三個人,孟晴沒有上才藝課,家庭生活很單純,親子間的互動和關係很密切。我認為在教養上,父母親的態度要一致是很重要的。


 


潔玫老師:  我認為幼兒期不適合上才藝課,因為才藝課程會影響幼兒的想


法,多少干擾了幼兒的原創性,還有自信心。要學的話,國小三、四年級開始


會更好。


    


最 後潔玫 老師總結:在這本書中找出『要』與『不要』


 


要:            一、自己喜歡閱讀


                    二、和孩子眼對眼心對心互動


                    三、有熱誠並渴望給孩子念故事


                    四、每天念一本故事給孩子聽


 


不要:       一、不要藉著唸故事書向孩子說教


                    二、不要試探、考驗孩子懂不懂


                    三、不要想趕快能驗收成果


 


(書中提到拿字卡敎孩子認字,雖然會有很好的識字效果,但是孩子最後會因此失去觀察圖畫的耐性與能力)




 

che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96學年度上學期期初家長會已於10/20舉行,會中除透過幻燈片讓家長瞭解孩子在喜兒的學習過程外,潔玫老師更把喜兒的教育目標、課程規劃以及幼兒階段需要什麼和不需要什麼具體的以文字論述出來,並分發給家長參閱。部份不克出席的家長若有需要,可在部落格的教學報告欄裡下載(「喜兒課程規劃的原則」、「幼兒在喜兒學習的目的」、「5個為什麼不!」、「5個為什麼需要」、「家長如何評量孩子」等五篇)。


 







che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幼兒在喜兒學習的目的

~ 培養獨立自主的個體 ~

 

/ 方潔玫

 

*1  幼兒期就發展與培養              *2  兒童期持續發展與培養

 

        

 

       相關的能力與 特質

 

                        適合幼兒的活動與教學

 

 

1.照顧自己的生活

 

 

 

*1  協調的動作

*1 *2  生活自理技能

*1 *2  學習技能(含文字書寫能力)

 

  ‧爬、散步、跑、跳、玩沙、堆地板積木、盪鞦韆、走平衡木、攀爬、鑽、丟擲、拿東西。

  ‧吃飯、倒水、脫穿衣褲、收拾玩具和書包、摺疊衣物、送餐具、擦拭。

  ‧吊單槓、扭抹布、扭紙條、拍球;塗鴉、蠟筆畫、寫黑板、粗鉛筆畫寫;串珠、使用剪刀、漿糊、膠帶、摺紙。

 

 

2.健康的身體

*1  規律的作息

*1  良好的飲食與清潔習慣

*1 *2  運動能力

  ‧規律的作息,早睡早起;動態靜態交替活動。

  ‧口味清淡、多蔬果全穀均衡、定時少量多餐;餐後刷牙;保持身體衣褲整潔。

  ‧散步、盪鞦韆、溜滑梯、吊單槓,拍球、投籃、踢球、騎腳踏車、律動,快跑、迅速停止、跳躍、翻筋斗、滾。
 

 

 

3.獨立思考

*1  敏銳的覺察力

*1  邏輯推理能力

*2  抽象思考能力

*1  創造力

*1  語言能力(閱讀、發表)

*1  好奇、專注、堅持度

 

  ‧自然散步、飼養生物、種植、藝術活動。

  ‧遊戲、團體討論。

  ‧遊戲、團體討論。

  ‧在遊戲、活動、討論中,被鼓勵自己選擇、表現自己的想法或感覺。

  ‧繪本故事、圖畫書、團體討論。

‧自然散步、遊戲、運動、律動。

 

 

 

4.健全的人格

*1  自信心

*1  情緒控制

*1 *2  同理心

*1 *2  群性相處與溝通能力

*1  主動性

*1  責任感

*1  有感受力、樂觀、有樂趣

  ‧在遊戲與活動進行中,能夠自己完成,同時受到成人的尊重與肯定。

  ‧遇衝突或挫折的情境時,能有成人幫助他,以建設性的方式表達強烈的情緒。

  ‧遇衝突時,學習體會受害者的感受。

  ‧社會戲劇性遊戲、益智遊戲;學習說適當的話加入遊戲、化解爭執。

  ‧自己吃飯、選擇遊戲、生活自理/當做得好的時候,受到適當的肯定。  

  ‧收拾玩具、生活自理。

  ‧遊戲、自然活動、玩沙、各種藝術活動。

 

動作技能、認知、社會情緒的發展,是幼兒期與兒童期最重要的發展任務。幼兒期是學習基本生活技能的關鍵時期,兒童期則是學習運動技能的關鍵時期。

 

瑞士兒童認知心理學家皮亞傑的孩子發展階段與特質

     0~2歲

      2-6歲

   7-12歲

   12歲---

 感覺運動期        運思前期        具體運思期       形式運思期

藉由感官和肌肉運動來建構他對世界的認知

思考尚無法合乎邏輯:容易以偏蓋全、或只注意事物最終的狀態、或最顯著的向度,易受外觀誤導。

能藉由具體的事物從事思考活動,思考具可逆性、二向度思考、保留概念

能從事抽象思考活動,可以思考空間、時間等抽象概念,並發展出價值觀及道德判斷力

 

文章標籤

che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家長如何評量喜兒孩子的發展?

/ 方潔玫

 

(1)    看孩子的情緒是否穩定、是否愉快(譬如:工作時會哼唱)?

(2)    看孩子能否獨自工作或玩玩具一陣子,不用黏大人。

(3)    看孩子能否在提醒後,願意去收玩具。

(4)    生活自理能力如何?主動性如何?

(5)    對食物的接受度和用餐的主動性。

(6)    睡眠的品質與作息的規律性。

(7)    能否把發生過的事說清楚。

(8)    能否和同儕相處、一起遊戲,輪流或合作使用器材。

(9)    能否隨興畫圖、使用剪刀漿糊、摺紙等美勞活動。

(10)身體動作的協調與靈活度?體力強弱。

(11)看見事物的反應,會不會主動發現?提出疑問?有自己的想法和意見。

(12)喜歡看繪本故事書。

(13)對大自然的事物或現象,會有感應。

(14)有自己喜歡做的事、會投入做一件事。

(15)會把學到的把戲做一些改變、不同的花樣。

(16)孩子能否溝通、商量,親子之間越來越好相處,有話說。

有時候,家長可能會發現,孩子在家表現和在學校並不一致,並不如老師所說那麼自動自發,或能夠配合父母的要求遵守常規。那表示孩子已有能力做到,只是仍想倚賴入園前和家人間的互動模式,減少自己的責任或壓力。這時,家長可以檢視家中和學校的教養方式是否一致,要適度地提昇自己和幼兒互動的技巧,對該要求的地方能堅持,該放鬆的地方可以減少要求;這樣才能隨著孩子的年齡的成長,他該具備的能力和責任感才會提昇,到進入小學時,才能有良好的適應力。

che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5個為什麼不!


~幼兒階段不適合的學習與活動~


 


/ 方潔玫



              喜兒創辦人


                         美國加州州立大學


                 視聽教育碩士



 

 


 


 


一、            為什麼不提前給幼兒練習書寫?


 


真正書寫數字與文字的能力,必須靠細肌肉的控制與協調,所以到了五、六歲才能開始。由於幼兒的知覺和對物體的方向尚不能辨識,開始寫字時,常會發生上下顛倒、左右相反的現象。 提前要求幼兒書寫對幼兒執筆的方式與書寫時的姿勢,容易養成不良習慣且未來不易糾正。當幼兒理解力尚未成熟時教其書寫,在糾正其錯誤的過程中,容易降低其自信心的。


 


二、            為什麼不提前給幼兒做紙筆數學演算?


 


幼兒適合在具體、與自己利害相關的情境中思考,紙筆演算是抽象的符號認知操作,不適合幼兒。對三到六歲的孩子,狹隘地專注於學業能力,不僅可能危害其社會性及情緒性的發展,同時也會限制其智能的發展。


 


三、            為什麼不提前給幼兒教認文字?


 


文字是社會文化制定的抽象代號,對幼兒是沒有意義的符號,也不是幼兒會自動關心的標的。如果提前教,成人必然要製造許多學習的誘因與獎勵,促使原本對環境中所有訊息都十分敏感的幼兒,逐漸將觀察重點聚焦在單一的文字訊息上。順從的孩子不但養成迎合成人價值觀的學習傾向,最後反而失去對真實環境中多元訊息的敏感度與觀察力。其實幼兒只要經常閱讀繪本故事書,到了大班年齡自然而然會開始主動辨識文字。


 


四、            為什麼不提前給幼兒學英語?


 


雖然幼兒是語言學習的能手,但脫離家庭豐富而自然之語言環境的外語教學並不適合幼兒。此外,低年級兒童學習外語也比較吃力,待中高年級母語的讀寫能力穩定後,再開始學習,才會獲得理想的長期效果。


 


五、            為什麼不提前給幼兒上才藝課?


 


才藝課程,顧名思義是鎖定在發展特定技藝的學習上,是課程導向的。才藝 班的 老師具備特殊才藝,但不一定了解幼兒發展和心理;他的教學目標大多是讓學習者在當天的預定時段中,完成既定的課程或作品。幼兒的認知和理解力有限,使他要在限定時間內,依照老師指令完成作品,經常會出現各種障礙,而未 能照 老師指導做出動作或作品,這對孩子自信心的發展會有影響。另外,才藝班是混齡的,其中大一點的孩子可能表現得較為成熟或具象,幼小孩子覺察下,或許會產生欽羡、低下感,或進一步開始模仿:這樣,反而是對幼兒自主性思考與原創力的發展是有害的。才藝教室也並非幼兒熟悉的環境,幼兒太早接觸才藝教學,對他自信心的發展會有影響。幼兒的課程活動,在進行過程中, 常常需要 老師能以他的能力和需求做彈性微調,提供他探索、操弄媒材,進行較為隨機的創作;這些特質和才藝教室的目標背道而馳。因此,應該等孩子到學齡兒童階段,其理解力、思考力、控制力、自信心都較為成熟後,比較適合參加才藝課程。

che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5個為什麼需要


~幼兒健全發展的主要需求~


 


/ 方潔玫


 


 


(1)       為什麼幼兒需要遊戲?


 


遊戲活動含有具體的玩具與假想的真實情境,從遊戲中幼兒得以發展其抽象思考能力、語言能力、自主性、專注力、解決問題的能力、與同儕相處的能力。


 


(2)       為什麼幼兒需要運動?


 


幼兒透過運動來得到大量給腦部的感官刺激與訊息,促使腦神經細胞之間建立更多更複雜的連結,讓幼兒感覺統合的發展良好,因此身體愈來愈靈活、反應愈來愈快,也愈有自信。幼兒對基礎的語彙的學習也是透過動作才發展得更好,此外,幼兒對空間、時間、因果關係等概念的建立,初期也必須仰賴運動及其過程。


 


(3)       為什麼幼兒需要自然活動?


 


自然是人類知識、藝術的來源,提供真實、具體、多元化的訊息給幼兒進行探索、試驗、觀察、感覺。大自然也提供了最多樣化的運動場所給幼兒。


 


(4)       為什麼幼兒需要成人閱讀繪本故事?


 


因為圖畫提供了具體的情境,讓幼兒認同故事中的主角的處境,產生同理心,逐漸降低幼兒的自我中心傾向。成人為幼兒閱讀故事,為幼兒與圖書搭起感情的橋樑;同時,在共讀的過程中,也增進親子或師生之間的感情。


 


(5)       幼兒身邊的親師需要配合怎麼做?


 


照顧幼兒的老師、父母、祖父母應給幼兒足夠的身心支持、常聽孩子說話、與孩子交談,配合孩子的生理時鐘規律作息,給孩子設定基本常規並堅定執行,降低權威的使用,學習適當的獎懲方式與技巧,以促進孩子發展思考能力與自信。


 

che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喜兒課程規劃的原則

                                      / 方潔玫

 

依照幼兒發展的特質來歸劃學習活動,提供幼兒適當的刺激,使幼兒得到最好的階段性發展,成為身心健全的兒童(自主性)。

 

一、幼、小班階段的課程重點(2~4歲):

生活自理能力、動作的協調性、初步的人際相處能力、語言發展。透過肢體的動作(散步、體能遊戲、運動、唱遊)、遊戲(操作玩具、使用工具、與同儕互動)來獲得親身體驗,藉由具體的感官經驗,建立他對自己和環境的認知,發展與老師之間的互信關係,學習控制情緒。

 

二、中班階段的課程重點(4~5歲):

延續小班的發展,進一步提昇各領域的成熟度與複雜性:生活自理能力、更為精確的動作的協調與能力、進一步的人際相處能力、語言發展。透過動作(運動、操作工具)、遊戲(操作玩具、使用工具、與同儕互動)來獲得親身體驗,藉由具體的感官經驗,建立他對環境的認知以及對自己的信心。

 

三、大班階段的課程重點(5~6歲):

進入小學前應具備的生活自理能力、從事基本運動的體能、發展正確的書寫能力、獨立地操作各式工具來創作的能力、主導與配合同儕遊戲的能力、利用語言來促進其思考、發表、處理情緒和人際關係。透過與自己相關的人事物,開始學習抽象的語言符號,透過生活與遊戲(規則性團體遊戲、社會戲劇性遊戲)來獲得數字概念與推理能力,更精確地對自己、對別人、對環境事物的因果關係的覺察力與認知力。

 

※大班小學準備課程:

(1)    書寫活動:一次一項新技能。依序是:正確地握三角鉛筆畫圖、良好書寫姿勢、描寫數字、描寫注音符號、仿寫數字、仿寫注音符號、依筆順描寫姓名國字、仿寫體溫數字和星期幾的國字。

(2)    熟習注音符號:由容易理解、和幼兒關係密切的內容開始(兒歌、唸謠、自己和同學、親師的姓名、最近發生的事);熟悉音、形、筆順。

(3)    數理能力:透過各式團體遊戲、規則遊戲,熟悉十以內數字的大小與分解關係。

(4)    生活自理能力:早睡早起、分類整理預備自己的、認知記憶家裏電話與住址、製做並且認識月曆、有基本的時間概念,知道一天中的上學放學等相關的時間。

(5)    認識小學生活:實地參觀小學教室和校園。

 

四、小學階段的活動重點:

    良好的學習習慣與自理能力、良好的書寫習慣與能力、發展閱讀能力、與同儕合作遊戲的能力、以口語、圖畫、文字表達自己想法或體驗的能力、從事自然活動與運動的能力。

che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解開孩子成長的密碼(四)

 5~6歲

 

解開孩子成長的密碼.jpg

 

編按:教育部最近請幼教學者為父母編撰了一本非常好的育兒書籍「解開孩子成長的密碼 —0~6歲嬰幼兒發展手冊」我們很高興此書內容與喜兒多年所堅持的幼教理念及做法不謀而合。特此摘錄2~6歲部份,並按歲數分成四篇文章轉載,以供喜兒家長參閱。

 

(四) 5-6歲的孩子


■生理動作發展
‧ 孩子可以兩腳交互地跳繩。五歲半後,手腳可同時用力,進行全身性的活動,如:爬竿。
‧ 孩子會仿寫一些字、畫出三角形;能不在大人的協助下,分辨衣物的前後,自行穿好衣服褲子、綁好鞋帶,也可以流暢地使用剪刀。
‧ 甚至已能臨摹或憑想像畫出生活中常見的人事物,並把細節描繪出來,如:汽車。


■父母可以做的事…
‧ 多帶孩子到室外活動,如果孩子一直關在家裏,長時間從事室內靜態的運動,他大肌肉動作的協調性、運動技能將無法得到充分發展。
‧ 在安全的考量下,可以讓孩子去玩單槓、學習游泳,使孩子的動作反應更為統合、靈活。
‧ 讓孩子自行搭配衣服、褲子、鞋子,讓他參與更多的家庭事務,孩子會學到更多的生活技巧。

在家裡,也能學習
為孩子在家裡布置一個學習的環境,簡單的材料與工具,對孩子來說,都能創造出無限新鮮的樂趣與學習。你需要準備的東西如下:
你可以放一張小桌子,書櫃子上收藏合適孩子閱讀的書籍,抽屜裏放一些可以發揮創意的材料與工具,如:圖畫紙、色紙、黏土、彩色筆、蠟筆、剪刀、白膠、空瓶子等,大的抽屜可以放一些組合積木,或是益智遊戲。

■認知能力發展
‧ 孩子的思考逐漸由具體而抽象,慢慢建立了基本的時間與數字概念。
‧ 有些孩子能理解10以內的具體數字概念,知道早上、中午、晚上的時間順序。
‧ 能觀察與分辨自然生態的現象,對各種生物感到好奇。可在腦海中形成圖像,進行思考。


■父母可以做的事…
‧ 不要求孩子死記、書寫注音符號或數字,孩子應該從生活經驗中,慢慢地建立概念。
‧ 拓展孩子真實的生活經驗,帶孩子去爬山認識花草植物,進行觀察、分辨,學習新知識。
‧ 適時問孩子問題、教孩子如何使用新工具、鼓勵孩子用語言、圖畫或其他的媒介表達自己的想法等,這些都是增進孩子認知發展的好方法。

教孩子不無聊
孩子老是抱怨無聊,只好送孩子去上才藝課程,孩子不見得有興趣,學一下就不想學了,浪費錢也浪費時間,並不是最好的安排。
建議父母可以這麼做:
(1) 布置豐富的學習環境,如:書籍、各種簡單的材料、工具。
(2) 鼓勵孩子發明遊戲,研究玩具可以有怎樣不同的玩法、怎樣玩才好玩。
(3) 鼓勵孩子先有構想,再動手做做看,把構想做出來。

■語言溝通發展
‧ 可以安靜地對照畫冊,聽故事CD,聆聽更長的故事,熟練地組織吸收新的語言資訊。
‧ 聽完故事,能說出重要的情節,在團體討論時,可以發表自己的意見。
‧ 孩子的語言發展逐漸成熟,能完整敘述自己經歷過的生活事件。

■父母可以做的事…
‧ 孩子下課回家後,與他討論學習的活動與經驗,幫助他組織吸收新的知識。
‧ 跟孩子一起朗讀童謠或故事,享受文章的韻律與故事內容,不要求他背誦。
‧ 鼓勵他發表自己的想法與意見,跟他溝通生活中的細節,分享彼此的感受。

親子溝通的小秘訣
(1) 公共場合及親友面前,不要無故責罵。
(2) 每次責罵或處罰前,先聽孩子怎麼說。
(3) 專心傾聽孩子說話,不要打斷或分心。
(4) 不要出現任何取笑孩子的言語或行為。
(5) 回應孩子說的話,接納他提出的想法。

■社會情緒發展
‧ 孩子可以遵循團體的遊戲規則,玩一些簡單的規則遊戲,如:撲克牌、彈珠比賽遊戲。
‧ 孩子群體間,常有小團體,出現「我和你同一國」的情況,喜歡和同伴分享秘密。
‧ 孩子的情緒平和,知道自己和別人不同,而且和父母是不一樣的個體,邁向心智的獨立。

■父母可以做的事…
‧ 如果孩子表現優良,你可以立即具體地鼓勵他:「你會自動幫忙收拾家裡,我很感動。」
‧ 傾聽孩子在人際上遇到的難題,不要批評取笑他的處境,給他一些鼓勵與建議。
‧ 父母要作好心理預備,孩子即將上小學,不再會常常黏著你並事事倚賴你。

幫助孩子學會分享
有些孩子不太喜歡與人分享,可能是天生的氣質使然,或是家裡的獨生子女,所以沒有分享的經驗,爸媽如何教會他們分享?
(1) 不要用強迫、命令及責罵的方式。
(2) 給他心理準備的時間,不要直接命令他把玩具或點心拿出來,分給其他孩子。
(3) 尊重地詢問他:「願不願意把東西跟別人一起分享?」不願意則不勉強。
(4) 跟他解釋跟別人交換、分享,可以交到好朋友一起玩,會更有樂趣。

■ 爸媽的Q & A

1. 我的孩子愛買東西,吵不停怎麼辦?

「小芸愛看廣告,甚麼都吵著要買,這實在不是一個好習慣,怎麼辦呢?」

‧ 教孩子如何「解讀」廣告
孩子不瞭解廣告的目的是為了鼓勵人們去購買他們的產品,也誤以為廣告的內容都是真的。有時,甚至分不清楚廣告和真正節目的差別,建議父母與孩子一起看電視時,可以多跟孩子討論,跟孩子說明哪些是廣告,解釋廣告的目的。
如:父母可以試著舉例,跟孩子說明許多飲料或玩具的廣告,都有可愛的代言人物,就是希望小朋友多多去購買。也可以讓孩子自己比較看看,花大錢買了廣告促銷的飲料,不見得比其他的飲料好喝。

‧ 以身作則,示範良好的消費態度
如果孩子從小就學會要買名牌,認為東西包裝一定有卡通明星,那孩子長大後,恐怕樣樣都要使用名牌,消費習慣一旦養成,未來想改變很難。所以,父母要在日常生活中,力行簡約的原則,不花多餘的錢購買不需要的東西,也不一定要用名牌商品。如此,才能以身作則,讓孩子在潛移默化中,從小就建立良好的消費態度。

‧ 幫助孩子建立對信用卡的正確概念
父母應告訴孩子,就算使用信用卡購買東西,事後還是要給錢,使用信用卡,容易讓人買了原本不需要的東西,應該盡量節制。這樣孩子才不會誤以為,使用信用卡就可以買東西、不必付錢。

 

2. 我的孩子輸不起,凡事想搶先,該怎麼教他?

「炫元動不動就生氣,排隊總是想搶第一,玩溜滑梯沒有搶到第一就哭了,跟同學玩遊戲輸了,就生氣,該怎麼幫助他呢?」
許多孩子因為是家中的獨生子女,大人處處都遷就他,結果孩子到了幼稚園上學,發現同年齡的同學不會讓他,他不能再事事搶第一,玩遊戲時,也不見得可以獲勝,因此大受挫折,以哭鬧發情緒。如此,該怎麼教他呢?

‧ 在家中也強調「團體生活」的基本禮儀及規範
許多父母認為孩子是上學之後,才進入團體生活。其實家庭生活也是團體生活的一種,如果孩子從小在家庭生活中,就學到團體中需要相互尊重、禮讓、輪流、分享的基本禮儀及規範,到了學校,自然就會禮讓別人,因此,建議父母不要過於寵愛孩子,養成凡事只想到自己,事事都要別人退讓他、護著他的個性。

‧ 多與孩子玩一些益智遊戲
玩益智類的遊戲,必須遵守輪流、公平競賽的規則,如果父母多與孩子玩五子棋、象棋、跳棋等棋類遊戲,或撲克牌的蓋棉被、抓烏龜、接龍遊戲以及大富翁等紙盒遊戲,會有助於孩子從中學到輪流的規則,且玩遊戲本來就有輸有嬴,孩子玩多了、看多了,自然會體認到「勝敗乃兵家常事」的道理,較能以平常心看待輸贏與成敗。

‧ 鼓勵孩子「再試一次」
在遊戲與生活中,當孩子面對自己的挫敗時,千萬不要嘲笑他的不行,這樣可能會更加打擊孩子的自信心。建議父母可以表現出:「沒關係!大不了再試一次!」的態度,鼓勵孩子以平常心面對自己的挫敗,失敗沒關係,更重要的是事後能仔細檢討挫敗的原因,針對原因作改善,努力再試一次!
爸媽也可跟孩子分享自己小時候曾經從失敗中站起來的一些經驗,讓他知道世界上所有獲勝的人,都曾有無法計數的失敗經驗,成功是從無數失敗經驗中長出的智慧果實。

3. 我家也有「小學新鮮人」,如何幫助他?
「國奕就快要上小學一年級了。在進入小學之前,我需要幫助他在哪些方面作好準備呢?」
孩子一旦上小學,需要適應長時間坐在椅子上聽講,並遵守班級的秩序。許多生活的規範都與幼稚園有很大的差異,如:沒有提供點心,要上一節接著一節的課程,上課不可以說話、吃東西、上廁所,有時還會考試,回家還要寫作業…孩子剛開始的確會覺得不適應。許多父母甚至比孩子還要緊張,以下幾項建議供父母參考:

‧ 以平常心看待
其實,父母可以平常心面對,唯有父母放心,孩子才能安心。只要父母願意與孩子一起抱持「兵來將檔、水來土掩」的態度,相信孩子一定可以順利走過這段幼小銜接的適應期。事實上,許多研究顯示,大部分小一的孩子,都能適應得很好,父母只需要在孩子上小學前,幫助孩子在生活上與心態上作一些調整就可以了。

‧ 調整孩子的生活作息
進入小學,生活作息得作全面調整,原本可能八點起床的孩子,現在七點就得起床,而且,還得精神飽滿地去上學,才能專心學習,所以孩子每天晚上九點一定要上床睡覺,才能有充足的睡眠。
父母可以與孩子一起討論,訂出生活作息時間表,在前一天準備好上學用品,及出門要穿的衣服,這樣隔天早上就有充裕的時間吃早餐,可以減少孩子的緊張忙亂,不會在混亂與匆忙中上學。

‧ 跟孩子討論小學與幼稚園的異同
父母可先跟孩子聊聊小學的生活,說一些小學才會發生的活動及趣事,以及小學與幼稚園生活的不同點;告訴孩子:「你要上小學了,這表示你長大了,變厲害了,才可以上小學,接受更難的挑戰!」。同時,也可利用一些繪本與影片,跟孩子討論小學生活可能有的新經驗與學習,讓孩子一方面有預備,一方面也有期待。

‧ 一起拜訪小學校園
可在孩子上小學前,帶他參觀一下校園,包括:孩子最愛的操場、遊戲場以及未來一年級的教室,引發孩子對小學生活的嚮往與期待。

‧ 需要事先上正音班嗎?
有許多父母擔心孩子上小學,無法趕上一年級的進度,而考慮讓孩子先去上正音班。其實沒有太大必要!
在幼稚園的課程中,老師和孩子常常一起唸兒歌、說故事、閱讀不同形式的讀本,鼓勵孩子探索環境中的文字符號,孩子已經認識許多書面文字符號,如:數字、自己及好朋友的名字等等,只是未必直接教導注音符號的讀寫而已。
只要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發音標準、會正確地說出事物的名稱、並且清楚表達自己的意思,到小學再學注音符號或國字,其實並不困難。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孩子有發音與表達上的問題,可先請教幼稚園老師的意見,並到醫院尋求專業的語言治療管道,才能有效地幫助孩子。


其他可參考的有用資訊

教育部國教司:http://www.edu.tw/EDU_WEB/Web/EJE/index.php

全國幼教資訊網:http://www.ece.moe.edu.tw/

內政部兒童局社區保母支持系統網:http://nursery.cbi.gov.tw/

經濟部標準檢驗局:http://www.bsmi.gov.tw/indexset/main1.jsp?no=7

臺北市政府社會局-嬰幼兒服務:http://www.bosa.tcg.gov.tw/i/i0100.asp?l1_code=01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社區心理衛生中心:http://mental.doctor.com.tw/index.asp

臺北市立圖書館網址:http://www.tpml.edu.tw/TaipeiPublicLibrary/index.php

文建會兒童文化館:http://children.cca.gov.tw/home.php

臺北市早期療育綜合服務網:http://www.tpscfddc.gov.tw/

臺灣母乳協會:http://www.breastfeeding.org.tw/

中華民國發展遲緩嬰幼兒基金會:http://fcdd.org.tw/html/news/

解開孩子成長的密碼 —0-6歲嬰幼兒發展手冊

發 行 人:杜正勝
編輯委員:呂木琳、吳財順、陳明印、潘文忠、鄭來長、黃月麗、許麗娟、王慧秋
總 編 輯:林佩蓉
諮詢顧問:保心怡、歐姿秀、蔡延治、陳娟娟、陳淑琦、郭李宗文
審查委員:蔡春美、許玉齡、蘇雪玉、汪慧玲、謝國清
撰 文:林佩蓉、黃于庭、許惠茹
執行編輯:王珊斐
視覺規劃:魔莉星球創意圖案工作室http://www.sherri-design.com
發行單位:教育部
地 址:100臺北市中正區中山南路5號

出版年月:96年05月
教育部網址:http://www.edu.tw

che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解開孩子成長的密碼 (三)

4~5歲

 

解開孩子成長的密碼.jpg

編按:教育部最近請幼教學者為父母編撰了一本非常好的育兒書籍「解開孩子成長的密碼 —0~6歲嬰幼兒發展手冊」我們很高興此書內容與喜兒多年所堅持的幼教理念及做法不謀而合。特此摘錄2~6歲部份,並按歲數分成四篇文章轉載,以供喜兒家長參閱。

 

(三) 4-5歲的孩子


■生理動作發展
‧ 可以在有障礙物的空間行動自如,左、右腳皆能單腳跳,可以雙腳交替上下樓梯。
‧ 能練習拍球,能伸手接球,會對準目標丟球、踢球。
‧ 能仿畫十字形和方形,連續剪出一條線,學會自己穿套頭衣服、扣扣子、拉上拉鍊,並練習刷牙、漱口 、拿筷子,但有時仍需要成人協助。

■父母可以做的事…
‧ 孩子活力十足,騎單車、跳繩、玩球、跑步,都是很好的運動。
‧ 運動應適度,不要讓孩子太早接受密集且壓力大的訓練,如:參加競爭性的游泳比賽。
‧ 讓孩子幫忙做早餐、擦桌子、擺餐具,學習自己折疊衣服、被子,這些都可以為孩子帶來成就感。

幫忙做家事,是遊戲,也是運動
讓孩子幫忙做簡單的家事,不僅養成他的責任感與好習慣,對孩子而言,也是一種遊戲和運動,有助於他的發展與學習。
孩子可以做的家事很多,包括:收拾東西,把東西歸類排整齊,清洗個人的餐具杯子,清理桌面等。

■認知能力發展
‧ 對生活中的事物有基本的概念,如:有四個輪子,人可以坐在裡面的,會猜到是車子。
‧ 孩子喜歡發問,樂於自己實驗、操作新的想法,如:把肥皂當作小船。
‧ 孩子能指出物件的異同,注意到生活中人事物的改變,可以運用圖畫或其他方式做紀錄。

■父母可以做的事…
‧ 不要求孩子記憶、背誦知識,帶孩子到大自然中學習觀察,鼓勵他提出問題。
‧ 讓孩子主動探索,如:觀察昆蟲、自己動手做昆蟲手偶,他自然會學到昆蟲的相關知識。
‧ 鼓勵孩子思考故事中發生的問題,讓孩子預測或改編故事的結局,激發孩子的想像力。

 

關掉電視,學習才開始
孩子一直盯著電視,沒有時間去發現、
觀察周遭的環境,也沒有機會主動去學習。
但是把電視關掉後要做些甚麼呢?

 

(1) 全家人一起坐下來讀一本書。
(2) 走出家門,到公園散步談天。
(3) 一起動手製作一道健康點心。
(4) 欣賞音樂,拿出望遠鏡觀星。

■語言溝通發展

‧ 能依大人的指示完成事情,可以安靜地聆聽,並且複述別人說的話。
‧ 喜歡聽故事,能簡短重複自己聽過的故事。會用完整的句子,描述自己的經驗和感受。
‧ 孩子會依照對話情境的不同,調整自己說話的內容和口氣,如:對老師說話時,比較有禮貌。

■父母可以做的事…
‧ 聆聽孩子描述學校發生的事件或經驗,雖然他說得未必完整,卻是重要的情感分享與練習口語表達的機會。
‧ 鼓勵孩子說故事,和他一起用圖畫或文字紀錄下來,將有助語文能力的發展。
‧ 教孩子成為有禮貌的人,如:跟公車司機說謝謝、與人問好,這些都是重要的社會語言。

你一句、我一句 玩故事接龍遊戲
有一種遊戲十分簡單,每個人都可以跟孩子玩,孩子一定會很喜歡跟你一起編故事。你一句、我一句,故事接龍真有趣。
「從前,有一隻小狗迷路了,在尋找主人。」
「小狗的主人不見了,他很傷心。」
「他到處問別人,有沒有看到他的主人。」
……

■社會情緒發展
‧ 孩子喜歡和朋友一起遊戲、合作,能和人分享共用物品,會幫忙友伴。
‧ 孩子能負責團體分配的簡單工作,會排隊和輪流,願意遵守團體遊戲的規則。
‧ 孩子能表達自己的情緒感受,察覺他人的情緒,給予安慰與關心。知道性別不會隨外表改變而變化。

■父母可以做的事…
‧ 若孩子天生害羞,父母可邀請他的同學到家中來玩,在安全熟悉的環境下,學習與朋友相處。
‧ 在家庭生活中,分派給孩子一份簡單的任務,如:每天幫忙擺碗筷,養成孩子的責任感。
‧ 和孩子玩扮演遊戲,有助他練習社交技巧,學習解決衝突,表達情感,認識人我的異同。

孩子的性好奇
孩子約在3到4歲前,已經知道自己的性別,而當孩子對男、女生的性別及生殖器官的差異產生好奇時,會提出很多問題,或喜歡偷看別人上廁所,玩弄自己的性器官等,你可以
(1) 以平常心,健康且坦白地回應孩子的性好奇。
(2) 幫孩子洗澡時,教他認識自己的性器官,學習如何清潔、保護自己的身體。
(3) 如發現孩子自慰,不要驚慌,可以跟他說:「你的手上有看不見的細菌,摸生殖器會生病,身體的器官要好好愛護,不能拿來當玩具。」

 

■ 爸媽的Q & A

1. 該如何跟情緒暴躁易怒的孩子溝通?
「小偉只要不如自己的意,就會大哭大鬧,在地上打滾,該怎麼跟這樣的孩子溝通?」
暴躁易怒的孩子,有時因為容易受挫折,面對不合自己心意的人事物,常有激烈的情緒反應。這樣的孩子,可能天生情緒反應就比較激烈,但還是可以透過合宜的教養方式,提升孩子對挫折的忍耐度,幫助孩子學習表達自己的感受與情緒,用正向的方式處理情緒問題,與人溝通。

‧ 更好的溝通:同理心的語言
使用責罵或處罰,對孩子是沒有用的,孩子可能哭得更激烈,覺得自己很委屈。即使一時停止吵鬧,心中可能累積更多負面情緒,對生活周遭的人事物,更缺乏善意與信心。
如果父母學習對孩子使用同理心的語言,讓孩子感受到爸媽瞭解他的感受與難處,孩子可能變得更容易溝通。這樣,孩子可能學會如何適當地表達自己的需要與感受。當別人無法滿足他的需求時,他比較不會感到憤怒與生氣。

‧ 甚麼是同理心的語言?
孩子的情緒正處於激烈、無法控制時,建議父母可以蹲下來,平緩自己的情緒,試著用同理心的語言與孩子說話,如:「你現在很生氣。」
使用同理心的語言時,父母可以試著描述孩子的狀況,如:「你現在看起來很不舒服」、「你的表情好像很不高興」、「你覺得很難過」。
當成人有不同的反應,不是大聲叫罵,孩子可能會停下他無理取鬧的動作,想要與你說話。這時,你可以跟孩子有更多溝通的機會,記得先傾聽孩子的感受,不要急著解決問題,也不要責罵他。

2. 孩子有交友問題,該如何是好?
「孩子常抱怨同學不理他、不跟他玩或不跟他作好朋友。該如何處理呢?」

‧ 耐心傾聽孩子的困擾
父母最重要的就是先學習耐心地傾聽孩子遭遇到的困難,雖然孩子抱怨的事情可能大同小異,但他的情緒需要抒解及安慰,父母應該傾聽他的苦惱,給他一些鼓勵與建議,幫忙他想一些積極的方法挽回友誼,也可以藉機讓孩子學到一些社交相處的技巧。

‧ 積極的作法及建議
父母可以邀請幾個熟悉的孩子到家裡玩,示範如何與他人交往互動,帶孩子們一起玩簡單的遊戲,與其他家庭一起出遊活動,讓孩子在自己熟悉的環境下,長時間與別的小朋友相處熟識,慢慢地就會玩在一起。
鼓勵孩子與別人分享玩具及點心,讓孩子帶玩具或點心到學校與同學分享。挑選跟友誼有關的繪本與孩子共讀,與天生害羞的孩子分享交朋友的經驗與方法,這些都是幫助孩子解決交友疑難的方法。

‧ 幫助不會交朋友的孩子
有些孩子不被其他孩子接納的原因,可能包括:服裝儀容不乾淨,喜歡說粗魯的話,搶同學的玩具,常推擠同學,破壞別人正進行的活動。這些孩子往往以為這樣做可以吸引大家的注意,不知道這樣是不適當的。

建議父母瞭解孩子的交友狀況後,從旁觀察孩子與別人的相處的情況,從其中找到問題的關鍵,幫助孩子學習尊重別人,瞭解正確的社交方式,在團體活動進行中,學習與他人互動、合作、分享,注意他人的需要,學會用正確有禮貌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感受與需要。
幫助孩子轉變的過程是漫長的,父母也可以透過繪本童書跟孩子討論分享,在家庭關係的實踐中,以身作則,多瞭解孩子的想法與動機,孩子如有情緒上的問題,可以多使用同理心的方式,傾聽孩子的情緒及心聲,才能真正地幫助孩子。


其他可參考的有用資訊

教育部國教司:http://www.edu.tw/EDU_WEB/Web/EJE/index.php

全國幼教資訊網:http://www.ece.moe.edu.tw/

內政部兒童局社區保母支持系統網:http://nursery.cbi.gov.tw/

經濟部標準檢驗局:http://www.bsmi.gov.tw/indexset/main1.jsp?no=7

臺北市政府社會局-嬰幼兒服務:http://www.bosa.tcg.gov.tw/i/i0100.asp?l1_code=01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社區心理衛生中心:http://mental.doctor.com.tw/index.asp

臺北市立圖書館網址:http://www.tpml.edu.tw/TaipeiPublicLibrary/index.php

文建會兒童文化館:http://children.cca.gov.tw/home.php

臺北市早期療育綜合服務網:http://www.tpscfddc.gov.tw/

臺灣母乳協會:http://www.breastfeeding.org.tw/

中華民國發展遲緩嬰幼兒基金會:http://fcdd.org.tw/html/news/

解開孩子成長的密碼 —0-6歲嬰幼兒發展手冊

發 行 人:杜正勝
編輯委員:呂木琳、吳財順、陳明印、潘文忠、鄭來長、黃月麗、許麗娟、王慧秋
總 編 輯:林佩蓉
諮詢顧問:保心怡、歐姿秀、蔡延治、陳娟娟、陳淑琦、郭李宗文
審查委員:蔡春美、許玉齡、蘇雪玉、汪慧玲、謝國清
撰 文:林佩蓉、黃于庭、許惠茹
執行編輯:王珊斐
視覺規劃:魔莉星球創意圖案工作室http://www.sherri-design.com
發行單位:教育部
地 址:100臺北市中正區中山南路5號

出版年月:96年05月
教育部網址:http://www.edu.tw

che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解開孩子成長的密碼(二)

3~4歲

解開孩子成長的密碼.jpg
 

3~4歲

■生理動作發展
‧ 孩子四肢動作的協調性愈來愈好,可以同時控制手和腳的動作,如:一邊拍手、一邊踏步。
‧ 能用一隻腳站立,踮著腳尖跑,會自己下樓梯、上廁所,接近四歲,排便後能自己把屁股擦乾淨。
‧ 孩子會熟練地自己吃飯洗手,學習解開拉鍊、鈕釦脫下衣服,會自己穿襪子和不用繫鞋帶的鞋子,能雙手接球。

■父母可以做的事…
‧ 孩子精力旺盛,因為他正在學習掌控、運用自己的身體動作能力,父母不要過於苛責或擔心。
‧ 如果無法常帶孩子外出活動,可以在家裡準備一塊軟墊,帶孩子隨著音樂的節奏自然擺動。
‧ 鼓勵孩子自己解開鈕釦、拉下拉鍊、穿鞋、擺碗筷,對孩子來說,都是有趣的事。

孩子用餐習慣的建立
家裡應有固定的用餐時間,跟孩子約定好,在開飯前把電視關起來,要求孩子把玩具收好。不讓孩子在吃飯前,從事劇烈活動,或是開始一個遊戲,如果孩子玩得正高興,他當然不想乖乖坐下來吃飯。
家裡可以營造愉快的用餐氣氛,可以讓孩子更愛與全家人一起用餐,享受家人的共處時光。如果孩子愛在吃飯的時間滿屋子跑,應該要求他坐在固定的位置用餐,不要在後面追著餵他吃飯,要求孩子坐在固定的位置上,才能吃東西。

■認知能力發展
‧ 孩子常只關注事物的某一點,無法掌握全面,只能從自己的角度思考事情。
‧ 孩子會把不相干的兩個事件連結成因果關係,如:媽媽生病,是因為我不乖。
‧ 因為日常生活經驗的累積,孩子可以指認出常常看到的數字、標誌或符號,如:知道招牌上的M代表有吃有玩、有麥當勞叔叔的地方。

■父母可以做的事…
‧ 鼓勵孩子多觀察生活周遭的事物,與孩子討論他有興趣的主題,如:昆蟲、寵物、動物等。
‧ 讓孩子嚐試自己解決問題,不要搶著幫孩子做事,鼓勵他尋找問題的答案。
‧ 常說故事給孩子聽,與孩子討論故事中的人物、事件、結果,鼓勵他表達自己的想法。

為孩子打造閱讀環境
為孩子布置豐富的閱讀環境很簡單。首先,在家中一個舒適的小角落,預備好書架及充足的光源,圖書資源則可以從下列很多方式取得:
(1) 到書店或各縣市立、鄉鎮圖書館看書或借書。
(2) 可與親戚朋友、孩子的同學交換圖書。
(3) 到二手書店或是拍賣網站尋找二手書。
(4) 文建會兒童文化館網站有提供繪本動畫。
http://children.cca.gov.tw/home.php

■語言溝通發展
‧ 學到許多新字彙,能理解較長的句子,如:請你把地上的球跟球拍拿給媽媽。
‧ 喜歡聆聽、模仿各種聲音,如:各種狀聲詞「咩咩」、「喵喵」。
‧ 開始使用有連接詞的「複合句」,如:「彤彤不去睡覺,因為還不累」,也能使用問句及否定句。
‧ 會哼哼啊啊,唱簡單的歌。

■父母可以做的事…
‧ 多與孩子溝通分享生活中的經驗,如:今天做了哪些好玩有趣的事情,你最喜歡哪一樣?
‧ 教導孩子說話時應注意的禮貌,如:借東西時說:「我想跟你借這本書,可以嗎?」
‧ 利用睡前,為孩子說一個床邊故事,或播放合適的有聲書、好聽的歌謠給孩子聽。

 

鼓勵害羞的孩子表達自己的想法
每個人的氣質有天生的差異,某些孩子天生害羞,父母不要一直責怪他不夠大方,安靜害羞的孩子也有自己的優點。父母可以別種方法,慢慢地鼓勵孩子願意主動表達自己的想法與感受:
(1) 不要強迫他發言,愈給他壓力,他就愈會抗拒。
(2) 多與他討論生活中的事件與經驗。
(3) 當他願意發表自己的想法時,多肯定他,增強他的自信心。

■社會情緒發展
‧ 會和同伴一起遊戲,能夠與人合作,尋求同伴的幫助,能適應團體生活及遵守群體規範。
‧ 因為剛上學有適應上的問題,孩子會有更多的負面情緒,喜歡告狀。
‧ 會主動向人打招呼。能對他人表達同情。會依據外顯的特徵,如:髮型或服裝,來認定性別。

■父母可以做的事…
‧ 爸媽可以邀請班上小朋友到家裡玩,讓他有更多機會練習與人相處互動的方式。
‧ 孩子鬧情緒時,可以適時回應孩子的情緒,幫助他認識情緒,如:「你看起來好生氣。」
‧ 提醒孩子與人互動時應該注意的禮貌,如:「請」、「謝謝」、「對不起」。

照顧自己的情緒
照顧孩子是十分費心辛苦的事,父母當然也會有情緒失控時,當你心情低落時,可以
(1) 跟孩子說:「我現在心情不好,需要安靜地休息一下。」
(2) 鼓勵孩子在一旁安靜地玩,自己聆聽輕柔的音樂,泡一杯茶喝。
(3) 請人幫忙看顧孩子,讓自己放個半天假,出門散散心,從事自己喜歡的活動。
(4) 帶孩子到朋友家跟小朋友玩,自己則跟好友聊天、紓解情緒和壓力。

■ 爸媽的Q & A

1. 如何幫助孩子克服恐懼?

‧ 孩子不能區分想像與現實
3、4歲的孩子,因為無法區別想像與現實的不同,加上生活經驗不足,一旦生活中聽到、看到沒見過的東西或感覺到不尋常的氣氛,便會產生許多不必要的聯想,導致害怕與恐懼的產生。

‧ 不用孩子恐懼的東西嚇他
有父母是以恐嚇的方式管教孩子,常跟孩子說:「你再不乖,鬼就把你抓走。」這也許有效,但卻讓孩子感到恐懼,給孩子的心理帶來不良的影響。建議父母不要讓孩子接觸到恐怖的故事或影片,也不要用恐嚇的方式管教孩子。

‧ 理解與接納孩子的恐懼情緒
不要因為孩子表現出恐懼,就嘲笑他是膽小鬼,更不應該要求「男生」一定要勇敢。恐懼的情緒人人都會有,父母應該試著接納孩子的恐懼情緒。

‧ 孩子對死亡與災難的恐懼
某些孩子可能會因為經歷親友的死亡,或碰到災難,如:921大地震,對死亡與災難產生莫大的恐懼,父母不應避諱與孩子談論這些話題,如果父母也表現出排斥及恐懼的心態,會讓孩子更加害怕。

‧ 帶領孩子尋找因應恐懼的策略
孩子真的很害怕時,父母可以多陪伴他。在睡覺前,可為孩子講溫馨可愛的故事,或放一些輕柔的音樂,緩和他的恐懼情緒;為他點上一盞夜燈,增加孩子的安全感。有很多繪本的主題與如何面對恐懼有關,父母也可以透過親子共讀,幫助孩子從不同的觀點看待恐懼。

2. 如何進行親子共讀?
‧ 親子共讀,從說故事開始
要引起孩子閱讀的興趣,父母自己必須先能享受閱讀的樂趣。一開始,父母可以在家裡布置一個安靜舒適的小角落,旁邊就放著圖畫書,以愉快的心情,說故事給孩子聽。不要把說故事想得太難,用自然的方式朗讀繪本,孩子就會陶醉其中,享受共讀的樂趣。

‧ 同樣的故事重複說,好嗎?
許多孩子會要求爸媽重複說同樣的故事,父母不要因此失去耐性,認為孩子沒有學到新東西。孩子喜歡重複聽一個故事,可能是受到故事的某些情節所吸引,從多次重複閱讀中,他會更深刻地感受到其中的意義。所以親子共讀應該重質不重量,重複說同樣的故事沒有不好,最重要的是孩子想聽、喜歡聽。

‧ 不要把說故事當作說教
許多父母說故事給孩子聽的目的,是要趁機教訓孩子,警惕他日常生活的行為表現。如此,孩子會認為爸媽是在藉著說故事罵他,很快就會失去聽故事的興趣。

‧ 親子共讀的過程,可鼓勵孩子發問、分享
故事本來就是一種經驗分享,在親子共讀的過程中,父母可以鼓勵孩子發問、分享類似的生活經驗,但是千萬不可強求,更不能要求孩子一定要複述或背誦故事,或問孩子書中許多知識性的問題,像在考試一樣,這樣做反而會扼殺了孩子的閱讀興趣。

‧ 如何挑選圖畫書?
父母都希望為孩子選擇優質、有意義的圖書。但是不見得只有大人覺得意義深刻的書才是好書,能夠反映孩子生活經驗與感受的書籍,都很適合孩子閱讀。
目前坊間每年都有辦理「好書大家讀」的活動,為民眾評選出年度最佳兒童讀物,爸媽可以參考台北市立圖書館網頁,進入好書通報一項,那裡提供了豐富的相關資訊。

3. 甚麼是感覺統合?如何幫助感覺統合失調的孩子?

‧ 所謂的感覺統合
學齡前孩子的大腦,可說是一部處理感覺的機器。在這段時期,小朋友都是直接藉由各種感覺,來認識自己的身體和他周遭的環境。所謂感覺統合,就是指大腦組織、整合感覺的訊息,為應付環境需求,做出適當反應的過程。

‧ 感覺統合的重要性及影響
嬰幼兒期的感覺統合發展十分重要,因為如果孩子的感覺統合失調,腦部感覺接收器及感覺神經通路就不能正確的接收外在環境的訊息,因而形成動作的遲緩或不協調、反應遲鈍,讓父母、老師、同學誤以為他們是故意搗蛋、不專心、或智能有障礙等,因此無法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沒有自信,進而產生情緒困擾或行為問題,無法有效學習,甚至拒絕學習,形成一個惡性循環。

‧ 感覺統合失調的徵狀
感覺統合失調可能的徵狀如下:平衡感差,易跌倒;不喜歡被碰觸,拒絕洗頭理髮;上課坐立不安,無法安靜坐著,喜歡發出怪聲;語音分辨不清,常聽錯字、聽錯意思或沒聽到別人說話;辨識物體形狀、大小或數字困難;不會玩拼圖、認字困難、方向感及距離感差。

‧ 如何幫助感覺統合失調的孩子
父母如果發現孩子出現一些感覺統合失調的徵狀,不要太過擔憂,有時孩子只是缺乏感覺的刺激,各地醫院皆有提供專業的診斷與協助,父母可帶孩子去進行檢查。
另外,感覺統合失調的診療,需透過專業職能治療師的診斷,不要輕易相信坊間其他非專業的判斷與治療,而成功的治療,最需要的是父母的參與及配合。

其他可參考的有用資訊

教育部國教司:http://www.edu.tw/EDU_WEB/Web/EJE/index.php

全國幼教資訊網:http://www.ece.moe.edu.tw/

內政部兒童局社區保母支持系統網:http://nursery.cbi.gov.tw/

經濟部標準檢驗局:http://www.bsmi.gov.tw/indexset/main1.jsp?no=7

臺北市政府社會局-嬰幼兒服務:http://www.bosa.tcg.gov.tw/i/i0100.asp?l1_code=01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社區心理衛生中心:http://mental.doctor.com.tw/index.asp

臺北市立圖書館網址:http://www.tpml.edu.tw/TaipeiPublicLibrary/index.php

文建會兒童文化館:http://children.cca.gov.tw/home.php

臺北市早期療育綜合服務網:http://www.tpscfddc.gov.tw/

臺灣母乳協會:http://www.breastfeeding.org.tw/

中華民國發展遲緩嬰幼兒基金會:http://fcdd.org.tw/html/news/

 

解開孩子成長的密碼 —0-6歲嬰幼兒發展手冊

發 行 人:杜正勝
編輯委員:呂木琳、吳財順、陳明印、潘文忠、鄭來長、黃月麗、許麗娟、王慧秋
總 編 輯:林佩蓉
諮詢顧問:保心怡、歐姿秀、蔡延治、陳娟娟、陳淑琦、郭李宗文
審查委員:蔡春美、許玉齡、蘇雪玉、汪慧玲、謝國清
撰 文:林佩蓉、黃于庭、許惠茹
執行編輯:王珊斐
視覺規劃:魔莉星球創意圖案工作室http://www.sherri-design.com
發行單位:教育部
地 址:100臺北市中正區中山南路5號

出版年月:96年05月
教育部網址:http://www.edu.tw

che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解開孩子成長的密碼(一)

2~3歲幼兒發展

解開孩子成長的密碼.jpg

 

編按:教育部最近請幼教學者為父母編撰了一本非常好的育兒書籍「解開孩子成長的密碼 —0~6歲嬰幼兒發展手冊」我們很高興此書內容與喜兒多年所堅持的幼教理念及做法不謀而合。特此摘錄2~6歲部份,並按歲數分成四篇文章轉載,以供喜兒家長參閱。

前言

  從前,因為我們對嬰幼兒的了解非常少,一直以為嬰幼兒是軟弱無助、沒有能力。但是近代,心理學家發明了許多複雜精密的科學儀器進行研究,才發現嬰幼兒所具備的能力,其實遠超乎我們的想像。

  本手冊是參考國內外嬰幼兒發展的理論與幼教專家的建議編寫而成,希望能提供父母有關嬰幼兒在生理動作、認知能力、語言溝通、及社會情緒發展等方面最新、最重要的資訊。

為甚麼父母必須瞭解嬰幼兒發展的基本常識?
  嬰幼兒期是各方面發展的關鍵時期,錯失關鍵期教養方式的配合,可能因此影響孩子的一生。
如果父母知道嬰幼兒發展的基本常識,才知道孩子在各方面的發展是否正常,如果孩子可能有缺陷與問題,才能及早發現,轉介給醫生診療,幫助孩子儘早克服缺陷。另外一方面,我們也才能依據孩子的特質及需要,提供適合的環境與教養方式,幫助他發揮潛能。

每位孩子的發展情形都一樣嗎?

  孩子有「個別差異」,發展快慢各有不同,即使是同樣年齡的孩子,也不見得會表現出同樣的能力,就連孩子本身在各方面的發展速度也可能不同,如:身體動作發展較快的孩子,不見得在語言表達上也發展較快。
  本手冊所說各種行為的出現年齡,指的是平均年齡,只能作為參考,如果孩子某方面發展出現的年齡與手冊的數據不同,父母不用太驚慌,除非差距超過半歲以上,再安排他去醫院檢查一下!


了解孩子的發展情形,就是愛他的第一步
  父母都想給孩子最好的環境、最多的關愛,希望孩子有最好的發展、最佳的表現。當您拿起這本手冊閱讀的同時,您已邁出重要的第一步--願意吸收最新、最重要的嬰幼兒發展常識,努力瞭解您家寶貝的發展情形,這表示您是非常盡責、稱職的父母。
  建議您可以參考手冊提供的「父母可以做的事」,在孩子各項發展的重要關鍵時刻,發揮教養上的臨門一腳,輕輕鬆鬆就讓孩子順利送上發展任務的下一站。

 

(一) 2-3歲的孩子

■生理動作發展
‧ 可以跑跑跳跳,踮著腳尖走路,自己上樓梯,學習騎三輪腳踏車。
‧ 能自己使用餐具吃飯。兩歲以後,可以嘗試自己脫掉鞋襪和已經解開鈕釦的衣服,兩歲半後可自行脫掉或拉上有鬆緊帶的褲子。
‧ 會熟練地用筆塗鴉畫圈,一頁頁地翻書,會串大珠子、拍打揉捏黏土。

■父母可以做的事…
‧ 多帶孩子到戶外活動,可幫助他大肌肉的發展,孩子的靈活度與平衡感也會更好。
‧ 孩子正在學習靈活運用手指的能力,凡事喜歡自己嘗試,你可以多讓他自己練習吃飯、脫掉衣物。
‧ 當孩子嘗試自己動手做某件事時,無論結果如何,父母都應該以鼓勵的態度,肯定他的嘗試。

孩子的不小心
如果孩子不小心弄翻食物,不要生氣、罵孩子,因孩子正在學習,若有疏漏也是正常的。
(1) 為他準備材質及大小適合他使用的物品,如:塑膠餐具、杯子、小水壺。
(2) 鼓勵他多嚐試,多提供他練習的機會。
(3) 肯定他的嚐試,跟他說:「好棒!你願意自己試試看,以後你一定會愈做愈好!」。


■認知能力發展
‧ 孩子能分辨物體的大小、形狀及紅、黃、綠三種顏色,還可以進行簡單的配對。
‧ 孩子瞭解生活中的事物有不同的功用,會嚐試以不同的方式使用生活中的物品,如:洗澡時,孩子會把身邊所有可以拿到的東西,都放到浴盆裡,看看會發生甚麼事情。

■父母可以做的事…
‧ 準備黏土、積木、蠟筆、紙、保特瓶等各種安全多樣的素材,讓孩子可以進行自己動手操作的活動,只要孩子不會傷害到自己或別人,也不會破壞物品或環境,怎樣玩都可以。
‧ 盡量多提供孩子探索、操弄各種生活物品的機會,就算是不要的空瓶子,對孩子而言都是很好的玩具。
‧ 鼓勵孩子發問,引導他自己解決問題,或帶領孩子一起尋找問題的答案。

背誦不是孩子最佳的學習方式
要求孩子背誦唐詩、三字經並非不可能,只是孩子並不了解唐詩、三字經的意義,所以背完很容易就忘,並無益學習,反而剝奪了孩子從遊戲中探索學習的機會。真正有益孩子學習的方式是:
(1) 遊戲學習:在扮家家酒時,練習人際互動。
(2) 動手操作:為了遊戲,自己動手製作道具。
(3) 問題解決:遊戲時遇到問題,想方法解決。
(4) 對話討論:有助孩子了解自己遭遇的問題。

■語言溝通發展
‧ 能理解簡短的語句,回應爸媽的簡單指令,並且了解否定句的意思。
‧ 會用簡單的句子表達自己的需求,如:我要尿尿、我肚子餓,但很少使用形容詞、副詞,即使有時看起來好像有,如:說出「老婆婆」、「小白兔」,實際上孩子是把整個詞看成一個整體單位。

■父母可以做的事…
‧ 孩子愛模仿成人說話,多在生活中與孩子對話,他自然而然就會學到正確的表達及溝通方式。
‧ 儘可能安排每週一次以上的親子共讀時間,跟孩子一起閱讀圖大字少的繪本或生活故事。
‧ 為孩子慎選電視節目和錄影帶,避免他學到不雅的詞彙與不當的語言表達方式。

別跟孩子說教
別跟三歲以下的孩子說大道理,因為他聽不懂,下次仍可能再犯,如果採打罵的方式,他也不知道自己該做甚麼才對。建議您可以:
(1) 直接以行動示範甚麼是該做、可以做的事情,如:發現孩子用大人用的原子筆在牆壁塗鴉,爸媽可示範如何使用適合孩子的粗筆,在適合的地方上塗鴉,如:屬於孩子的畫冊。
(2) 讓孩子承擔自己行為帶來的後果,如:孩子堅持要自己拿湯匙吃飯,剛開始可能會舀不到東西,或食物還沒送到口就掉滿地,幾次失敗之後,就會因為肚子餓,要爸媽餵他。

■社會情緒發展
‧ 孩子會想和其他孩子一起玩,雖然實際上是各玩各的,但仍會注意彼此的遊戲,有時會短暫參與對方的活動。
‧ 恐懼的情緒增加,怕黑、怕獨處,容易嫉妒新生的弟妹,會用大哭大鬧的方法表現不滿的情緒。
‧ 孩子能短暫聽從成人的警告或提醒,但自己的想法變多,喜歡說「不」,追求獨立自主。

■父母可以做的事…
‧ 帶他到社區公園,鼓勵他和其他孩子一起玩,教他學習遵守簡單的規範,如:「分享」、「排隊」。
‧ 學習接納孩子的負面情緒,鼓勵他表達情緒,透過說故事及遊戲,幫助他認識、抒發情緒。
‧ 傾聽孩子的想法與意見,尊重他的感受,給他 更多選擇的機會,但不能任意放縱他。

 

接納孩子的負面情緒
如果孩子一直大哭大鬧,父母先不要發怒,可以試想引發孩子哭鬧的可能原因,不要一直質問孩子,也不要打罵孩子,這樣孩子會更不容易說出自己哭鬧的原因。
建議你可以蹲下來抱他一下,輕拍他的背,等他哭聲平息、情緒好一點時,再以和緩的口氣跟他說:「爸媽知道你心情不好,你怎麼了?來,跟爸媽慢慢說。」、「如果你一邊哭一邊說,爸媽聽不見你在說甚麼,也不知道要怎樣幫你…」,孩子的情緒可能就會緩和一些,並試著說出他怎麼了。

■ 爸媽的Q & A

1. 孩子凡事都說「不」,該如何處理?
‧ 孩子說「不」,是必經的成長歷程
爸媽可能會因為兩歲左右的孩子愛說「不」,而覺得困擾。其實2到3歲的孩子特別愛「唱反調」,這是正常的發展過程,爸媽可以提醒自己,少跟孩子說:「不可以!」多跟孩子說:「你可以做甚麼。」、「你可以試著做做看甚麼。」相信孩子說「不」的次數也會愈來愈少。

‧ 喜歡追求獨立自主的兩歲孩子
兩歲以後的孩子,因為有了自主行動的能力,喜歡跑跑跳跳、爬上爬下、騎三輪車四處探索,生活中許多事都想要自己嚐試,如:自己吃飯、拿筷子、脫鞋、如廁。孩子喜歡模仿大人,不喜歡聽從大人的命令,即使做不好,也想自己做。
只要注意安全的問題,父母可以讓孩子試試他想做的事,在一旁陪伴就好,如:在平坦空曠的地方,讓孩子練習騎三輪車,讓孩子有充分機會練習,無論孩子做得怎樣,都不要用批評取笑的方式否定他,免得他因為挫折感而放棄嚐試,只要他有一點點進步,就肯定他:「你做得很好,下次會愈騎愈好、愈騎愈遠!」,這樣可以使他對自己充滿自信,培養出願意自我挑戰的特質。

‧ 順應孩子的發展與個別特質
父母如因安全或整潔問題,限制孩子對環境的主動探索,可能會造成他變得非常被動,或變得更愛反抗大人。孩子必須藉由完成自己能做的事,證明自己是個有能力的人,建議父母可順應孩子的發展需求,讓他藉由探索環境了解或發展自己的能力。
除了順應孩子的發展需求之外,教養孩子也需要順應孩子的個人氣質傾向,如:活動量大的孩子,需要更多的運動,才會更有利於他的發展。

2. 我家的孩子很偏食,怎麼辦?

「小宇很挑食,只愛吃甜食,不喜歡吃菜吃肉,令人擔心他的營養與健康問題。」

‧ 飲食問題帶來的健康問題
飲食習慣不良的孩子,容易注意力不集中、或是脾氣暴躁,而吃了太多高糖高鹽、高脂肪高熱量的油炸食物,容易導致肥胖症,未來還可能因為血醣過高,引發糖尿病。
有些父母以為孩子小時候胖沒關係。其實,如果小時候沒有養成健康均衡的飲食習慣,長大後更容易愈發胖,可能造成呼吸不順、肺活量不佳及其他心血管疾病。而且肥胖容易使人自我形象低落,影響孩子的人際關係。

‧ 讓孩子不偏食的五大良方
(1) 吃飯前,不要讓孩子做劇烈運動。不可以零食代替正餐,如果孩子在正餐前肚子餓,可以改給他少量水果、牛奶止飢。
(2) 孩子不想吃東西時,不要硬性要求與逼迫,選在孩子最可能餓的時候,給他食物,而且盡量少量多餐。
(3) 改變食物烹調的方式,如:把青菜剁碎,跟餃子皮或餡攪和在一起,或以鮮豔的食物色彩或裝飾可愛的餐盤提升孩子吃的興趣。
(4) 讓孩子參與烹調食物的過程,如:幫忙攪拌,鼓勵他吃看看自己製作的餐點。
(5) 用聊天或繪本說故事的方式,鼓勵孩子嚐試新的食物,讓孩子明白飲食習慣與身體健康的關係。

 

其他可參考的有用資訊

教育部國教司:http://www.edu.tw/EDU_WEB/Web/EJE/index.php

全國幼教資訊網:http://www.ece.moe.edu.tw/

內政部兒童局社區保母支持系統網:http://nursery.cbi.gov.tw/

經濟部標準檢驗局:http://www.bsmi.gov.tw/indexset/main1.jsp?no=7

臺北市政府社會局-嬰幼兒服務:http://www.bosa.tcg.gov.tw/i/i0100.asp?l1_code=01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社區心理衛生中心:http://mental.doctor.com.tw/index.asp

臺北市立圖書館網址:http://www.tpml.edu.tw/TaipeiPublicLibrary/index.php

文建會兒童文化館:http://children.cca.gov.tw/home.php

臺北市早期療育綜合服務網:http://www.tpscfddc.gov.tw/

臺灣母乳協會:http://www.breastfeeding.org.tw/

中華民國發展遲緩嬰幼兒基金會:http://fcdd.org.tw/html/news/

解開孩子成長的密碼 —0-6歲嬰幼兒發展手冊

發 行 人:杜正勝
編輯委員:呂木琳、吳財順、陳明印、潘文忠、鄭來長、黃月麗、許麗娟、王慧秋
總 編 輯:林佩蓉
諮詢顧問:保心怡、歐姿秀、蔡延治、陳娟娟、陳淑琦、郭李宗文
審查委員:蔡春美、許玉齡、蘇雪玉、汪慧玲、謝國清
撰 文:林佩蓉、黃于庭、許惠茹
執行編輯:王珊斐
視覺規劃:魔莉星球創意圖案工作室http://www.sherri-design.com
發行單位:教育部
地 址:100臺北市中正區中山南路5號

出版年月:96年05月
教育部網址:http://www.edu.tw

che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喜兒的孩子,加油!

/ 羅美惠

                  瑞梅國小老師

 

       教育最初始的形式來自家庭與生活經驗,但是現在家庭結構改變(以小家庭居多)、少子化、雙薪家庭,再加上資訊時代每個成人的工作壓力大….等,許多孩子缺乏與同伴或兄弟姊妹的互動,即使進入幼稚園也因為家長們不願讓孩子輸在起跑點的心理作祟,提早讓幼童學習正式學科,而缺乏遊戲的互動、生活的體驗。另外,由於父母工作忙碌,在電視、電腦陪伴下,使得現在的孩子不僅缺乏同儕間的互動,其生活經驗也少得可憐。

       上次,寫了「考試愈多愈好?!」的文章之後,潔玫老師便有所感的告訴我,其實有些學生甚至不必寫評量卷就懂了,但是有些學生寫了再多張也無法理解。因為如果國語課文中出現的景象都未曾出現在孩子的腦海中,而這些孩子從未體驗過的景象以文字和圖片的方式呈現出來,不僅難以理解,更容易造成學生缺乏學習的興趣。例如:當低年級的國語課文提到「稻浪一波一波….」時,有些孩子根本就沒有看過稻田,更遑論將一大片稻田因受到風吹而形成像海浪般的比喻,加以想像並理解。雖然有時學校教師們通常會配合影片作為教具,但是對於實物的體驗仍有落差。

       有一次,我開車經過兩旁滿是木棉花的道路時,我那位仍就讀幼幼班、說話又不太清楚的孩子,竟然以讚嘆的語氣告訴我「哇!路上好多木棉花喔!」說實在的,我真的很感動,因為每天上下班都會經過的路上,孩子從「不認識木棉花」到「欣賞木棉花」,也可能他以前也會欣賞,但是不會說、或者只是我沒發現而已,所以我可以肯定,以後當他聽到「木棉花」這一首民歌時,一定能理解作詞者書寫「紅紅的花開滿了木棉道,長長的街,好像在燃燒」的意境。原因很簡單,他曾經在喜兒幼稚園仔細的觀察過、瞭解過、觸摸過木棉花。

       所以,在這次喜兒的畢業典禮中,潔玫老師首先恭喜孩子們的成長令人歡喜之外,也提到了一個重點,就是他們從幼稚園許多體驗式的學習(觀察昆蟲、漫步稻田、角落時間的積木建構),即將在國小階段轉換成文字與數字。沒錯,當我在小學的教室中特別是上國語課時,常常可以觀察到孩子的表情是多樣的:有些孩子會津津樂道,分享與作者類似的經驗;有些孩子就是在課堂中想像、回憶過去的體驗;有些孩子露出疑惑的表情、甚至無法融入熱烈的討論中。其實久而久之,當孩子認為自己無法融入討論、或者根本無法理解時,難保孩子不會演變出破壞討論,或者學習成效低落的情況。

      不過,孩子學習困難的原因有很多,這裡所說的只是其中一部份,但卻是我所認為很重要的一部分。很多人都認為現在的九年一貫課程讓學生在學業上的競爭力低落,但我卻認為不論教育改革如何,幼稚教育應該是其根基,試想如果孩子從小就缺乏與自然環境的接觸,如何與所習得的文字連結?缺乏對家鄉生活的體驗與認識,如何培養鄉土情懷?缺乏人際或同儕的互動、生活自理的能力,如何根據生活經驗作價值澄清?如果孩子在小學低年級就對學習不感興趣、不理解,如何成為喜歡學習、愛好學習的終身學習者?

       今年喜兒只有四位畢業生,我想這四位小朋友雖然注音符號、國字、數學學得沒有其他小朋友多,但是他們在腦中累積了許多有趣的圖象之後,在國小裡一定可以很快的適應學業上的學習,並跟上其他小朋友的腳步。可是這四位小朋友的探究能力、觀察力、想像力、表達能力等等的基礎,可不是其他小朋友靠評量卷學得來的。

       祝福這四位畢業生未來一定能夠飛得更高更遠,發揮潛能,加油!

che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假日與孩子作畫

 

在周末假日的親子互動,家長除了和孩子出外遊玩散步,在家裡也可以做引導孩子作畫活動。我們曾提過家長如何看待孩子的畫(見教學報告---「如何欣賞兒童畫作」),以下則是我們依孩子各個發展階段,提供不同類型、簡易有趣的畫作,讓家長在家引導孩子自主地進入學齡前的創作天地。

 

3~4歲孩童(小班)畫畫引導

   蠟筆畫:

蠟筆宜粗不宜細 (由於幼兒的小肌肉仍未健全發展,學齡前的孩子並不適合握拿筆觸尖細的彩色筆)

幼兒:「我不會畫」,成人:「畫圈圈好嗎?」或「畫一條線好嗎?」接著「把圈圈變成人,好嗎?」

  手指畫:

以麵粉煮成漿糊狀,攙合顏料製成。(水彩攙合漿糊亦可)畫紙若事先濡溼則滑溜好用,可用雙手無所拘束的作畫。

 

5歲孩童(中班)畫畫引導

水畫:

用戳洞的空罐子或噴水壺在地面灑水作畫。

  石子畫:

用小石子(或樹葉)排列做出圖案。

  撕紙畫:

撕下一片紙,按紙型描出輪廓,加以想像補上線條代表一樣物體。

 

6歲孩童(大班)畫畫引導

  相印畫:

在折成兩半的畫紙內側,滴下水彩顏料,再把畫紙疊合後,用手掌壓下作轉印。亦可以線蘸顏料,擺在畫紙上,再疊合畫紙印壓,看會顯示出什麼曲線或圖案來。

  擦印畫:

在樹葉、有紋理的木板、墊子等表面凹凸不平的東西上,蓋上紙(一般白紙即可),用蠟筆橫放著塗擦,將紋理清楚地擦印出來。

che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小一家長座談會 


 


編按:為了讓家長對孩子要唸小學的各種狀況有初步的瞭解,喜兒除了事前彙整相關資料外,也邀請了兩位孩子從喜兒畢業的家長參加座談,提供心得。


 


時間: 2007-4-30(周一) 晚上7:30~9:300


地點:潔玫老師家


出席者:兆鈞爸爸、媽媽,孟晴媽媽,亞徹媽媽,宣潔奶奶


                其軒媽媽,宜新媽媽(特別來賓)


                凌吟老師,潔玫老師


 


綜合整理家長提出問題如下:


 


一、   低年級基本學科有哪些?鄉土語言教學如何進行?


 


答:基本學科有國語、數學、生活、健康與體育、綜合活動、鄉土語言(潔玫老師)。瑞梅國小的鄉土語言可以由孩子自己選擇要學客家話或閩南語。鄉土語言教師是外聘的合格母語認證老師。我的家裡講是閩南語的,但是孩子開始選客家話來學,她學得很開心(其軒媽媽)。楊光國小的鄉土語言是上學期教台語,下學期教客語;語言教師是由學校老師兼任。我的孩子就對這堂課沒有興趣,不喜歡鄉土課程,學起來很累(宜新媽媽)。


 


二、小學功課是否有漸進式教授?如何評分?


 


答:剛開始十周,國語只教注音符號。老師會要求照筆順寫、或是請家長陪伴


孩子預習功課。考試評等第,有分特優、優、甲、乙、丙等等(宜新媽媽)。


學校老師會把孩子們的分數排名,讓全班學生及家長了解。小孩子彼此之間


也會去做比較,看哪些人考前幾名(其軒媽媽)。請家長盡量不要依照考試


成績分數或名次,給予金錢或獎品等物質獎勵,以免,長期下來,對孩子努


力的內在動力逐漸被外在動力取代(潔玫老師)。


 


三、 小學生一定要在家吃早餐嗎? 午餐學校辦得如何?  


 


答:楊光小學750分前要到校,需要在那之前吃完早餐了,盡量在家吃完(宜新媽媽)。有的學生都在學校吃早餐,這會讓孩子養成習慣,而且影響他在學校各時段所安排的學習活動。譬如我每次義工媽媽都準備的一些繪畫活動,還沒吃早餐的孩子,都不可能參與,只是拖延了許多學習的時間。但在家吃早餐的孩子相對地可以學到很多東西。習慣養成很重要,在家吃早餐一開始家長的確比較累,但是養成了好習慣之後,對孩子未來的成長和學習只有更好(其軒媽媽)。瑞梅國小目前尚未提供營養午餐,1200下課。楊光國小均是吃完營養午餐才放學,約1240。營養午餐品質還好(宜新媽媽)。


 


四、小一入學,老師是否會安排座談會跟家長會?


答:有安排這樣的座談會,也有老師入學前以電話訪問的方式跟家長連絡。入學後,小學老師也會給 家長 老師的手機和家裡的電話號碼,但是一般還是希望家長打到學校來聯絡。


 


五、幼稚園沒有教注音符號怎麼辦?


 


其穎媽媽答:家長 應讓 老師了解自己孩子在幼稚園時,尚未學會注音符號,以便老師能提供適時的援助。老大其穎在上小一時,我就跟老師提過:其穎在喜兒念幼稚園時,沒有學過注音符號。老師就提供我ㄧ些注音符號的教材,讓我可以在家配合進度輔導其穎。我發覺幼稚園沒有學過注音的孩子,在小學學的時候,態度會更專注。老二其軒(和姊姊差兩歲)在看姊姊學注音和寫功課的過程中,就逐漸熟悉了注音符號,他上一年級時就完全沒問題。弟弟這一年的注音會考還加考了閱讀測驗,考驗他們的拼讀能力和理解力。其軒的閱讀測驗這一個項目就表現得非常好,得到滿分,全班只有他一個得滿分。


 


六、喜兒孩子的生活和自然科目底子較好?


 


其穎媽媽:小學老師提過,喜兒孩子一般在生活(自然)學習領域方面都表現得很好。家長看這些題目也許會覺得很簡單,但是有很多一年級孩子不會,而這些自然題材都是喜兒孩子幼稚園時經常接觸的,所以上一年級時,不用怎麼教,也都能考得很好。到高年級生活領域就銜接到自然科,喜兒孩子自然科相對的也就會學得好,理解力更好,因為喜兒的教學是活的。


 


七、擔任小學義工媽媽的經驗          


 


宜新媽媽: 小學每一年入學時都會發調查單讓家長填寫是否自願參加義工媽媽。早上8點到830晨會時間,老師在開會,是愛心媽媽時段。愛心媽媽可以講故事或帶活動。擔任義工媽媽可以增加孩子的自信心,同時,家長也可以更了解孩子在校的情行及孩子與同儕間的人際關係。


其軒媽媽: 擔任義工媽媽可以讓我實地了 解 老師跟孩子間的互動狀況。有一次,我認識的一位小朋友在學校尿溼褲子,回家後跟媽媽說因為老師不讓他上課時上廁所。媽媽聽了對老師就有點不高興。但是,我 常接觸 老師,認為這位老師應該不至於那樣。詳問之後,才知道老師跟孩子說的意思是盡量在下課時間上廁所,上課時間盡量不要上廁所。這樣的誤會讓 家長對 老師之間產生了不信任,但其實是孩子為了怕被責罵,對事實有所隱瞞。家長要去了解才不會造 成跟 老師之間起誤會。


 


八、孩子要學習保管自己的物品和帶對課本作業簿


 


潔玫老師: 安親班孩子經常有作業、課本忘了帶的狀況,作業的種類很多,譬如國語作業就有分:課本習作、甲本、乙本練習簿。


其軒媽媽: 雖然學校有置物櫃,但學童書包的重量仍無法改善。因為老師指派的回家的功課都在不同的本子上,每一本習作都只出一點點功課,相對的孩子就須要全部帶回家。


潔玫老師: 有些孩子因為怕功課沒有帶到,乾脆全部帶回家。


 


九、建構數學要怎麼教?        


 


潔玫老師: 家長要先參考孩子的數學課本,依照該版本的教法和步驟來引導孩子寫作業。孩子要學習寫出正確的計算程式。


其軒媽媽: 孩子會習慣建構式教學的做法,但家長卻不習慣。


潔玫老師: 建構式教學的精神是引導每個孩子以他當時有的能力去思考解題的方法。它其實須要透過同學之間的討論,來讓每個人不同的解題法得到交流,提昇每一個人思考的意願與能力。但是由於建構式教學的精神還沒有被大多數老師認同,所以可能還是沒有辦法以比較靈活的方式來教數學。


 


十、看電視的時間應如何做限制?   


 


潔玫老師: 我列的三十分鐘的時限只是一個大概的參考,主要是希望孩子沒有養成在固定時段一定要看電視的習慣,最好是不要看電視。


兆鈞爸爸: 陪著孩子一起看新聞好嗎?


潔玫老師: 這是好的。孩子要減少看電視時間,看電視會讓孩子不動腦筋,所以不太好。如果是爸爸媽媽陪同看就還好,因為家長陪同看時會跟孩子說話討論。


其軒媽媽: 電腦也一樣。其軒跟其穎去看眼科時,醫生說國中以前能不碰電腦就不碰電腦,電腦最傷眼睛了,容易近視,距離太進近了。(後記:可向喜兒借閱「小心電玩腦」或先參考書摘內容。)


 


十一、 讓孩子開始學習使用零用錢                


 


兆鈞爸爸: 在學校會使用到零用錢?


其軒媽媽: 沒有必要最好不要帶零用錢去學校。瑞梅小學雖有福利社,但還是不要讓孩子帶錢比較好。


宜新媽媽: 楊光小學沒有福利社,孩子在學校裏沒有東西可買。


潔玫老師: 進入小學以後,孩子就會接觸到使用錢的機會,即使校內沒有福利社,校門口也有很多書文具店或便利商店,對自己能不能支配或使用錢,難免都會產生好奇心和欲望。這是一種成長的過程,可以從給孩子很少的零用錢開始,讓孩子學習使用零用錢。


其軒媽媽: 孩子學習自主用錢很好,對孩子而言很有幫助。當學校有紅十字會義賣時,我鼓勵孩子可以用零用錢去捐款,讓他們學習如何用錢幫助別人。不過,有的孩子會拿錢買東西送給他最好的朋友,這種行為就有偏差;家長就須要加以開導。


宜新媽媽: 我的方式是睡覺前和孩子談談在校情況,孩子會去羨慕別人有帶零用錢,但可以親自帶孩子去買東西,讓孩子有用錢的時候。


潔玫老師: 自己用錢去買跟媽媽帶去買的感覺還是不一樣,孩子對能自主性用錢還是會有不一樣的感覺。


兆鈞媽媽: 孩子一定會有支配錢的慾望,適宜的給予零用錢是需要的。


 


(紀錄整理:凌吟、潔玫老師)   

che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