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慌與心寬

     

/李佳芸 喜兒家長

 

1.JPG

 

編按:幼兒園的畢業季到了,孩子們即將進入小學。到底學齡前的幼兒該不該學注音一直存有爭論,其實這問題並不難回答:假如把現今的時間用在學未來的事情,那麼幼兒這個階段應該學、應該體驗的東西就會減少甚或喪失,何況如今已有很多研究早學的孩子跟初學的比較,成績並沒有明顯的差異。所以,很多幼兒園為了迎合家長的需求,早在小班時就開始讓幼兒學習是過猶不及了。喜兒教學沒有傳統的「讀寫算」,但為了「幼小銜接」,會在大班下學期讓孩子生活化的接觸注音符號,譬如從自己的、同學的名字開始,今天吃的水果如何拼;建立正確的握筆姿式及如何運筆。就算如此,還是會有些家長不放心或如本文作者廹於親人的壓力,私下來教導孩子,只要對孩子不以成果論,我們是會正面的把它視作親子互動的一種媒介。謝謝昀儒媽媽坦誠的分享。

 

5.JPG

 

    妹妹在升大班時開始學習注音。說來也矛盾,當初只想讓她在學齡前好好探索大自然、盡情跑跳玩出好體力,那些數學計算、國語文注音符號、背誦詩詞等學科知識,我和先生從不刻意灌輸。在妹妹升上大班前,每一次的娘家聚餐,大人們總關心孩子在學校學了哪些事物?會念英文26個字母嗎?聽到這些話題的孩子們,偶爾插話背幾個注音,抑或唱首英文歌,頓時家裡就像才藝班成果展。

『妹妹還不會念注音嗎?!』

 

3.JPG

 

    一句話往我這劈了來,這下我和孩子當不成隱形人了。『某某幾歲就在學注音、學寫字了耶!』言外之意:『你這媽媽在做什麼?耽誤了孩子的黃金學習時期阿!』見我沒搭話,其他人替我緩頰:『沒關係啦!慢慢來,像某某也是上小學才學ㄅㄆㄇㄈ…』『放心,妹妹會學很快的…』唉!依然是指早該學了,雖然沒跟上進度,但可以彌補,別放心上囉!

 

    接下來是一連串討論上小學後應具備的知識基礎。幾次聚餐相同的話題下,我倒真有些急了,倒不是怕妹妹學不會,而是怕小學老師認為孩子普遍在學齡前都學過注音和英文字母,反而縮減教學時間。

『好,我來教她注音!』

 

10.JPG

 

    一半的擔心加上一半的私心(學會注音,妹妹就可以自己讀故事書,我這說書人可以休養喉嚨啦!),我買了注音卡片,開始教起妹妹了。一天教四個,從最初的ㄅㄆㄇㄈ開始。但我這門外漢,還沒全部教完就開始教拼音(家人姓名),我「估摸」著總要讓她先知道如何使用,有興趣了再繼續吧!

『ㄆ加上ㄨ,合起來唸快一點!』只見妹妹嘟嘴『ㄆ…ㄨ…ㄆ…ㄨ...ㄆㄨ…ㄆㄨ…ㄆㄨ…』

『如果是二聲,就會念成ㄆㄨˊ,像葡萄的「葡」』

 

    為了練習拼語詞,其實每天又多學了很多注音,妹妹開始疲累了,但只要她面露睏意,我就適時收工。漸漸懂得拼音的妹妹,開始拿著以前我曾唸過的故事書,一天練習唸一句。對大人來說不過是兩秒就結束的事,但對初學者而言,那就是場馬拉松啊!

 

2.JPG

 

   『ㄧㄡˇ…ㄧˊ…ㄨㄟˋ…』她拼完第三個字就忘了第一個字,我得在旁邊複誦著『有一位』提醒她之前拼完的結果。經過「漫長的」五分鐘,『有一位國王與皇后』終於出場了…(母女兩人都喘吁吁)

 

    幾個禮拜下來,陪妹妹練習的次數見少,但妹妹發問得次數變多了,遇到生詞會問我她的拼音是否正確。先生買了一套注音磁鐵玩具,我們把新學的字音拼在冰箱上,路過就看一眼,這樣也累積了不少詞彙。漸漸地,妹妹能自己讀故事書了,速度雖慢,但能靠自己讀出原文,她很是開心。真慶幸從小每晚唸故事書給她聽,學了注音後,她開始喜歡自己閱讀。

 

6.jpg

 

    大班下學期的親職週家長可選一天入班觀察,我到場的那天見到老師在教注音,同學中有的早已熟練(女兒告訴我的),有的隨著老師進度學習。老師也用同學的姓名教孩子認識、運用注音。觀察了幾位沒有提早學注音的孩子,發現他們的神情專注,對於可以用某些符號拼出聲音這事很感興趣,老師的發問他們也能對答如流。

『唉!我太心急了!』

 

7.JPG

 

    不後悔先教會妹妹注音,畢竟現在的她能自己看書也喜歡閱讀,雖說是不讓她輸在起跑點,但事實證明同年齡的孩子即使慢學,學習成效也沒有比較差,甚至因為感到有趣、專注而學得更好!倒是妹妹在上課前早已會了,反而不專心,錯失與老師互動的機會。

 

    孩子最初的學習心態大多是開放的,學會了很開心,但不在乎學了多少。心急的通常是家長,我們預設標準,衡量孩子該學會多少、多快學會才算優秀(或及格),所以壓力來源通常也是家長。

 

4.JPG

   

    想想在教職工作上遇到的最大問題,莫過於學生因學習成效未達期望衍生的各類行為。這一年內處理了好幾起學生作弊及欺騙事件,有的在考英文單字時偷翻解答,有的篡改聯絡簿上的小考成績,更有在大考偷窺同學答案的。他們的共通點都是有補習,但成績依然不佳。詢問他們作弊的原因,居然不約而同的都是怕被家長責罵(當然還有其他因素,但主要都是家長給的壓力)。其中一位更是流眼淚告訴我:『媽媽說為什麼其他小孩都那麼聰明,我們家的小孩就那麼笨。』這句話的殺傷力真大呀!直到最近,那些曾犯錯的孩子中,依然有再犯者。我很感嘆問題根源沒有被解決,家長不是協助孩子找到正確的學習方式,卻是將孩子送進補習班或以處罰來威脅孩子,即使經過溝通,某些家長不再強求成績,但過去幾年的要求已內化成孩子對自己的期望了,在付出了努力卻達不到期許,或不想努力卻想達到標準時,欺騙成為孩子苟延殘喘的一種方式。

 

    檢視當初教注音這事,不也是自己扛不住眾人的壓力嗎?試想若妹妹當初學得不順利,我會不會也設定標準、立下罰則呢?但這麼做是為求心安,還是為了孩子呢?很明顯是前者吧!

 

9.jpg

 

    想起妹妹班上比較專注的同學,與他們的爸媽有過幾次談話,他們對於孩子的學習並非完全不要求,而是「放寬心」。的確他們孩子的學習態度相對積極,而家長也樂觀看待孩子的學習成果。

 

    現在我也有功課了­---練習放寬心。

文章標籤

che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孩子,妳又長大了一點

~   喜兒的親職日

 

                        /   黃雅羚 喜兒教協總幹事

 

1.JPG

 

編按:假如在園的幼兒有父母在旁,他們的學習行為會受影響嗎 會黏著父母或者如常跟同儕互動?還是有年齡的差別,尤其是在分離焦慮方面老師想知道。當然,家長也想看看孩子在園的情況以及老師的教學。但是更重要的,喜兒希望每年的親職周,幼兒有機會於親人面前如何展現在園成長的自己,跟父母道別時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緒。特別是分離焦慮,成人通常難以理解(傍晚不就看到爸媽了,為何還那麼傷心?)但對幼兒而言,都需有這樣的歷程---從一次又一次的體驗中調適與學習(成人在很多情況何嘗不是如此?)謝謝郁喬媽媽為文分享她的省思與孩子的成長。

 

2.JPG

 

    去年5/1勞動節剛好是我踏入新職場一個月、郁喬在喜兒滿兩個月的日子(註:現在唸第三學期幼幼班),那時的郁喬害羞、怕生。為了讓她能適應去幼兒園,只要天氣允許,我便利用下午4點到5點的時刻,帶她去喜兒「看」小朋友。當時美香老師利用個人空檔時段跟郁喬打招呼,讓郁喬先認識她,很感謝美香老師為郁喬做了這個準備,入學後美香老師也陪著她慢慢適應,依照自己的步調熟悉喜兒。參與親職日的上午,我陪在旁看著郁喬努力跟上大哥哥大姊姊的步調,自己脫下鞋子放進櫃子、依序排隊走上教室,當時看到郁喬忽然長大的樣子,覺得既感動也心疼。

3.jpg

 

    剛回到職場的我,當天也因跟著戶外活動、身體不適等種種因素感到疲累,以致於在園裡用餐後,無法面對哭鬧而希望我留下來的郁喬。返家後省思自己為什麼無法好好理解孩子;記得當時在個人網站裡寫下這段話:「見到我來的本能反應是依賴、撒嬌,可我卻覺得妳不是好好的、長大了嗎?忘了她其實好小好小,小到很努力讓自己跟上哥哥姊姊,無論是體能還是遊戲,可能都超出她的能力所及,開始覺得不捨跟難過,對於自己的選擇,沒有後悔,只是忽略了孩子真實的樣貌,無法真正接受她的全部,反省自己真的夠開放跟接納嗎?也不盡然,但也因此看到自己真實的媽媽樣,還需要調整自己對孩子的期待。」

4.JPG

 

    時隔一年再參加親職日,老實說前一晚有些擔心會不會跟去年一樣難以脫身,內心有個小劇場正在上演,後來告訴自己:沒關係的,看到爸爸媽媽離開會哭是自然的,就面對吧!當天早上匆忙地趕到幼兒園,郁喬一開始要我陪,跟著她一起晨間運動後,發現她變得自在許多,可以隨著老師安排的體能活動完成「闖關任務」,幼幼班的小朋友也時不時過來打招呼,幼兒園的氣氛很歡樂,我很享受當下的感覺。

5.JPG

 

    回到教室後,郁喬雖然會三不五時走過來抱我一下,那種感覺像是找媽媽充電一下,抱完後便能迅速回到座位參與活動,詩筠老師在台上講故事時,郁喬有時候會往我這邊看,想知道我是否關注著她。中午用餐時刻,郁喬雖然預先知覺我喝完湯就要離開,但看到我喝湯時,她起身趴在我身上,明白她不希望我喝完,希望我能多待一會。後來,雯婷老師跟我討論離開的方式,我抱著她下樓,跟她說掰掰後,老師再抱回去教室安撫。

7.JPG

 

   這次的親職日讓我感觸很多,這一年對郁喬來說很不容易,回想剛入學因為想媽媽而哭、需要老師安撫抱睡到可以自行入睡、學習團體生活,如:排隊、等待、平穩表達情緒...等,隨著老師們一點一滴的陪伴,孩子的安全感、秩序感漸漸出來,可以理解「媽媽會離開,也會一如往常放學來接我」。 很感謝怡欣老師平時在我育兒困惑時適時開導,從中學習平穩自己,好好面對孩子。我最感動的是:當天在班上觀察孩子們的自主活動時間,有的孩子不發一語很專注地拼積木,有的孩子很專心地畫畫,有的孩子很享受玩扮家家酒的遊戲,每個孩子的特質、喜好、興趣皆不同,當孩子需要個別活動時,老師是全然地接納,尊重個別選擇;當孩子需要傾聽、對話時,老師也願意花時間陪伴應對。

6.jpg

 

    喜兒的孩子真的很幸福,因為園裡的成人跟家長都願意花時間等他們準備好、等他們長大。明年的郁喬又會有什麼樣的變化與成長呢? 我開始期待明年的親職日了!

9.JPG

文章標籤

che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他山之石

 

~談孩子在德國幼兒園的經驗~

 

 

                       文 / 圖   黃雯妃  喜兒教協籌備會長  

 

 

1554416027691.jpg

 

 

編按:這幾年高等教育留學德國掀起了一股熱潮,受到家長的重視不止是在那兒唸書的學費全免,相對給孩子出國留學的負擔減輕不少,最重要的德國也是個科技與工藝大國,比起美國,有些方面猶過之而無不及。然而,卓越的高等教育卻是奠基於良好的基礎學習,甚至從學齡前的幼兒教育就要開始,才能培養出無數國家所需要的棟材。我們無意去強調外國的月亮會比較圓,而且也有文化上的差異,但他山之石可以攻錯,尤其台灣已是少子化、整體教育需要翻轉以迎接AI年代來臨的時候;剛好喜兒有家長的孩子曾在德國唸了兩年幼兒園,我們感謝竑旭媽媽在此樂意分享她的看法與介紹。

 

 

 

  在收到喜兒的邀稿後,我便不斷地思考要從什麼角度來談旭兄弟在德國幼稚園的經驗,坊間關於德國教育的文章及書籍已經非常多,我們在德國時便不斷被親友私下傳文章問:是真的嗎?有些和旭兄弟的經驗相似,有些則不同,最終,我想我能分享的僅是旭兄弟的個人成長經驗,不能完全代表德國幼稚園的全貌,旭和哥哥都出生成長在德國,我們夫妻都沒有在台灣生養孩子的經驗,願以此文拋磚引玉,和在台灣的大家雙向學習。

 

幼稚園概況

  爸爸所在的大學底下有六所幼稚園,分佈在當地森林、河邊、巿區,提供給學生及教職員的孩子就讀,旭所就讀的幼稚園便是其中一所,學校不只設有幼稚園,還有家庭宿舍,宿舍裡有自己的兒童遊戲區。從六所幼稚園裡有一所是專門給學生的子女就讀的,以及家庭宿舍以單親家庭優先,可以看出校方對家庭及育兒的想像非常寬廣,而幼稚園的收費是依薪資級距而定,剩下的由政府補助,孩子由出生開始政府每月補助約七千元台幣,直至十八歲,所以沒有經濟基礎的年輕人也可生育兒女,這對來自台灣的新手爸媽而言,是第一堂育兒課:在國家的支持下,組織家庭和生養孩子不是那麼辛苦的一件事,負擔不重的氛圍使人更能專注在孩子的陪伴及教育上。

1554416027569.jpg

 

看重自己、尊重他人

  旭入學時,沒有集體新生入學,每個孩子按著排好的班次,每周入學一個,輪到旭入學時,負責的B女士那一周便專心引導旭入學,第一天入學兩小時,教室裡只有旭、媽媽和B女士,媽媽被安排在教室的角落,不說話也不做自己的事,只是專注地看著孩子和老師的互動,給予孩子視線陪伴。一星期內,老師會由一對一的單獨相處,慢慢讓他進到群體(但在群體中還是單獨陪伴著他)。媽媽也由同教室陪伴,變成待在幼稚園裡的另一個空間等待,再變成在校外待命。一星期之後,會有新孩子入學,旭也開始嘗試獨自進入群體,並逐漸加長在校時間,一直到可以順利待到下午為止。整個適應期從兩星期到三個月都有可能,視孩子的個別情況而定,這段時間內家長要在學校周圍保持待命,孩子若是哭泣無法安撫超過十分鐘,校方就會聯絡家長,請家長帶回,明日再嘗試。

  這樣的入學強調的是個人化,在幼兒第一次脫離父母時,會有另一個人專注地理解他,教導幼兒的是,他的個人感受是重要、被尊重的、被理解的,從而在新環境裡有更好的安全感,而在一星期後,會有另一個人站在他的位置上被專一對待,他也學會易位感受別人的需求,並從這樣的易位裡看到每個人不能適應的點和處理的方式都不同,從而學會尊重他人。

1554416027647.jpg

 

獨立

  學校裡沒有固定課程,每日固定晨會後,隨個人意願進入不同教室,一共有體育室、角色扮演室、藝術繪畫室、木作室、積木創造室、低齡兒童遊戲室,戶外空間,每間教室會有1~2名老師,沒有上下課,孩子可以在任何時刻切換教室,旭每天上學的第一件事,就是決定自己想做什麼事,並可決定要做多久,沒有人能替他安排,他必須獨立思考並為自己的決定負責,因為與哥哥同校又完全混齡,旭有時會拿不定主意而想跟著哥哥,這時老師便會把旭攔下,要求他做出自己的決定。

  從課程學習到服裝穿著到生活常規,學校都是做好一切準備後,要求他們做出自己的決定,並為結果負責任,幼稚園裡使用的是玻璃杯和瓷盤,再小的孩子都是使用鋼製刀具,碗盤必須要能摔破,刀具必須要能割手,孩子才能學會小心謹慎。德國冬季非常冷,要穿戴的衣物非常多,常有孩子拒絕仔細穿戴,老師向來是認真說明後便放手讓孩子決定。旭的哥哥曾執意要穿室內鞋去戶外的雪地上玩,但嘗試一次之後便能明白穿雪鞋的重要,而再也沒有拒換雪鞋的狀況出現。

1554416027606.jpg

 

堅持的勇氣

  一般情況下,不分晴雪都要在戶外玩耍,活動或慶典也是不管大雨大雪一定如期舉行,德諺說,沒有惡劣的天氣,只有錯誤的衣服(Es gibt kein schlechtes Wetter, es gibt nur falsche Kleidung.),下雨或下雪時依然穿上對應的服裝在外玩耍。印象很深的是有一年的聖馬丁節,下著近零度的凍雨,兩歲的旭依然穿著防水雪服,跟著幼稚園的小小隊伍,在太陽已經下山的森林中,提著燈、踩著泥濘前進,完成每年聖馬丁節的提燈繞森林走一圈的活動。

  這種要求穿戴正確的服裝以應付一切天氣的作法,無形中也是一堂面對挫折的課,堅持孩子必須突破難關,因應難關的方法,就是有相對應的準備。

  整體而言,幼稚園教育被定位成為正式上小學而準備,孩子必須有強健的心靈和體魄,能懂得自己想學什麼,懂得自己照顧自己的食衣住行,可以獨立進行社交活動(例如獨自參加朋友的生日宴會)。在幼稚園畢業前夕,他們也被要求學會騎腳踏車,並進行兩周的森林課程,不分陰晴雨雪,必須學會獨立帶冷食在森林裡生活,包含蓋一個簡單的小木屋。大體上而言,孩子在上小學之前,不必準備智力上的學習,但必須把除了智力學習以外,其他自主生活的項目都要準備好。

1554416027499.jpg

 

文章標籤

che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方潔玫 快樂童年的製作人

 

文 / 郭玟妤 

圖 /  喜兒

 

編按: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喜兒雖然只走了四分之一世紀,第一屆的畢業生卻也到了三十而立的階段,已在社會上貢獻一己之力。 玟妤是第九屆畢業生,目前已亭亭玉立,並就讀於交通大學大眾傳播學系,為了替她系上所辦的網路刊物喀報寫篇文章,因此有了一次學生對老師的採訪。以下內容是經過原文一些章節時差訂正後而成。

 

0 (6).JPG

 

我是從喜兒幼兒園畢業的學生。自從離開幼兒園後,已經好一段時日沒和那裡的師長聯繫,這次回去探望其實已和上次見面相隔九年。儘管許久不見,潔玫老師仍舊如從前一般,堆滿笑容地敞開幼兒園大門,迎接我的到來。

歲月沒什麼在潔玫老師的臉上留下痕跡,那雙眼睛依然炯炯有神;幾年前,院子裡剛完工的樹屋只能攀爬繩梯進入,如今已經多了木製走廊和溜滑梯作為對外聯絡的要道。重新回到這裡時,時空似乎靜止了,然而景物的改變卻提醒著我:喜兒也隨著時間不斷地在成長、進化。

 

0 (6).jpg (郭玟妤攝)

 

搬家促成了喜兒的成立

我和她在半開放式的會議空間坐定,簡單的寒喧之後,我們進入訪問主題,開始挖掘連我這個「資深喜兒學生」都不知道的故事。

 

方潔玫在成為母親前,曾擔任出版社編輯一職。透過工作,她接觸到許多童書、幼兒繪本,也為自己建立起獨特的育兒觀點;婚後前往美國念書了幾年間,期間女兒誕生並就讀於當地的托兒所,其「尊重兒童、自然學習」的教育方式,也在她心中構築了「理想學前教育」的模樣。

約莫二十多年前,方潔玫自美回台後定居新北市,女兒也從美國「轉學」回台灣,和朋友的孩子結伴到佳美幼兒園上學。佳美是個主張以「遊戲學習」為教育方針的幼兒園,特殊的教育方式帶給她和朋友很大的啟發;兩人也透過園方舉辦的家長讀書會,認識了一些兒童的發展理論,進而更加確信學齡前的孩童,必須透過活動、遊戲來學習的理念。

 

0 (10).jpg

 

這樣的信念也隨著兩人的遷徙,一起帶到了她們新的居住地──楊梅「陽光山林」社區。然而,儘管當地環境宜人,卻沒有合適的幼兒園供孩子就讀,朋友第二個孩子教育的延續成了一道難題,兩人「自己辦幼稚園」的念頭於焉誕生了。而後又在因緣際會之下,認識一位有多年幼教資歷的社區媽媽,教育理念相契合的三人,搭上了台灣410教改、實驗教育遍地開花的風潮,兩個門外漢就這樣跟著一位老師,一起踏入幼教的世界——三位媽媽決定在居住的社區合夥創辦「喜兒幼兒園」。

 

oldcheer copy (3).jpg

 

讓孩子在自然環境中成長

 

打從草創時期,喜兒便一直秉持著「遊戲學習、自然學習」的教學方式。在我的印象中,童年時期我常常和幼兒園同學一起去野外散步、在教室捏陶、偶爾有簡單的烹飪課、每年幼兒園也都會舉辦親子運動會;晴天時在院子裡玩耍是小孩的「例行公事」,我們吊單槓、盪鞦韆、溜滑梯,還會去水溝旁撈蝌蚪。

在喜兒的日子總是很開心,課堂上沒有簿本、每天都進行著各式各樣的活動,就連注音符號都是在我大班快畢業,即將進入小學時才稍微學習了一下。這樣的課程規劃,用意是不希望太早讓孩子進入一板一眼的學習模式,而是透過自然教學、運動和遊戲,培養良好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生活習慣。

 

0 (4).jpg

 

儘管不以簿本作為教材,喜兒卻非常重視孩童的「閱讀習慣」。這樣的理念,源自於方潔玫在美國時,時常帶女兒去圖書館欣賞繪本的經歷。「一開始只是一種喜歡、喜歡這樣的作品、喜歡這樣和孩子分享,但是後來覺得這樣美好的經驗,其實可以複製在其他小朋友的身上。」方潔玫認為,大人有義務將好的故事分享給孩子。學齡前的閱讀,重視的是親子共讀的時光,而不是把繪本當作教具,給予孩子文字、數理方面的知識。喜兒每天午休前的故事時間,老師念故事給小朋友聽的活動,也是完整體現了理念其中的意涵。

 

IMG_0018.JPG

 

不教美語、注音如雙面刃

 

沒有美語教育,甚至不強調注音學習也是喜兒教學上的一大特色,但這樣的特色卻如同雙面刃,在獲得一些父母青睞的同時,卻也吸引不了廣大以學美語、注音為重的家長。

「不在學齡前教注音」這件事從喜兒創立開始,就有些家長存有疑慮,他們擔心孩子若沒有在學前接受預備課程,進入小學後會有適應困難、成績落後等等問題,孩子的自信心也可能因此受挫。這件事也在之後有段時間,成了喜兒招生不利的箭靶。「幼兒園剛搬家時,很多家長打來第一個就是詢問你教不教注音?那你有沒有英語教學?我當時就是回答『沒有』。那電話就會立刻掛掉,不會有下文。」

 

DSC03233

 

即使因為家長的擔憂,而做了些課程調整,方潔玫仍堅持不把注音教學當作幼兒園的主要「任務」。,這樣的信念一直不曾動搖,主要是創園前有次回娘家時,她巧遇了自己的小學老師。「我把我女兒沒有學注音的情況去問我的老師:『小孩子在幼稚園期間沒有學注音,以後會不會學不會呢?』」老師在聽完後,給了一個出乎意料的答案。老師回答:自己有把握在10個星期內(注音教學期間),教會完全不懂的小朋友注音符號。反而是先學過注音的孩子,如果有一些錯誤觀念或壞習慣,需要花更多時間和心力加以矯正。隨後,她也經歷了女兒進入小學後,剛開始學習注音符號時的撞牆期,「前面七、八週都呈現很不熟悉的狀態,忘東忘西,但在快接近尾聲時突然全部記起來了。」方潔玫笑著說,學習注音符號的時間早晚,根本不是家長該擔心的事情。

 

0 (4).JPG

 

單純的初衷變成了社會責任

 

問及經營幼兒園前後心境的轉折,方潔玫坦言當初跟兩位媽媽一起創辦幼兒園,只是想為朋友的孩子打造一個合適的環境,帶著小孩親近大自然、與同儕互動、從遊戲和體驗中學習。然而,隨著小朋友一屆屆畢業、展翅高飛,現今喜兒幼兒園的經營,已從單純的理想實踐,演變成一種社會責任。「現在有個壓力,就是學校感覺變成公共財,好像不再是你的了。」方潔玫認為,喜兒的存在肩負著社會責任,必須向更多的父母宣揚「遊戲學習」對小朋友智能發展的幫助,也鼓勵父母帶著孩子親近自然、跳脫制式框架,她正為傳承這個目標而持續努力。

 

0 (5).JPG

 

方潔玫為孩童打造的園地,是我、也是許多小朋友美好童年的泉源。從我幼兒園畢業當時算起,十幾年過去了,即使幼兒園經歷些許起伏,她仍秉持著一貫的教育理念,帶領小朋友在最自然的環境中成長,也期望藉由喜兒「遊戲學習」教育的實踐,讓更多家長了解,學齡前孩童活動的重要性。在人人都想贏在起跑點的時代,方潔玫不怕喜兒的孩子「讀寫算」程度暫時落後,只希望他們能夠在快樂的童年裡長大。

 

0 (5).jpg

文章標籤

che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家庭文化與幼兒

~2018讀書會論述摘要~

文 /    呂美瑩

                                圖   /   蘇美香、林怡欣

 

1.JPG

編按:喜兒是華德福嗎? 喜兒只是一所小而本土的幼兒園,如下文所言恰巧有些重視的項目很榮幸跟有百年歷史的華德福教育不謀而合。但是,喜兒每一屆確實都有些畢業的孩子往華德福小學就讀,我們也很樂意推薦家長閱讀有關華德福的書籍;上月讀書會所讀「地球上的天堂」就是本華德福幼教入門的實務書,我們認為它同樣適用在一般的家庭教育裡。以下分享內容是中班美瑩老師,統整了這次與會家長所論述的重點撰寫而成。

 

本學期讀書會挑選《地球上的天堂》一書,主要是喜兒重視的和書中所提到很多都是一致的,如: 幼兒的飲食(吃天然的食物、減少糖類攝取)、自然活動(給幼兒足夠的感官體驗)、家庭文化推廣…這次藉由大家分享、提問,讓彼此得到啟示:如何做才能對幼兒以及家庭文化的建立有所幫助。

2.1.JPG

 

幼兒教育是孩子成長的基石,此階段發展成效與家庭關係密不可分;生活各項事物,舉凡飲食、家事分擔及自然活動的進行,皆屬於每個家庭自有的文化;而家庭文化會影響孩子身心靈全面性之發展,如何健全發展則是家庭裡的成人所應重視與追求。

建立穩定成長的家庭文化應從規律的生活開始。現代家庭大多數因經濟因素,無法時刻陪伴孩子,然而,陪伴是成長中不可或缺的養份,時間雖少,仍可於每天某些時段或場合用心經營,如:

4.jpg(圖:呂美瑩)

 

  1. 車上。 由家中往返學校的路程,可於途中問問孩子一天的學習過程、生活點滴。又或者討論一天的早餐或晚餐,讓孩子體認到自己是家中的一份子,增進「家」在孩子心中的歸屬感。
  2. 晚上洗澡前。 回家,心情肯定是愉稅的。「家」是避風港,更是孩子成長的殿堂;在洗澡前和孩子共讀繪本故事、陪孩子玩一場遊戲,皆能在活動中加深與孩子之間的連結,確立父母在孩子心中無可取代的價值。
  3. 睡前。 夜晚,是思緒最沉澱的時刻。此時,不宜做過於動態及激烈的活動。相反的,可與孩子一起完成一塊拼圖,或是一起躺在床上聽一首輕柔的音樂,更甚者,什麼都不做,只需要抱著孩子,以不帶情緒的說話方式和孩子聊聊,完成和孩子間的專屬儀式,讓孩子甜甜的睡去。

5.jpg

 

    為了建立家中規律的生活文化,規律作息的養成就格外重要,其中,最重要的一環就是「睡眠」。睡眠不僅影響發育,更左右了孩子的情緒。對幼童來說,最為理想的睡眠時間為10小時,然而為了陪伴孩子,勢必會縮減些許時間,這時候孩子起床時的情緒反應便會如數顯現在睡眠量的問題上;賴床、哭鬧甚至不聽任何勸告,孩子負面的情緒反應也會影響父母一天的心情。為了降低負面情緒的產生,可從幾個方面進行調整或情緒轉移:

  1. 調整睡眠時間。為使孩子睡眠充足,可縮短睡前的活動時間或將各項活動期間提前完成,藉此確保睡 眠時間的充足。
  2. 事前的預告。明確告知孩子何時需完成哪些事項,或由孩子自行預告活動結束時間(從中學習安排時間規劃),並告知孩子確實遵守,即使有負面情緒產生父母仍要堅持。
  3. 轉移。若無法調整睡眠時間,導致孩子仍有負面情緒行為,則可以試試以玩偶進行擬人方式與孩子對 話,語氣幽默逗趣,以喚起童趣;又或是拉開窗簾,讓陽光充滿整個房間,並以太陽先生、白雲先生...等故事方式,引起孩子的好奇心。
  4. 環境改變。若孩子賴床行為持續,不如來首音樂吧!由音樂喚起聽覺,在惺忪睡眠睜開眼後,給孩子一個親吻、一個擁抱,並用平和的語氣告訴孩子將要完成的事;簡單來說,營造一個愉快的早晨氛圍,也是讓早晨更有動力的必備。

7.jpg

 

家庭文化的建立應有其界線或彈性?界線嚴厲則限制了孩子的自由,然而,過多的彈性也有可能放縱孩子的心性。如何取捨,完全端看父母親的態度。孩子,其實是父母的縮影;父母的言行舉止皆會對孩子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因父母雙方成長的背景及觀念不同,所給予的教育方式便會不同,為讓孩子有所遵從,「一致性的態度」是父母雙方的課題。當兩人教育意見相左時,應先試圖安撫一方的情緒,找出差異並達成皆可認同的方式,方可對孩子加以教導。當然,這樣的過程,不會只有一次,因為教育問題不盡相同;「溝通」不僅止於對孩子,父母間的溝通橋樑建立完整,才能引領孩子走在正確的道路上。相信,唯有和諧的夫妻關係,才能給予正確的幼兒教育,並以此建立良好且特有的家庭文化。

page1.jpg

 

 讀書會補遺  (方潔玫 創辦人)

   周五讀書會上,聽到家長提及代幣或獎卡的運用,我隔日思索後覺得還有一些地方值得商榷,因此撰文補充說明。

   當孩子吵著要購買玩具時,家長因為擔心拒絕孩子的要求,會招致更強的吵鬧;就改採轉移焦點的方式,提議孩子以集滿小豬撲滿內的金幣後再來買。此舉雖然換得孩子欣然的配合,並啟動積極地蒐集金幣的態度;但這個方式,基本上仍是同意孩子購買,只是暫緩其結果。因此父母和孩子這次都沒有機會,學習到旅遊時買不買東西的原則。家長還是需要學習跟孩子預告:出門旅行可以做的事,沒有做的事,如買玩具。屆時堅持原則,讓孩子慢慢知道每年有獲得禮物的時候是何時,不會無時無刻都以為可以給他買東西

a (10).JPG

    此外,孩子參與家事或表現該有的良善行為時,均不宜換取代幣或物質獎勵。一來破壞了原本參與家庭事務的認同感,也混淆了良善行為的實質意義,使得孩子無法學習自己的行為實際對自己及家人及他人的影響;反而跟獲得獎品獎金做連結。

    如果家長有任何疑問,歡迎持續探討。

文章標籤

che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情迷巧克力

~談幼兒與巧克力~

        文 / 劉亭佳 家庭醫師

 

編按:「我喜歡吃巧克力糖」、「我喜歡巧克力蛋糕」、「我愛喝巧克力牛奶」當你問及小孩有關巧克力,他們會不假思索給你回應。然而,問題就出在這些比例偏低的巧克力製品上,如本文所說它們含有過高的精緻糖分、飽和脂肪、人工香料、色素、食品添加物等等。這些都是讓幼兒過敏、躁動的嫌疑;就算是有益無害的純巧克力,其中所含的咖啡因對幼兒還是不宜。謝謝品綺媽媽以專業的角度分享她的看法。我們認為,成人有權以任何理由決定自己的飲食,但當幼兒還不能自主時,為他們的飲食健康把關就落在我們成人身上。

 

DSC_4969.JPG

 

    很少人不喜歡吃巧克力吧?巧克力製品多香甜多好吃啊!除了人類對甜食的渴望甚至上癮之外,可可豆含有的物質更是能讓人產生幸福的感覺、並幫助情緒穩定、甚至有控制血壓的功效!自己偶爾在餐廳或是購買來享用時,轉身若看見身旁吞著口水、眼睛發亮的小孩,一定忍不住也想讓他嘗一口!但,此時比較謹慎行事的父母,腦海裡可能會冒出這些問題:

「我的孩子能吃巧克力嗎?」「為什麼不能吃巧克力?」「多大才能吃巧克力?」

chokola store (2).jpg 琳琅滿目的巧克力煞是誘人

 

    此類議題要做出偏差小、可信度高的研究實屬困難,但網路上可以搜尋到的資料很多,巧克力有許許多多的優點和缺點,或許有些雜亂,就我自己的看法是:「關於小孩健康的問題,寧可信其有,正如西諺「做無害的事就對了」(Do no harm is always right)。吃巧克力會讓孩子開心嗎?當然會!但是這開心會延續很久嗎?不會!或許你只給他吃一塊,他要不到第二塊的時候就開始生氣了,但吃多了你又不免問自己:「吃這麼多塊真的好嗎?」

DSC_2310 (3).JPG 媽媽,我可以再吃一口嗎?

 

    現代很多所謂文明病、富貴病,大多是不良生活習慣、飲食不健康、缺少運動造成的。 近年來黑心食品猖獗,影響健康的環境賀爾蒙如戴奧辛及塑化劑,會經由飲食進入並影響人體,這些我們難以改變,有時也很難避免,所以只好反求諸己,強化自身健康行為的內在因素,如知識、態度、信念…。這就像日常生活習慣一樣,健康的飲食觀念及行為是可以培養的──少吃甜食、加工食品就是一種健康的生活習慣、一種重視健康的態度,這就像我們希望孩子擁有的良好品格一樣,日後可以帶給他們比我們所能想像更深遠的影響。

    談到巧克力是否會造成過敏?若是「純粹的」可可豆經研究證實造成過敏的機會很低。但市售的巧克力除了可可豆之外,絕大多數還添加了過高的精緻糖分、飽和脂肪及人工添加香料、色素,是這些人工添加物有可能造成孩子過敏,過高的糖分則是可能造成糖尿病、蛀牙等等。而且純可可內含的有益成分也常常因為巧克力後續加工的過程中受到破壞。

page2.jpg

西點材料店的這些人工香精、添加物對低價的巧克力製品、飲料是不可或缺的

 

巧克力成分中的咖啡因及可可鹼可能造成孩子難入睡、亢奮及躁動等等情緒方面的問題,每100公克的黑巧克力大約含有80毫克的咖啡因,尤其年紀越小、如3歲以下孩童對於咖啡因的代謝率更慢,所以更應該謹慎給予或是不該給予。更明確的來說,市售半條巧克力的咖啡因含量大概就是4-6歲兒童的攝取上限,如果你勤快的對照各年齡可以攝取的咖啡因含量,或是精算你給予孩子的巧克力製品的咖啡因,抑或是你的孩子可以乖巧的只吃完你給的巧克力而不再索取,除此之外,不建議主動給予小孩巧克力製品,尤其是三歲以下的幼童。

    巧克力固然有其好處,但前提是你給孩子吃黑巧克力,而且限制攝取量以求咖啡因不過量,而且如果要吃不要在睡前吃。如果不給或是少給孩子巧克力,也不要對於巧克力可能帶來的益處(如增加認知、抗氧化抗發炎,大腦年輕化)感到惋惜,因為還有很多天然食物有相同的成分(類黃酮),如柑橘類水果、蘋果、洋蔥、藍莓、草莓、梨子、香芹…等等。

DSC_4965 (2).JPG

就算是純度很高的巧克力還是含有幼兒不宜的咖啡因

 

    食安問題頻傳,空汙問題也越演越烈,我們能夠改變的很少,總不可能不出門、不呼吸、不外食,所以在這麼嚴峻又危險的生活環境中,怎麼給孩子相對安心的飲食習慣,讓他們能夠快樂健康的成長茁壯,就是我們身為父母要好好加油深思及學習的課題。 

文章標籤

che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爸媽跟我來運動

~記喜兒24屆親子運動會~

 

        文/鄭雯婷老師

圖/喜兒

 

0.JPG

 

  每年11月喜兒的大事,就是邀請爸爸、媽媽帶著孩子一起來運動。3日(周六)的上午,涼爽的空氣迎接大家陸續進園簽到,接過老師手中的紙袋,裡頭黃澄澄的香蕉和翠綠的橘子是希望給孩子有個活力健康的開始。健康一直是喜兒重視的事,孩子們在園裡要吃蔬果,而食物則注重原味原貌。遊戲場上不時傳來孩子們爽朗的笑聲,給運動會的等待時間注入活力,當「卡農」音樂響起,小小運動員動身集合為運動會揭開序幕。

1.jpg

 

    開場由全園最小的幼班「熱氣球隊」擔當重任吸引全場目光。牽著爸爸、媽媽的手一點也不怯場,他們小小身體舉著隊旗東搖西擺地勇往直前;家人的陪伴能帶給幼兒安全感和鼓勵。 接著是小班「流星隊」,有了去年的進場經驗,今年已能獨自和同學手牽手走,依序出場的中班「兔子隊」、大班「猴子隊」、畢業生「恐爪龍隊」,大家都能主動有秩序的進到會場。

2.1.jpg

 

  各班飄揚的隊旗上面多彩的顏色描繪出熱氣球、流星、兔子、猴子和恐爪龍,呈現出熱閙活潑的意象。隊旗的顏色、圖案都是孩子與老師共同設計的,老師一步步引導孩子先打草稿,再慢慢彩繪而成;連熱情的隊呼,都是以孩子的創作為主,因為我們相信孩子的想法是獨特的,看著孩子們興奮的神情、認真討論的氛圍,這是每一位老師者所期待的景象。

2.jpg

 

    運動員進場後,先是大會操:邀請爸爸、媽媽跟著孩子熱身帶動跳。接著是親子推大龍球,感受球的滾動,孩子亦步亦趨地跟著球並笑得合不攏嘴。第一個體能項目是中班「兔子闖天關」,孩子們設計輪胎陣,考驗爸爸、媽媽以龐大的身軀東扭西彎的穿過小輪胎,在成功的那一刻,現場響起熱烈的掌聲,這又促使下一隊更有信心達成!接著互相傳球、爬梯子,「小兔子」再跳啊跳地過平衡木,來到最後一關「創意兔兔」,孩子們用六形六色小積木組合出不同的兔子造型,爸爸、媽媽在旁發揮速描的功力畫下孩子的拼湊出來的兔子。

3.jpg


    第二個項目是「小手小脚真厲害」,幼班在木箱上靈活的爬高又爬低,過了第一關後再把椅子上的毛巾夾到另一張椅子上,也考驗孩子手指的力量是否充足,這是每天進班時要做的事,讓孩子養成洗手後擦手巾的好習慣。孩子們個個通關,接著和爸爸、媽媽牽著幼兒的手走上木板,來到最後一關,用筷子夾樟樹種子給孩子投入盒內,此舉是讓他們練習將小東西放到寶貝盒中。幼班孩子平日對細小的事物感到好奇,常見他們蹲在某處認真地觀察或把玩著,為防他們好奇的塞進身體的孔洞中(鼻、耳、口),老師就以此作為引導孩子正確把玩的方式。

4.jpg

 

    緊接著第三個項目是「跟著小熊看流星」,爸爸、媽媽抱著小班孩子坐在木板上努力向前划,雖然屁股用盡全力向前,由於感受到孩子的重量,移動並不容易,但這是一種甜蜜的負擔,家長還是快樂地達成任務。再來是挑戰彼此脖子夾沙包爬平梯、孩子站到木箱上丟沙包給爸媽,最後夾豆子到瓶中,爸爸、媽媽邊倒豆子到孩子手上的鐵鍋邊唱起「流星、流星灑下來」。

5.jpg

 

    第四個項目是「猴子真厲害」,大班孩子從跳床上邊跳邊傳球給爸爸、媽媽,接著夾球跳呼拉圈,爸爸、媽媽使出渾身解數穿過孩子手上的呼拉圈,孩子爬A字梯下來,在平衡木上穿過障礙物,從關卡設計中讓人感受到猴子蹦蹦跳跳的活力,孩子還想到猴子愛爬高、吃香蕉的特性,接著要爬上三個堆疊起來的木箱拔香蕉;最後小猴子和爸爸一起切香蕉、吃香蕉,共同分享挑戰過關後的成果。

6.jpg

 

    最後一個項目是「手忙脚亂龍過河」,由已畢業的親子領軍,他們利用兩個巧拼墊子交替過河,再將柚子放到竹竿上,親子共同搬運到定點,這是孩子將平日吃的水果--柚子設計成雙人合作的平衡力挑戰。接著套圈圈遊戲中需嘗試套住小水瓶,再以兩人三腳走回終點,充分發揮了孩子這階段應有的手眼協調與身體能力。

7.jpg

 

    運動會後當然要獎勵運動員囉!長廊下擺滿一袋袋的有機蔬菜,以及事事如意的大甜柿,孩子們開心地牽著爸爸、媽媽的手,挑選自己愛吃的蔬果。運動會即將落幕,壓軸的遊戲「秋的禮讚」登場:三排長桌上,舖滿黑溜溜的菱角,一手抓菱角的遊戲開始:孩子和爸爸、媽媽一手互牽,另一手可是盡力將手撐到最大,期待能打破紀錄(去年成人單手能抓18顆、小孩8顆)。終場全家大小帶著滿手的菱角和滿足的笑容踏上歸途。

8.jpg

9.JPG

 

  這次運動會的各項體能是老師和孩子共同討論,希望能把平日學到的運動能力呈現出來,內容設計分為大肌肉與手部肌肉。以大肌肉活動而言,身體鑽過輪胎、穿過呼拉圈在測試身體柔軟度;雙人傳球、跳床上邊跳邊傳球、竹竿上柚子搬運等,可考驗孩子的目測距離能力與手眼協調狀況;爬梯子、走平衡木、跳床連續跳、夾球跳、爬木箱可訓練下肢肌力;脖子夾沙包、平衡木上穿越障礙物則挑戰身體平衡力;至於夾毛巾、夾豆子、組合對應六形六色積木兔子等活動是鼓勵孩子運用手指肌肉作精細動作。

10.JPG

 

  活動過程讓我感動的是喜兒家長的熱心與效率,像是幫忙佈置關卡的志工家長,他們像超人般快速有力的將道具定位和歸位、提醒大家遊戲規則等。散場時,更有許多的家長主動幫忙收拾,滿場的椅、凳幾分鐘內就收得清潔溜溜,這些都帶給孩子們良好的示範。

11.jpg

文章標籤

che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養小孩-修煉人生

文 /   池煥德 畢業生家長

圖 /   喜兒

 

 

0.JPG

 

編按:喜兒的部落格裡有一欄是家長園地,我們三不五時的向家長邀稿,目的是希望家長能彼此分享養兒育女的感受或對幼兒教育的看法,而文章通常都是由媽媽來執筆;本次很難得的是由爸爸來撰寫,這篇心得在幽默的字裡行間,言簡意賅地點出現今父母養育孩子所面臨的境況:原有對孩子的傳統期待(養兒防老、子承父業…)已不切實際,另方面為了讓孩子活出自我,做父母的卻需不時調整自己的作為,來應對眼前這位不斷成長的獨立個體,到頭來,除了完成「人養我、我養人」的神聖使命外,個人其實也經歷一段人生修煉的旅程。謝謝苡榕爸爸的分享。

 

3.JPG

 

台灣生育率在全球敬陪末座,近五年台灣的總生育率在1.07~1.13間擺盪。根據聯合國的推估2015~2020年間,全球之平均生育率為2.45。台灣的生育率不僅遠低於全球平均,在2017年的總生育率(1.13)則是全球第三低,僅高於新加坡(0.83)、澳門(0.95)。

家裡的兩個小小孩就是在這樣的時空背景下,來到這個世界及成長。

1.JPG

 

如今回想,在嬰幼兒階段,養他們並不是一件太複雜的事,但卻對既有的生活模式深具衝擊。在小孩出生前,一天的時間可以概分為上班工作時間與下班後的休息時間;有時,還可以盡情壓搾下班後的休息時間,來處理上班時間來不及完成的工作。小孩出生後,才驚覺,下班後已沒有太多可以再用來處理未完的工作。下班後的時間需再切分為小孩時間、休息時間。小孩時間的長短還是不可控的,三更半夜也是小孩經常需要照料的時候。女兒因為嬰兒時期動過重大手術,一直顯得沒有安全感,隨時都需要有熟人陪伴。連帶的,兒子也有相似的情結。回想起來,可以陪伴小孩度過不安的時期,是一種夾雜著理智崩潰的美好體驗。幸好,全家都度過那樣的階段,留下美好的回憶。

2.JPG(苡榕媽媽提供)

 

從各種的思緒回復過來,真正認真開始思考小孩的教育,應該是在驚覺小孩要上幼兒園的時刻。在進入社會工作後,當下學校教育的種種發展,都是流言耳語。當帶著女兒開始參觀幼兒園開始,小學、國中、高中、大學,種種對小孩未來的期待與想像逐漸浮現,縱然不想把小孩上學這件事想得太沈重,旁人的善意提醒,也讓人無法不認真思考。

a (8).JPG

 

幸運的是,兩個小孩人生的第一所學校是喜兒。喜兒重視幼兒生活能力養成,讓小孩的教育有了第一次的重心。兩個小孩的喜兒之路都並非順遂,姐弟都各花了一個多月適應,這段期間上學前都是以淚洗面,找出種種理由要留在家裡不上學。雖然不致於鬧出家庭革命,但也讓家庭氣氛籠罩在低氣壓中。對照當初的抗拒入學,姐弟從喜兒畢業時的歡樂、離校時的不捨,及自信迎接國小生活的從容,小孩的成長與轉變是明顯的,終不負當初進入喜兒的堅持。

a (9).JPG

a (2).JPG

 

就一般人所認知的理性而言,生養小孩並不是一件合於理性思考的事。現今對於小孩的期待:不能/不應該期望他們未來的奉養、不能/不應該將他們視為家裡的財產、不能/不應該將大人的夢想強加於他們,小孩的未來就是屬於小孩自己。父母除了生、養、育,費盡心力外,還得扛下小小孩完全無法理解的經濟問題,但似乎只能不求回報。台灣生育率的變化充份說明了當代人生養小孩的窘境。

IMG_6380.JPG

 

當然回報是有的,只是並不總是以人們理想的形式呈現。平心而論,在小學前的階段,與小小孩的相處一直是處於彼此調整的過程。小小孩總是有本事與胆量不斷挑戰大人的底線,看似天真,但也有小小孩識人的智慧與勇氣。大人也是,在每一次的幾近崩潰的脾氣上來後,總會調整下次與小小孩的因對模式,透過小小孩的互動來觀照自身,對一己心性的成長大有助益,小小孩厥功甚偉。與小小孩短短幾年相處所帶來的人生體悟,更甚過往的人生歷練。

        家中的小小孩陸續都從喜兒畢業,也意味者另一個成長階段的開始

a (4).jpg

(苡榕媽媽提供)

文章標籤

che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趟難忘的探遊

~記喜兒第23屆畢業旅行~

/ 王淑綿

/  

 

0.jpg

 

編按: 畢業旅行對於5~6歲的幼兒會有什麼意義? 是一次玩樂之行、還是一趟自我挑戰之旅? 喜兒著眼孩子能兩者兼顧: 在來來回回走了近8公里的自行車程, 既期待他們能擁有騎車而行的樂趣、感受沿線豐富的人文、生態與景觀,也希望路況的起伏能帶給孩子不同的挑戰。過程中有彼此競逐的歡笑,更有相互扶持的汗水,對要進入小學的孩子而言,這象徵是一段和同儕成長的驗收,也是另一個里程碑的開始。謝謝淑綿老師,別後還惦掛著喜兒並傳來她的探遊記錄。

 

1.JPG

 

517日星期四,天氣晴,微微的涼風不似昨日的酷暑,我們在三坑老街---大班畢業旅行的地點,孩子們臉上滿是迫不及待及歡喜的表情,一副「我們準備好了」的樣子。

2.JPG

 

車店老闆熱情的出來迎接,一台台鐵馬早已排好等著我們。大家依序騎上量身修正後的鐵馬,在附近試騎一遍又一遍;讓少數對鐵馬還有惶恐的孩子開始有了自信,也卻除我原有的擔心。

3.JPG

 

    車隊穿過古樸的老街,我們來到百年老廟「永福宮」,廟裡的建築與文物,無論是神像、門神或畫棟雕樑,潔玫老師逐一介紹;廣祥叔叔也逗趣的為大家說明,引導大家更深入的觀察,有些小朋友流連在熟悉的門神造型上,有的居然跑進跑出的研究起廟方的攝影機,還有些小朋熟稔的和廟方人員聊起天來了。

4.JPG

5.JPG

 

當再次集合出發,有些小朋友著急的牽著車就要騎上,深怕趕不上隊伍,我帶著中間組的孩子追上領隊的叔叔,管不了潔玫老師的押後組是否有跟上,因為我和大班的孩子一樣,也是第一次在喜兒的畢業旅行,我也很緊張,怕脫隊出糗!

12.JPG

 

青翠的稻田映入眼簾,我們迎風勇往直前,騎向彎彎曲曲的田間小路,來到遠近馳名的古厝-青錢第,喜兒的孩子讓我大開眼界,個個好奇地觀察建築的細節,然後提問,這種探索的精神,不由得讓我信服喜兒的開放教育。

14.JPG

15.JPG

 

過去數月的見習,我看到孩子在學習過程無畏的探索、不失幽默與自信的應對;尤其他們練習騎車時,我找不到一張驚恐的臉,每個人都帶著會融化人的笑容進行,不知不覺中,孩子自己就學會騎車了!

 

b (10).JPG

 

其實,在更早前檢測他們騎車能力的時候,我還真沒看好這種畢業旅行。我以為,一定會有人停在半路騎不了全程,尤其在前一天探勘來回超過5公里的騎程,聽著叔叔介紹喜兒「十年如一」的畢業旅行傳統,我並沒有被他臉上滿足的笑容給感動,我在想,阿不就是騎騎腳踏車而已!但這次陪孩子走一趟後,我才真的從他們身上得到感動...,譬如,有人無法把腳踏車架起時,馬上就會有同學立刻過去幫忙;潔玫老師和叔叔沒有介入,我也沒有,但是,看到孩子們展現了野外互助的精神,讓我心有戚戚焉。

19.JPG

 

青錢第結束後,叔叔騎在前頭帶領我們前進好漢坡。好漢坡,令人又愛又怕的一段路,終於快到了。 還記得前些天在喜兒,看著潔玫老師耐心地帶著孩子練習斜坡牽車,一旁觀看的我,其實已經有種「好累」的感覺。

20.JPG

 

此時,好漢坡在眼前。我真的不得不佩服這群孩子! 三人一組,合力將彼此腳踏車分趟牽上去,沒有人退卻,雖然有哀叫聲,但更有喊著:「我來我來!加油加油!」有一對路過的年輕男女,見狀忍不住跟孩子說「要不要我們幫忙」,準備伸出的手卻被孩子的回答給收了回去,我聽到欣霓響亮的回答「不用,我們很強壯的」,我心裡一陣歡呼,呵呵,孩子的能力不容小覷呀!

25.JPG

 

只是輪到我抬自己的鐵馬時,哎呀,誰來幫我?悄悄的呼喚,看看有沒有人要幫我,唉,這時候不太像個老師了,比孩子還要弱!結果還是要靠自己拉;恍惚中好像有人來幫我一下就走了,但我真的快累斃!叔叔只會說「用你身體的力量推而不是用手,很輕鬆的」,我聽到他也是這樣教小朋友,怎麼覺得孩子都比我厲害!

b (72).JPG

 

一顆不要被笑的心支撐著我走到上頭。但實在好累喔!顧不得還要照顧孩子,我只剩下坐在石頭上跟小朋友聊天的力氣。 看到一旁的煒哲也是大汗小汗的在滴,可是怎麼有些孩子還能跑來跑去啊? 潔玫老師要大家喝水休息。 好漢坡之上是一段長約2公里的半山腰自行車道,叔叔說這段路安全顧慮少,可以讓孩子們盡情奔馳。隊伍從自行車道的起點出發,歡欣鼓舞的孩子個個精力充沛,迎風夾雜著鐵馬聲呼嘯前行。

28.JPG

 

在路上,經過原要觀察卻已乾涸的生態池,在景觀台上遠眺山下美景,孩子們觀察周遭的植物和昆蟲,連地上的螞蟻也不放過。前往野餐的涼亭途中,胤瑄和昀儒覺得自己迷路了,胤瑄因為看不見前後的人群著急的哭,隨行的玨希和彥霖說「別怕!我們保護妳」,遠遠聽到她們在安慰胤瑄的聲音,已到現場的我便陪著他們同行,到達涼亭時,已經有很多人了。

32.JPG

 

接著,大家先洗手,再吃生菜沙拉和家長準備的輕食,每個人都是開心滿足的表情。看到先吃飽的人又要再騎一趟自行車,我忍不住也跟上去,途中遇到晴安,她真大膽!竟然也來了。大夥也一起陪伴著前進,但不一會兒又剩下我和晴安了。晴安騎車的技巧進步很多,主要過去不斷地給她肯定和陪伴;押後耐心陪她的潔玫老師應該也給她不少鼓勵吧!

37.JPG

39.JPG

 

當我們再次集合走出自行車道後,回程的鄉間小徑又是一串大考驗:九彎十八拐的幾個下坡和起起伏伏的路段。 剛開始的坡太陡,潔玫老師急切的叫住孩子,要大家先牽一段路再騎,走走停停,路上遇到汽車,會車時,彼此都能呼喊並提醒後面的人,這群孩子顯然已經有大人的交通常識與膽識了。

45.JPG

49.JPG

 

途中的停留,讓大家邊喝水邊欣賞田野景色;沿途的風光真是美,青天、白雲、綠野,加上喜兒的孩子,像一幅畫似的。原是領頭的叔叔因為沿路拍照,此時已經遠遠落後。我接替地為了看顧前面的孩子,卯足力氣向前騎,望著那些輕盈的小傢伙越騎越遠,我只能趕緊狂追。我想,為了他們的安全,必須趕在前頭,終於還是讓我追上了。回到腳踏車店時,孩子們吵著要到對面的「黑白洗」玩水,我要他們等叔叔到才開始,不久,潔玫老師殿後的那隊小朋友也跟上來。於是,汲水、潑水、抓蝦、撈蛤蜊,小朋友自行發掘出不同的玩法,歡呼聲此起彼落,旁觀的我也只剩下看護他們的安全了。

47.JPG

54.JPG

 

玩水結束後大家換好衣物陸續出來,鐵馬站老闆隨即從冰箱拿出叔叔買來的大西瓜,他開心的招呼著每個孩子,要大家靠近觀看叔叔切西瓜,並說西瓜要大口吃才好吃。在享受完甜美的西瓜後,大家來張大合照給這天留下回憶,才踏上歸程。

20180517_IMG_8074.JPG

 

回到喜兒,由潔玫老師幫男生洗澡、美香老師負責女生,慧蘭老師則陪孩子作回顧畫圖。 晚餐前,先讓小朋友打電話回家報平安,有人劈頭就說好累喔!有人甜蜜回應想媽媽,也有人大聲說:好好玩!我聽到皓名一接通就說:媽咪我受傷了!聽到煒哲笑著問媽媽想要聽什麼?結果他快速說出:我愛你!

page1.jpg

 

晚餐是生菜沙拉、煎鮭魚、孩子愛吃的義大利肉醬麵和玉米濃湯,或許是餓了,大家吃得特別津津有味! 餐後,漆黑的夜晚來臨,小朋友迫不及待的拿出手電筒等著跟叔叔玩摸黑躲貓貓。當叔叔講完遊戲規則後,躲貓貓正式展開,孩子躲藏的方式及地點千奇百怪,有人一下就被找到,有人很久才被尋獲,最後一直沒被找出來的是欣霓,她是在叔叔說投降後才出來歡呼,非常得意。 我在九點十四分離開,留下潔玫老師、叔叔與孩子夜宿喜兒。

page2.jpg

63.JPG

 

次日,五月十八日,天氣仍然晴朗,只是較炎熱。 我到的時候,叔叔正在院子裡教畢業生煎蛋做三明治,大家圍坐在院子裡,先喝豆漿、吃沙拉和水果後,才輪流上場,這是他們第二次煎蛋了,多數的人都可以把蛋煎得很好,吃著自己做的早餐,孩子覺得很好吃!

64.JPG

 

早餐完畢,孩子會去洗自己的餐具並晾乾。 稍作休息後,來到畢業旅行的最後的項目:參訪三位同學的家。第一站是皓名,外頭有一些植物可以觀察,只要有人興奮的喊著:「耶,龍葵!」就會有人回:「在哪裡?在哪裡?」因為飼養蝌蚪的關係,龍葵已經是大家再熟悉不過的植物了。

20180518_IMG_8939.JPG

 

再來我們前往侑主家,他家附近有片空地,我們的車停在那裡,然後大家手牽手走進巷子,才走一小段,遠遠便看見侑主阿公在門口悠閒的休息,他很欣喜我們的到來,把阿嬤也叫出來,兩位老人家一直要招呼我們進去坐,只是此行我們並沒有打算打擾家長,所以大家就在外頭閒聊,道別時,侑主阿嬤拿出手機,要跟我們拍照留念。由於時間不多,就沒有去玨希家,趕忙打道回喜兒讓孩子收拾行李,結束了意猶未盡的大班畢業旅行。

20180518_IMG_8969.JPG

 

還記得叔叔帶我去探勘那天,他期待孩子們有個難忘的畢業旅行。言猶在耳,如今回顧這次確是個安全、不危險卻充滿刺激與挑戰,並讓我身心驚奇又滿足的旅程。謝謝喜兒!相信孩子們也難忘這趟鐵馬探遊和夜宿校園的畢業旅行。再見了,大家。再見了,喜兒的大班畢業旅行。

文章標籤

che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孩子的考驗與挑戰

~ 第23屆畢業典禮致詞 ~

文 /   方潔玫

圖 /   張賢德

 

1.jpg

畢業生自信地向來賓作自我介紹

 

編按:  6月29(五)日上午是喜兒第23屆的畢業典禮。一如在園裡舉行的往例,舞臺早於10天前就在院子搭好,主要是希望孩子把舞台視作這期間生活的一部份,每天都可以上台表演或玩耍,從而降低當天演出怯場的可能性。我們也把畢業典禮視作一場有意義的親、師、子互動互助的歡樂盛會:孩子和老師共構表演節目自娛娛人、自製禮物送給畢業的哥哥和姐姐;畢業生練習自我介紹、給爸媽謝詞、向來賓展現自我;有空的家長安排時間到園裡幫忙,製作戲服、道具和布景,協助會場的佈置、食物的準備,當天豐盛的中午聚餐就是由四、五位家長和廚房阿姨合力而成的。喜兒是一所平凡的小幼兒園,卻是一個溫馨的大家庭,在此向所有力挺喜兒的家長致上誠摯的謝意,特別是那些已經畢業卻仍然樂意來幫忙的家長,大家熱情的支持才是喜兒園裡所有成人,繼續前進的最大動力。以下是創辦人給孩子的話,7分多鐘的過程,成人和幼兒展開熱烈的對話。

 

page2.jpg

「各位小朋友、家長,還有各位老師,大家早安。」

「早安。」孩子回應。

「今天我們聚在這裡準備了很好的表演節目、要送的禮物來慶祝大班的哥哥、姐姐長大、要進小學了,對不對?

「對。」前排的幼班回答。

0 (20).JPG

表演節目由中班的「擁抱世界,擁抱你」揭開序幕

 

「還有,我們其它的幼班、小班、中班的小朋友是不是也長大了,對嗎?

「對!」各班說。

「那,幼班接下來要變成什麼班呢?

「小班。」幼班的孩子搶著回。

「小班的小朋友呢?

「中班。」小班也不甘示弱。

「唔,那中班的小朋友呢?」

「大班!」孩子們大聲回答。

0 (21).JPG

第二個節目是幼班的律動「不老歌」

 

「對,我們全部都升級了。上次我有跟大家講,喜兒的小朋友要經過5個考驗,對嗎?

「對。」有人回答。

「第一個考驗是什麼?

……」沒人答對。

「好,第一個考驗是跟爸爸媽媽離開的時候,要能夠好好的跟他們說

「再見。」有些孩子想起來了。

「對。還記得小朋友剛來,跟爸爸媽媽說再見的時候,兩隻眼睛就充滿眼淚,開始哭了。也就是說,大班的哥哥、姐姐以前都要經過如何學習,好好跟爸爸媽媽說再見。」

0 (22).JPG

小班表演「數星星」

 

「接下來,第二個關卡、挑戰是什麼?

「不記得」、「忘記了」、「……

「要喝水!」突然大班有孩子叫道。

「對!要好好喝水和不挑食。你們都很會吃苦瓜、青椒、芹菜……這些都是健康食物。我們要讓身體健康就需要喝開水、不挑食。」

0 (26).JPG

大班的自創舞蹈「瑪格斯」

 

「然後,第三個挑戰是什麼? 還記得嗎?

「要運動」、「會走路」孩子們立即說出。

「很好。會運動,走路走得好、要平穩;會傳球、接球;會自己盪鞦韆、盪雲梯

「還會打籃球。」有人說。「還會盪繩!」一位中班孩子接著說。

「對,還會盪繩。因為我們的身體都很靈活。」

0 (9).JPG

 大班戲劇表演「蜘蛛阿納西和六個兒子 」

 

「還有第四個,第四個是能夠很輕鬆的休息、好好睡個午覺。還有就是能夠好好上個廁所,因為我們都有吃很多青菜。這是喜兒給你們五個挑戰和考驗。」

0 (15).JPG

小、中班孩子送禮物給畢業生

 

「接下來,喜兒的小朋友還會經過同學給他的考驗。小朋友是不是都有過同學跟我們講我不想跟你玩了,每個人在學校都經驗過這種挑戰,對不對?

「對。我不想跟你玩了」、「我要跟你絕交了」很多孩子同意地重覆說。

0 (12).jpg

畢業生向家長致謝詞,家長表達感言及祝福

 

「唔,   "我要跟你絕交了,因為什麼都要聽你的。還有另外一個的挑戰是:當你想加入他們玩的時候,前天,大班孩子在角落玩遊戲,一位小朋友玩樂高,有另一位小朋友就跑去很有禮貌的問    "我可以跟妳玩嗎,她回說   "可以呵,我是要搭建一座花園,你要搭什麼呢"

「妳在說我嗎?」大班一位孩子搶著問,惹來哄堂大笑。

0 (28).JPG

園方頒發畢業證書與禮物 

 

「隨後,另外一邊有一些小朋友在玩角色扮演  "媽媽、哥哥和小貝比",結果有位小朋友也跑過來說 "我可以當哥哥嗎,別人說 "不行,我們已經有了",那位孩子再問 "那,我可以當小貝比嗎,別人也回說 "不行,我們也有了,那位孩子就想了一下說 "那讓我們是雙胞胎嘛。」

「後來我就跟他當了。」大班那位小孩在台下高興地接著說,全場大人也笑起來了。

0 (31).JPG

大班合唱畢業歌「說謝謝來分開」

 

「他很會想辦法。我們就是想加入到同學裡,對不對? 所以,喜兒的小朋友知道怎樣交朋友,我們不會因為別人想要絕交我們就哭了,我們會繼續想辦法。對不對?

「對!」孩子們回應。

0 (17).jpg

「現在,我給大班的畢業生一個祝福。每一位畢業生都會有他的優點,有的人愛美、很會撿漂亮的樹葉把它串成花圈;有的人很會跳舞、身體很柔軟;有的人很會講笑話。我們都有很擅長的事情,也有不會的事,潔玫老師祝大家到了小學以後,把自己很會做的事表現得更好,然後自己比較不會做的事我們就要用耐心、努力跟認真,不要放棄,再繼續學習它,好嗎?」

「好!」孩子們齊聲回答。

0 (16).jpg

「現在我們就要看今天大家準備的節目了。謝謝大家。」

0 (34).JPG

典禮完畢後家長和幼兒在園裡聚餐

文章標籤

che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的孩子在喜兒

~第23屆畢業前的回顧~     

 文 / 張沛綺

圖 / 喜兒

 

15 (2).JPG

 

編按:到底學齡前的幼兒需要學些什麼? 拼音、認字、算術? 還有英語? 然而教育部現在還是三令五申幼兒不應預先學習小學裡的項目,主要這種揠苗助長的行為,會讓孩子喪失或減少他這個階段所該學的東西和時間。那,什麼是2~5歲的幼兒該學的呢? 我們認為體能鍛鍊、生活自理、情緒管控、群體協作...這些能力都不是與生俱來的一言蔽之,就是讓來到這個世界沒幾年的孩子學習往後如何「生活」,而且都需要優先在小學以前就培養起來。月底大班的畢業典禮就要舉行了,喜兒的孩子會帶著這些能力快樂自信地進入小學。謝謝煒哲媽媽的肯定和對子的四年養成引以為傲,這算是給喜兒裡每一位成人最好的回饋。另外,本學年的讀書會煒哲媽媽雖然沒有參加,卻在閱後交來讀書心得令人感動,在此附錄於後。

 

3 (2).JPG

 

煒哲是我第一個(應該也是唯一的)小孩,從他出生到現在, 我常常在思考,在未來多變的社會裡,他該具備什麼樣的特質或能力,才能幫助他在未來走得更穩。

                我認為,有好奇心、熱情、善良、禮貌、懂得團隊合作、不怕困難,有解決問題的能力,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我也就依循著這些我希望他將來能有的特質,一步一步的教導他。

                有幸的得知喜兒這間溫馨、小而美的學校,完全符合我想落實的理念。

DSC04338.JPG

 

                記得當初帶煒哲報名時,幼幼班已經有8名幼童而額滿,但還好喜兒的黃叔叔說「有在招募老師,若能找到多一位老師,幼班就可以再收學生」。不過我這一等,就等了兩三個月,我不時打電話去喜兒問結果,黃叔叔親切的說:「喜兒要的老師不好找,因為我們希望她是能夠帶著小朋友一起觀察、一起做、一起玩的老師,而不是那種只讓小朋友坐好、自己拿著課本一直唸。」我聽完其實當下是感動的。是啊,能和小朋友一起觀察、做和玩,也是我心目中的夢幻老師。回想我印象中的老師,真的就是拿著書本(有時是棍子)講課的老師。

IMG_2196.JPG

 

                終於有一天,黃叔叔打來說應徵到老師了,於是,我就帶著兒子「旋轉地跳著舞」報名去。世界上就有這麼神奇的事情,新來超級溫柔的慧蘭老師她的生日竟然跟我兒子是同一天!超神奇的吧??!

                兒子進入喜兒幼班就讀,老師教他「自己的事自己做」,他學到很多生活常規,書包餐袋都是自己整理。大概幾個月後,午睡時他就主動說不要包尿布,連他視若珍寶的陪睡奶嘴也不用了,這一切都是令我那麼驚喜!

4 (2.1).jpg

 

       煒哲每天放學回家後,像隻快樂的小鳥,在我身邊吱吱喳喳的說著今天在喜兒做了什麼、發現什麼,或是去戶外教學時看到什麼。這種「玩中做、做中學」,聽著、聽著我自己都羨慕起來,因為當初我的幼稚園就是整天在學注音、寫字的(說到這裡我必須講一下,我在幼稚園時就會讀、寫、拼注音,但上了小學的功課也不會比較好),跟喜兒的教學相比真是天差地別。

7 (2).JPG

 

                喜兒帶著孩子春天賞櫻花、油桐花;初夏摘楊梅,端午節看划龍舟;秋天帶著孩子採芒草、撿楓葉;冬至搓湯圓,農曆年圍爐吃火鍋、元宵節提燈籠…,讓孩子在歲月中感受不同季節的變化,以及體驗傳統節日的氛圍跟典故。

11.JPG

 

                喜兒的老師很多時候是扮演著橋樑的角色,從各方面引導孩子去瞭解問題、克服困難,常常藉由「你覺得這個為什麼會這樣?」「那除了這樣,你覺得還有什麼辦法?」等等的問句去培養孩子的反思能力,讓我感受到老師及學校的用心(有的幼稚園只希望你「聽話」)。

16.jpg

 

                轉眼煒哲已大班了。我發現他很有好奇心、同理心,懂得合作、會分享、以及具有堅持不放棄的精神。他前陣子興奮的告訴我,喜兒的盪繩他終於可以爬到最頂端了!或者是他又和同學合力組了超大的機器人!或是他釘完圖案複雜的燈籠了!我或許是個另類的媽媽,因爲在我心中,我不需要一個學齡前的小孩會認字、注音、英文,我需要我的孩子能獨力完成事情、也能和同伴合作;願意挑戰自己:能夠克服他的懼高症爬上盪繩的頂端,能夠在鐵罐燈籠上設計一年比一年複雜的圖案,並專注地釘完。

DSC_2881.JPG

 

       這些既自主又能合作、雖恐懼卻勇往直前的特質養成,會內化成孩子的生活能力,我相信他的未來是能夠走得更穩、更遠的。我常常告訴煒哲,我不急,依你步調慢慢長大就好;慢慢走,才看得見腳邊的小花小草,才看得見美麗的白雲、樹上的小鳥,更穩得住腳步,不會跌倒。

19.JPG

 

              童年是人生中最重要的時光,期間蘊含個性與人格的養成。樹要大,根就要深,我願意陪著他慢慢的長大,一步步走得穩當、紮實。

 

附錄:「簡單父母經」讀後感

book.jpg

身處在資訊爆炸、什麼都講求「效率」的社會裡,早已忘了「簡單」、「簡化」的重要及必要性。書中所寫的「簡化」真是給人當頭棒喝。望著家中一箱箱的玩具、書籍、食物,卻忘了「簡單」是最能激起孩子想像力及創造力的必要因素。我會開始著手整理家中玩具、書籍及關掉電視、3C產品。給孩子「無聊」的空閒時間,讓他自己去思考、去動手做些什麼,強化孩子的專注力、想像力。當家長的也不必整天擔心孩子,可以選擇稍微退一步、放鬆一點,以及簡化家中的一切,包括氣味(別太香),走向更有時間、韻律和輕鬆的生活。

文章標籤

che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8親職週

圖:喜兒各班老師

 

2 (15).JPG

 

編按:喜兒一年一度的親職週在上周五圓滿落幕。這是喜兒的傳統活動,家長可以在這一週挑選一天和孩子共渡一個上午。它的目的是希望透過親、師、子的連結,讓三方得到正面的效應和成長。

e (18).JPG

 

         家長有機會看到自己孩子在園裡的表現:學習過程的反應、與同儕的互動;老師則可觀察到幼兒有親人在旁與否的學習差異;更重要的,幼兒藉此有了不同情境的經歷與學習:跟親人一起上課的喜悅,面對親人與老師指令的聽從與取捨,體驗和親人、同學共進午餐的氛圍,也要調適面對親人離開時所產生的情緒

3 (10).JPG

 

         今年除了一、兩位家長因家庭旅遊無法與會外,幾乎全員到齊;其中不少是爸爸媽媽結伴而來。在早上的活動,家長可選擇在旁靜觀,或一起參與:體能時段在旁幫忙;角落時間可給孩子講故事、玩家家酒;活動時則協助美勞或料理...

4 (49).JPG

 

          作息的安排儘量維持平時的節奏和樣貌:先是一小時內的大肢體活動、接著是教室裡吃點心和角落時間,最後是四十分左右的課程。各班大多依原有學習內容延續進行,再穿插烹飪、節日項目(如即將來臨的母親節)以及每周的戶外探索。以下是各班的圖片集錦:

 

幼班

a (1).JPG

幼班老師會先介紹當天的來的家長給班上幼兒,接著才開始大肢體活動

a (2).jpg

a (3).JPG

回到教室家長可跟自己孩子一起遊戲、或者在陪伴在旁

a (4).jpg

a (5).JPG

律動、水果優格料理課程家長也能共同參與

d (8).JPG

a (6).jpg

當周戶外探索的內容是到湖濱公園找蒲公英的「種子球」、看楊梅是否成熟了

page3.jpg

 

小班

page1.jpg

走平衡木是小班的體能活動裡必有的項目

b (2).JPG

進班後孩子要先喝水、吃完水果才開始角落時間。

b (6).jpg

b (3).jpg

母親節前的美勞:串項鍊、做手鐲

b (5).jpg

b (4).JPG

小班孩子最愛去的戶外地點是寬陡的滑草場,那兒他們可以盡情衝跑

 

中班

c (1).JPG

中班孩子已能透過組合運動器具來自創體能遊戲

1 (11).JPG

 

c (3).JPG

c (2).jpg

課程主題是:種子。孩子在角落時間裡愛玩豆子湊數的變化遊戲,也可延伸至美勞的麵土圖案創作

c (4).jpg

 

c (5).JPG

烹飪也是跟種子有關。孩子預先孵好豆芽來捲潤餅,結果當天不慎小瓦斯罐冒火,潤餅吃不到換來是滅火.防火的機會教育

c (6).jpg

 

c (9).JPG

這陣子中班的戶外探索孩子愛上了攀爬活動

c (8).jpg

 

大班

d (1).JPG

本學期大班的體能著重項目有:懸吊、翻滾、跑跳、拍打等

 

d (2).jpg

向媽媽展示養蝌蚪的成果、和媽媽玩蝌蚪成長桌遊

 

d (3).JPG

把蝌蚪吃的龍葵入菜,包龍葵餃子

page1.jpg

 

d (5).JPG

捏陶土蝌蚪是「養蝌蚪」主題中的項目之一。

 

d (6).jpg

戶外探索是和爸媽來一趟尋蛙之行

d (7).jpg

文章標籤

che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泥巴、稻草、黃牛

文 / 黃成達

              圖 / 黃成達 ‧ 黃廣祥

 

1.JPG

 

編按當大部份的安親班要孩子寫完功課寫評量的時候,喜兒畢業的小學生在家庭作業結束後會有些其它活動如:體能、球類、畫作、烹飪、戶外探索...尤其每周五的下午,得到家長的支持,孩子可以把功課留在周末假日處理,由老師帶著孩子一起走向戶外。為何要這樣做呢? 進入網路時代,你可以在螢幕前彈指之間對某樣事物的知識掌握得既深且廣,但是你還是無法體會雙腳被爛泥巴吸吮住的感覺,你不知懷裡稻草散發出來的味道,你更不能想像牛在你面前竟然是龐然大物...只有你親身去體驗! 體驗得愈廣愈深你就是生活經驗豐富的人,面對眼前上萬條資訊,你不會被google最前頭的一些控導,你懂得如何去篩選、如何觸類旁通。但這些能力不是出來社會以後才要開始,而是從小就要累積。

 

        去年底一個艷陽高照的周五下午,帶著喜兒畢業11位興奮期待的小朋友,來到楊梅火車站附近的"蟹蟹米"農家潔玫老師在前一天就與孩子們討論對稻田的印象,有的孩子說: 沒去過稻田,但電視上看過有小學生在踩打穀機,又有孩子說: 雲林阿嬤種菜沒噴藥、但阿公有噴!  充滿了真實、逗趣的回答,但大部分的孩子都對稻田的印象都是模糊的,只有在電視裡看到或者書上的資料,很少有親自體驗的機會,這次藉著喜兒家長的牽線,讓孩子們好好感受稻田的美麗與氣息。

2.JPG

 

泥巴-又愛又恨的泥巴坑

        帶著一群迫不及待的小孩到了稻田,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一堆堆黃澄澄被收割的稻稈,空曠的稻田讓人心曠神怡,空氣中瀰漫著一股粗糙田野的味道。為了讓孩子們不要一開始就失控,就先帶著孩子們坐在田埂中,熟悉稻田的環境:靜靜的觀察稻田,聽聽稻田獨有的聲音、看看稻田特別的景色,再來感覺一下踩在泥巴上的滋味,接著帶著小孩們走一圈稻田,看看能不能遇到傳說中"蟹蟹米"的螃蟹,沒想到才沒走幾步就遇到了一大灘爛泥地,完全沒有可以踩踏的地方。正打算繞道而行的我,跟孩子們說: 前面沒有路了,結果穿著雨鞋的孩子們有了前面踩泥巴的經驗,沒在怕的回說: 走喇! 老師,走喇! 

3.JPG

 

       在前方負責拍照的叔叔看他們一副躍躍欲試就說: 來啊,自己過來啊。孩子們就勇敢的往泥巴坑前進,或許只有喜兒出來的孩子,這麼的勇於嘗試、不怕髒,相較都市長大的孩子,可能一碰到泥巴就急著清洗乾淨,當然,我也只能放手讓孩子們挑戰由他們自己選擇的路,我就帶著兩位害怕的孩子繞道而行。當我繞回來泥巴坑前方,看看這群勇敢的勇士時,只見個個灰頭土臉,一個比一個還要誇張,每個人的腳都深陷泥巴坑裡,動彈不得,有的努力的想辦法拔鞋子、有的累到哭了起來、有的享受在泥巴浴中,泥巴坑充滿著笑聲及哭聲。努力掙扎多時的孩子們,慢慢從中間發現了訣竅,就是必須把雨鞋脫掉,光著腳丫把雨鞋拔出,才能從泥沼中脫困而出。發現秘訣的孩子們,也趕緊告訴還沒逃脫的孩子,甚至自告奮勇的伸手幫助他們,就這樣大家在全身泥巴的情況下戰勝了泥巴坑。

4.jpg

 

稻田-孩子們的遊樂場

        剛戰勝泥巴坑的勇士們,還來不及擦掉臉上的泥巴,就趕緊來到稻田主人-劉叔叔的旁邊,原本以為劉叔叔會一一的介紹稻田的生態或特性,但劉叔叔沒有太多的教導或指揮,就只有簡單的幾句話: 把稻田中的稻桿搬到另一個地方,就這樣劉叔叔講完後帥氣的繼續他的工作,孩子們也沒有像課堂上一個口令一個動作,或看著黑板發呆的情況,大家看到劉叔叔自己已經在工作了,也就開始自動自發的搬送起來,雖然有些人還是搞不清楚狀況,但看到大家一個接一個的傳稻草,一個一個搬稻草,也自動的加入了行列

5.jpg

 

       從一開始的輪流接力方式,到後來大家都是自己搬,漸漸的轉變成用自己最喜歡的方式來做,雖然是農事的工作,簡單量多,但沒有一個人喊著累,或躲在陰涼處休息,大家努力的搬著、玩著,獲得了搬一大捆稻草時的成就感、體驗躺在稻草堆上刺刺軟軟的感覺,享受在這稻田遊樂場的時光,原來稻田是如此的簡單卻好玩。

6.JPG

 

黃牛-小心他的尾巴

        稻草堆搬的差不多時,劉叔叔就到一旁割了兩大籃的地瓜葉,準備讓孩子去餵牛,孩子們興奮不已地往黃牛的方向前進

7.jpg

 

        孩子們靠近黃牛第一個反應是害怕,可能是不熟悉、不瞭解,所以大家都躲得遠遠的,黃牛一聞到味道,也緩慢的走過來,可想而知孩子們當然嚇的四處逃散此時劉叔叔帶著大家慢慢靠近黃牛,並且輕輕的撫摸黃牛,也跟我們介紹起這隻龐然大物---「一路」,孩子們放下了警戒心,緩緩的靠近,有的人也開始輕輕的摸「一路」, 突然有個孩子問道: 為什麼牠的身體會一直抖呢? 劉叔叔請這位小孩自己觀察,喔! 原來是在趕蒼蠅啊! 那我也來幫牠趕,手就開始幫牠把蒼蠅趕走,大家也開始仔細的觀察「一路」,餵牠吃地瓜葉的根、摸摸牠的角、摸摸牠的皮,啊呀! 突然一位小孩叫了一聲,原來他太靠近「一路」,被「一路」像鞭子的尾巴給甩到了,大家不由得笑了起來,從原本的害怕不敢靠近到後來被黃牛尾巴打到,再次證明了: 害怕是因為不暸解!當我們認識也了解後,我相信孩子們也深深愛上這隻巨大溫馴的黃牛---「一路」。

8.JPG

 

 經過一整個下午的稻田的巡禮,孩子們對稻田也有了一次嶄新的體會,我相信這次的體驗,絕對會讓孩子們留下個豐富且精采的稻田回憶。

9.JPG

 

以下為孩子們的心得重點:

懷駒:討厭泥巴,會把鞋子吸住,但是很好玩。

詠翔:小心黃牛的尾巴,會賞人巴掌。

其諺:下次要脫雨鞋跟襪子玩泥巴。

旻熙:搬稻草雖然辛苦但是很好玩,尤其在稻草堆玩。

楚竣:成達老師把我丟進稻草堆裡,好刺激、好好玩。

奕德:泥巴坑超好玩,鞋子會卡住,拔出來後又跳回去救人,結果自己又卡住了。

允棣:整個臉都被泥巴噴到,真好玩。

如昕:搬稻草很有趣,抱超大把把允棣的臉都遮住了。

文章標籤

che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幼教看似簡單卻是深具學問的事

 

     文 / 王寶玲

圖 / 喜兒

 

 

編按:成人面對幼兒情緒來時,通常先是安慰,再來是勸說,後者又多是以說理切入,但往往效果都不大,年齡愈小愈是如此,對幼教工作者而言,最關鍵的還是要給孩兒找到情緒渲洩的出口或媒介。感謝媽媽對老師的肯定以及為文給大家分享。

 

7.JPG

 

一直以來對於幼兒教育沒有具體的想法,對於照顧小孩一直採取放養的態度,只求吃得健康、玩得開心、懂得過生活就好了。而這些也都是喜兒所強調的重點,於是對孩子並沒有過多的擔心;且一直相信,只要給予愛與陪伴,生命總是會找到出路。但是經過上次事件後,讓我對於溝通的專業有著更深的敬意。

 

妹子不知是因為個性還是年紀,或是其它不甚美好的經驗,在上學期3歲半那個時刻,對於上台表演這件事情卡住了。好些次在外需要上台時,她總是緊抓著媽媽不願離開,問她原因不外乎是:想媽媽、會害羞。我總是鼓勵再鼓勵,不該使用的利誘再利誘,好說歹說,沒有對症下藥的進步總是有限的,很多時候反倒是退回原點的。

 

2.JPG

第一次公開排練有些孩子怯場是很正常的

 

看著其他小朋友大方的演出,除了感佩之外,也一直和自己心戰喊話: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不要勉強她;或著是:時間到了,她自然會克服,爸媽不用太焦慮。但是上次到了喜兒畢業典禮的逼近,妹子另一個要上台的時刻也來了。

 

回到家時,她開心的和哥哥練著<紅螞蟻>,唱唱跳跳好不開心,我都快以為她會完全享受樂趣而忘了害羞。沒想到第一次預演完放學當天,一上車嚴格又好面子的哥哥立刻爆料「妹妺今天上臺時又哭了!」心想:「又來了?怎麼辦?」告訴她將台下的人都當成可愛的西瓜,或是眼睛只看著老師就不會害羞了。鴕鳥的媽媽就想這樣讓它船到橋頭自然直。萬萬沒想到,下一次緊接而來的最後綵排,當天表演妹子真的不但肯上台,而且沒有哭鬧地唱跳完畢。

 

3.JPG

把害羞畫下來讓老師保管

 

但是事情不是憨人想得這麼簡單。原來美香老師有將妹子的困擾放在心上,且和潔玫老師及班上同學討論,想了個辦法去解決:兩位老師耐著性子和妹子討論如何處理「害羞」議題,中間可能想了好多的對策與方法,然後妹子願意在表演時將「害羞」畫在紙上並交給老師保管。另方面在班上,同學們都發揮同理心,在老師的引導下想想為什麼會「害羞」? 自己是如何面對「害羞」? 這些小朋友提出了好多好多可愛的方法:給予擁抱、給予鼓勵、實際上的陪跳… …

 

這些都是畢業典禮當天,看到妹子上台順利表演完畢,開心感動之餘詢問老師才知道的細節。

 

6.JPG

 

原來我太習慣用對待大孩子的方式對待幼兒,而忘了不同年齡層會有的心智程度;原來李崇建老師的「心念、心教」,只要用心對待,皆可在日常生活中運用於無形;原來小孩子也可以一起討論出解決自己問題的方法,只要我們願意給予機會並傾聽、相信;原來喜兒除了在有形上吃得健康、課程安排多元外,更在無形的情緒覺察、處理上,安頓了孩子的內心。謝謝老師用「對話」教導了孩子,也點醒了媽媽。

 

1.JPG

同儕的鼓勵與陪伴也很重要

 

美香老師的話:

妹子剛上小班時,花了很長的一段時間調適,逐漸有自信參與團體討論和提出建議;但後來有一段時間又回復剛上學時的情形。不知是否因她課後去參加才藝表演要上台所致,到了期末的畢業典禮,大家討論如何表演,她有提建議卻不敢示範,後來同學陪著她一起動,她才放心示範。在第一次預演她雖然願意出來,卻因害羞全程哭到表演完畢。潔玫老師就詢問她為何哭,並提議她把害羞畫下來並代為保管,好不好?妹子點頭接受。回到教室作回顧討論時,同學們關心地問她為什麼哭?她說:「我害羞」,我問大家:「我們要怎樣幫助她?」有人給她抱抱;有人鼓勵她說:「妳很棒,妳做得到的」、「加油!加油!」…妹子露出釋懷的笑容。後來幾次的上台練習,她雖然沒哭,臉上還是露出害羞的表情,大家事前事後都還是如常的為她打氣,直到正式彩排那天,來了很多在校生家長觀看表演,她也和其他同學一樣會害羞。事後討論她說:「有很多人,還是害羞。」但大家肯定她有進步,因為已不會哭了。在畢業典禮前夕,我再和大家討論:「大家若害羞要怎麼處理?想用潔玫老師建議的把害羞畫下來,還是用其他方式?」她和同學們決定畫害羞,並請我保管。 結果典禮當天上台表演,她的害羞沒有了、自信出來了。

文章標籤

che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經年的戶外遊戲

有助於孩子小學後的表現

 

/ Monica Arkin

/ 鄧麗琳

/ 喜兒

 

1.JPG

 

編按:每個人都知道戶外遊戲對孩子有益,在CHILD TRENDS這篇短文,作者更披露了挪威今年5月最新的學術報告(用四年研究28家日托中心、562名幼兒,包括老師和家長的訪查):學齡前幼兒每天長時間的戶外活動,對往後在學校的表現更有幫助;這些幫助同樣適用在所謂的過動兒身上。其實,一般幼兒天性就是好動愛玩,早期的孩子可以隨興的在戶外到處玩耍,從遊戲中建構起未來生活的能力;現在,愈來愈多學齡前孩子,被馴化在室內人為的空間裡長時間學習。但是,總會有部份幼兒無法適應怎麼辨? 這些好動的孩子到了小學就會被歸類患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臺灣目前看不到真正的森林幼兒園,或全日的幼兒戶外教學,但喜兒多年來對戶外活動的堅持:每天除了有戶外的大肢體活動外,上、下午也有兩大時段讓孩子在室外自由嬉戲(free play)、每周有一天讓老師帶著孩子到戶外探索,此文裡的那些專業報告(藍字部份可連結)我們提供了有力的佐證,雖然不同文化會導致某些差異,但很多觀點仍是值得大家參考的。感謝有如「及時雨」的陳霓媽媽,當我們被日常庶務所困而拖延時,她的幫忙讓大家及早分享到這篇教育新知(我們也期待未來有類似的本土論述讓大家參閱)。

 

2.JPG

 

雖然孩子的戶外活動較盛行於夏季,但推行一整年的戶外自由活動對他們的發展是特別有幫助的。父母和老師實在不該認為那會因此減損做功課的時間,戶外遊戲也不應視為只在夏天才進行,而是貫穿整學年孩子健康發展的必需活動。

 

6.jpg

 

在童年進行的戶外遊戲,除了廣為人知的有益健康,它還可幫助在校學習成果所需要的軟實力,例如執行的能力執行力是指一系列的心智過程,包含了可以讓我們計劃、決定順序、專注、摒除干擾等等。這些技巧對於在學齡前、小學和往後的學習都是很重要的資產。

 

3.jpg

 

近期挪威有一篇研究探討托育期間,花在戶外活動的時間與執行力的相關性。47歲的年齡,托育期間花在戶外愈多時間的孩子,他們在執行力的評估表現愈好,而且比較少有過動的症狀。更有許多研究發現( 1 )12歲以下的孩童參與大自然遊戲可以增進心理健康與情緒管理。(「遊戲性的參與」包含開放、由孩童主導的體驗,例如自由玩耍、探索、孩童自發性學習等,與之相反的是外來指導性的活動,像是學校園藝活動和由成人引導的校外教學) 這些發現無論在過動兒與未經確診的過動兒都有一致性的結果。就如許多家長與老師所知,這些軟實力在孩子的學校成就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5.jpg

 

經由戶外活動所提供的鬆散遊戲與探索,它可以讓孩童發展出自我管控能力,像是決策與規劃的技巧。在2014年的一篇研究,特別探討了鬆散遊戲對6-7歲孩童的益處 --- 指沒有成人制式規則或指標的自發性休閒活動  (無論是室內或室外)。研究發現,花費愈多時間在較不具結構性活動的孩童,他們在沒有成人引導下,計畫與制定策略來達成目標的表現愈好。 這個關連即使控管了年齡、口語能力、家庭所得這幾個變數之後仍然存在( 2 )。研究者認為,這可能因為露營、騎腳踏車、游泳等鬆散遊戲可以讓孩童去探索,並且練習自己去設立和完成任務。 這些執行技巧有助於學生在沒有太多父母和老師指導的課業上,學習做出計劃與先後順序。

 

4.jpg

 

當我們邁向另一個學年的時刻,希望這是有好成績,而且是教室與野外學習並存的一年。

 

7.jpg


( 1 ) 有61篇評估性或經驗論的研究被納入此文獻回顧中,其中所包含的孩童資料是跨越不同的年齡、社經背景、文化背景與國籍。然而,在分析研究結果與性別、種族、或族群的關係時這些資料並沒有因此被區分開來個別分析。

( 2 ) 雖然我們預期這些研究結果是針對所有孩童,但是仍須有進一步的分析去探討是否有種族與族群之間的差異。

 

Monica Arkin  RESEARCH ASSISTANT, BETHESDA, MD

AREAS OF EXPERTISE  Youth Development

Monica is a research assistant in the youth development research area. As an undergraduate at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she was involved in research that examined children’s and adolescents’ psychological resilience in the face of adverse life experiences such as experiencing the death of a parent and exposure to community violence. After college, she spent a year in Israel where she interned at the Israel Trauma Coalition and volunteered in the psychiatry department of Hadassah Hospital. Monica’s primary research interests include trauma,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 and fostering resilience in youth.

文章標籤

che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