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家長園地 (44)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一位小一老師的感想

 

/ 王媺淳

      小學老師

 

 

編按:很感謝丞竑媽媽的這篇文章。自從她去年接下一年級教學以後,就不時聽到她一些切身感受,我們都認為很值得給家長分享,尤其是「家有小一新鮮人」的父母,因此在這個學年結束之際,我們力邀她把想法寫出來;至於文章後段丞竑媽媽提及喜兒孩子的特質,正是喜兒十八年來堅持不變的教育理念「玩中做、做中學」所期待孕育出來的。開學在即,這篇文章此時刊出,希望能對小一孩子的父母有所幫助。

 

 

教了十餘年的書,算是有教學經驗的老師了,但是這一次要接掌小一的導師之前,心理卻有莫大的壓力,為此還惡夢連連。細數這些年的資歷,除了第一年外,可說是沒有低年級的相關經驗。因此,在去年五月份開始,我特別觀察女兒(當時小一)的言行,留意我們互動時的細節,我想多少會有些幫助吧!

 

    回顧這一年來的教學歷程,從剛開學時心中的忐忑,教師與學生磨合期的混亂、調整、適應,到後來的穩定與教學相長,有些想法可與大家分享,也供「家有小一新鮮人」的家長們作為參考。

 

一、家長放心、寬心,孩子才能快樂學習

 

剛開學的第一個月,通常是家長與孩子最緊繃的時期,早上常見幾位家長不只忙著幫孩子提著大包小包到教室,連課本、作業簿等也都歸位後,才依依不捨的離開;也有三不五時便詢問老師孩子的學習情況,同時細述在家是如何仔細的幫孩子複習課業。家長不安的情緒,連老師都感受得到,更何況是孩子呢?這樣的孩子通常在校的情緒是壓抑的,適應的時間也相對拉長。

 

 

小孩在開學前透過幼兒園,或家長到小學暸解環境及上課情形,將可降低其焦慮及不安(右圖為楊光國小)

 

不過倒也有一位在班上算是特別的家長,相對於其他圍繞在孩子身旁的「直升機父母」,她不檢查孩子的回家作業,不特別叮嚀隔天要帶的學習用品,對於孩子的課業表現,也相當「淡定」。所以她的孩子偶爾作業會忘了寫,會漏帶學習用品,課業只能勉強算是「中上」;不過,因為沒有太多壓力與「關愛的眼神」,她的孩子能很從容的配合班級活動與進度學習。這位家長說,雖然有時很想介入孩子的學習,但是最後還是忍住了,畢竟父母不能在孩子身邊一輩子,而今看到孩子能對自己的事情負責,她很慶幸自己的堅持。

 

二、過度以物質獎賞刺激孩子的學習,只會磨滅學習的初衷

 

期初家長會時,我曾與家長溝通,勿以物質獎勵當作孩子學習的誘因,但是在考試前,卻依然常聽孩子圍繞著說:「我考100分的話,媽媽就會給我100元。」「爸爸說只要我有得名,就買……。」而且只要有一個孩子開始這樣的話題,便會接二連三的聽到其他同學說:「我也是,我也是。」在分數的背後,孩子更在意的是,他能得到什麼獎賞,分數不過淪為得到禮物的手段罷了!感慨的是,在漫漫學習路上,家長往後要如何推陳出新,用更多、更有價的獎勵來不斷刺激孩子繼續學習的動力呢?

 

 

學校應是提供孩子學習德、智、體、群、美的地方,我們不宜只重智育。

 

 

我的女兒在小一時曾經問過我,她的同學考試滿分會有100元,那她呢?我告訴她,考100分或是考60分的妳,都是我最愛的孩子,不會因此而有賞罰的。此後,我們沒再討論過這個話題。有一次,期末考完後,我忙著算學生成績,壓根忘了她也考完了期末考,直到晚上我才想起這件事,而她說:「喔!我也忘了跟妳說,我考第一名。」我說:「喔!妳上課應該很專心吧!」於是結束了話題,我想,這樣淡定的態度,應該可以使學習回歸正軌吧!

 

 

三、進度超前學習非成績的保證

 

班上的孩子學齡前除了少數一兩個就讀公立幼稚園外,其餘多來自於強調潛能開發或是雙語學習的幼兒園。而這些「不輸在起跑點」的孩子們,學習與課業上真的就高人一等嗎?

 

這些乍看之下已熟悉小一學習內容的孩子,卻是我教學進度上的一大阻力,舉例說明,雖然大部分的孩子對於注音符號再熟悉不過,但是各家幼兒園的教法卻未必統一,除了孩子的發音需矯正外,其寫法亦千其百怪,有些孩子先寫韻母再補聲符,有些孩子將聲調寫在注音的最下方。偏偏這些孩子們又自認為已經學會,課堂上的專心度也不足,老師要花更多的時間與耐心,才能逐步將這些問題修正。

 

有些父母恨不得孩子「十八般武藝樣樣通」,於是課後才藝一樣接著一樣,但是在孩子的臉上卻少見光采。家長在催促的同時,是否偶爾也停下腳步,看看孩子準備好了嗎?是否會落得「揠苗助長」的窘境呢?

 

 

喜愛閱讀、觀察自然生態的習慣可列為孩子優先培養的項目

 

四、良好的品格比優異成績更重要

 

印象深刻的是,有次一個孩子曾經問我:「老師,你覺得我是第一名的學生嗎?」一時之間我愣住了,小一的年紀應是無憂無慮的時候,他怎麼就被「名」框住了呢?於是,為了淡化他的想法,我便認真的與他聊了起來,我說,第一名的項目分很多種,可能是「跑步」第一名,「畫畫」第一名,甚至是「交朋友」第一名……,而不應侷限於「課業」上。而且,並非凡事都能「第一名」,只要是想做的事,有興趣的事,投入很多心力去執行,就可以很開心、很滿足了。那個孩子似懂非懂的跑開了。

 

我想,處於現代競爭的社會,期待孩子能出人頭地的家長,無形中便給了孩子「唯有讀書高」的觀念,只要成績突出,就算天塌下來,也有父母頂著。但是,這卻容易使孩子養成「自掃門前雪」的態度,之前教高年級時,便有感於幾個名列前茅的孩子,自視甚高,老師交待的事,常藉機使喚其他孩子去做。只會讀書,卻不會做人,令人感慨!

 

 

從教學現場回頭看喜兒  

 

回想我女兒大班時在喜兒做的「釘板」、「月曆」、「觀察記錄」……,過程中,孩子們除了要很有耐心外,遇到阻礙時,老師的引導,同學間相互幫忙、彼此鼓勵,到最後的成品,連我們大人看了都很感動。

 

喜兒的傳統從幼幼班開始,每年都要自己動手做燈籠,雖然現時中班的兒子每次回家都說手釘得很痛,不過隨後即得意地分享他釘的主題,臉上滿是辛苦後的成就感與滿足感;而課程中一連串的主題教學,多是老師引導全班孩子討論,再逐步合作地手作完成;孩子的耐挫力與想像力就這樣點滴地累積起來。看著喜兒手冊上的教學進度與過程,我總覺得不可思議:中班孩子的能力真的可以做這麼多嗎?

 

這些學習歷程在我這個身處教學現場的小學教師而言,是多麼的難得與珍貴,尤其自己教了小一生後,更有深切的感受。記得有一次上數學課,孩子需要撕或剪下附件的小圖形,當發現不簡單後,大家便此起彼落的說:「老師,我不會,快來幫我。」「好難喔!我不會剪。」甚至還有孩子為此而哭了起來;雖然經過我一而再、再而三的安慰:「剪壞了沒關係,當個小醫生把它修補好就好了。」大部分的孩子聽了寬心許多,卻還是有一兩個孩子寧可呆坐一節課,也不願意再試試看。

 

研究顯示,孩子學習的記憶量,透過聽講只有510%,瀏覽是20%;示範給孩子看,可提高到50%,讓他們親手做,更可達到7080%,做完後他們還可以教別人,記憶量就達到九成了

 

    而喜兒的孩子,在幼兒階段就開始做中學,遊戲過程所激發的腦力、探索能力,孩子從中得到的絕對超乎我們所想像!

 

備註:家長也可參考相關文章:「入小學前的建言」「喜兒的孩子會是什麼---在進入小學以後?

 

文章標籤

che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嚐嚐自己種的菜

 

/ 徐梅芳

     中班家長

 

 

  

 

編按:謝謝源秩媽媽詳盡地記錄親子互動和實作的全部過程。由於她是小學老師,我們從文中看到她有條不紊地安排不同階段、循循善誘地進行每個步驟;她從成人的角度去觀照:「看著孩子已經上手,我就放手讓他做」,也能用童趣的比喻作引導:「就像手指頭在玩葉子溜滑梯」。最重要的,從她的示範我們知道好的親子互動學習不假外求,在家裡就可辦到,因為重點不在「做什麼」,而在「如何做」;簡單如掃地擦桌,洗米挑菜,只要家長安排得宜,孩子不但感到有趣,而且也能從中得到學習。再次感謝源秩媽媽的分享。

 

 

 

        這次的兒童節連假,源秩有了一個比較正式的作業:一張學習單《嚐嚐自己種的菜》。原來是小朋友們之前去雨璇阿嬤家,自己種下的菜,期間由雨璇阿嬤代為照顧,最近青菜採收了,老師便設計了一張學習單,讓小朋友在假日裡記錄把菜與家人分享的過程。

 

 

        這是一個很棒的生活學習課程:孩子們從自己栽種到帶回家一顆青菜,期間有在學校、到田園等多種體驗的動手實作(在此,非常感謝雨璇的阿嬤熱心地提供菜圃、幫忙照顧)。孩子回到家裡,做媽媽的也希望能延續後段的生活實作,放假當天晚上,我就預告源秩我們自己要處理這顆青菜,並且把歷程記錄下來。源秩表示:「好呀!那妳要教我!」接著,我們把採收的萵苣鋪在廣告單上,讓紙吸收菜葉多餘的水分以免爛掉,並期待著明天的青菜料理。我從這點感受到孩子對學習是具有熱情的,只要家長引導,就能被點燃!

 

 

 

        隔天上午,源秩從學習挑菜開始,我讓他先觀察萵苣的紋理結構---一層一層、一片一片的包覆接著,我從根部選一片最外層的葉子輕輕剝下,並把挑好的菜葉依照固定方向整齊地排好。示範兩片之後,看著孩子已經上手,我就放手讓他做,期間其他家人也熱心的向他提供指導;透過具體的說明、明確的流程分割,孩子是可以參與家務的,挑菜就是簡單的開始。不一會兒,菜就挑完了;阿婆教源秩,最後的蒂不能煮,可以做廚餘回收。

 

 

        接下來,源秩已經迫不及待下一個步驟---洗菜。先將挑好的菜葉放入水盆中,打開水龍頭,調整適當的水量,將菜葉拿起,觀察菜葉的紋理、泥土在哪裡我告訴源秩,洗菜時,就像手指頭在玩葉子溜滑梯,順著葉脈輕輕的滑下去,就能把泥土洗乾淨,菜葉前後都要檢查是否洗乾淨。

        洗到後面,剩下比較小的葉子,源秩自己會用「洗衣機攪拌」洗法,不必一片一片拿起來沖。最後我幫忙再洗一遍,由於還未下鍋,就先浸泡在

水中,讓殘餘的沙土沉澱,並且保持蔬菜的水份家長肯花時間陪伴孩子一起做,洗菜是可以變成有趣的學習;透過流程的分割,也不致失控成滿地溼答答的親子大戰!

(編按:有另一說法,蔬菜剝下後已有傷口,不宜浸泡,只需用流動的水清洗兩遍後瀝乾即可. http://mag.udn.com/mag/newsstand/storypage.jsp?f_MAIN_ID=78&f_SUB_ID=242&f_ART_ID=433332 )

 

 

 

 

         空檔時間,我依據平常家中料理的習慣與源秩討論,想要將萵苣作成「和蒜頭一起炒的炒青菜」還是「燙青菜淋涼麵醬」。最後我們決定「燙青菜」,中午請阿婆幫忙我們料理。當完成的青菜料理上桌了,淋上一點涼麵醬,大家吃得津津有味,源秩也很自豪自己在這次家務中的參與,我這時卻開始擔心,要如何記錄這些過程……

 

 

        假期的最後一天,我決定親子創作A4摺頁小書來記錄這次的家事參與。我先作好小書的架構,撰寫每一頁文字時,會再和源秩討論一遍例如:「你怎麼會帶一顆青菜回家?」、「你自己種了之後,是誰幫你照顧青菜的?」、「挑菜的時候,你發現什麼?越挑越怎麼樣?」、「洗菜是要洗掉什麼?為什麼煮之前要泡水?」、「品嚐自己種的菜味道如何?怎樣好吃?」、「你有什麼感覺?要感謝誰?」透過深度的對話,孩子可以回想家事參與的歷程,分享過程中的發現與感受,我也藉機帶出勞動和感謝的價值觀。

 

 

        小書的文稿完成了,我和源秩一起唸一遍,再次回顧歷程。接下來就是我最頭痛的地方,因為在源秩的學習歷程中,我覺得源秩的繪畫創作總是很草率,儘管同班同學的畫作都已經很有畫面---包括明確的主題、形象、豐富的色彩、線條,還有不同的表現技巧,源秩的進步在我這個心急的媽媽眼中總是顯得特別落後。

 

 

   

      一頁一頁跟著源秩再唸一遍文稿,和源秩討論「這一頁你想畫什麼?還有呢?」、「你會怎麼畫?先畫什麼?再畫什麼?」、「要怎麼塗顏色?」、「畫面怎麼安排?」......不知道這樣的介入會不會太多(*),但是在這樣一頁一頁的討論過程中,我發現原來源秩的想法、構圖是完整的,只是對於畫面相對位置的安排、表現的技巧,需要多一點鼓勵、多一點引導。而這樣深度的陪伴,家長是最佳人選,這無法、也不應該由老師代勞的!

 

 

       這次的作業前後花了不少時間,但是像我這樣的「任務導向」媽媽,非常感謝有這次作業的機會,讓我可以和孩子有這樣深刻的互動!媽媽是最初的老師,最珍貴的資產就是陪伴,謹以此札記隨筆為念!

 

編按:在喜兒,由於這階段的孩子發展快慢不一,我們著重在他的想像力,老師不會引導他往畫的技巧或構圖方面走,只鼓勵他「畫我所想」,畫完後再請他說出他所畫的是什麼即可,原因在於大部分孩子是敏感的,一旦發現照著成人所說會更好,他獨自畫作時,不是躊躇不前,就是照著成人說的再做一遍,其原創性及童趣就會受到影響。其實,隨著年齡的增長與小肌肉發展成熟,孩子會對空間配置逐漸有概念、所畫的東西也更具像。

 

文章標籤

che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生命應按照本然

 

/ 鍾玉玲

         幼班家長

 

編按: 謝謝禹涵媽媽慨然賜稿。喜兒部落格的「家長園地」是家長分享孩子成長過程點點滴滴的地方。透過分享讓我們了解到養兒育女雖然各有不同,但有些共通點卻是從來沒有變過,如多元體驗、快樂學習、適性發展等,依循這些原則,讓幼兒在學齡前建立起健康敏捷的體格、生活自理的能力以及樂觀自信的態度,這些不只是每位家長所期盼,也是幼教工作者的我們努力實踐的目標。再次謝謝禹涵媽媽分享她的心路歷程。

 

 

前陣子喜兒的叔叔邀我寫養兒育女的心得,最近因為忙著論文的進度,就這樣拖了一些時日。

 

我有兩個女兒,各有著不同的個性,但都是我心目中的小天使;她們豐富了我的生命,也讓我在教養的路途上不斷摸索、學習前進。她們是上天給的我恩賜!

 

        還記得姐姐剛出生,當時她是雙方家族的第一個孫子,由外婆帶大,從小就被大家溺愛,她攫取了家族和爸媽所有的目光。我是新手媽媽,她到來時,自己還沒完全準備好,心情是既期待又害怕;因為我沒有育兒經驗,所以常常怕她受傷、怕她著涼、怕她生長發育慢……

 

我就像一般父母,對孩子的學習成長總有許多憂慮,擔心孩子會輸在起跑點,想當然爾,就讓姐姐進了大家口中的美語幼稚園,回想起來姐姐就讀的園所印象最深刻應該是小班老師很嚴格,以致她一整年都不想去上學。他們有一張表格,上面羅列20多項要遵守的事項,如:雙腳要併攏、手要扶碗等等細項,並且家長在家也要配合。對一個小班的孩子而言,那時的確無法全都做到,但我還是讓她熬到中班才換老師;隨後,又因為學校所教的項目很多,很早就開始學寫字,曾經跟老師溝通,可否讓孩子慢點寫、多出去戶外活動,老師卻回答因為家長都要求學越多越好(那時也不知道有喜兒這樣理念的學校),礙於自己堂妹是該校校長,以及自己不想讓別人標籤為難搞的家長,就覺得孩子應該去適應不同老師的要求,因此姐姐的學齡前教育過得很不順遂

 

 姐姐因為陪妹妹而有機會參加喜兒的暑假班

 

回想這段過程,讓我想起曾在書中讀到的一段話:「生命是一個韻律,一個經常在兩極之間震動的現象。」當自己過於繞著孩子打轉、過於停留在某一端,自己必然會開始思索、調整,我到底希望我的孩子成為怎樣的人呢?

 

第二個女兒出生後,因為有經驗了,心情也篤定踏實多了;再加上有兩個孩子要忙,注意力自然分散。小女兒出生後,自己心情不但放鬆很多,也深深覺得每位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她們並不是父母的附屬品。

 

        小女兒來到喜兒,轉眼已經快一學期了,她變得更活潑,也更自在地顯露出自己的特質,看她每天開心上學,回來分享在喜兒的生活,把每位老師、同學如數家珍似的,真覺得孩子在喜兒有家的感覺,有歸屬感;難怪姐姐常說好羨慕妹妹,怎麼跟她以前要乖乖坐在那裡聽課的幼稚園那麼不同!

 

 遊戲、體能和同儕互動是幼兒教育的重心

 

這幾年接觸了華德福教育(姐姐的小學)自己也上了許多身心靈的課程,這些讓我瞭解到適性教育才是適合孩子的,因為它讓孩子和我都有「能做自己」的安定感;雖然自己是體制內小學老師的一員,在目前的教學模式下有時是會衝突的但也因為如此讓我更清楚知道我的孩子要的是什麼樣的教育。

 

        最後分享我喜歡的印度奧修大師在《金剛經》書中的一段話:

一旦你按照生命本然的樣子來看它,而不存有它應該是怎樣的概念,那麼每一樣東西都是完美的,即使不完美也是完美的。那個問題之所以產生是因為你對完美具有某種概念,而生命並不符合你的概念,因此你說它不完美。生命是怎樣就是怎樣,一棵樹聳入雲霄,另一棵樹卻很矮,但一切非常好 ……

 

願我們在養兒育女的道路上不斷修正學習,也感謝我的兩個女兒:若妳們是順服和聽話的,我就沒有看見自己的可能,若妳們是照著我的期盼而行,我也就沒有向內探索的動力。

 

希望我們都能真的成為「自己」。

che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的經歷

~有關幼兒視力的早期療育~

 

/ 羅美惠

     畢業班家長

 

 

編按:這是一篇家長親身的經歷,它讓我們注意到在幼兒視力早期療育一些可能忽略的細節,謝謝瀚澤媽媽來文分享

 

 

去年100年六月,拜桃園縣「五歲幼兒健檢」之賜,在鎮寧上大班之前就發現了他左右眼0.5/0.6視力的問題。當週立刻預約怡○醫院頗負盛名的眼科醫生,醫生解釋說,鎮寧有弱視的問題,其實是先天視力發育不良,眼睛所看見的影像無法清楚的投影在是網膜上,導致視覺細胞發展緩慢。也就是鎮寧從小就沒有看清楚過,惡性循環、視神經發育得更慢,就變成是弱視。所以鎮寧班上同學的媽媽也建議,其實有時候在上課時的不專心可能也是視力影響,原因很簡單,就是「看不清楚」,所以會有想靠近、想確認的情況。隔週又接受更深入的檢查,就是點散瞳劑,測出確切的眼睛度數,結果是散光各150度,遠視約200度,並於當天配戴眼鏡。

 

 

每年政府都有安排簽約醫院派員至幼兒園做健檢

       

        說實在的,有時候醫生的名氣確實會影響到家長的信賴。在我的觀念裡,眼睛最重要,但是當時我也因充分信任而未求診其他醫師,也依照醫囑每月追蹤回診,但是三個月後(9月)爸爸回診的結果是「近視250度」。我很訝異,正好當時鎮寧因為感冒去看中醫,醫師第一次看到鎮寧戴眼鏡,就問了緣由,中醫師對眼科醫師的說法以及驗光的結果不以為然,認為感冒確實會影響視力,所以當月並沒有給他點近視者常用的「散瞳劑」。

 

        感冒好了,10月回診,驗光結果「近視150度」,眼科醫師告訴我「才進步100度要趕快點散瞳劑,否則近視定型之後很難回復視力」。雖然當時我將我的疑問告訴醫生「為什麼以前是遠視才三個月就變成近視?」,但是醫生堅持可能孩子看電視多了或近距離用眼多、姿勢不正確等,驗光結果是近視。天知道,我們家是幾乎不讓孩子看電視,也經常做戶外活動,再加上喜兒的環境與教學內容,幾乎不會有長時間、近距離的用眼活動,腦中一大堆的問號,但為了鎮寧眼睛好,我非常擔心以後發展為千度近視,所以掙扎很久,我還是開始讓鎮寧點散瞳劑。

 

視力檢測包括色盲項目

 

        當天晚上才點了一次,鎮寧立刻出現過敏、發癢的情況,睡前說故事時,還一直說「奇怪,我的眼睛變得好奇怪…….(孩子還不會描述眼睛的狀況)」,每晚點眼藥都是威脅加利誘我竟然還是逼他點了四天,可見我這個媽媽簡直狠心至極。結果因為第五天的白天,眼鏡鏡片掉在教室找不到,必須重新配過,當天晚上點了第五次的散瞳劑後到眼鏡行,拿著眼科醫師第一次的配鏡處方打算重配眼鏡,老闆細心的再幫鎮寧驗光一次,沒想到原先遠視的度數又加重了25度,老闆說點了散瞳會讓遠視更明顯,根本不是近視。

 

      「莫非是誤診」,我開始責怪自己應該要多確認,為什麼就相信一位醫師,所以我當天立刻預約我們最熟悉的龍潭國軍醫院,在專業驗光師(一般診所是護士驗光)與醫師的詳細檢查後,確定鎮寧還是原來的遠視,度數不變。並建議用抗敏感藥水,因為過敏的小孩常習慣揉眼睛,會導致角膜變形、加重散光。

 

        同事告訴我「你真是很心的媽媽」,因為他女兒點散瞳會過敏,為了避免愈點愈糟糕,他就直接帶小孩依據醫師處方配近視眼鏡,不再點散瞳了。我真的暗自慶幸,要不是鎮寧的鏡片掉了、要重配眼鏡,否則鎮寧還要被我逼點散瞳劑。其實追根究底就是我太過相信怡○醫院的那位醫生,原本為了避免其他眾多的學生受害我想要向醫院申訴「該醫生因為病患眾多、不多檢查竟造成誤診」的過程,但是詢問之下,「白色巨塔」也會官官相護,反而會有後續的麻煩而作罷。

 

電視、電腦遊戲的頻繁接觸,使孩童近視已有逐年提早的趨勢。

 

        今年72日再度回診(之前都每三個月回診),驗光左右眼遠視各100/50,散光150/100,視力表測裸視0.8/0.8,醫生建議可以不必戴眼鏡試試看,0.8已經是不錯的視力了,但仍需要追蹤檢查。本週813回診結果,驗光左右眼遠視各75/25,散光125/75,視力表測裸視0.9/0.9。醫生說,鎮寧過敏改善、揉眼睛的次數減少,散光有進步,而遠視有進步是因為孩子成長階段眼軸加長,遠視自然會有所調整。所以暑假以來,活動量大的鎮寧總算可以擺脫眼鏡的不便。

 

  從去年的雙眼裸視0.5/0.6到現在的0.9/0.9,再次驗證「早期療育」的重要(六歲前是弱視治療的關鍵期),但是由於眼睛實在是太重要了,還是需要對醫師的診斷多方比較與提出疑問,所以我如果到朋友開的眼鏡行調整我的眼鏡時,都會請朋友順帶幫鎮寧驗光,以防任何的誤差。不過,眼科醫師還是有提醒,現在3C產品(電視、電腦、手機、電動)的誘惑、生活空間較小、學業壓力導致活動機會變少,都使得現在小孩不容易維持良好視力,因為視力和用眼習慣有絕對的關係,否則為什麼蒙古高原的孩子能有5.0的好眼力,而台灣的小孩要維持1.0都這麼的難!

 

幼兒的握筆方式和坐姿、光線與距離都會影響到他們的視力

 

因此,我還是都會注意孩子的近距離用眼時間,尤其是鎮寧現階段幼小銜接都在學習識字與書寫,更需要注意拿筆與寫字的姿勢,以防姿勢不良導致近視,美香老師就曾說他的二女兒是因為拿筆姿勢不良導致近視,所以他也會在學校多注意孩子的用筆情形。

 

以上,提供各位家長參考。

che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聆聽、溝通、信任

 

/ 王曦芳

 

 

編按:一直以來,很多家長甚至老師都問:喜兒已十幾年了,有沒有追蹤在喜兒畢業的孩子後來發展如何(意思是喜兒所給予孩子的影響)?我們一直不敢「妄動」,孩子的童年雖然很重要,喜兒畢竟是扮演著「正向的起頭者」而已;孩子成長過程中的變數實在太大了,家庭、學校、居住環境,任何一個環節裡的人、事、物都有可能給孩子帶來正或負的影響,其中又以家人為最。

不過,玟妤、奕辰兩姐弟卻一直是我們很想探討的對象,我們看著他們單純而自在的成長(姐姐安親到小六、弟弟到小四,沒有額外的才藝或科目補習),撇開學業優異不談,讓我們重視及稱許的是姐弟倆的特質﹕善良而有主見、內斂卻樂於助人。什麼樣的教養使他們擁有如此良好的品格?尤其是父母在工作上都很忙(爸爸在高鐵從事管理工作、母親是三天兩頭不在家的空服員),其育兒經驗一定很值得為外人道。

 

感謝奕辰媽媽的分享。「聆聽、溝通、信任」又豈僅止於父母而已?對老師而言也是很受用!(本文原是發表在facebook的喜兒社團內,徵得她同意後轉載於此。)

 

喜兒希望我聊聊教養孩子的方法,因為我是一個有福氣的飛行媽媽。

 

我有兩個來報恩的寶貝:懂事又獨立的玟妤和奕辰。

 

從小他們的功課會自己主動寫好,從不用大人催促。

 

14歲的玟妤會幫忙整理家務,洗衣、洗碗、熨衣服、倒垃圾等,這些都難不了她。

 

10歲的奕辰也會負責做簡單的擦桌、掃地,和接受姊姊的旨令。

 

他們知道幾天不在家的媽媽討厭回家時看到髒亂和一堆家務,所以總會盡力維持家裡基本的整潔,減輕媽媽的負擔。

 

至於為何孩子會懂事又獨立,也許是與生俱來,也許是家庭環境的關係。

 

因為我是一個不能時時刻刻陪著孩子的媽媽,所以我對孩子採取百分百的信任,我相信他們有能力將事情努力處理好,而他們也一直讓我很放心,無後顧之憂。

 

同時,孩子分享的任何事,我會認真聽。孩子願意和我分享他們生活的精彩,是做母親的光榮,所以要珍惜,要聆聽。玟妤曾對我説,妳不像媽媽卻像朋友,這是給我最好的讚美了!

 

也不曾體罰小孩,孩子做不好的地方,要用他們懂的方式告訴他們為什麼這樣做會不好。曾看育兒的書說兩歲的小孩就會聽道理,只是不太會表達而已。所以一直以來我都努力當一個講理媽媽,希望孩子改正的地方就溝通。只要孩子能理解想法,幾乎就不會再犯相同的錯誤,而且講理孩子不會有任何暴力傾向。

 

其實沒生孩子前的我很容易生氣,但有了孩子反而脾氣變好,所以是孩子成就了我,還是我成就了孩子,其實很難説!

 

我對教養孩子絕無過人之處,只是聆聽,溝通和信任而已。

 

註:五天後爸爸也來文發表感言,正如創辦人潔玫老師所言「他以自己受教育及工作的體驗,從宏觀的角度掌握到最基本的教育重點,在過程中,仍常做自省的功夫,而非一味要求孩子,這也許才是父母能接近孩子的心的方法。」感謝奕辰爸爸的分享。

 

爸爸的話

 

在某種程度上,我是扮演賢內助的角色,但做的實在不夠好,只能維持小孩的飲食及衣服的清洗,頂多加上庭院的清潔維護而已。

對於小孩的教養,於學業方面,當然希望孩子能夠表現優異,但我始終秉持一個原則,學業成績的優秀必須是小孩出自內心想追求的,而不是為了父母的期盼才用功。我能做的只是時時提醒,每個人遲早都要進入社會工作,自己有堅強的實力才是任何事業發展的基石。學生時代能做的就是好好充實自己,有努力就會有收獲,且是屬於自己的、不是爸媽的

除了學業外,從自己的工作經驗中深深感觸到,個人「能力」固然重要,但「態度」決定一切。因此我也常叮嚀小孩:無論什麼事,都要盡自己的能力「認真」去做:認真的讀書、認真的玩、認真的休息,這不是要求小孩凡事好勝,而是要培養凡事「積極負責」的「態度」。

另外也希望小孩有「同理心」,很擔心兩個小孩因為從小生活寬裕無缺,會缺乏對人世間冷暖、生老病死及窮困潦倒等人生悲苦層面的理解,而有凡事以自我為中心的生活態度。「能力」及「態度」是決定競爭力的基礎,但能體貼別人的「同理心」才是能融入群體的基本要件。

講到現在都是嚴肅的話題,其實近年來愈來愈體會到:人生在世,「積極」生活固然很重要,但可以是在「惜福、感恩」的基礎上,以「軽鬆、不計較」的生活態度來「積極」過生活。回想大學時代時就已立下「盡人事、聽天命」的人生觀,而二十多年來,感觸越來越深刻了。

想要孩子好的事應該很多,以上是我優先想到的幾點,最重要的是要如何讓小孩自己「認同」以上我所講的,而不是用責備、逼迫的方式,這一點我自己一直是在學習調整中、摸著石頭過河的。

che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讓孩子從小做家事吧!

 

 

/ 羅美惠

      大班家長

    小學老師

 

 

  

 

編按:喜兒不但重視幼兒在園裡的生活自理,如到園掛毛巾放水杯、飯後抹碗擦桌、玩畢收拾玩具‧‧‧也鼓勵父母在家讓孩子參與家事,從簡單的擠抹布到複雜的烹調(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認為做家事對孩子的好處有:鍛練手腳靈活,學習事情的排序和起承轉合的步驟,在過程中思考如何解決問題等等;另外更重要的,做家事可加強孩子在情感上對家的連結,也能讓孩子產生自信:自覺到個人從原來的被動、受照顧者有機會轉為一位主動、能幫助爸媽的人,只要過程中得到成人的感謝、讚揚或肯定。

      不過,如何使孩子認為「做家事」不是件苦差事並能樂在其中,關鍵在於是否能全家動員;正如本文末段所言:「其實,在孩子學習做家事的整個過程中,真的感恩爸爸的配合,只有家中的每個成員都是參與家事分工的情況下,孩子也才會認真的共同分擔家務。」假如,孩子在做家事的同時,爸爸或媽媽卻在看報紙、電視、上網,或者邊做邊抱怨另一半,你能想像這種「身教」所帶來對孩子的影響!? 謝謝瀚澤、鎮寧媽媽的經驗分享。

 

 

 

 

    三月初,瀚澤因為感冒尚未痊癒,在喜兒一樓前庭矮桌子上寫功課,四點我去接他時,正好安親班的同學下樓掃落葉,或許因為職業因素,我對整潔活動的要求比較高標準,所以總覺得他們掃得不太好,於是詢問瀚澤,是否可以前去協助。這時,潔玫老師和安親班老師先後都稱讚「瀚澤是掃得最好的」。事實上,除了哥哥,我們家的弟弟鎮寧雖然只是大班但也很會做家事。

 

 

 

    潔玫老師曾經告訴我,其實喜兒希望孩子學習生活自理能力,一方面這本來就是每個人該學的,同時也是訓練小肌肉、手眼協調的好方法,可謂「一舉兩得」。但是,對我們家來說,我讓孩子做家事,剛開始最主要的目的是為了「替小孩找事做」。瀚澤約2歲時,超級好奇、愛玩,又非常黏媽媽,當時龍潭家的廚房在一樓,客廳和遊戲間在二樓,所以煮東西時都要帶他下樓,又怕他在廚房會有危險性,所以必須找些事情給他做,例如煮豆漿前,讓他在矮桌子上用大湯匙將浸泡好的黃豆舀到果汁機;洗菜時,請他把泡在水裡的菜,一片一片拿出來瀝乾。在過程中,他會經常好奇的看我怎麼煮東西、開火,我也會藉機告訴他一些廚房中會發生的危險。因此,瀚澤兩歲半到喜兒讀幼幼班時,美香老師經常稱讚他小肌肉發展得不錯;握湯匙、做烹飪相關課程,都能操作得很好。

 

 

 

    有時候從放學回家到吃晚餐之間的零碎時間,兩兄弟偶爾會因為等吃飯而無所事事、有時又會因玩具而爭吵,或者像一般的孩子想開電視,所以我開始安排他們在廚房幫忙準備食材。鎮寧削紅蘿蔔、哥哥準備做「洋蔥炒蛋」(安親班教過的)。看到哥哥切洋蔥時,邊流眼淚邊剝片,還不時拿冰敷袋幫雙眼冰鎮,然後繼續努力,心裡暗想「總算知道我的辛苦了吧!」而我也沒閒著,要時時看著鎮寧工作,免得他削到手了。

 

 

 

    自從瀚澤上小學後,假日的功課有一項是做家事,所以我們也一起進行假日家事活動,以前都是偶爾請鐘點的家事阿姨來家裡打掃,但現在幾乎都是全家動員一起做家事:爸爸拆電扇、哥哥洗電扇、弟弟就摺棉被和收玩具,我則負責煮飯。因此現在假日忙得很,必須先完成整潔工作才能放心去玩:弟弟整理東西、哥哥用吸塵器吸地板、爸爸拖地,或者弟弟澆花除草、哥哥掃車庫、爸爸洗車等等。一旦做完家事,他們兄弟倆就會高興地去做自己想做的事(騎車、玩球、玩遊戲、做勞作、畫畫),雖然假日可以看半小時的電視,但是往往到了晚上才會有時間看。

 

 

 

    其實,在孩子學習做家事的整個過程中,真的感恩爸爸的配合,只有家中的每個成員都是參與家事分工的情況下,孩子也才會認真的共同分擔家務。雖然我們都很疼小孩、有時也會覺得「乾脆自己做還比較快」,但是為了配合孩子的學習、讓他覺得在幼稚園學的都能在生活上學以致用、並且認同幼稚園在培養孩子生活自理上的理念,所以連爸爸都會教他們分步驟練習做家事。不過,我也知道,許多人都會有「乾脆自己做還比較快」、「把書讀好就好,家事是爸爸媽媽的事」、「你只要乖,媽媽就很高興了」,所以有人甚至會教孩子在聯絡簿中隨便寫一樣家事,反正老師也無從查證,可是這樣不就變成了『教孩子說謊』、『對學習敷衍』的態度嗎?

 

    做家事對小孩有很多的好處,值得讓孩子和我們同做。

 

 

文章標籤

che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孩子與我二三事

 

 

/賴淑鈴

     國中老師

 

 

 

編按:部落格中文章分類的「家長園地」是開放給家長分享個人的育兒心得、對教育(包括喜兒)的看法。謝謝訢綦媽媽的文章,每個孩子都有不一樣的特質,透過彼此經驗的分享,讓親、師如何落實適性發展、因才施教,從而共構起一個多元均衡的環境,讓孩子身處其中自主學習、快樂成長。

 

 

 

前言

 

據心理分析學家艾力克森的理論,零到一歲是建立信任感及安全感的重要時期,孩子隨時找父母隨時都找得到,就能得到充分的安全感。
    
二到三歲須建立自主性,亦即可開始訓練孩子簡單的自理能力,以為未來自我控制能力的基礎。四到五歲是主動性,亦即孩子在嘗試作肢體或智慧的各種學習時,必須給予正面的稱讚、肯定,才會鼓舞他繼續向外界伸出探索的小手。至於六到十一歲,則需奠定閱讀、學習或是協助做家事的習慣。

 

過去

我犯了一個錯:孩子從小就丟給祖父母帶,分隔兩地,自以為等孩子大時,再把孩子帶到身邊,卻沒想到在孩子心裡埋下分離焦慮,無法獲得充分的安全感,也因為自己犯了一個錯,更不容許自己再犯另一個錯。我開始省思,孩子現階段最需要的是什麼?透過艾力克森理論,自己找到了方向。剛好,喜兒的創園宗旨符合我的期待:

 

讓幼兒透過遊戲與生活來學習,讓幼兒經常運動、接觸自然,使幼兒腦部發展出良好的神經絡,成為手腦並用,快樂自信,人格健康的兒童。」

 

 

 

現在

 

而現在的我能做:就是陪孩子成長。我相信只要有行動,一切都還來得及。

訢綦進入喜兒已快二年,現在是大班的孩子。身為媽媽的我,每次看到孩子開心的笑容,覺得自己當初的抉擇是對的;我也透過喜兒老師觀察的記錄,發現孩子有更多的「亮」點。

現在兒子回家會分享自己所見所聞,如:「老師說不要看電視,愈看會愈笨!」,媽媽反問:「那你覺得呢?你不想看變形金剛嗎?海綿寶寶嗎?英雄?飛哥與小佛呢?」他陷入困惑中……原則上,我會陪孩子看卡通,但卡通內容會影響孩子成長時,會直接予以否決。我會告訴他:「海綿寶寶內容不好,你學他的表達方式是錯的,以後不准看」再來分析給他聽:看卡通時間愈長、玩火車時間愈短、聽故事的時間就少了……他開始學會「選擇」,寧可少看電視,想要多點時間聽故事,畢竟故事精彩度比電視有趣多。

 

訢綦在喜兒的學習環境下,學會觀察自然、喜歡自然,常在戶外會說出如:「媽!你看這是松果的種子,它有翅膀!」哇,有夠厲害! 媽媽露出不懂的表情時,他還會馬上講解,最後,還附上一句:「咦,當老師不是什麼都懂嗎?」呵,我可有點尬……

 

 

 

偶爾,孩子的爸會抱怨,訢綦不像其他孩子,乖乖聽話,有太多意見、話太多……。但「頂嘴」與「表達意見」二者之間,身為爸媽必須學會去分辨及管教,告訴孩子分寸在哪?準則在哪?想要自己孩子變得明禮懂事,我們時時刻刻不敢稍有鬆懈;孩子缺點即早發現,即早處理,免得到國中階段,一切都太遲了。

 

我個人認為只要是孩子,總會有任性、大哭、吵鬧的時刻,處理過程雖然很煩瑣,但也可趁機導入孩子自我的情緒管理。這個部份,孩子在喜兒那裡學會了如何抒發自己的情緒、表達自己情緒、觀察別人情緒等等;只要孩子懂得管理自己的情緒,就是一件不簡單的事。

 

 

我和孩子爸爸的工作環境都與電腦有密切關係,但回到家我倆卻不想讓訢綦在這階段接觸電腦,雖然有時為了學習歌謠如:「十二生肖的歌曲」,我會下載Youtube影片供其練唱。所以,碰到推銷幼兒資訊融入教學等軟體的業務員,他們覺得我倆不可思議! 我想我們只是在走一條正確的路。

沒有父母希望孩子輸在起跑點上,但這並不代表就要像時下那樣:把未來要學的提前學習。我認為讓孩子喜愛閱讀就是一個很好的開始,而我的方法是常帶孩子去圖書館:圖書館藏書量豐富,讓孩子置身在閱讀的環境下,耳濡目染、隨興翻閱,自然而然地養成喜愛閱讀的習慣。

 

che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喜兒的孩子會是什麼?

 

---在進入小學以後‧‧‧

 

/ 羅美惠

                小學老師/主任

 

 

編按:謝謝瀚澤媽媽來文。她提供了喜兒孩子進入小學後的一個案例和大家分享,尤其她的孩子是從幼幼班開始唸起。文中有提及喜兒培養了孩子的一些能力,但同樣值得我們重視的是這些句子:「我唯一做的事就是經常聽他說話」、「最後,我還是選擇和孩子討論」、「每次我都是邊洗碗邊唸給他作聽寫」、「不論遇到了怎樣的困難,我都是選擇和孩子一起想辦法、支持他、鼓勵他」

父母每天下班後,若仍能撥出時間傾聽孩子,和他互動、討論學習,就算孩子沒有讀「喜兒」,在他的求學過程,仍會發揮最大助益。進入小學後的喜兒孩子,我們不敢居功,因為家庭的影響更大(父母、親屬、環境);但在學齡前,喜兒竭盡心力讓孩子是「健康、快樂、自信」的(其實,對成人同樣重要),因為我們篤信:

有健康的身心,才會有快樂的情緒,有快樂的情緒才容易產生自信,有了自信則勇於嘗試,不再畏懼學習時所遇到的困難。

  

每一位孩子進入小學之後,老師通常可以根據每一位孩子所表現出來的特質,很快的推測他是從那一個幼稚園畢業的,因為幼兒是透過大人所傳遞出來的訊息去學習的,因此,在小學的年段會議中,老師往往會高談闊論每個孩子出自那個幼稚園,並證明他們的直覺很神準:「那個生活習慣這麼差一定是××幼稚園的」、「那個國語數學樣樣都會,一定是××托兒所的」、「那個連排隊都不會、什麼都聽不懂,一定沒上過幼稚園」看到這裡大家一定會猜:那,別人對喜兒孩子的評價呢?

 

喜兒的幼兒教育宗旨一直是「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讓孩子學習解決問題」、「運用大自然培養孩子的探索能力」我們家的哥哥從幼幼班就在喜兒學習,其實,身為教育人員的我也很贊成這樣的理念,因為不論看哪一本教育理論或者兒童發展等書本,都是這麼寫的;喜兒不僅是課程規劃、孩子回來的描述,甚至是透過每一次的喜兒家長會、園遊會、運動會,我都可以實際發現這些理念的實踐。但是,我確實是很好奇:瀚澤上小學之後,會在群體中表現出哪一種氣質,或者透過四年的幼稚園學習,他在學習態度上是不是驗證了喜兒的宗旨「能積極解決問題、思考力、探索力」?

 

上了小學,其實我們最care的:就是他能不能克服必須短期內進入符號學習的壓力。

 

在別家幼稚園,不僅是國語的注音符號、數學的「+」和「-」,每一門科目都有教科書,當然還有大班教學的方式(尤其當年瀚澤那一屆只有5位畢業生,而到了小學班上卻有32位),一切都與喜兒截然不同。雖然我也是小學老師,可以在我工作的學校就讀,但是我選擇讓他獨立到學區小學,也選擇一切都讓他自己來處理,一方面我想知道他的抗壓性如何,另方面也想測試他對學習的態度如何。

 

面對著全新的挑戰,我唯一做的事就是經常聽他說話,或者問一些問題旁敲側擊。有一次他說:「我好討厭上英文課,很多人都會,可是我都聽不懂….」,這聽在我這個英文老師耳裡,還真的有點擔心了,在我心裡,我想了很多辦法:「要不要去和英文老師談談」、「要不要我抽空到喜兒安親班,幫他們額外上課」、「每天幫瀚澤複習」、「在家多講英文」、「不然就去補習」。最後,我還是選擇和孩子討論,決議是「自學」--在上英文課當天以及前一天晚上都要聽CD複習。雖然「人之初,性本」,但是他卻能很積極的維持這樣的好習慣到現在,考試也幾乎都是滿分(老師其實都考得很簡單)。

 

入學第二、三週開始考注音聽寫,一個才剛在學拼音的孩子,看到注音都不見得拼得很好,更何況是要從「聽音」、「辨音」、到「寫出注音」,當他看到其他人是九十、一百分的,自己卻是66,即使對分數還沒什麼概念,但是對於別人說「你怎麼錯那麼多?」還是會在意,所以他在車上對我說:「媽媽,我考聽寫的時候心臟跳得好大聲,而且我這次錯很多題」說著說著就掉下眼淚;說實在的,他學得很認真、字也寫得很工整,確實是積極的學習者。所以在情緒發洩之後,他就對我要求「以後每次考試前一天,你都要在家裡先考我」,每次我都是邊洗碗邊唸給他作聽寫。其實這也是他自己要求的,也就是他會自己想辦法解決自己的問題,這讓我還蠻高興。

 

當我將瀚澤進入國小的事情分享給以前的同事時(他教過一些喜兒的畢業生),他說:「從喜兒畢業的孩子好像都有這樣的特質。」也就是他們在學習方面是積極的、喜歡表達的、對美勞或創作活動充滿興趣、有卓越的觀察力。這還是我第一次聽到其他老師對喜兒畢業生的評價,不過每個孩子雖然表現的氣質不同,但是這些好像就是他們所隱藏的能力。回想起來,我以前教過的喜兒畢業生也是非常有思考力、表達力,而且他的數學科邏輯、自然科思考能力是到了高年級才有顯著的表現、優於其他學生。

 

「凡事都有一體兩面」。對某些老師而言,喜歡表達的孩子往往會被認為愛說話、愛頂嘴;注音比較慢學雖然上課較專注,但是卻增加老師的麻煩;加減法還不太會用、數學題目的閱讀不太熟悉,卻成為是班上的「拉拉」隊(拉低班上平均分數)」;生活課喜歡觀察與討論,卻會被視為浪費上課時間。

 

在小學,孩子往往會遭遇到學習上的適應問題、老師對待的問題、同學相處的問題,不論遇到了怎樣的困難,我都是選擇和孩子一起想辦法、支持他、鼓勵他,畢竟我們永遠都無法掌控孩子在學習路上會遇到那一種老師、同學、班級。對於「老師」,只有在幼稚園階段是我們可以選擇的;對於學習的環境,也只有在幼兒教育是我們可以選擇的(公立小學大概都差不多);希望孩子學習什麼樣的課程、習得什麼能力,也只有在幼兒階段可以選擇(國小以上學習上就無多大差別)。 

文章標籤

che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簡單父母經」讀後感

 

/ 黃雪芳

      小班家長

 

編按:因為工作關係,雨璇媽媽無法參與1113日 的讀書會座談,事後我們請她寫讀後感,謝謝她的應允與支持,讓大家得以分享她的讀書心得。

 

對於教養子女,我一直認為自己很不足。聖經說:「兒女是耶和華所賜的產業。」因此,我有一個很可靠的依據,就是遵行神的話語來教導、陪伴孩子的成長。

看這本「簡單父母經」的過程中,我像海綿一樣快速吸收,不僅因為作者提的論點切實可行,也因為裡面講到我個人作為一個母親的盲點。謝謝廣祥叔叔鼓勵我寫下這篇讀後感,讓我得以重新整理讀到的東西,這是在我還沒動筆之前所沒想到的。 

這是一本在陪伴孩子成長過程中,隨時可以回來尋找靈感的一本書,一開始看這本書,我最先迫不及待做的,就是趁孩子不在時,整理那成堆的玩具,真的,很多玩具已經殘廢了;很多會發出可怕的刺耳聲,我毫不猶豫的整理、回收、丟棄!! 家變乾淨整齊了,孩子也重新發現原本就在那邊好玩的玩具!! 我留下了廚具組,這是她一直玩不膩的東西;裡頭有許多孩子自己在遊戲中加入的想像。再來整理成堆的衣服,很多穿不下的,整理出來給用得到的孩子。

整理後的衣櫃,小孩自己找衣服也變容易多了,衣櫃不再是關不起來的儲衣間,而是帶給我們井然有序的生活空間! 難怪小時候媽媽總愛整理家裡,也要求我們整理自己的空間真的是好處多多!整理後的家,變成了一個溫暖有安全感的小窩,讓我們可以做真正的自己;用燭光香氛澡,在黑暗的冬天夜晚,洗滌身心靈,在睡前讓自己回到那平靜的時刻!

書中提到的建立韻律、簡化口味、簡化晚餐、床邊故事,都是實際可行、好處多多的建議。再來是「濾掉成人的世界」這一篇章給我很大的提醒,作者提到孩子不需要知道我們所知道的一切,或必須在乎我們所擔心的事,在我們護衛這種孩子跟大人間的不同之下,我們給孩子自由,讓他快樂、更深入地去享受他的童年。「講少一些」---你講的越多就聽的越少……這些都是我所要學習的。還有「孩子被父母情緒所餵養」、「過度做父母」,沒有尊敬到或認知到孩子的獨立性……像作者說的在「過度做父母」的這一項,好像警察的犯人相簿上,大部分的父母都會在其中看到像是自己的 一兩 張照片---我就常在作者說的篇章中,看到自己的照片。還好現在覺知還來得及,也慶幸孩子可以在喜兒開心的成長,不僅孩子、身為家長的我,因為喜兒的老師們,也學習到很多陪伴孩子成長應有的正確態度

謝謝老師推薦這本書,真的很值得。希望還沒來得及看的家長,能夠趕快看,相信受益無窮!!! 願上帝祝福每個小寶貝及家庭!

                                                                                                                           雨璇媽媽 2011/12/11

che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的孩子在喜兒

/ 王媺淳

國小老師

 

編按:謝謝妍、竑媽媽的信賴,尤其作為曾有孩子在一般幼稚園唸過的家長。喜兒已邁入第十七個年頭,第一屆的畢業生已是大學二年級了,過去雖有兩屆畢業生少至四、五位,然而創辦的理念不曾動搖:「讓幼兒透過遊戲與生活來學習,讓幼兒經常運動、接觸自然,使幼兒腦部發展出良好的神經網絡,成為手腦並用、快樂自信、人格健康的兒童。」因為,我們一直篤信幼兒有快樂的情緒才容易產生自信,有了自信則勇於嘗試,不再畏懼學習時所遇到的困難。

 

 

在去年九月以前,我應該和現在大多數的家長一樣,覺得身處在這麼競爭的社會,孩子應該多學、多看、多聽,若是耳聞別家孩子學了什麼才藝,就會開始恐慌自己的孩子會不會輸在起跑點;所以丞姸就這麼在所謂的「雙語幼稚園」讀了兩年。本來一直覺得很順利,就算中班時她因為學握筆感到挫折而排斥上學,我也不以為意,總想她這過渡期一陣子就好了。直到因為家裡因素,竑竑必須上幼幼班了,而姐姐學校只有小班以上的編制,因緣際會下便到喜兒參觀,覺得這樣的環境適合幼幼班寶貝無拘無束的玩樂,所以當下便決定入學了。而為了讓竑竑較有安全感,也順便解決丞姸排斥上學的問題,也就帶她一起轉至喜兒……。

 

 

  轉學後第一天放學,丞姸便迫不及待的告訴我:「媽咪,這間學校好奇怪喔!我們只有上三十分鐘的課,其他時間都在玩耶!」我問她:「妳喜歡嗎?」她回答:「太棒了!明天我還要來上學。」接下來每一天她都很開心的上學,放學時也都玩到不想回家,於是我放心多了,原來擔心的適應不良只是多餘。慢慢的,我發現丞姸變了: 她膽子超小,但是竟然敢爬上樹屋,而且上上下下樂此不疲;她三分鐘熱度,但是她卻努力的要吊單槓,即使用盡了力氣,臉都漲紅了,她還是說:「我想再試一次。」有一次的晚餐時間,她對我抱怨手好痛,我一看才發現佈滿了水泡,趕緊幫她擦藥,也提醒她暫時別碰單槓了,休息幾天再說,沒想到隔天去學校接她時,她還是在吊單槓……。

 

   姐弟倆來喜兒至今快一年了,除了孩子們的成長,我這個做家長的也學習到很多,最重要的是我重新找回了當初孩子們還在襁褓時的初衷: 只要他們快樂、健康、做自己。當孩子們愈長大,我們也容易被世俗或是旁人影響而愈要求他們,無論是課業或是行為等,都會加上既定的框架來加以規範。謝謝喜兒,給孩子健康的環境,更謝謝喜兒的老師們,除了照顧這群孩子外,也不時的給我們家長們養兒育女的正確觀念。孩子們~你們好幸福喔!

che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生活中的大小事


就是你與孩子最親的互動


~「媽媽是最初的老師」一書---義恩媽媽讀後心得~


 


/ 義恩媽媽


 


 


編按:讀書會心得發表的那天,義恩媽媽因為出國而無法赴會。我們請她寫一篇心得的文章,她很爽快的答應了,並在出國當天e-mail給我們。謝謝義恩媽媽的分享,誠如她文中所言,建立親子關係不須太多成本,其實就在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裡。


 


 



 


       義恩是我唯一的孩子,也是第一個。所以媽媽的角色自己也一直在摸索中;希望讓漸漸成長的義恩,不論在品格發展及學習上,我可以有一些方法。


        這本書名給了我無限的吸引力,心想從書中學習如何當一位稱職的母親及老師、一名意含著教導及管教的角色。一拿到書,就快快的讀它。我發現到裡面沒有任何的技巧和理論,卻是最平實的生活點滴對話,但在對話行間中,顯出作者與孩子如何一起面對問題及孩子成長過程中的種種並協助她們度過。這不就是媽媽每天需面對的事嗎? 我感覺到作者與孩子的互動必也是從小開始經營,因為孩子的自發及自信、對媽媽的信任是無法在短時間內建立的。看看自己在父母以權威嚴格要求的管教下,對自己確實會較沒有信心,對父母也不是如此敞開。 目前我為義恩營造一個開放及尊重他為一個體來互動的環境, 讓他自由地表達他的想法,他對我產生了信任,對於有不妥的地方,我再予以修正。


        我也體會出 陪伴 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因作者的陪伴及同理心,讓孩子在面對問題時,勇氣及力量是增加的。另外家中事務的參與也讓孩子領會對家的付出,是每個人的責任,也是對家人愛的表現。培養享受勞動的快樂,


在講求效率及時間或課業壓力下,常常父母就幫孩子做好,或甚至外勞取代,所以不難發現孩子生活自理能力不足.   


        之前,我工作忙碌,義恩下課後都是由褓姆、爸爸帶,我出國時,就在外婆家,所以我跟義恩相處只有周末,今年7月份正式離開職場,也是感受到一年一年的過真的很快。 我在義恩的成長中,留下甚麼印象給他? 關係的建立又僅在有限的時間,如何能是美好及健康的, 也加上一些個人生涯規劃因素,所以決定離開職場。這幾個月,我與義恩的相處真是美好. 有時我做家事,他也一份 ,從掃地、拖地,洗衣、洗碗、洗廁所都樂在其中。 


        他雖愛玩水,但做事過程中,讓他學了不少東西, 如:須用心及用力、水的冷熱、肥皂和清潔劑的用處及乾淨的環境給人舒服感覺。做完事後,我們就一起吃彼此愛吃的東西。 生活中的大小事就是你與孩子最親的互動,真的給我很大的啟示,不須花太多成本在親子關係上。


        我很高興在孩子還小就有機會讀到此書及認識這位作者.因本書是值得一次再一次的讀的輕鬆小品,確也是教養過程中的參考書。書中的插畫及幾個簡單的字,我也很喜歡。作者部落格內也有非常多很棒的文章及分享. 值得大家去看。


        自己也想與大家分享與孩子睡前的互動方式:除了讀完義恩選擇的書,我會請他說今天一件快樂的事來感謝。禱告上帝賜他健康的身體及平安快樂。我會祝福他有一個好夢,明天是快樂的一天。 我發現除了生病不好睡外,他都睡的不錯。隔天早上,他會高興告訴我說他做了甚麼夢 (大部份是恐龍他是超級恐龍迷)。有時我較累時沒有做,他還提醒我。睡前給孩子一個擁抱跟祝福他,他會帶著甜蜜的心伴著他入睡。


        不論他還小或很大,父母的祝福是孩子最好的禮物。


 

che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愛的幼兒園

/ 羅美惠

                                     國小英文老師

 

編按:謝謝瀚澤媽媽的肯定。喜兒雖小,15年來「她」的存在就是因為不斷的有家長加入,他們秉著堅定的信念,對開放教育全力的支持;而喜兒的老也因而得以跟著孩子快樂的成長。

 


 

我的孩子是一位貼心的好孩子,記得約2歲半進入喜兒時,還不太會說話。對於注重孩子語言學習的我,可是相當的擔心。因為我直覺他的發音部位與舌頭的靈敏度都比一般的孩子差,原本想慢慢自己教導,但是美香老師與潔玫老師在他約3歲半時強烈建議我應該帶去看醫生,於是秉持著「早期療育」的信念,我帶他去「復健科兒童發展遲緩專科」去作治療。

 

        每週一次的語言治療,對於雙薪家庭來說真的蠻辛苦的,經常與爸爸兩人接力賽。不過,說實在的,比起其他有先天性缺陷的孩子來說,瀚澤的情況真的不算什麼。記得第一次去語言治療時,治療師就非常讚賞我,因為「早期療育」的概念是很多人所忽略的,三歲的孩子其實說話的習慣尚未定型,是治療的好時機。因此,當治療師遇到已經很大的孩子(國小五六年級)才要來作語言治療,就會以瀚澤為例;並請家長多考慮,因為那得要花好幾年的時間來矯正。,家長必須在平常生活裡,耐心的配合療程來教導。再加上孩子已經成長到一定年紀會有自尊、面子等問題,都不是這麼容易克服。

 

        事實上,我真的很感恩,覺得自己和澤都很幸運能「遇到」喜兒幼稚園,以及關心每個孩子的美香、潔玫老師,這是個以「教育愛」為宗旨的幼稚園,而不是營利為主,要不是喜兒,我可能會因為古諺語的「大隻雞慢啼」而耽誤了治療最佳時機。

 

        現在,瀚澤又很幸運的遇到了春好老師,雖然他經過一年的治療已經能發音清楚了,但是也許是遺傳我急性子的壞毛病,有時說話太快反而又會結巴或不清楚。而春好老師是溫和、說話慢的老師,不但會提醒孩子慢慢說不要急,還有助穩定孩子的情緒呢!


        暑假,瀚澤弟弟也要加入喜兒這個大家庭,就拜託大家多照顧了。

che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尋找心目中的學校與老師

/ 黃雅琪 

       婉蓁媽媽

 

       

       我是在補習班教英文的全職老師,個性屬於力求完美型的,也是一個獨生女的媽媽,對孩子的成長發展非常要求,從把保母請到家裡來帶,就略知ㄧ二。當我的寶貝才一歲時,我就開始打聽那個托兒所適合,雖然寶貝二歲多才需要上托兒所。當我看到左鄰右舍的小孩坐上娃娃車,我就會纏著鄰居們詢問,你們家小孩托兒所的特色是什麼….?總之問一大堆,這還不夠,放假就一一上門預約參觀,自始自終,我真的是花了一年的時間,東找找,西找找。我想,既然不能從早到晚親自照顧寶貝,總要付出心力,認真的找一間理想中的托兒所吧!畢竟是我的寶貝要長時間待的地方呢!

        經過深思熟慮之後,終於決定了。當我帶著寶貝到喜兒,我看到傳說中的美香老師。美香老師看上去就是一個媽媽,正是小孩子最需要的老師。她總是笑瞇瞇的,也喜歡小孩子,這點很重要。美香老師個性淳樸,說話有條有理,這對小孩的學習也很重要。喜兒每個教室都有好多教具,圖書、角落時間可以看到美香老師跟小朋友玩,在遊戲中學習,讓我更欣賞了。我記得我曾經參觀過一個幼幼班教室,沒有圖書和教具,因為孩子太小了。,看到喜兒的教室,讓我更放心了。

        但是,我還是要強調,我是一個謹慎小心的媽咪,於是我在我女兒上學前二個月是天天去托兒所喔!於是我更加認識美香老師,更認識喜兒,現在一年多過去了,我很少去了,因為安心了。美香老師屬於思考型的人,她會想孩子為什麼有這種反應?如何和孩子相處,更加了解孩子,這對同樣是老師的我,真的是認同,總之美香老師是位好老師。

che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期待喜兒的畢業表演活動

 

羅美惠

      小班家長

      國小老師 

 

編按:喜兒的畢業典禮將於6/27(五)上午舉行。謝謝瀚澤媽媽的期待。

 

我個人也是學校的教師,我深深瞭解每辦一個活動,就得花費許多的人力,不僅要先開會討論活動目標、主題、內容,更需要作人力的安排,特別是像喜兒這種人力較少的幼稚園來說,要辦一個活動困難度更高。 

 

去年十二月,我第一次帶孩子參加喜兒的園遊會,也見識到了喜兒的特別。在活動中老師們設計了許多的關卡讓孩子一個一個體驗,有發揮創意的手舞足蹈、測試協調能力的棒球擲準、還有測試體能的戶外活動….等等,讓我看到了老師的創意並實際體驗到喜兒幼稚園的教育目標。尤其是我們家的弟弟(當時才一歲四個月而已),第一次陪同哥哥來到喜兒,原本因進入陌生環境想出去,在看到了教室內的活動,竟然躍躍欲試,在巧齡老師的邀請下進入「創意舞蹈的場地中」,一個還不會說話的孩子,竟然會一直手指著音樂的方向,示意老師放音樂,在場中央隨意扭動起來,讓我驚訝至極。

 

喜兒真的和其他幼稚園不同。它運用孩子的好奇心、實際培養觀察能力,卻不會只是看看影片、用填鴨的方式教孩子;它發展孩子的創造與表演能力,卻不會只是由老師教幾個舞蹈動作、譁眾取寵;它發展孩子的體能,透過肢體協調度的發展,進而刺激大腦神經;它培養孩子塗鴉、與玩樂器的興趣,卻不會只是教孩子繪畫、敲擊樂器的技巧。

 

根據教育以及兒童發展的理論來說,3-6歲孩子正值好奇心旺盛、大腦神經急速發展的階段,透過滿足孩子的好奇心、體能活動、戶外觀察活動、藝文活動等,都可以有效的促進大腦神經多元的發展。不僅能保有孩子對各項事物的興趣、培養觀察力、更重要的是對學習保有熱忱。他們不只是會認字、寫數學的加與減而已。更重要的是,喜兒的孩子透過遊戲所培養出來的思考力、創造力,是最難得而且是未來最重要的能力。

 

去年我們家的弟弟參加了喜兒的活動後,真的再次讓我感受到,喜兒的活動真的非常吸引孩子,因為喜兒就是從孩子的興趣出發「借力使力」培養孩子現階段應有的能力。這和一般幼稚園,都是老師在發揮創意編舞、編造樂器表演活動,再花許多寶貴的時間排練,真的很不一樣。雖然「教」孩子的表演,對孩子來說也是一種學習,但是孩子卻是傀儡般任老師擺佈,再加上幼稚園的孩子要訓練到大家都能能跳完一支舞,確實要花一個月以上的時間,如果活動的過程無法培養孩子的思考力、創造力,算不算是「浪費」時間呢?

 

前陣子我們家的哥哥說,他們小班有討論大班畢業典禮要表演什麼活動,讓我開始期待他們的表演活動,這次我一定也要盡量能帶弟弟一起去觀賞,相信弟弟一定會喜歡的。

che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喜兒的孩子,加油!

/ 羅美惠

                  瑞梅國小老師

 

       教育最初始的形式來自家庭與生活經驗,但是現在家庭結構改變(以小家庭居多)、少子化、雙薪家庭,再加上資訊時代每個成人的工作壓力大….等,許多孩子缺乏與同伴或兄弟姊妹的互動,即使進入幼稚園也因為家長們不願讓孩子輸在起跑點的心理作祟,提早讓幼童學習正式學科,而缺乏遊戲的互動、生活的體驗。另外,由於父母工作忙碌,在電視、電腦陪伴下,使得現在的孩子不僅缺乏同儕間的互動,其生活經驗也少得可憐。

       上次,寫了「考試愈多愈好?!」的文章之後,潔玫老師便有所感的告訴我,其實有些學生甚至不必寫評量卷就懂了,但是有些學生寫了再多張也無法理解。因為如果國語課文中出現的景象都未曾出現在孩子的腦海中,而這些孩子從未體驗過的景象以文字和圖片的方式呈現出來,不僅難以理解,更容易造成學生缺乏學習的興趣。例如:當低年級的國語課文提到「稻浪一波一波….」時,有些孩子根本就沒有看過稻田,更遑論將一大片稻田因受到風吹而形成像海浪般的比喻,加以想像並理解。雖然有時學校教師們通常會配合影片作為教具,但是對於實物的體驗仍有落差。

       有一次,我開車經過兩旁滿是木棉花的道路時,我那位仍就讀幼幼班、說話又不太清楚的孩子,竟然以讚嘆的語氣告訴我「哇!路上好多木棉花喔!」說實在的,我真的很感動,因為每天上下班都會經過的路上,孩子從「不認識木棉花」到「欣賞木棉花」,也可能他以前也會欣賞,但是不會說、或者只是我沒發現而已,所以我可以肯定,以後當他聽到「木棉花」這一首民歌時,一定能理解作詞者書寫「紅紅的花開滿了木棉道,長長的街,好像在燃燒」的意境。原因很簡單,他曾經在喜兒幼稚園仔細的觀察過、瞭解過、觸摸過木棉花。

       所以,在這次喜兒的畢業典禮中,潔玫老師首先恭喜孩子們的成長令人歡喜之外,也提到了一個重點,就是他們從幼稚園許多體驗式的學習(觀察昆蟲、漫步稻田、角落時間的積木建構),即將在國小階段轉換成文字與數字。沒錯,當我在小學的教室中特別是上國語課時,常常可以觀察到孩子的表情是多樣的:有些孩子會津津樂道,分享與作者類似的經驗;有些孩子就是在課堂中想像、回憶過去的體驗;有些孩子露出疑惑的表情、甚至無法融入熱烈的討論中。其實久而久之,當孩子認為自己無法融入討論、或者根本無法理解時,難保孩子不會演變出破壞討論,或者學習成效低落的情況。

      不過,孩子學習困難的原因有很多,這裡所說的只是其中一部份,但卻是我所認為很重要的一部分。很多人都認為現在的九年一貫課程讓學生在學業上的競爭力低落,但我卻認為不論教育改革如何,幼稚教育應該是其根基,試想如果孩子從小就缺乏與自然環境的接觸,如何與所習得的文字連結?缺乏對家鄉生活的體驗與認識,如何培養鄉土情懷?缺乏人際或同儕的互動、生活自理的能力,如何根據生活經驗作價值澄清?如果孩子在小學低年級就對學習不感興趣、不理解,如何成為喜歡學習、愛好學習的終身學習者?

       今年喜兒只有四位畢業生,我想這四位小朋友雖然注音符號、國字、數學學得沒有其他小朋友多,但是他們在腦中累積了許多有趣的圖象之後,在國小裡一定可以很快的適應學業上的學習,並跟上其他小朋友的腳步。可是這四位小朋友的探究能力、觀察力、想像力、表達能力等等的基礎,可不是其他小朋友靠評量卷學得來的。

       祝福這四位畢業生未來一定能夠飛得更高更遠,發揮潛能,加油!

che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益駿媽媽的文章分享/網路傳載,作者不詳)

                           養育優質小孩的訣竅

研究發現,快樂的孩子擁有一些共同的特質,包括:較有自信、樂觀、有自制力。 我們整合專家意見,提供12個訣竅,讓你養育出一個快樂的孩子。


1.給孩子隨性玩耍的時間,不要把生活安排得太有規則:
美國兒童教育學者湯姆斯.阿姆斯壯指出,自由玩耍比有計劃性的活動,對學齡前的孩子來說更為健康有益。父母要避免將孩子的時間塞滿各種活動、課程。所有的孩子都需要有一些無所事事,隨性玩耍的時間。唯有這樣才能讓他們的想像力無拘無束的發揮,讓他們可以悠閒的看蜘蛛織網、研究螢火蟲如何發光,以他們自然的速度去探索他們所好奇的世界。也許,有時你也該放慢你的腳步,拋開你的行程表,跟著孩子的節奏享受生活。

2.教導他關懷別人:
快樂的孩子需要能感受到自己與別人有某些有意義的連結,了解到他對別人的意義。要發展這種感覺,可以幫助孩子多與他人接觸。你可以和孩子一起整理一些舊玩具,和他一起捐給慈善團體,幫助無家可歸的孩子。也可以鼓勵孩子在學校參與一些義工活動。專家指出,即使在很小的年齡,都能從幫助他人的過程中,獲得快樂。並養成喜歡助人的習慣。

3.鼓勵他多運動:
陪你的孩子玩球、騎腳踏車、游泳等,多運動不但可以鍛鍊孩子的體能,也會讓他變得更開朗。保持動態生活可以適度紓解孩子的壓力與情緒,並且讓孩子喜歡自己,擁有較正面的身體形象,並從運動中發現樂趣與成就感。

4.笑口常開:
常和孩子說說笑話、一起編些好笑的歌,和你的孩子一起開懷大笑,對你和孩子都有益處。光是大笑,就是很好的運動。

5.有創意的讚美:
當孩子表現很好時,不要只是說:「很好。」讚美要具體一些,說出細節,指出有哪些地方讓人印象深刻,或是比上次表現更好,例如,「你今天有主動跟警衛伯伯說早安,真的很有禮貌。」不過,讚美時也要注意,不要養成孩子錯誤的期待。有些父母會用禮物或用錢獎賞孩子,讓孩子把重點都放在可以獲得哪些報酬上,而不是良好的行為上。父母應該讓孩子自己發現,完成一件事情所帶來的滿足與成就感,而不是用物質報酬來獎賞他。

6.確保孩子吃得健康:
健康的飲食,不僅讓孩子身體健康,也能讓孩子的情緒較穩定。不論是正餐或點心,儘量遵循健康原則,例如:低脂、低糖、新鮮、均衡的飲食。

7.激發他內在的藝術天份:
雖然科學家已證實沒有所謂的「莫札特效應」,但是多讓孩子接觸音樂、美術、舞蹈等活動,依然可以豐富孩子的內心世界。專家發現,當孩子隨音樂舞動、或是拿著畫筆塗鴉,其實都是孩子在抒發他內在世界、表達情感的方法。孩子喜歡畫畫、跳舞或彈音樂,也會對自己感到比較滿意。

8.常常擁抱:
輕輕一個擁抱,傳達的是無限的關懷,是無聲的「我愛你」。研究發現溫柔的撫觸擁抱,可以讓早產兒變得較健康、較活潑,情緒也較穩定。對於大人而言,擁抱也能讓人減輕壓力,撫平不安的情緒。

9.用心聆聽:
沒有什麼比用心聆聽更能讓孩子感受到被關心。想要當個更好的傾聽者嗎?不要只用一隻耳朵聽,當孩子對你說話時,儘量停下你手邊正在做的事情,專心聽他講話。要耐心聽孩子說完話,不要中途打斷、急著幫他表達或是要他快快把話說完,即使他所說的內容你已經聽過許多遍了。陪孩子去上學途中或哄孩子上床睡覺時,是最佳的傾聽時刻。

10.放棄完美主義:
我們都期望孩子展現出他最好的一面,可是有時候太過急切糾正或改善他們的表現,例如,嫌棄他們沒把桌子擦乾淨,乾脆自己再擦一遍;或是糾正他們一定要把東西擺
到一定位置。事事要求完美,會減弱孩子的自信心與不怕犯錯的勇氣。下次當你忍不住想要參一腳,急著幫孩子把事情做的更好時,不妨先想想看:
「這件事跟健康或安全有關嗎?」「想像10年之後,這件事還有這麼嚴重嗎?」如果答案是No,那麼就放手讓孩子去做吧。

11.教導他解決問題:
從學會繫鞋帶到自己過馬路,每一步都是孩子邁向更獨立的里程碑。當孩子發現他有能力解決面對的問題,就能帶給他們快樂與成就感。當他遇到阻礙時,例如:被玩伴嘲笑或是無法拼好一塊拼圖時,你可有幾個步驟來幫助他:
1.確認他的問題。
2.讓他描述他想到解決方式。
3.找出解決問題的步驟。
4.決定讓他自己解決這個問題或提供一些幫助。
5.確定他能獲得需要的協助。

12.給他表演的舞台:
每個孩子都有特有的天賦,何不給他們機會表現一下?如果他們喜歡說故事,鼓勵他多說故事給你聽。 如果他對數字很擅長,帶著他去逛街,讓他幫你挑選價格便宜的東西。當你能欣賞孩子的才能,並表現出你的熱情時,孩子自然會更有自信心。

 

che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愈早學英文,不一定愈好

  ~ 回應教育部說帖 ( 見「文章分享」欄 )~

文/瀚澤媽媽

 

我是外文系畢業的教育碩士,且是合格的中學英語教師,目前擔任小學英語科任教師。回應教育部的說帖,根據我過去多年來教英文的經驗,以及擔任公共電視Teacher V所遇到的個案來看,我認為愈早學英文,不一定愈好。

    這個個案是這樣的,有一位父親非常洩氣的告訴我,「我讓我的兩個孩子,就讀台北有名的雙語幼稚園,額外再加買的各種英語教材不算,三年總共花了兩百多萬,不僅很少看到他主動開口說英文,連在飛機上都不敢用英文與空服員溝通。上了小學後雖然還沒有英文課,但是也都教他自學,但是他從來沒有主動翻過那些昂貴的英語教材。現在上了小二更拒絕上補習班的英文課,而且奇怪的是小學生考最好的國語,他甚至都只有70幾分….。」

    過去,學習英語是從國中開始,國中的孩子一方面多數的認知發展都已經進入皮亞傑(Piaget)所謂的「形式運思期」,也就是國中生已經能進入抽象思考階段,學習英文也能藉由文法,來學習單字以及造英文句子;另一方面,國中生學習中文已經至少六年,已經對語言有基本的掌握能力,較能瞭解文法概念中的「詞類、時態等等」,甚至可以學習遷移,一次學習許多單字,光是「主詞     動詞    地點    時間」就可以造出許多英文句子。

    但是反觀國小學生或者幼稚園學生,他們認知能力尚未進入抽象思考階段,學習英文主要的方法是藉由生活化、具有趣味性的遊戲或歌曲律動等方法,來帶入。所以家長們可以發現,國中英文課本或參考書中,總是密密麻麻的英文和中文字。而幼兒美語或兒童美語的書本,卻是運用生動的情境故事,從中取出重要句型與單字,並配合有趣活潑的歌曲律動,和教學遊戲,讓學生學習生活化的表達方法。因此,以單字量來說,國中一年所學的單字,絕對比兒童美語一年所學的多。國中生除了背單字外,甚至被要求寫出句子、閱讀簡短的文章。而對於一年約可完成四期的兒童美語來說,能將單字背好,算是很棒了。

    有一次,聽一位小二孩子的母親說,「我孩子的英文才學不到一年,老師就說他已經有國一的程度了….」。我想,他對孩子期望非常高,卻忘了以前我們這一輩,國一的學生也是英文初學者,雖然那一位小二的學生非常幸運的能提前學美語,但是我相信他也只是學了幾個國一學生會學的句型,可能沒辦法像國中生一樣,除了聽與說之外,還能讀、寫。

    在天下雜誌「孩子,我要你比我更國際」的教育專刊中,曾經探討許多英語學習的問題。其中,學者就談到「本國語言能力奠定基礎,將有助於孩子學習第二外國語….。」因此,我個人認為愈早學英文,不一定愈好。因為,許多幼稚園或者兒童美語補習班,都以要求國中生學習英文的方式,或者希望用速成的方式來教小孩寫英文字、背單字,往往會適得其反,不僅孩子(幼兒)沒興趣,還可能會扼殺孩子對語言的興趣。在本文一開始所提到的例子便是如此。

    事實上,我寫這一篇文章的目的,並不是要試圖影響雙語幼稚園或者兒童美語補習班的生意,而是呼籲家長,不要把「為了小孩好」當成是藉口,逼迫孩子達成自己未竟的目標,把孩子當成實現自己理想的工具。我也相當能理解「天下父母心」,只是孩子在每個年齡層,有該學習的任務,並且透過感官的經驗、提高生活自理的能力、發展自己的潛能,而不是「只要把英文學好,其他什麼都不用管」。

    不可諱言的,我曾經接觸一些從小就讀同一家雙語幼稚園的小朋友,他們因為從小就開始學習英文,所以發音方面也有很好的表現,甚至相當喜歡英文;相反的,也有如同上述個案般的討厭英文的孩子。問題在哪裡呢?原因還是:個別差異。孩子的個性、興趣、學習方式;父母的關心、態度;美語學校/補習班的教學方式、內容….等等,都可能是重要的原因。所以,不要因為操之過急、而扼殺了孩子的興趣,並且要能關心與瞭解孩子的學習與成長,應該是對孩子最有幫助的。

    個人經驗,歡迎共同討論。    

che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親子間的溝通


~奕萱媽媽的文章分享~


 


奕萱是個很聰明、很精明的小孩,很多事情不能隨便帶過,敷衍她,他跟奕霏的個性不一樣,讓我覺得很頭大,她不是乖乖聽話的小孩,甚麼事要問到底,要嘗試,喜歡新鮮的事,對於她,要用講道理,要她知道後果,以下的文章與大家分享。


 


親子間的溝通經常是父母親說的比孩子聽進去的多,尤其是當父母經常尖銳高昂的聲音去提醒孩子,孩子往往都不會認真的聽進去,因為就像是狼來了的故事一樣,過度的提醒,對於孩子來說已經不足為奇了。


 


而一個稱職的父母反而是要以心平氣和的口吻和孩子說話,在重要關頭時,再加以提高音量,給予有建設性的提醒,孩子才能警覺事情的重要性。由以上的說明可以知道要做有效能的父母首重於親子溝通,善用肢體語言,給予孩子眼神的尊重;點頭予以接納;身體前傾表示對孩子的話語感到有興趣,並願意一起解決。


給予重點字的重述語句;以換句話說的方式來詢問孩子,蒐集更多的訊息;邀請孩子舉例說明,並在孩子表達後給予摘要整理,漸漸的以開放式語句、隱約式鼓勵讓孩子訴說心中的想法、行為的原因。


 


除了以上的方式和態度之外,與孩子溝通要以同理心的方式表達,接納孩子,和孩子討論問題的解決方式,培養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可藉此經驗給予孩子機會教育,訓練孩子釐清自己的問題,調整自己的方式去處理問題,而非過度焦慮,驟下結論,將責任攬在自己的身上,造成自己無謂的壓力,也容易形成反效果。


 


此外,父母不需要過度去介入孩子與他人相處間的某些行為,孩子之間有他們的遊戲規則,父母只需做一位好的傾聽者、陪伴者,協助孩子解決問題,讓孩子知道不論在外面受到多大多小的風雨,家裡都有願意接納他們的人。針對親子溝通父母應該使用,「我的訊息」的方式,描述具體的事實,表達自己的感受,說明理由或原因,最後在陳述期望或要求,而非歇斯底里情緒化的表現,讓孩子也了解父母的想法,理性的溝通,才能創造雙贏的局面。


 


盡量的鼓勵孩子,但鼓勵並不等於獎勵,盡量強調孩子好的或積極的一面,肯定個別能力,重視努力與進步,協助自我評價,少做比較,信任孩子的能力,不吝嗇給於孩子欣賞與感激。多給孩子一些空間去成長,讓他們從經驗中學習,父母應該放下自己過多的憂慮,讓孩子學會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並且協助孩子去面對多元的文化與社會,學習不同的人際關係,以身作則成為孩子良好的模範,陪伴孩子健康的成長,讓自己做一位稱職又愉快有效能的父母。(張老師基金會提供)

che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的天籟之音:女兒開懷笑聲


~童年僅有一次,成長不能重來!~


 


對於寶貝女兒的幼兒教育,我的理念很單純,就是讓她每天都快快樂樂的期待上學去,很幸運的喜兒園滿足了我的需求。


 


女兒從小班開始就在喜兒就讀;直至今日為止,她每天都非常高興的能到喜兒園去,而且有很強的學習慾望與好奇心,我深信這是喜兒園開放的教育方式,激勵誘導幼兒的本性潛能,喜愛接近大自然,好奇的觀察周遭環境,而非強制性的填鴨揠苗助長,進而日積月累的蠶食幼兒的自我學習動力。所以每天看女兒快樂的學習,健康的成長,是多麼幸福喜樂的一件事,尤其是她放聲開懷的笑聲,對我來說彷彿天籟之音,煞是好聽。


 


在短短數年的童年時光,感謝喜兒園提供的教育平台,讓我與女兒一同歡樂成長的過日子,因童年僅有一次,成長不能重來!


 



   余慶瑜 / 孟晴爸爸



   


    


 

che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就是那份執著

 

五年前,滿懷著對幼教的憧憬,想找一間屬於「開放教育」的幼稚園,可是找了再找,仍然找不到有「開放教育」理念的園所,最後碰到美玲老師,美玲老師說:山上有一間『喜兒』,可以上山看一看喔!就這麼一看,就是五年。

還記得尚豐剛上學的情景,足足適應上學的日子二個月,期間的酸甜苦辣只有我和爸比最清楚明白了,還好,祐綸的上學有哥哥陪伴,可是每一次和爸爸說「再見」那種難分難捨的感覺,也是讓人心疼不捨呀!

曾幾何時,家人說:我們家附近就有幼稚園啦,為什麼還要大老遠跑到陽光山林去唸書呢?(因為舊喜兒在陽光山林)當時我只有笑一笑,不做任解釋,可是在內心深處是在掙扎的,因為我真的不知道,我的這份執著「對嗎」?

又有幾次,同事們也問我,為什麼不把自己的小孩帶到自己的園所呢,這樣不但看得到孩子的生活自理,也可以知道孩子各方面的情形呀!雖然當時的我也是笑一笑,可是我也回了一句話說:因為我真的很喜歡「喜兒」的教學方式。長久以來一直承受著一種莫名的壓力,因為我身邊週遭的家人和朋友,都非常質疑為什麼我要這麼辛苦把孩子送這麼遠的幼稚園呢?幼兒教育,不就是吃一吃點心,玩一玩而已嗎?不,決不是僅僅而已,因為我知道,幼兒教育,是會影響孩子長長久久的!所以雖然有這麼多疑惑的聲音加諸在我的身上,可是我還是堅持自己那份執著,因為我有爸比的支持,而我也相信,喜兒的老師是最棒的,對於我們的寶貝也總是給予最真誠的照顧,就因為這樣,所以我堅持。

                                                【尚豐.祐綸媽咪96.4.26】

che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12 3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