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皮亞傑
(轉載自格物致知學習網)
編按:喜兒一直服膺瑞士心理學家皮亞傑的兒童認知發展理論:幼兒知識的學習與建構是需要透過操作才能達到,特別是七歲以前的幼兒必須透過遊戲、生活體驗才會落實,而不是依傳統的教學把抽象的文字、符號要孩子死背強記(這不過是要孩子像鸚鵡學話罷了)。然而皮亞傑是誰?他的理論又是什麼?一般人並不太知曉,喜兒在此轉載有關他的文章供家長參閱。
皮亞傑(Piaget,1896-1980)
皮亞傑(Piaget,1896-1980)是瑞士的教育心理學家,他的認知發展理論(cognitive development) 是近代認知心理學中最重要的理論之一。
他一生共出了五百多篇論文及五十幾本書。
他以兒童為師。
他最關心的問題是:知識是怎麼形成的?
皮亞傑的生平簡介
1896年,皮亞傑出生於瑞士紐夏迪爾城。從小就對自然科學(生物)感興趣,他在十一歲就發表了一篇有關白化麻雀的論文,他寫這篇文章的目的只是為了讓圖書館員別再因為他是小孩而敷衍他。到中學畢業前,已經發表了二十幾篇文章,其中十五歲( 1911年)發表的那一篇還因此收到日內瓦博物館的聘書。 1918年(22歲)獲紐夏迪爾大學博士學位(生物學)。
他在生物學方面有卓越的成就,但是他對哲學、心理也有相當大的興趣。拿到博士後,前往蘇黎世、巴黎,在精神科醫院工作,研究變態心理學。
他為什麼不繼續研究生物,他到精神科診所做什麼?
1918年,皮亞傑在蘇黎世的精神病院工作,探索精神病患的內在世界,同時一方面在大學聽課,一方面研究佛洛伊德 (Sigmund Freud, 1856~1939)等人的學說。
1920年,皮亞傑在巴黎比奈實驗室工作(比奈,Alfred Binet,1857~1910, 智力測驗之父)。他注意到在智力測驗時,發現許多兒童對同樣的問題都有相類似的錯誤回答。他想瞭解,兒童是憑藉怎樣的思考模式,而得到這些錯誤的答案。他同時也在一家醫院研究異常的兒童。 因為這些兒童的語言能力相當缺乏,所以他對這些兒童施測時必須加上一個重要程序,就是兒童不只要回答問題,而且要操作物品。
精神病患及遲緩兒童的『異常』和正常兒童的『錯誤』開啟了皮亞傑對兒童的研究。
- 『錯誤』及『異常』有什麼價值?
- 皮亞傑研究兒童的方法稱為『臨床晤談診斷法』
- 皮亞傑發現能將生物學和認知論融合在一起的,就是認知心理學的研究。
- 他由『描述兒童思考方式』著手,以臨床晤談的實驗方式研究兒童的智慧,並運用在認識論上。他發表了許多有關兒童心理方面的著作。
1921年瑞士日內瓦盧梭教育科學研究學院主任請他擔任研究組組長,當時皮亞傑才25歲。這是一所新興的師範學院,研究兒童發展、訓練教師。
1922~1932的十年間,一方面教學一方面觀察紀錄孩童的言行舉動,並與孩童對話以了解他們的想法。發表了一系列文章及五本書。
- 《兒童的語言與思想》 《兒童的判斷與推理能力》 《兒童的外在概念》《兒童的自然因果關係概念》《兒童的道德判斷》
這十年間,他結婚,生了三個小孩。皮亞傑和妻子觀察他們的小孩,在1930和1937分別出了二本書。
《兒童智慧的起源》《兒童的本體結構》
- 皮亞傑對嬰兒的研究使他深信,兒童的思想(智慧)是來自於行為(動作、操作),而非語言。
1930~1970年間,皮亞傑和同事茵海爾德(Inhelder, B.) 和斯敏士克(Szeminska,A.)合作,進行『兒童基本科學概念之研究』,從此,兒童科學概念發展的研究成為皮亞傑的興趣,有關的著作層出不窮。他的這些研究,引發了其他學者對中小學生甚至成人做了許多相類似的研究。
- 為什麼他會開始研究兒童基本科學概念?
- 1928年,愛因斯坦到瑞士講學,他皮亞傑的研究相當欽佩,他建議皮亞傑研究兒童的速度及時間的概念。(愛因斯坦與皮亞傑的見面)
- 1929年,皮亞傑應聘到日內瓦大學的科學思想史教授,使他深入物理、數學、生物、歷史,因而更體認『兒童科學概念研究』的重要性。
- 皮亞傑接受愛因斯坦的建議進行這方面的研究,在1946年完成《兒童時間概念的發展》《兒童運動與速度概念》兩本書,1948年與茵海爾德等合作出版《兒童的空間概念》《兒童的幾何概念》二本書。
1936年,獲頒哈佛大學榮譽博士學位。終其一生共榮獲了三十多個全球各地的大學及學術團體所頒發的榮譽博士學位,更負責主持多項重要國際聯合的會議、組織與團體,他一生中所得到的大大小小獎項不計其數。
1980年,九月十六日於日內瓦與世長辭,享年84歲
法文版 |
內容 |
書 名 |
英譯本 |
1927 |
物理現象因果 |
The Child's Conception of Physical Causality. |
1960 |
1941 |
物質的量、重量、體積 |
The Child's Construction of Quantities. |
1974 |
1941 |
數 |
The Child's Conception of Number. |
1952 |
1946 |
時間 |
The Child's Conception of Time. |
1969 |
1946 |
運動與速度 |
The Child's Conception of Movement and Speed. |
1970 |
1948 |
幾何 |
The Child's Conception of Geometry. |
1960 |
1948 |
空間 |
The Child's Conception of Space. |
1956 |
1955 |
邏輯思考 |
The Growth of Logical Thinking From Childhood to Adolescence. |
1958 |
1959 |
邏輯思考 |
The Early Growth of Logic in the Child. |
196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