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孩子健康飲食再進言

 

從塑化劑事件談起 ~

 

 

親愛的家長:

 

最近塑化劑事件似乎塵埃落定,但是民眾對飲食安全與健康的警覺才正要開始。曾經涉足餐飲業兩年的我,深知只要是加工再製的食品,都會摻入化學添加物,加上政府法令不足、管理不夠周延,食品安全亮紅燈是意料中之事。

 

報載台師大化學系教授吳家誠透露,人們所吃的食物,其色澤、香味、口感都可以在實驗室以化學物質調配出來;愈濃的色、香、味食物,就愈要承受人工調味、塑化劑的風險。例如烘焙的麵包若是天然,香味容易在短時間內就揮發掉,塑化劑卻能使色澤均勻、香味安定持久。我們只要走一趟西點原料供應店,就知道教授所言屬實,各色各樣的色素、人工甘/香味琳琅滿目,價格也很低廉。

 

在現實生活裡,我們每天都會吃、喝到含有人工色素、化學添加物的飲食,對外食家庭而言更是如此:打從早餐的包子西點麵包/瓶裝飲料,中、晚餐外食的豆類製品、丸子、調味料(如味素、辣醬、醬油膏)等等,雖然看起來每樣的添加物含量都不多,但日積月累的結果,無法排出體外的化學物質就開始影響我們的身體,一旦免疫系統不能負荷時,某些慢性病症就出現了。

 

這個學期起,謝謝家長的配合,喜兒孩子所帶來的早餐有明顯的改善,種類已呈多樣性,不過含色素、人工甘味、多種添加物的食物仍很常見,如著色饅頭、包子(紫的、黃的),人工甘味麵包、調味乳(草莓、蘋果、水蜜桃、巧克力…),有時還看到點心類的關東煮、銅鑼燒、西式餅乾等充當早餐。

 

成人有權以任何理由決定自己的飲食,但是當幼兒還沒自主權時,為他們飲食健康考量的責任,就落在我們成人身上。我們也許無法使孩子的飲食完全沒有添加物,但這是多與少的問題,我們讓孩子接觸含有添加物的食品次數愈少,幼兒身體器官的機能就愈能健全發展。藉此塑化劑事件,我們瞭解到食品添加物肆虐的嚴重性,同時也是調整幼兒飲食選擇及習慣的最好契機。

 

表面上,飲食營養與健康似乎是一門專業,但是我認為只要像我們祖母那一代的飲食習慣,把握以下的原則,雖不中,亦不遠矣。

 

1.      吃得天然清淡

目前,我們購買食品已會注意到上面的標示:安全日期、成份、營養組合,但是當內容的名詞繁複難懂或籠統含糊時,我們很自然傾向信賴品牌與口碑;然而,這次事件卻連很多知名品牌都「淪陷」了。天然沒有加工的食物雖然沒有標示,但它容易腐敗的特質卻是顯而易見,我們更可以透過觸覺、味覺就能感受到它的鮮度。在幼兒發育還未健全時,給他吃得天然清淡,除了維護幼兒味蕾的敏銳度外,天然食物的營養也是原生、最好的。

 

2.      吃得均衡多樣

             我小時候的食用油雖然是豬油,但是清瘦的人居多、有心血管疾病的也很少,因為每餐所吃到的蔬果瓜豆,其加總比例仍比肉類多。曾幾何時,我們的飲食西化(嚴格而言是美國化),主流食用油已是不含膽固醇的植物油,但是再製果汁、糖水飲料逐漸取代了白開水,大魚大肉成了主菜,加上加工零食的盛行,幼兒的食物種類逐漸窄化,肥胖兒童的比例升高。上周衛生署公布:國人去年十大死因中的病症,就有五種與肥胖有關(惡性腫瘤、心臟病、腦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據研究,兒童時期肥胖,不但會有上述疾病風險的因子,同時也使成年時肥胖的危險明顯增加。至於引起幼童肥胖的主因,是偏食所致,其次才是缺乏運動。因此,讓幼兒飲食多元與均衡,應是學校與家庭共同的責任。

 

    最後,我想借用美國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首名「食物無罪」一書作者,麥可‧波倫Michael Pollan的話和大家為孩子的飲食一起把關:

 

1.      食物中有看不懂的成分不要吃

2.      不會壞的東面千萬不要吃

3.      含有五種以上添加物的食品也不要吃

 

                                                                                    黃廣祥2011/06/20 

        附記:

喜兒這個學期以來,由於爸媽的體貼與慷慨,孩子慶生會的蛋糕花式艷麗、愈來愈大,孩子們從淺嚐轉為飽食。一個班級輪完再加上別班的分享,每年會吃上十數次的色素+添加物的奶油蛋糕。由於慶生會的目的貴在讓幼兒學會分享,蛋糕只是其中之一的媒介,未來大家可以水果、健康零食、喜蛋等作替代;我們最近會透過老師的教導,讓幼兒瞭解生日不必然與蛋糕劃上等號。假如,真的拗不過孩子,生日當天晚上買塊「純」蛋糕,點上一根蠟燭與孩子在家共渡,更添增家的溫馨氣氛。

arrow
arrow

    che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