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幼兒共讀

談協會在公園裡的「週日悅讀」~

文 / 黃廣祥

  圖 / 喜兒親子協會

 

0.9.jpg

大家都知道故事繪本主要是給學齡前的幼兒看,它的特色就是以圖為主、文字為副,甚至有些繪本連文字都沒有。但是,很多時候成人給孩子唸讀繪本時,拿起來就是一頁、一頁唸給孩子聼,幼兒就被動地接收繪本裡的內容,錯失了可以先有自主探索的機會,往後就算翻閱,他也會一再要求成人講給他聼,因為,幼兒被「先入為主」的故事框住了。

0.jpg

有別於其它閱讀活動,喜兒親子文教協會在楊梅四維公園推動的「週日悅讀」,說書人先從封面到封底一頁一頁地翻給幼兒看,每一頁都會問:「你有看到什麼?」「他在做什麼呢?」「還有其他的嗎?引導孩子看著書中的圖畫作回應,過程中若有說法不對或不一樣的地方,說書人不會去矯正他,讓他自信地在眾人面前繼續說出自己的想法,別的孩子見狀,受到激勵也就接連舉手發言。待孩子整本書都看完、發言完畢,這才輪到說書人依照作者的文字唸,讓孩子在分享過圖畫後知道作者的想法。於是,這本書在幼兒的心目中就有兩個版本:一個作者的、一個他的(或者融合別的孩子)

0.5.jpg

這樣的方式有什麼用意呢?

  1. 讓孩子對這本書先擁有詮釋權。成人一開始若不去強調繪本的文字含意,而是鼓勵孩子專注於圖畫所呈現,並把看到或想法說出來,幼兒就會發現他可以用自己的角度去「看」這本書,閱讀動機和樂趣就能自發起來,往後不再非要成人來講述不可。

0.2.JPG

  1. 學習聆聽並包容不同意見。現場裡,不同孩子對書中繪圖會有不同的發現與想法,在每個人都能發表自己的看法時,其他人就有機會聽到別人的意見,同時也觸動了他的思考;繪本有了孩子不同的詮釋,故事內容因此豐富而多元,這就是創作可貴之處(一本書、一幅畫,看的人因為有不同的角度,就會有不同的解讀,然後產生不同的感受和啟發)

00.jpg

  1. 提供幼兒在公眾面前表達的機會。有些幼兒會害羞,尤其在陌生人面前,雖然剛開始不敢啟齒,但來了一次、兩次或三次後,受到現場發言氣氛的影響,他漸漸就會無所畏怯,暢所欲言。

page6.jpg

另方面對成人而言,也是很好的歷練和觀察:

  1. 說書人提出什麼樣的問題會導出什麼樣的回應。它可以讓孩子面面相覷、全場鴉雀無聲,也可以彼起此落、熱鬧發言。說書人會發現主觀性的對話無法瞭解孩子原有的想法,只有客觀的提問才能導引出幼兒源源不絕的回應。

0.3.JPG

  1. 有的幼兒天馬行空的聯想、有的卻能觀察入微。這提供了成人一個觀察及瞭解孩子很好的機會。十個孩子十個樣,加上不同的年齡、性別、特質都會有不同的反應,有些發言內容甚至超出成人所想像,令人驚艷。

0.10.JPG

當故事講完,說書人在現場還會有後續的活動:請孩子對這本書喜歡的、感受最深的把它說出來、畫下來,或者跟故事有關的帶動唱、摺紙等,這些都是希望孩子對這故事繪本有更深的連結與聯想。

0.11.jpg

0.4.jpg

後記:協會的週日閱讀持續進行了六週,無奈天氣愈來愈冷,公園裡的風愈來愈大,活動因而12月27日起暫停。待春暖花開的三月再復辦,但有興趣的家長可用以上方式在家裡和孩子一起探索繪本,或者邀三、五好友的孩子來共讀共享。

arrow
arrow

    che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