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幼兒管教與處罰

 

/  黃廣祥

                                             喜兒的"叔叔"  

 

 

DSC_0481.JPG

 

 

來喜兒參訪的家長,其中有些人跟我們討論到幼兒的管教,最後自然觸及到以下的問題:你們會處罰孩子嗎? 答案是肯定的。如何處罰? 剝奪其遊戲的權利或靜坐。有人聽了懷疑其效力,有些家長卻能會心一笑,同意從孩子的角度而言算是很嚴重了。

 

如何看待管、教、罰?

 

幼兒的成長發展是以自我為中心開始,他的行為與習慣形成先從自身需求出發。當他對外探索,其行為影響到安全、衛生、健康或干擾到別人時,幼兒就會被告誡,甚至被要求調整所作所為,若屢說不聽,成人將加以處罰來制止他不當的行為。

 

在管、教、罰的過程,有的孩子接受教誨,有的卻是屢說屢犯,這是由於每個孩子的理解力、自控力發展有所差異;另方面,學齡前幼兒的行為發展正處在西方人所謂的「嘗試但會錯誤」(try and error) 階段,大多數孩子需要重複犯錯才能調整過來,新的習慣或行為更要一段時間來醞釀而成。 成人須以平常心看待,切莫加重其罰,讓雙方不知不覺陷入一個惡性循環裡。喜兒的多年經驗是:成人要耐心、平和地用同樣方式讓孩子重覆體會,若不斷變換處罰方式,除了增加幼兒調適的障礙進而產生焦慮,更會造成反效果。

 

11e06c2b9a1cbb418b0db72b0618cb6a

在管教幼兒過程,成人的肢體語言會影響到對孩子教誨的效果

 

喜兒的處罰方式

 

           喜兒在給新進同仁的「師生互動守則」裡,有關處罰有五條:

  1. 限制當下使用玩具權利(例:不收拾玩具)
  2. 限制當下和同伴遊戲權利,只能從事個人活動(例:語言或肢體騷擾同伴,勸告無效)
  3. 限制當下從事特定遊戲的權利(例:不遵守該項遊戲的規則)
  4. 限制從事任何活動的權利,靜坐數分鐘;遇到尖叫哭鬧、發脾氣摔物品則需隔離他處靜坐,由行政老師陪伴及處理。結束後,須再次讓他瞭解受罰原因(例:屢說不聽、情緒失控、攻擊同伴等)
  5. 練習正確適當的動作(例:搬椅子動作不當、收拾玩具動作粗暴、衝、跑上、下樓梯

 

a7df351220f8a94ff0190e2fc5bbd3a4

管教有時也可借助同儕相互影響的力量

 

上述最重的就是「靜坐」了---幼兒所有的自由在特定時間裡被限制。「靜坐」對孩子來說雖然是處罰,但其實是給雙方的一個暫停、緩衝,它讓孩子有冷靜的機會,特別是他情緒失控時,也讓正在忙的成人得以把手上事情告一段落,並思考後續如何和孩子對話。

 

靜坐有兩個關鍵:時間和善後。幼兒的天性不耐久坐,加上還未建立明確的時間觀念,坐得愈久,静坐的效果就不斷遞減,有人用一歲一分鐘作為依據,換言之,一位學齡前的孩子得宜的時間大約是六分鐘內,但仍可視孩子的狀況略作縮短或增長;靜坐的重點在「緩衝」而不在「懲罰」。再來是善後,時間到了成人須要跟幼兒對話,讓他瞭解靜坐原因,但不適合長篇大論,愈小的孩子愈需要簡短明瞭的話語。

 

IMG_4529.JPG

在秩序與安全的管教上,規則要明確公平,並須思考到孩子在嘗試過程會發生失誤

 

                以上是對一般幼兒而言,若遇到特殊孩子或個案,靜坐、隔離都無效怎麼辦?成人就應回顧、檢討孩子所處環境、規範制定、事件處理過程,看當中是否有哪個環節還有調整的空間;並且再從家長晤談中,得到相關推測幼兒行為背後真正原因的機會,尋求學校行政、特殊教育、體能或藝術治療等管道,以協助幼兒調節其注意力或情緒。

 

負面表列、謹言慎行

 

        雖然有了上述那些方式與配套,一些可能有不良副作用或後遺症的言行在喜兒也表列出來,園裡的成人必須小心運用或者避免加諸在孩子身上。

 

  1. 慎用大聲叱喝或叫駡。當孩子的行為危及自己或他人安全時,在情急的情況下,確可收到震懾的效果。若只是糾正一般錯失,成人應以平和但嚴肅的語氣來對待,因為幼兒聽到成人吼叫,會處在慌亂狀態而無法好好思考;久而久之,他將疲乏掉或被模式化,成人也就陷入「要愈來愈大聲」的窘境裡,否則孩子會不當一回事。

 

e24fce27c623f63c2a93ada1b641dae8

「循循善誘、允許犯錯」才是管教有效的關鍵

 

  1. 幼兒若安置到別的地方靜坐必須視線所及,否則要有成人陪同;不可把幼兒隔離到别的班級去,這會造成有些幼兒心靈上的衝擊及驚恐,那是因為其認同感與歸屬感被剝奪所致;身處在不熟悉的環境,接收别的孩子異樣眼光和質問,將使他產生複雜而負面的情緒,如屈辱(覺得很沒面子)、憤怒(怪别的孩子多事)…嚴重的還會產生對自己失去信心。

 

  1. 不可跟孩子說些現實做不到的事情作為嚇唬或處罰(如:不准回家、上廁所、午睡、用餐)。由於在喜兒不會也不允許兌現,久而久之,孩子就會漠視成人的言行。

 

20ea72170da0a94bd2a737923d609f96

愈小的幼兒愈需要「先做朋友、再說教」

 

  1. 不在公衆或人來人往的地方,長時間教訓孩子或罰站。因為當他人經過的注目或好奇走來旁觀,都會影響幼兒的自尊心,脆弱者其稚小心靈因而受創、強悍者則先把心情武裝起來、擺出不在乎的樣子,這又可能激起成人的情緒,並導致更强烈的作法。公然處罰還有别的副作用,它會產生「殺雞儆猴」、「寒蟬效應」,讓其他原來天真的幼兒開始學會「察言觀色」、「見機行事」,有些精靈的小孩為了怕被波及甚而做出討好成人的行為,這些都是我們不樂意看到幼兒在這階段所應建立的能力。

 

  1. 不因處罰孩子導致自身的不便、委屈作為事後對某些孩子或全體訴苦。天真的幼兒看到成人難過,受罰者會自責或憤恨,別的孩子則會替成人產生不平與同情,轉而埋怨受罰者;其它如「連坐法」、「抓耙仔」也在禁止之列,因為這些都有離間幼兒彼此情感的效應。

   

假如幼兒有一百種語言,成人管教孩子相信也有上百種方法,如何在眾多方法中挑選一些既能教化孩子,又能避免產生不良的副作用或後遺症,也許就是我們智慧所在,以及作為一個成人的價值罷?! 

239a747fb125452ec4ffae5de9ccbf90

arrow
arrow

    che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