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農場體驗趣
文 / 藍怡雯
圖 / 喜兒親子文教協會
編按:疫情放緩下的喜兒親子協會在八月中,辦了一次大型會員聚餐及闖關活動。由於很難兼顧每位會員家長都能同時參加,協會透過熱心的理、監事,開始陸續推出小型的親子活動與課程,讓家長和孩子配合自己的時間、喜好有不同的選擇。農場半日遊就是在種情況下成行。謝謝令蕎媽媽撰文,她流暢的文筆替此行留下了生動的記錄。
時至初秋,氣溫適中的天氣正是戶外活動的絕佳時機,在喜寶媽咪的引薦之下,我們來到鄉田有機農場。農場位於楊梅高山頂,沿著高鐵下方的31公路,切到無法會車的鄉間小路,就在開始懷疑導航的時候,看到了農場的招牌,非常醒目的懸掛在網室設施外圍,我們把車子停在看似無人居住的三合院前,農場就在對面,除了網室之外,四周看不見什麼現代建築,沒想到短短數十分鐘的路程,有著彷彿時間被按下暫停鍵的地方。
等著大家陸續抵達之前,農場主人拿著水溝夾,在農場外的水溝裡信手拈來就是一隻螯蝦,戶外活動鮮少看到的水生生物,在這個瞬間吸引了孩子的目光,湧現了一股「掏蝦熱」,沒有工具的孩子們觀察被抓上來的螯蝦,長長的鬚鬚、大大的夾子,別看牠們小小一隻想抓來把玩,一個不注意被夾到手指,雖不至於受傷,應該也是畢生難忘了。
在大家到齊之後,農場主人引領著我們進到農場,介紹他們的網室栽培,以及如何使用物理方式來減少蟲害,一間一間的網室蔬菜,一大片的玉米田,還有混作的高麗菜、青蔥等作物,木瓜樹、火龍果、木鱉果,孩子們看的目不轉睛,原來這就是水果的家。我們進到一個網室,裡面沒有作物,只有數張課桌椅合併起來的大桌子,看似簡單又帶點溫馨,我們在這裡享用順口又清香的仙草茶、綿密又香甜的水煮地瓜,咦?怎麼有幾口地瓜是苦的?農場主人拿了兩個煮過的地瓜給我們聞聞他們的差異,一個有濃濃地瓜味,顏色是黃色;另一個帶有淡淡的花香,顏色比較深,原來後者的地瓜在土裡被地瓜蟲啃咬過,吃到會帶有苦味。
待孩子們人手一隻工具後,來到地瓜田裡挖地瓜,第一眼看到地瓜田,葉子少到跟期待中的不太一樣,一問之下才了解,食用地瓜跟食用地瓜葉是不同品種,而今天我們挖的是台農57號。小孩們不停的挖,哪管什麼品種,看到地瓜通通挖起來就對了,說是用挖,還不如說是用拔的,看到身體已經可以被小手掌握的長度,工具一放下,用拔的比較快,因此常常可以看到被截斷的地瓜。大人小孩同心協力,挖出來的地瓜逐漸變成一個小山丘,還沒挖完呢!沒想到才短短幾節的土丘,居然有這麼多的地瓜,也沒想到光是一個地瓜,知識量這麼豐富。
參加活動的前幾天,我剛好到七股出差,沿路看到好像是棚架的農地,好奇問在地人:「這是種葡萄嗎?」他驚訝的回答我:「這是種番茄啦!妳是都市人嗎?」一個瞬間也不知道怎麼回應,我們吃到很多作物,卻幾乎沒有機會去認識這些作物的生長歷程,藉由農場參訪的機會,讓小孩親身體驗作物的種植方式,了解農夫取得這些作物的辛苦。
農藥提供了一個提高產率、降低成本的選項,而鄉田有機農場的主人選擇了高成本的有機栽培,以使用物理防治及混作共榮的方式,達到環境友善的目標,從一進門開始的講解與沿路導覽說明,不吝向我們分享他的栽種方式以及他的各種作物,字裡行間感受的到農場主人的有機栽培的熱忱,感謝有你們,持續為了環境永續而努力,還提供孩子們了解這片土地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