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黃廣祥


 


 


 


喜兒重視傳統節慶。


 


曾經有家長問及為何喜兒都不過耶誕節、甚至近年來流行的萬聖節?主要原因是我們在乎節慶背後的文化連結。耶誕節的前幾天是我們傳統的冬至,喜兒忙於讓孩子學習搓湯圓、到傳統市場體驗眾人為拜拜採買的那份忙碌、感受季節變換所帶來周遭事物的變化‧‧‧這些都是幼兒可以察覺到的,從而在情感上與節慶作某種程度的連結。但是耶誕節呢?我們沒有西方人那份過節的感受與文化,除了過多的商業行為所堆砌起來的表象﹔更不用談到萬聖節了。


 



 


有別於往年在陽光山林社區提燈,今年的元宵提燈提前一天(2/8周日晚上7:30)在剛搬來的新校主辦。一如往年,我們在一周前即讓幼兒把自己帶來的奶粉罐敲作燈籠,能力未逮的幼兒則由老師手協助敲打;孩子一邊釘燈籠,一邊還可以聞聞罐子裏面剩餘的、好香的奶粉或美祿。「釘燈籠」一方面鍛練幼兒的小肌肉,其次也讓他們以「生產者」自居,體驗動手自製的樂趣;安親班的孩子則彩繪自己的紙燈籠。當天晚上的節目有猜燈謎、提燈散步及吃湯圓。


 


 


 


燈謎部份:我們把謎題放進紅包袋(難易程度依年級設計),再請孩子上台拆封,讓每個人都有機會面對觀眾說出心目中的答案。


 



 


孩子們參與的興緻非常高昂,大家都很有耐心等待輪到自己,也很有興趣聽別人的答案。到了提燈散步,孩子和爸媽先繞園圍圈,讓彼此都能欣賞到別人所製作的燈籠,當音樂響起,大家同唱「提燈籠」歌,幼幼班更毫不膽怯的出來演唱「螢火蟲」。


 



 


 


 


待創辦人潔玫老師致辭後,大家即魚貫步出園外在附近的巷子漫步:孩子提著燈,奶粉罐裡的燭火搖晃出變幻的光影;大人大手牽小手,孩子走在影子裏,背後的路燈把爸媽的身影拉得好大好長。這次來的人很多,安親班的家長也踴躍參與,長長的隊伍引起周遭的居民出來觀看,畢竟孩子在街頭巷尾提燈的景象已不復多見。


 




 


雖然那天晚上的月亮躲在深厚的雲層內,但大家熱情不減,彼此有說有笑、繞了半小時的巷子才回到園裏品嚐廚房阿姨現做紅豆花生湯圓。我們感激家長熱烈的支持,也謝謝孩子們讓大家擁有如此美好的今年第一個滿月的夜晚。


 


附記﹕更多照片在部落格相簿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heer 的頭像
    cheer

    桃園市私立喜兒幼兒園

    che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