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學年家長讀書會
編按:本學期的讀書會家長參與的很踴躍,雖然有些家長未能出席11/27晚上的心得發表,但大部份的家長都買了書來讀。在發表心得的那個晚上,更有一位爸爸暫代媽媽出席。這次選書是蔡穎卿的「媽媽是最初的老師」,這本書在2007年出版,很快就成了暢銷書,之後作者陸續出了多本親子教育的書,目前已是知名作家。我們選她的第一本,理由不是因為暢銷,而是當初她並不是為了出書而寫。這本書帶給我們很多省思,尤其很重要的兩點:
1. 甘於平凡--以作者的學、經歷,能力來論,她算是社會菁英了,但她卻對平凡的家事料理、子女教養盡心盡力,甘之如飴,稱職地扮演了既傳統又現代的母親與妻子的角色,她更給我們帶來啟示:每個家庭的父母都在做著跟她同樣的事,但是只要專注,原本平凡也可以創造不平凡(她的孩子)。
2. 找出連結親情之道--每個家庭都是獨一無二的,連結父母與孩子間的親情方式也各異﹕有的是在餐桌上、有的是散步裡……無論如何,正如參加讀書會的一位家長所說,作者的家庭我們是學不來的。只要找出專屬自己的方式,那怕是半句話、一個擁抱又有何不可!?
以下是家長在讀書會發表心得的內容。
記錄 / 龔其恬 整理 / 方潔玫
潔玫老師:本書作者蔡穎卿是一個重視家庭及自己責任的媽媽,她自律甚嚴,把自己的事做好,也為別人著想。這本書是她的家庭隨先生工作出國之後,兩個孩子在曼谷接受國小三年級跟一年級教育起,中間一度回到台灣一年,再出國到曼谷、新加坡,到大女兒申請到美國大學一年級,這十年間孩子受教育的手札。作者把國外生活作記錄,所有小孩寫的東西、圖畫都留下來;本來只是作為和親友分享的生活紀事,後來因為機緣才出了書。
她這本書出版後,很多讀者請教她有關教養的問題,她自謙非教育專家,但後來仍是把自己教養孩子的心得加以整理,出了多本親子的書,其中最新一本「在愛裡相遇」,期勉大家做個好大人。但本次讀書會我們仍選擇她的第一本書來閱讀。這本書分成三個部分:扎根、蓄積、展翅。扎根是記錄曼谷的國際學校教育,蓄積主要記錄在台灣受中學教育的一年,可以看到台灣的初中教育與國外的對比。展翅則描述較多的高中教育和大學教育。
接下來我們請每一位家長輪流分享讀書的心得。
璇媽:我看完這本書後,覺得自己欠缺的很多。我們常常聽到父母能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就是時間,因為工作的關係,我沒有那麼多耐心、時間和EQ!有時候遇到孩子皮起來,我就會瘋掉。我看到書裡作者的兩個孩子很傑出,不過我覺得我們家璇璇也很不錯。只是我很好奇,在這本書裡完全看不到作者孩子的一點缺點。書裡面有說雖然姊姊很好,但是她也不會要求妹妹像姊姊一樣。我不要求璇璇成績很好,去唸ABC給很多人聽,不需要很虛榮。我只希望她以後能找到自己喜歡做的事。
我覺得去發現孩子的優點是父母親很重要的事。我認為教育是父母雙方的責任,爸爸也應該要來參加這種讀書會,可是今天現場只看到一位爸爸。兩個人要照顧孩子,誰應該要把工作放下?我認為不應該總是要求媽媽放棄工作。我原本一直在工作,生下老二後我才把工作放下,雖然錢少賺了,但是我得到的更多;到目前為止,我都不後悔。我覺得人有了時間,就會多了耐性。我從開始幫璇璇找幼稚園,到她自己選擇來這邊,我覺得孩子的成長與進步讓我很訝異,她知道自己喜歡什麼,哪裡適合她。
這本書我看完後覺得自己很不足。我當然不可能像那個媽媽,為了陪孩子去佈置房子和晚餐。我覺得這兩個孩子有這樣的人格與品性,一定是從小養成的。父母是典範,如果父母很乖張,小孩應該不會這樣優秀。我看後面有一篇,大女兒申請到很多好大學,但是沒有上耶魯,而另一位分數較低的同學卻被錄取了。女兒覺得憤憤不平,她爸爸寫了一句話給她:「妳已經上了這麼多的好學校了,難道你不能為其他的同學高興他也能上好學校嗎?」大女兒抱怨為什麼不能給她十分鐘發洩,但她媽媽說「我可以給妳很多的時間,但這樣只是負面的情緒」。能想到這樣的觀點來教孩子溝通,處理她負面情緒的父母真的太少了。她媽媽稍後說,妳考上了這麼多的學校,本來是值得高興的事,這個晚上本來該好好慶祝的,卻被妳這樣的情緒搞砸了。
潔玫老師:他們不希望孩子壓抑不滿的情緒,而是學習用比較理性的方式去紓發自己的負面情緒。
璇媽:我覺得人在情緒中很難跳出來。
沂爸:我以前聽過一句話說得更好,當時我同學考到陽明醫學院,但他的志願是台大醫學院,因此就重考,一定要考上台大。這不禁讓人思考,陽明和台大到底有什麼差別?只是分數的高低?。有一個人說:「其實你把人生思考的軸線拉長,不要在那個點上,當下就不算什麼了。」
璇媽:臺灣有很多偏頗的價值觀。我覺得父母親的決定會影響孩子很多事情。我在竹科上班時遇到以前的訓導主任,他兒子跟我同一屆,還在唸醫學院,他說你這樣很不錯,已經在賺錢,我兒子還在花錢。我們都是在台灣長大的孩子,這種觀念都過於偏頗。
沂爸:我覺得現在有些在大都市生活的人有點病態,我反而慶幸自己能住在比較鄉下的地區。現在台北,努力打工的人多是外來人口,有些本地人當寓公,光靠收房租就可以維持優渥的生活,小孩念貴族學校,將來靠他的人脈來生活。
這本書我比較有印象的是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寫的「假如」,他把人生幾個重要的里程碑都點出來了。第二個,我喜歡她書中提的「小時扎根,大時展翅」的概念,台灣剛剛好相反,我們周遭的人還有我自己,就是顛倒過來,孩子小的時候,父母好像都希望孩子最好離他遠遠的,等孩子大了,父母老了,又希望孩子最好留在自己身邊。
我覺得作者的情況很特別,她的小孩求學的過程可以說是顛沛流離,卻能得到這麼好的結果,我很好奇,如果是顛倒過來會是怎樣?她一開始是在台南的小學,念了沒幾年就去念曼谷國際學校,那是很理想國的烏托邦學校,假設顛倒過來,先在國外念小學,再回到臺灣念初高中,會是怎麼樣?還是會那麼有成就嗎?
潔玫老師:沂爸提到一個很有趣的問題,我們等一下有時間可以來討論看看。我想我們盡量先在今晚短時間內讓每個家長都能夠先發表他的心得。
俞媽:這本書我已經看完很久了,其實我和先生是很重視小孩的教育,我們是先準備了三年,研讀了很多教養方面的書,然後才生小孩。我們很用心在孩子們心靈層面的發展,因為很多的研究報導指出,孩子小時候某些因素會造成孩子長大後人格方面的缺失。我們最近開始在研究小學的資料,希望孩子在開放的學前教育之後,能夠有適合的小學銜接。
有人說過一句話:「小時候太快樂,大時就不快樂了。」我會很怕我女兒在喜兒太快樂,將來銜接問題會讓她是個不快樂的開始,我擔心會不會她將來念國中的時候,會太痛苦。但是看完作者的書之後,才覺得不會。現在台灣的教育讓小孩讀書都是被動的,我們應該給孩子從小奠定一個自學的方向和自學的能力,未來孩子要讀任何的書,都不會有困難。讀了這本書,我更堅定我的原本的信念,分享到這兒,謝謝。
璇媽:父母應該提昇EQ,懂得放心跟放手,有時候我們太過於保護孩子,給孩子安排了許多計畫,可是有時候人算不如天算,孩子根本沒有辦法按照我們給他的計畫成長。我現在比較可以做到「將心比心」,我想若是我是璇璇,我會怎麼樣,站在孩子的角度想,我對於璇璇的一些行為,就可以比較釋懷。我也開始學習尊重她,遇到事情,我會把她當成一個大人,用詢問的方式跟她互動。她來喜兒念書之後,很多事我都會讓她去做,譬如自己倒水、自己擦桌子,開始學習放手。慢慢她越大可以得到更多,父母的溺愛有時候過多,會讓她不知道自己想要做什麼。
顥媽:我的情況跟沛媽不一樣,我本來也在科技公司上班,懷孕之後就沒有工作,停了四年沒有上班,一口氣兩個小孩生完,才再回去上班,所以感受不太一樣。現在我在公司很多媽媽都講,好想回家帶小孩喔。我都會跟他們講說,各有各的取捨與優缺點。爸爸媽媽也需要成長和情緒的出口,也要讓小孩知道,大人也是會有情緒的反應。我現在能接受不帶小孩回去上班,對工作也有期待。
璇媽:我們不要在小孩之間比較,父母親之間也不需要互相比較,書上寫:沒有十全十美的孩子,只有盡心盡力的父母。我覺得我們盡心盡力的去做就好,很多事情也需要天時地利人和,我們永遠沒有辦法給孩子一百分。璇璇出生後就給我媽媽帶,一直到璇璇兩歲之後,我才覺得我是一個媽媽。以前我好討厭小孩,小孩也不要我!那時我下班很煩,璇常會被我罵。可是我想很多東西是一得一失,我們工作忙,而她也會得到其他的東西。所以我覺得盡心盡力就好,要做到完美不太可能。我最近常跟她妹妹(新生兒)說:你長大以後,要謝謝姊姊(因為姊姊,媽媽才開始體會到做為媽媽的樂趣與重要)。
舶媽:我家是對照組(相對於璇媽),我的孩子是從出生帶到幼兒,我才回去上班,因此跟孩子之間的關係非常親近,現在他們睡覺的時候或情緒方面有狀況的時候,都一定要找我處理。而我的妹妹是孩子出生後就給別人二十四小時帶的,小孩到三歲才帶回家住,但睡覺時間一到,她不找媽媽,要找褓姆。
蓁媽:我很贊同沂爸的想法:人生的路很長,不要聚焦在那一點上。我和先生都是從南部上來的,我們覺得北部人的生活常識、EQ都很差,很多事情都喜歡靠人脈,或是重視要進什麼好學校,但是他連生活上的事情沒有辦法弄好。
這本書我其實才看到一半,但看書的時候,我會想到我的媽媽,我想我媽媽至少沒有把我教的不好。現在當佳蓁無理取鬧的時候,我就會想到我媽媽。我們要回歸到本身,自己做得好,孩子也會跟著我們做;其實孩子不見得需要太多的管教或約束,他會看著父母的行為模式在做。我自己帶孩子,有時不免會有情緒跟壓力,遇到磨擦,我就會想到喜兒的老師跟我媽媽,會檢討自己是不是該改變。孩子也給我很多東西,改變我很多想法,讓我省思,不止是教育的問題,也包括在工作上和人與人之間相處的問題。
潔玫老師:補充介紹,蓁媽是自己餵母奶的媽媽,現在餵母奶的媽媽不多。(結果發現,現場還有文文、球球、璇璇媽媽都餵母乳耶。)
球媽:我們(大的)現在已經不吃了,吃了十一個月。
文媽:我沒有像大家一樣想那麼多,我覺得作者的小孩子很樂觀,這是我很需要學習的,也希望小孩學習的。樂旂回來台灣,老師出了一百多題數學功課,她也可以笑著講這件事,很樂觀。像我就是不夠樂觀,遇到問題,容易陷在裡面,就會不快樂。譬如有一次,文文剛換上一條乾淨的褲子,馬上又尿下去了,我本來很生氣,走到樓上透氣,但是忽然轉念一想,不過就是多換一條褲子嘛!我就下樓跟文文說:「尿濕褲子,沒關係,再換一條就好了。」文文現在學會了,有一天她又尿褲子了,她自己會說:沒關係,再換一條褲子就好了。
蓁媽:有一次,蓁把牛奶打翻了整個地板都是,我轉念一想,擦一擦就好。就拿一條抹布給蓁說:你打翻牛奶了,把地板擦一擦。結果蓁就趴在地板來來回回地把地板擦乾淨了。我很驚訝她能做得那麼好。
璇媽:若是我還在上班,九點回到家看到這樣的情形,我完全沒有辦法有耐心去處理這樣的狀況,一定是要罵人。
球媽:我來就很愛看書,我覺得每個人看書都是按自己的年齡、角色、工作去解讀這本書。我現在台北上班,時間緊迫,球兩歲多,小的才三個月,我餵母奶,每天三點半就需要起床弄這些東西,每天七八點才回家。其實我們很多人不像作者有那麼多時間,我很喜歡作者所說的,家庭裏營造一個媽媽的感覺,但是每天回家和球球相處的一個小時裏,時常是在哭鬧玩耍一團混亂中度過的,不過我還是發現我自己有做到兩個地方,因為球球很愛吃藍莓,每天我出門前就會洗一盒小藍莓,讓他吃到的時候,都知到這是媽媽留給他的。因為我們跟他相處的時間很短,我也常給他洗腦,跟他說:「爸爸愛你,媽媽愛你,有沒有很幸福?」讓阿球學習說:「我很幸福」。
我覺得很疑惑,我同事很多小孩都黏長輩,阿球卻很黏我,我有時候會覺得很煩,好希望能有一點喘息的時間。但慢慢的,我練習正向思考,孩子依賴你的時間不長,等到他長大以後就不黏你了。剛剛聽到很多媽媽的分享,我覺得作者給我的啟發是:每個媽媽都有很珍貴的東西給他的孩子。有的媽媽可能很忙,有的媽媽可能經濟沒有那麼好,但是我們每個人都能夠給小孩一點很獨特的東西。
舶媽:我們公司上班比較彈性,沒有打卡壓力,我可以約七點四十坐火車到汐止。有一兩次我睡得比較晚,跟小的一起下樓,之後她每天早上都會問:「媽媽在哪裡?」有一次我要開會,前晚先跟榆說:明天早上我會先出門喔,我不會等你。結果榆起床後看不到我,仍是哭鬧到姑姑打電話給我,讓我在電話中安撫她。之後,我就盡量陪他們起床到出門,第二次,又遇到我要開會,我跟榆說,她就會回答:「我知道了。」
璇媽:以前我們夫妻都工作,下班時間晚,璇在巷子口看到鄰居孩子的爸爸媽媽回來,會跟人家大聲說:「我爸爸等一下就回來了!」或:「我媽媽等一下就回來了!」現在,我在家照顧妹妹,她爸爸也回到桃園上班,很早就下班回家。璇在門口看到別人家的爸媽,她改口說:「我爸爸早就回來了!」「我媽媽早就在家陪我了!」
舶媽:職業婦女可以在回家後,安排跟孩子共同做一件事,去補足跟孩子相處的時間,譬如一起睡覺,聊天。
璇媽:也可以一起看一本書,玩一個遊戲。
沂媽:作者讓我很感動,她有一些堅持:要大家一起吃晚餐,請她的小孩洗碗。我的老大上小學後,功課很多,有時上才藝課,菱會說:「我上課來不及了。」我們家早上上學前的時間,真的是處於很混亂的狀態(編註:共有四個孩子,年齡從一歲多到小二)。有時候,我要求菱洗碗,她會問:「為什麼沅、沂都不用做?」我相信作者的孩子到國中、高中,還是這樣棒,就是有媽媽這樣的堅持。
璇媽:我媽媽從小要求小孩做家事,她會分配各個小孩打掃家裏各樓層、廁所,她安排每年有幾次大掃除。我和姊姊從二年級起,媽媽就帶我們去水溝邊洗衣服,先從洗自己的衣服開始;長大以後,我們子女反而對娘家的向心力很強。
蓁媽:現在很多大專生失業,因為爸爸媽媽就是認為孩子讀書(指上學)最大,讀到學歷很高,卻什麼都不會,包括工作和人際關係。孩子的人生中讀書是短暫的,出社會才是重點,應該是學習解決問題的能力。
潔玫老師:作者常常反駁其他人對他們家教的批評,一般人常認為美國式的教育,孩子的生活可以很輕鬆,但其實是錯的,國外的高中教育孩子的課業其實是很重的。
璇媽:他們六年級就會放手讓孩子自己去決定事情。
潔玫老師:照理來說,六年級的孩子已經開始有抽象的思考能力了,已經會省思很多事情,他們對在國小司令台上,講了一大堆話的師長已經會看不慣了,但是在學校的課程裏,他們卻沒有機會把思考真正用在學習上。從這本書可以提供我們對國內外的初高中教育做比對。書裡可以看到曼谷國際學校的三年級的評量中所分的五等級,其中就很重視對所學技能的應用。蓁媽剛剛反應有很多學生念書不會運用,不運用其實就沒有產生智慧。現在小學的數學作業量太多,孩子寫太多,反而沒有時間自己去思考。
沂爸:我認為數學作業不要出太多,題目出了之後,應該給孩子一兩天時間回去想,再回來課堂上,大家討論,互相交換經驗。
舶媽:為什麼我們在座的家長和我公司的同事,對學校教育都有共同的、開放的想法,而我們的學校仍是提供這樣的教育。
潔玫老師:有這樣想法的家長,還是須要適時向老師反應你對教育的看法,越多家長向老師反應,才能讓老師了解。
球媽:今天在座的家長價值觀都很接近,我在小學高年級擔任老師,三十個家長就有三十個意見。我帶領的是讀報實驗班,曾辦過跟其他國家孩子的五年級生的視訊會議,分享台灣的環境保護方面的經驗。但是我們的孩子長期思考僵化,講不出來,須要引導。但是當我推動讀書和查資料做報告的方式來教學時,就會有升學主義派的家長跳出來,要求我不要落後別班的課程。他們認為孩子能通過升學考驗,孩子未來的機會還是比較多。
潔玫老師:這種情況我可以理解,有些家長體會本身學歷不高,有時會很恐慌,認為自己是升學主義的挫敗者,他會期待孩子不要跟他一樣。不過有這樣的觀念,溝通的責任還是落在老師身上,因為老師是專業的教育者。
美香老師:我的小孩從小學、國中到高中都會先跟老師溝通,發現孩子回家的情形跟平時不一樣,一定會問老師原因,例如我女兒讀高中時,是讀資優班,數理都是要算的,假日又要上輔導課,我老公就主動跟老師溝通,這樣的方式根本不是這樣在讀的。但因為老師是礙於學校的問題,無法改變。上到三年級時,我老公就利用請假,沒有讓她去。他們老師也發現,常去輔導課的學生成績並沒有比較好。所以後來就停掉。
由於座談時間己超過原來預定的,大家只好在意猶未盡的情況下結束了這次讀書會。
後記
讀書會後的下周一,我們收到阿球媽媽的卡片,謝謝她的認同與肯定,正如她曾說過「喜兒是由很多幸福小家庭所組成的大家庭」,由於大家對開放教育的支持,小小的喜兒才能在邁向15年的同時,持續的前進。以下是阿球媽媽在卡片裡的話。
給喜兒的全體人員
11/27(五)晚上,參加喜兒的讀書會。雖然平時很愛閱讀,參加讀書會卻是頭一遭!謝謝喜兒除了平日用心教導關照幼兒之外,也費心地規畫家長的成長課程,這麼做的初衷,相信也是希望學校與家庭能更有共識為幼兒教育努力,其中「家庭教育」的價值觀,對小朋友更深、更鉅、也更長久!
在讀書會當中,不論大家分享出來對書中教養的成果的響往、疑問、或是對各自家庭現實生活的課題,教育大環境的無奈,整個討論是正面的,是充滿支援的氛圍。在討論中,我感到自己並不獨特,也不孤單!
母親的身影,就是最佳的教育。將自己「浸泡」在書中的信念中,我們自會找出自己實踐的方法﹔而孩子們沈浸在正面、有愛的環境---學校與家庭中,距「全人」發展相信「雖不中,亦不遠矣」!
在喜兒,我自己歸零學習做一位家長,很高興能有一群熱忱、用心的團隊帶動我們,小周末夜的校加班至10點,並非視之「工作」所能貫徹,其中使命我感受到,也的各位致敬!感謝大家!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