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間的溝通


~奕萱媽媽的文章分享~


 


奕萱是個很聰明、很精明的小孩,很多事情不能隨便帶過,敷衍她,他跟奕霏的個性不一樣,讓我覺得很頭大,她不是乖乖聽話的小孩,甚麼事要問到底,要嘗試,喜歡新鮮的事,對於她,要用講道理,要她知道後果,以下的文章與大家分享。


 


親子間的溝通經常是父母親說的比孩子聽進去的多,尤其是當父母經常尖銳高昂的聲音去提醒孩子,孩子往往都不會認真的聽進去,因為就像是狼來了的故事一樣,過度的提醒,對於孩子來說已經不足為奇了。


 


而一個稱職的父母反而是要以心平氣和的口吻和孩子說話,在重要關頭時,再加以提高音量,給予有建設性的提醒,孩子才能警覺事情的重要性。由以上的說明可以知道要做有效能的父母首重於親子溝通,善用肢體語言,給予孩子眼神的尊重;點頭予以接納;身體前傾表示對孩子的話語感到有興趣,並願意一起解決。


給予重點字的重述語句;以換句話說的方式來詢問孩子,蒐集更多的訊息;邀請孩子舉例說明,並在孩子表達後給予摘要整理,漸漸的以開放式語句、隱約式鼓勵讓孩子訴說心中的想法、行為的原因。


 


除了以上的方式和態度之外,與孩子溝通要以同理心的方式表達,接納孩子,和孩子討論問題的解決方式,培養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可藉此經驗給予孩子機會教育,訓練孩子釐清自己的問題,調整自己的方式去處理問題,而非過度焦慮,驟下結論,將責任攬在自己的身上,造成自己無謂的壓力,也容易形成反效果。


 


此外,父母不需要過度去介入孩子與他人相處間的某些行為,孩子之間有他們的遊戲規則,父母只需做一位好的傾聽者、陪伴者,協助孩子解決問題,讓孩子知道不論在外面受到多大多小的風雨,家裡都有願意接納他們的人。針對親子溝通父母應該使用,「我的訊息」的方式,描述具體的事實,表達自己的感受,說明理由或原因,最後在陳述期望或要求,而非歇斯底里情緒化的表現,讓孩子也了解父母的想法,理性的溝通,才能創造雙贏的局面。


 


盡量的鼓勵孩子,但鼓勵並不等於獎勵,盡量強調孩子好的或積極的一面,肯定個別能力,重視努力與進步,協助自我評價,少做比較,信任孩子的能力,不吝嗇給於孩子欣賞與感激。多給孩子一些空間去成長,讓他們從經驗中學習,父母應該放下自己過多的憂慮,讓孩子學會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並且協助孩子去面對多元的文化與社會,學習不同的人際關係,以身作則成為孩子良好的模範,陪伴孩子健康的成長,讓自己做一位稱職又愉快有效能的父母。(張老師基金會提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e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