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教育‧體驗學習

 

/ 方潔玫

                  台灣大學人類學系

                 美國加州州立大學

             視聽教育碩士

 

 

編按:喜兒的學齡前教育其實是成人跟孩子一起認真生活的過程:傾聽幼兒言語、重視幼兒學習過程的對話與回饋,讓幼兒自由選擇遊戲活動、品嚐多元飲食,以及遵循安全規範與秩序、生活規律與自理等。以下是創辦人對喜兒的主要活動與教學作進一步詮釋,也同時說明了幼兒在喜兒生活與學習當中,所能獲得的能力與效益。

 

 

                 幼兒在學習及生活方面,除了身處的環境所帶來的刺激外,與他密切相關的是人:照顧他的成人及他的玩伴,而在幼兒園裡就是老師和同學。幼兒和老師、同儕之間的互動,每一方的言行與想法都帶動了某種刺激與啟發元素,在幼兒每天的學習生活裡不斷地交流,從而構成了幼兒成長與學習的經驗網絡。

 

 

喜兒的學齡前教育是希望提供適當的環境與學習內容,供幼兒健康地成長與發展,其中包括充足的自然與體能活動、和同儕充分的自由遊戲、規律的作息、良好的飲食和生活習慣、以及遵守與他人共處的規範。

 

 

 

自然探索

       

              喜兒成立至今,只要天候許可,每周老師都會帶孩子到幼兒園附近的綠地或稻田散步。走在樹林、草地、斜坡、田邊小徑時,孩子們放輕鬆、笑盈盈的臉,讓我想到論語中孔子的弟子曾皙向老師吐露的志願:「莫(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我想能跟孩子邊散步邊聊天,孩子們自在地唱起歌來,或是在草地上打滾、在斜坡爬上衝下,即是人生一大快慰之事。而幼兒能去散步,情緒大多處於愉悅和開朗的狀態,因為戶外活動提供了更多自由的行走、跑跳、攀爬的機會。

 

 

        在自然活動中,老師把自己對自然所知道的、所感受到的和孩子分享,也陪伴孩子在自然中探索,提供支持和協助。一年四季各個節氣,社區附近的植被提供了各式各樣的色彩、氣味和造型的感官體驗;而草叢、樹木、池塘、水溝、山泉邊、天空中,也總有豐富的生態資源;這些都是吸引孩子目光和好奇心的來源。孩子能在自然中好奇地探索、自在地遊戲,是一種幸福,也是一種重要的能力。喜兒希望培養孩子在自然中活動的耐力和體力,還有對自然事物的觀察力與美的感受力。

 

 

 

生活自理與角落活動  

 

幼兒需要很多成人的照護,但是在照顧幼兒的過程中,老師其實必須非常細心地保留那些已經可以讓幼兒學習自己做的工作,協助他們自己完成,逐漸培養出他們料理自己日常生活的獨立性。這類工作包括穿脫衣服鞋襪、飲水、用餐、如廁、收拾物品、使用抹布擦拭等。幼兒也需要成人提供他們適當的正餐與點心,引導他們接觸多元化的食物,拓展味蕾、培養咀嚼能力及不挑食的良好進食習慣。

 

 

        幼兒也需要獲得很多和同儕相處的機會(一起遊戲、說話、閱讀和生活);不只是因為幼兒喜歡同伴的關係,更是因為幼兒在語言、社會、認知等各方面的發展,都是透過與同儕的互動過程,才能得到最好的效果。譬如,幼兒必須透過實際與同儕互動的經驗,才能逐步地學習如何與他人和平共處。

 

 

        因此喜兒每天提供幼兒足夠的自主遊戲時間(角落時間),並且儘量減少對角落活動的限制,譬如所有的角落都是開放、角落人數不設限。希望幼兒能從每日自己所選擇遊戲的項目,逐漸發展其自主性。幼兒可依照他當時的意願,選擇偏向靜態的美勞活動、或建構性質的組合積木的活動、比較需要人際交涉的扮家家酒活動、或須要遵守明確規則的益智遊戲。即便幼兒選擇看似靜態的閱讀圖畫書,也有可能是單獨閱讀、雙人或三人共讀及對話,並沒有固定的模式,完全是看幼兒當天彼此之間的互動發展,與彼此的接受度而定。幼兒也可以隨自己能力的發展,選擇是要自己啟動一個遊戲,吸引同學加入?還是選擇加入同學的遊戲,過程多元,有時還會每天上演「連續劇」,老師在這段時間負責觀察和記錄幼兒的行為與對話,並且提供幼兒需要的協助(器材、引導、調解衝突與糾紛)。

 

 

        當角落時間結束,幼兒要負責收拾他玩過的玩具,將物件歸位,這是幼兒學習負責任的最佳機會。幼兒使用玩具的多樣性與複雜度,端賴他是否能在短時間內獨力收好這項玩具而定。而一雙能玩玩具的手,表示他也能自己用湯匙吃飯、點心,不需假手他人。

 

 

 

多元教學 

 

喜兒不用坊間的教材,由老師依班上孩子的年齡、需要來設計課程;在兼顧眼(看)、耳(聽)、口(嚐)、鼻(聞)、手(觸)五官的體驗下,課程內容著重在與生活、環境、節令有關。每天上午有一小時的多元教學,題目和草案由老師老先訂,和孩子討論後再加入孩子意見,幼兒除了有情緒或適應的問題外,都要參與。

 

 

教學內容是針對特定的生活主題,設計了動態與靜態的一到三個活動穿插來進行。譬如「月亮」的單元,會有和月亮相關的圖畫書活動,全班一起讀「月亮,你好嗎?」幼兒先看圖畫,然後舉手發表自己所見,或詮釋的圖畫中的情境:看過圖畫之後,再由老師敘述書中的文字。接著,進行圓形的聯想活動,幼兒在教室裡找一找圓形的物品,並且加以介紹。 一個題目可能進行到三、四周;也可能只有一周,看它的發展性而定(老師和幼兒互動後)。每周安排有韻文、兒歌唱遊、韻律、體能、美勞、繪本故事、散步等。課程中會安排烹飪或戲劇活動,譬如在「月亮」的烹飪活動設計,依年齡與其能力而定,小班幼兒進行調拌金桔、柚子茶,中班則在做饅頭,而大班就更進一步地製作蛋黃酥。

 

 

        老師自己曾經體驗過的美好事物,也可以轉換為課程,用孩子的角度與容易理解的說法跟孩子們分享。譬如一條綠蔭小徑、老鷹奇特的呼叫聲、美麗的花樹、好玩的果子、可愛的毛蟲、一首輕快悅耳的音樂、一個有趣的舞步、一道特別節日吃的菜、一個季節的果醬、一本好看的圖畫書、一首有趣好聽的韻文等等。

 

 

                 老師在上課或與幼兒相處的時候,須要關照幼兒目前的狀況與發展,給他協助與指引,促使幼兒進行的活動能成功,從而幼兒對自己產生信心與成就感,以後還會有這樣做的意願。 

 

 

                 老師有很多時候須要引導幼兒說話、聽他講話、和他對話。一種是在上課進行討論時,老師引導幼兒學習整理自己的經驗、感覺與意見。另一種是在幼兒情緒不穩的時候,老師也須要引導幼兒面對自己的困難,學習解決自己的問題,降低自己的焦慮,控制自己的情緒。

 

 

 

情緒管理

 

                 喜兒很重視幼兒情緒的發展,幼兒來到幼兒園之後,首先要能和老師發展出互相信賴的安全感,讓幼兒知道在這裡有老師能幫助他。 

 

 

       接下來,就是幼兒園內的活動與作息安排是否適合幼兒,是否能滿足幼兒發展的需要與步調,這些都會影響幼兒的情緒。其次,幼兒園中團體生活常規的訂定與執行,是否能讓幼兒充分理解並且遵守,也會影響他的情緒。如果常規簡明易懂,符合幼兒的需要,能公平地執行,幼兒會覺得有安全感,逐漸減少哭鬧的機會。最後,隨著幼兒進入中、大班,他是否能被同儕接納,交到朋友,這些因素更是會影響幼兒的情緒。這些幼兒在不同發展階段面臨到的問題,都須要被細心的老師發現,並且能受到妥善的處理,才能引導幼兒培養穩定的情緒、自信心,同時發展他的社會能力:能自處也能與人和諧共處。 

 

 

 

                 當幼兒情緒穩定的時候,他大多處在一種積極的學習狀態之中,也就是他會對於在他面前的事物感到好奇、有興趣嘗試、有信心參與,也有專注力。因此,只要能注意影響幼兒情緒的因素,與幼兒維持良好的溝通,其實就能提昇幼兒的學習能力,讓他成為非常主動的學習者。 

 

 

         如果在學齡前,幼兒的情緒是經常保持在穩定、開朗與活潑的狀態下,他也將帶著穩定的人格特質進入小學;他自遊戲活動中習得的思考、協調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將支持他從事正式的學科學習活動,包括初期的符號(注音、數字、文字)學習與數學推理的學習。喜兒的幼兒有豐富多元的生活經驗,當他進行小學的語文學習時,這些生活經驗提供了豐富比對與理解的知識索引,對孩子記憶抽象的文字與符號都有很大的幫助。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heer 的頭像
    cheer

    桃園市私立喜兒幼兒園

    che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