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悄悄地走

~如何教孩子處理感情,學習別離、再見~

  / 方潔玫

 

編按:在成人的世界裡,互道再見是一種禮貌、惜別會通常隱含了社交與應酬、「不告而別」則大多是為了避免引起尷尬;但對成長中的幼兒而言,大大小小的分離卻是讓他學習調適情緒或連結情感的機會。創辦人方潔玫女士為此撰文說明。

     

家長接送孩子上學將是幼兒童年回憶裡最美好的一部份

 

 

               每學期的期末和期初,在園所通常會遇到兩種分離的情境:一種是舊生和老師、同學的分離,另一種是新生和父母的分離;前者常令同學疑惑、老師悵然若失,後者則有時令父母忐忑不安。

 

               先說新生的分離焦慮,這是每學期開學期間,看到新生因為要和父母分離而引起的哭鬧。新生的家長出於對子女的愛,都是不忍見幼兒哭,因此,有些家長為了怕幼兒哭鬧,會趁著孩子不注意的時候,悄悄離去;有些則是在幼兒哭的時候加以斥責,或允諾獎賞。

 

                其實這兩種反應都無法幫助幼兒建立安全感。任何幼兒進入幼兒園,都必需先熟悉新環境,並且照顧他的老師產生信賴感,這是需要一段時間的。        為了建立幼兒對成人(家長、老師)的安全感,成人要避免「不告而別」,不要見幼兒玩得愉快,就悄悄溜走,這樣反而會造成幼兒恐慌,無法再信賴成人。因此,家長離開時孩子說再見,是要讓孩子親眼看見家長「離開」,而非「消失不見」。

 

目睹家長離開孩子雖然會哭,但不會讓她產生恐慌

       

               專業的幼兒教師都理解新生的分離焦慮,也有能力疏解幼兒哭鬧的情緒。老師會讓幼兒目送家長離去,或陪同幼兒送家長至,揮手說再見;並且幼兒知道父母來接他的時間大多數的幼兒仍會繼續哭鬧有的哭喊:「我要媽媽(或爸爸…)!」這時候,老師可以問他:「你愛媽媽,你想媽媽?」幼兒聽了都會點頭老師就會接著說:「媽媽也愛你。」由於幼兒身上穿戴和使用的衣物大多是父母購買的,老師趁此機會提醒幼兒,父母愛他,所以給他準備了這麼多很好的東西。老師也可建議幼兒畫一張卡片送給他想念的父母。完成這些步驟後,通常都能撫平幼兒的情緒一段時間。

 

幼兒的塗鴉有移情作用

 

               對於二、三歲的幼兒,老師經常必須先抱著他,帶在身邊,讓幼兒知道在園裡有任何事情,老師都會協助他一整天下來,幼兒會發出無數次的詢問:「媽媽(或爸爸…)會來接我嗎?」老師會以學校裏具體的作息事項來提示幼兒:「睡完午覺、吃過點心、再玩一下玩具,媽媽(或爸爸…)就會來接你了。」 

               經過了一天、兩天、一個星期的上學經驗,幼兒終於了解在每天的固定時刻,他一定會被父母接回家,他就逐漸安心了,他知道他不是被丟棄在一個陌生的地方,而是在上學幼兒開始建構他對這世界的認知:在家裡有爸爸媽媽(或阿公阿嬤)愛他;幼兒園裡,老師會關心他、照顧他。因此,幼兒逐漸建立起對家庭以外的成人與環境的信賴感。

 

幼兒一旦對老師有信賴感後,學習的興趣即不斷提升

 

               當幼兒對老師與幼兒園有安全感之後,他就敢離開老師身邊,去探索教室裏的各種教具能跟小朋友一起遊戲,開始吸收環境裏發生的一切新知識果我們能從理解幼兒的角度,來疏解幼兒入學時的分離焦慮,不但可以引導幼兒辨識自己的情緒,增進親子關係,也可以培養幼兒對家庭以外機構的信賴感,促進幼兒的社會化。

 

                有時候,幼兒上學的哭鬧已經趨緩,適應學校生活也沒有大礙(指幼兒進入學校半小時之後都不再有情緒波動);但他在早上到校之前和家人相處,仍然會出現緊張的關係;這又令父母感到非常困擾。這種情形可能不是分離焦慮,而是幼兒的安全感或親子關係方面的問題,須經進一步的了解和辨識。建議父母在尚未知道原因以前,要有耐性,不要出口評斷孩子、斥責孩子,或期待他停止哭泣。有時候父母離開前給孩子一個緊緊的擁抱,加上肯定的語句:「××愛你,幾點會來接你。」可能更容易降低孩子的哭鬧;幼兒常會以為父母斥責他就是不再愛他了,因而越發緊張,越加鬧脾氣。到了園所後,請父母簡短的跟孩子告別,將孩子交給老師照料,隨後再透過電話,將孩子在家的情形與自己的困擾反應給老師,做進一步的了解。

 

惜別會中,孩子還會學習到分享

 

                 除了新生的分離焦慮,每學期末或期初,學校也會遇到因為孩子搬遷或家長選擇不再續學的分離。不論是何種原因,只要家長能在一周前預先給老師知,老師都會請孩子們做祝福卡,在孩子離開當天安排一場惜別會,讓大家送他卡片、彼此擁抱及互道再見;透過具體的行動讓孩子感受到情感上的連結。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與人別離是難免的,但孩子卻可以藉此機會學習如何珍惜友情、面對別離。

 

透過卡片的傳送,孩子之間的情感將被連結

 

                 大多數時候,家長都是出於不忍,或是不好意思,不能預先告知老師離開園所的決定。其實能預先告訴老師,讓孩子、同學和老師之間能有機會互相祝福、互道再見,對於相處了一段時間的照顧者與被照顧者及同儕三方,都是很重要的體驗與學習﹔其中最根本的理由在於孩子跟老師、同學間的關係是建立在感情上的,不是在契約上。在社會化的過程中,孩子須要協助:孩子沒有能力處理分離焦慮,老師有責任協助他學習加入新的環境;同樣地,孩子也不可能懂得處理跟老師、同學的分離,必須透過家長的認知,才能提供孩子這樣的機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e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