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單元教學

看中班孩子的成長

 

/ 龔其恬

       中班老師

 

編按: 在期末家長會(1/16),中班的其恬老師以學期裡的其中一個教學主題來說明孩子的學習經驗與成長,透過不同的課程項目讓孩子參與,大家在互動和體驗的過程中不斷地與生活作連結、調適自我,以下是其恬老師向家長報告的摘要。

 

一、   發展動機

 

之前在帶中小班時,有一次見到孩子從門口排了七、八張椅子,玩起搭火車的遊戲,他們自己拿了白紙,在上面蓋印章,當起車長,並利用打洞器和真實生活中的剪票動作聯結。換教室之後,之前的小班已經升上中班,我又見到類似的遊戲產生,這次是孩子們主動將我擺在牆邊多餘的椅子,當成一列火車。有的當車長,有的坐在後面,為此我設計了輪子的主題。 在「滾動的輪子」課程中,戶外活動安排了「參觀自行車店」與「埔心車站搭火車」,孩子們都很喜歡,我也在這樣的活動中,與孩子們一同享受這其中的趣味與收穫。

 

 

二、    教學重點

以下是此主題的重點教學內容,分別是角落、繪本、戶外、美術、音樂:

 

    (1) 角落

搭火車(排椅子、上下車)

              剛換教室時,搭火車是他們第一個產生的自發性聯合遊戲,幼兒利用牆邊的一排椅子搭火車,有人當車長,有人當乘客,彼此之間沒有明顯的絕對關係,也沒有太多的互動、交流與意見分享。

 

進行教學後,孩子們有了更多遊戲的想法與材料,開始主動自己安排 帶位與設定角色。

 

    (2) 繪本

‧「第一次坐火車」

              在去埔心火車站之前,介紹「第一次坐火車」的繪本,幼兒聯結自身的舊經驗,和大家分享搭火車的心得。

 

 

‧「這是我的腳踏車」

在去參觀自行車店之前,分享「這是我的腳踏車」繪本,幼兒在圖中觀察到不同動物騎的腳踏車有不同的特色,並且在下午參觀時,將書中的圖畫與實際車體作聯結。

 

    (3) 戶外

 

‧搭火車(埔心─富岡)

              我們從埔心火車站搭到富岡,體驗親自投票、進月台、搭火車、剪 票、觀察火車的外觀與種類(自強號、莒光號、區間快車、區間車)

 

 

參觀自行車店

             利用下午的時間到附近的自行車店參觀,由老闆娘帶我們每一區的瀏覽與介紹,有修車區、衣褲區、安全帽區、零件區、腳踏車區...

 

 

    (4) 美勞

 

         小火車

             利用方形和圓形模版畫出車廂,再將畫好的自己剪下,貼在車廂裡。

 

 

                車票

             讓幼兒使用不同形狀(三角形、圓形、菱形、正方形、愛心形)的印章,蓋在紙條上,再用打洞器打洞。增進幼兒的序列對應與手眼協調能力。

 

        畫自行車

            在參觀過後畫上自己最喜歡的腳踏車,幼兒將車子的輪廓清楚的描繪出。

 

 

                 報紙方向盤

            幼兒使用小肌肉的力量,扭轉報紙,和拉扯膠帶。

 

 

三、   發展與學習

    ‧認知:

           輪子形狀與功能、搭火車的經驗、對自行車的相關知識、參觀禮儀、安全常識

                 ‧情意:

           享受搭火車的樂趣、主動參與活動的態度

                 ‧體能:

           大肌肉:騎腳踏車模仿動物、排大型紙板、火車快飛─跨過高山(紙板)爬過小溪(軟墊)走過小(椅子)

           小肌肉:剪紙、描形狀版、揉報紙、綑膠帶、打洞、蓋印章(序列對應、手眼協調)

         ‧社會:

                     角色間(車長、乘客、剪票員)的對話與互動、互相溝通輪流安排遊戲空間、共同合作製作道具、不同氣質的孩子互相學習對方的長處。

 

四、   結語

        經過三個星期的活動,和孩子們一樣,我最喜歡的就是搭火車;無論教再多的認知東西,似乎比不上一次的實際經驗。事後回顧時,我們也得到了許多回饋:有些人說喜歡買票,有些人說喜歡投票進去,但很可惜的是,忽略了票可拿回來,回程時,票就被機器吸進去了,還有人說喜歡從火車窗戶看出去的貨櫃車。

 

 

 

他們是一群很棒的孩子,雖然在課堂上不時會有人笑鬧,或起口角,但當帶他們走出戶外,搭火車或參觀自行車店時,他們總是可以遵守事先約定的規範,並且禮貌地問好、互相管束彼此,甚至提醒老師安全守則。

每位幼兒的氣質不同,有的人到了新環境,可以馬上和其他人打成一片,有的人卻適應了好一陣子,才敢講出一句話。從他們學期初和學期末的遊戲方式來看,以搭車這例子可看出孩子們的成長。

        學期初,在沒有引導的情況下,幼兒自發性的開始搭車遊戲,每位幼兒只想著自己要帶什麼東西上車,對於搭車的認知與規範並不重視,角色的界定與限制是隨時可以變更的,較無整體性,幼兒彼此之間的互動並不明顯,偏向於平行遊戲。

        學期末,進行完「滾動的輪子」課程後,孩子給予的回饋很多,包括話題討論、角色扮演、遊戲規範、變化與延伸。他們擁有多樣的材料,並結合實際體驗,佈置情境與劇情安排。原本與他人互動不多的幼兒,也因此得到講話的機會,原本被動的孩子,產生了主動表現的進步。

        在這過程中,孩子逐漸充實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當遇到與自己意見相衝突時,也會試著改變原本的想法,並且接受他人的建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e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