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吃在喜兒

 

圖文 / 黄廣祥

             喜兒叔叔

 

 

IMG_0075.JPG

 

編按:喜兒的餐點由廚房阿姨及叔叔負責,他們兩位都有廚師證照;除了肉類定期到中壢的批發市場購買外,其餘的蔬菜水果,開過餐廳的叔叔每周都在埔心及楊梅的傳統市場採買;回來後,叔叔再依食材的特性、營養及顏色作一周的搭配並擬出菜單,廚房阿姨則負責每天的烹調料理。

 

 

今天吃什麼?

對喜兒的孩子而言,「吃」是一件大事,每天不分年級,總會有些孩子跑來問我或廚房阿姨今天吃什麼? 有的問午餐、有的問點心。碰到孩子自己喜歡吃的,就會高興地四處「道相報」,接著,歡呼聲就此起彼落地迴響開來;若有不喜歡的,唉聲嘆氣之餘,有些孩子也會為自己打氣:「沒關係,我敢吃,老師說什麼都要吃才健康。」只要有人這麼說,其他孩子也會不甘示弱的回應「我也敢吃啊!」這又激勵了少數不想吃的人,形成了良性循環。

 

P_20161003_120925.jpg

 

        在喜兒,孩子知道有兩個項目是沒有討價還價的餘地,一個是「安全」、另一個就是「飲食」;當新來的孩子問「為什麼要吃?」他得到唯一的答案就是「因為健康。」不過,雖然是必須,卻是漸進式。老師對新來挑食的幼兒,都會把他不喜歡吃的食物弄成丁點小量地讓他試試,接下來才隨著次數的增加逐漸加量;另外,幼兒願意吃,除了老師的耐心與堅持外,主要是一體適用,園裡的成人也要跟著他們吃一樣的水果、餐點。所以,在團體的影響下,幾周過後,挑食的孩子都能跟大家一起吃著青椒、苦瓜、西洋芹、蕃茄等等味道比較特殊的蔬菜,甚至帶酸微苦的水果如葡萄柚。

 

page3.jpg

 

喜兒的餐點

      午餐有兩菜一湯,吃的是家常菜。菜餚 一葷、一素,米飯是穀/豆類加糙米;每周三是麵食。蔬果以當令的作選購,不同的季節,有時也會買些平常在家少吃到的蔬果讓孩子品嚐,如:甜菜根、櫛瓜、豆薯、各種野菜、香草等等。烹調方面排除煎和炸,以蒸、炒、煮、燴為主。口味則是少鹽、少油、偏清淡,孩子不但容易吃到食物的原味,為了下飯也會促使他們多吃點菜、肉。點心方面:早上是當令水果,每天儘量安排不同種類的水果;下午則是口味微甜或微鹹的輕食,從豆子湯、稀飯到果凍、蘿蔔糕……都是廚房阿姨親自烹製的。

 

page1.jpg

杏鮑菇、红蘿蔔炒肉絲 + 玉米、洋蔥炒小黃瓜 + 紫菜湯 + 蕎麥糙米飯

 

吃好不必然好吃

        雖然是兩菜一湯,喜兒卻很重視量與質: 有鑑於坊間的飯碗不大,喜兒特别為孩子訂製了一個「大碗公」,如此一來飯菜可以多盛,幼兒的食量也就逐漸上升;在質方面,喜兒不吃加工食品(目前只有白豆干被保留下來),摒棄色素、人工添加添物 ( 見"為孩子健康飲食再進言"一文 ),  多吃當令的蔬菜水果,因為盛產的蔬果會減少對農藥、化學藥物的依賴;食物多元也是選購時的考量,季節來臨除了會買上述在家少吃到的蔬果外,其它如佛手瓜、南瓜、木瓜也會入菜,而花果有時也會移作羮湯,如曇花、蘋果等。另外是蔬果、肉類之間的搭配,若有一道是葉菜,第二道就會是瓜、豆或根莖類,佐以肉或蛋。為了不讓孩子的味蕾過早窄化,喜兒不用味精、雞粉、沙茶等等調味料,孩子可以品嚐到的食物原味就更豐富了。

 

DSC00337.JPG

一道綜合沙拉孩子可以品嚐到6種蔬果:萵苣、蕃茄、蘋果、西洋芹、紫蘇、花生

 

食中作樂

 不少剛來的新生會對蔬果挑食外,也排斥含有穀/豆類的糙米飯,但這些食物都助於幼兒咀嚼能力的提升,咀嚼能力好壞又會影響到他的語言能力。小兒科醫生指出:透過咀嚼和吞嚥食物的訓練,幼兒的舌頭和嘴部肌肉會得到很好的協調,使他日常講話的發音會更標準。

 

P_20161003_120756.jpg

孩子的自主進吃會從幼班開始建立

 

當然,喜兒也有孩子愛吃的食物。只要那天嗅到從廚房飄來的義大利肉醬香味,大家就一陣歡呼,該餐的食量會激增兩、三倍;另外還有咖哩雞、螞蟻上樹、蕃茄炒蛋……;點心則有馬來糕、绿豆沙、擔仔麵等等。遇到較特别的食物或料理,孩子會發揮他們的想像力重新命名,把飲食趣味化,如:甜菜根湯他們會說這是吸血鬼湯;紫米粥則視作為巧克力粥;吃紅色火龍果時孩子會笑說塗口紅,小班孩子甚至會互吐染紅的舌頭來嚇人......

 

P1200250.JPG

冬天有陽光的中午,有些班級的老師會讓孩子在院子用餐

arrow
arrow

    che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