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小孩-修煉人生

文 /   池煥德 畢業生家長

圖 /   喜兒

 

 

0.JPG

 

編按:喜兒的部落格裡有一欄是家長園地,我們三不五時的向家長邀稿,目的是希望家長能彼此分享養兒育女的感受或對幼兒教育的看法,而文章通常都是由媽媽來執筆;本次很難得的是由爸爸來撰寫,這篇心得在幽默的字裡行間,言簡意賅地點出現今父母養育孩子所面臨的境況:原有對孩子的傳統期待(養兒防老、子承父業…)已不切實際,另方面為了讓孩子活出自我,做父母的卻需不時調整自己的作為,來應對眼前這位不斷成長的獨立個體,到頭來,除了完成「人養我、我養人」的神聖使命外,個人其實也經歷一段人生修煉的旅程。謝謝苡榕爸爸的分享。

 

3.JPG

 

台灣生育率在全球敬陪末座,近五年台灣的總生育率在1.07~1.13間擺盪。根據聯合國的推估2015~2020年間,全球之平均生育率為2.45。台灣的生育率不僅遠低於全球平均,在2017年的總生育率(1.13)則是全球第三低,僅高於新加坡(0.83)、澳門(0.95)。

家裡的兩個小小孩就是在這樣的時空背景下,來到這個世界及成長。

1.JPG

 

如今回想,在嬰幼兒階段,養他們並不是一件太複雜的事,但卻對既有的生活模式深具衝擊。在小孩出生前,一天的時間可以概分為上班工作時間與下班後的休息時間;有時,還可以盡情壓搾下班後的休息時間,來處理上班時間來不及完成的工作。小孩出生後,才驚覺,下班後已沒有太多可以再用來處理未完的工作。下班後的時間需再切分為小孩時間、休息時間。小孩時間的長短還是不可控的,三更半夜也是小孩經常需要照料的時候。女兒因為嬰兒時期動過重大手術,一直顯得沒有安全感,隨時都需要有熟人陪伴。連帶的,兒子也有相似的情結。回想起來,可以陪伴小孩度過不安的時期,是一種夾雜著理智崩潰的美好體驗。幸好,全家都度過那樣的階段,留下美好的回憶。

2.JPG(苡榕媽媽提供)

 

從各種的思緒回復過來,真正認真開始思考小孩的教育,應該是在驚覺小孩要上幼兒園的時刻。在進入社會工作後,當下學校教育的種種發展,都是流言耳語。當帶著女兒開始參觀幼兒園開始,小學、國中、高中、大學,種種對小孩未來的期待與想像逐漸浮現,縱然不想把小孩上學這件事想得太沈重,旁人的善意提醒,也讓人無法不認真思考。

a (8).JPG

 

幸運的是,兩個小孩人生的第一所學校是喜兒。喜兒重視幼兒生活能力養成,讓小孩的教育有了第一次的重心。兩個小孩的喜兒之路都並非順遂,姐弟都各花了一個多月適應,這段期間上學前都是以淚洗面,找出種種理由要留在家裡不上學。雖然不致於鬧出家庭革命,但也讓家庭氣氛籠罩在低氣壓中。對照當初的抗拒入學,姐弟從喜兒畢業時的歡樂、離校時的不捨,及自信迎接國小生活的從容,小孩的成長與轉變是明顯的,終不負當初進入喜兒的堅持。

a (9).JPG

a (2).JPG

 

就一般人所認知的理性而言,生養小孩並不是一件合於理性思考的事。現今對於小孩的期待:不能/不應該期望他們未來的奉養、不能/不應該將他們視為家裡的財產、不能/不應該將大人的夢想強加於他們,小孩的未來就是屬於小孩自己。父母除了生、養、育,費盡心力外,還得扛下小小孩完全無法理解的經濟問題,但似乎只能不求回報。台灣生育率的變化充份說明了當代人生養小孩的窘境。

IMG_6380.JPG

 

當然回報是有的,只是並不總是以人們理想的形式呈現。平心而論,在小學前的階段,與小小孩的相處一直是處於彼此調整的過程。小小孩總是有本事與胆量不斷挑戰大人的底線,看似天真,但也有小小孩識人的智慧與勇氣。大人也是,在每一次的幾近崩潰的脾氣上來後,總會調整下次與小小孩的因對模式,透過小小孩的互動來觀照自身,對一己心性的成長大有助益,小小孩厥功甚偉。與小小孩短短幾年相處所帶來的人生體悟,更甚過往的人生歷練。

        家中的小小孩陸續都從喜兒畢業,也意味者另一個成長階段的開始

a (4).jpg

(苡榕媽媽提供)

arrow
arrow

    che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