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歌起舞

~談律動課幼兒自主性的手舞足蹈~

 

/   貝心瑜

 

0 (1).JPG

 

編按:人生來就有聞歌起舞的本能,從嬰兒聽到搖籃旁的音樂,他會手腳亂動,到幼兒期假如沒有成人的框限(見「為何學齡前的幼兒不宜上才藝班」),孩子是會隨著音樂的快慢,或擺動身體、或手舞足蹈。喜兒一直以來,認為律動是幼兒藉著音樂的一種肢體伸展與探索的活動;除了平時因需要,有些班級老師會把歌舞、律動帶進課程外,心瑜老師是固定負責各班孩子的律動課。過程中,心瑜老師不斷地自我省思與調整,多年下來,她從孩子身上獲得不少啟示而讓課程更增進,孩子們也很喜歡上她的課。(謹此,我們也向清大幼教系的劉淑英教授至上深摯的謝意與敬意,多年以前承蒙她親臨喜兒指導,除了示範幼兒舞蹈外,當時她教誨的一席話更讓老師們獲益匪淺)

 

 

中午時刻進到喜兒,還沒來得及卸下身上的背包,大部分孩子看到我都會問,你今天要去哪一班?大班?幼幼班?,看來他們都很期待律動的課程。有些孩子已經習慣,只要看到我,就知道今天輪到他們要跳跳舞,玩玩肢體遊戲,甚至會說,我知道今天要玩小火車,我知道要玩蝴蝶飛等等的活動。

 

0 (3).JPG

 

回想一位學者曾經提到,對幼兒而言,幼兒律動它是一個看似簡單但卻是許多領域課程的基石,因為透過肢體動作的自我控制,不但可以培養孩子敏銳的聽力、專注力、觀察力以及創造力,還能達到身心平衡的發展。因此,剛開始在喜兒帶幼兒律動的時候,我是滿懷信心,並相信自己能夠勝任這份工作。

 

關於要帶什麼課程或玩什麼肢體遊戲,事先作好課程設計是不可少的,但由於孩子的活動方式、自由表現常常會與我的期待有一段距離,因此在教學上會變成很大的挑戰。

 

0 (5).JPG

 

舉個例子,過去在我所設計的課程中,其中一個模式是希望孩子先聽一首曲子,鼓勵他們說出對曲子的感受,然後再照著所描述的,用自己身體做出動作,然而實際的情況是,幼兒自身的生活經驗不足,說出的答案天花亂墜,也無法描述有什麼〝感覺〞;我提示孩子並說出我想要的答案,進一步問孩子有沒有類似的感覺,可想而知,他們的答案一定會說,有,當下我聽了非常的開心,因為終於可以繼續照著設計的課程進行活動了,我甚至有時刻意忽略孩子的其他意見,因為這會影響本來課程的構想以及想要達到的目標。

 

0 (8).JPG

 

我深知傳統幼教很多情况沒空讓孩子感受周遭的事物、表達自己的感受,然而在我成為現場老師之後,自己卻在不知不覺中將傳統的模式套用在喜兒的孩子身上,而我卻是在初期進行律動一段時間才有所覺察,這樣的覺察是在一次放手後才有所領悟。

 

那次課程,一樣按照所設計的課程進行活動,期間中班孩子突然問,為什麼一定要這樣玩,接著他開始說出自己的感受,也用身體做出不同的動作,當下的感受是,站在我面前的小孩,在思考過後所採取的行動是多麼令人震撼,接著,我容許他們繼續用自己的方法完成這個活動,並在旁靜靜地仔細觀察,過程中令我不時讚嘆孩子們豐富的想像力。

 

0 (4).JPG

 

經過那一次的經驗,我試著學習在課程裡放手,鼓勵孩子在這堂課天馬行空的想像。記得有一次上課,我希望孩子墊起自己的腳尖,伸展自己的身體,想像自己用指尖摸到最亮的那一顆星,突然孩子說,老師我的腳好痠喔,我可以用飛的嗎? 我同意並點頭不作聲,也不打斷其他孩子的活動,目的是要讓孩子學習觀察,進而刺激孩子的想像力,結果也令我意外,不只天上飛的,樹上攀、地上爬的各種生物都出現了,呈現在我眼前的是音樂聲中非常熱鬧的大自然饗宴! 即使整間教室鬧哄哄,在大人看來毫無秩序,但這卻是孩子正在學習如何控制肢體、表達感受的機會。從此,每次的課程,我會留一段時間給孩子,他們可以透過音樂、藉由肢體,盡情抒發自己生活的經驗與感受,過去習慣主導孩子活動的我,至此調整了心態,讓孩子在接受我的教導之餘,仍有自主發揮的空間,從而更能享受律動這門課所帶來的樂趣。

 

0 (6).JPG

 

對沒有音樂律動課程經驗的孩子來說,要透過身體來表現對音樂的感受並不容易,例如聽音樂的同時,孩子能不能即興配合音樂作出表情和肢體動作,都跟孩子的生活經驗有很大的關係,因此,老師的引導就很重要。我常常喜歡模擬一些情境,例如鼓勵孩子想像自己,在滾燙的柏油路上行走,通過這種加入情緒再加入情境的音樂遊戲,孩子會學習如何去感受、去觀察,我也常常因為孩子豐富的想像力而感到驚奇,甚至獲益良多。

 

0 (2).JPG

 

我曾經將橡皮筋放在手上搓揉,手放開後鼓勵孩子根據所看到的橡皮筋形態,用身體表現出來,之後我增加難度,使用1條以上的橡皮筋,孩子卻可以想出各種方法,孩子們之間互相討論,嘗試失敗後,又再次討論,從單人的呈現變成團體的呈現,完成活動後,孩子對自己的自信又更增強了。因此,看似簡單的音樂遊戲,但過程中孩子卻是在體驗、思考及解決問題的歷程,放手和信任孩子就是很重要的環節,給孩子時間,給孩子空間,在一定的規範內,讓孩子自由發揮,在適當的時候給予協助,會看出孩子的潛能被激發,豐富了孩子的感受,孩子也會更喜歡自己的身體、更進一步瞭解自己。這種自主性的聞歌起舞及肢體探索,即使過程需要很多的討論與引導,最終的效益還是值得的。

0 (11).JPG

arrow
arrow

    che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