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手

文 / 李昱瑩

               小、幼班家長

                                    

編按:喜兒很幸運,有不少孩子的家長都是教育現場的工作者,透過彼此的交流,他們的分享讓我們和其他家長在教學及教養上獲得不少啟示。如這次昀婕媽媽指出:現今孩子由於很少參與家事以致做起事來「離離落落」;再者家長的過於保護又讓孩子難有機會面對錯誤以致耐挫力很低。「放手」似乎成了為人父母者極需面對的問題。

 

0 (9).JPG

 

應「叔叔」之邀,希望能和喜兒的家長分享孩子教養的心得,其實心裡誠惶誠恐,我們都還在學習該如何當個稱職的爸媽,陪伴孩子長大,說分享實在不敢當,但也因為筆者職業(國中教師)的關係,看過許多不同個性、狀況的孩子及家庭,就當說說所見所感吧。

 

    在國中教育場域中,這些年常見到「生活低能」的孩子,打理自己勉強可以,但灑掃、公共空間的維護,真的令人搖頭。常常在新學期七年級教室中,看到孩子一手拿著掃把,另一手拿著畚斗,把「眼睛可見」的垃圾「逐一」消滅。也常見到擦窗戶的孩子,拿著溼答答的抹布擦著玻璃;更可見到孩子大咧咧地握著拖把在走廊「揮毫」。他們在家沒有做家事的習慣,也沒有公共空間維護是每個人責任的觀念。

 

0 (7).JPG

讓幼兒學習打掃重在參與和認同他們所處的生活空間,而不是他們能弄得多乾淨。

 

    每每見到這樣的場景,總會心生警惕,一定不要讓我的孩子也變成這樣。我們都太習慣幫孩子做事,把他們保護得很好,甚至大人在做事時,也不喜歡孩子打擾,總把他們趕到其他地方玩耍,好讓我們專心快快完成家務。我們總會想,他們那麼小,哪會做家事?等到大了再教就好。但等我們認為孩子夠大了,可以學習時,不是已經有了功課壓力,捨不得他們花時間在家務,就是錯過了他們想自己動手的最佳學習時機,他們反而太習慣我們做得好好的,不想自己動手了。

 

    喜兒很強調「做中學」,小小孩從進到幼兒園的那一刻起,就不斷地在學習生活自理,從把自己的東西歸位開始,整理自己的櫃子,到歲末年終大掃除,不因為年紀小,就不給參與,反而是引導孩子:這是大家一起玩的玩具,一起生活的教室,要一起整理與維持。過程中,也引導孩子:這樣的清掃,該如何開始?桌子可以怎麼整理?不同材質的玩具可以怎麼清?從小建起的責任感,以及長久培養出來的做事方法、態度,是給予孩子無比珍貴的資產。

 

0 (6).JPG

自己玩具自己清

 

    另一在中學場域中見到的問題是,孩子的耐挫力很低。犯了錯被責備,回家就向家長告狀,滿腹委屈,家長捨不得孩子的難過,要嘛寫聯絡簿請老師斟酌處理,再不就乾脆衝來學校為孩子向老師質疑、理論。

 

人總想呈現美好的一面,隱藏缺點,孩子當然也會,但我們也要讓他學習面對、並負起應有的責任。當孩子在學校有了狀況,被師長責備時,一定有情緒,可能憤懣不平,可能心情低落,回家當然也想向爸媽討「拍拍」。我們為人父母,心疼是必然的,只是在給予孩子依靠時,應同時和孩子討論事件,瞭解師長處罰或責備的原由,若他羞於啟齒或交待不清(也許怕被二度處罰),父母除了用平和的語氣引導他說出來外,也可進一步向老師求證。在解開犯錯的原因後,陪著孩子往理性的方向去思考,讓他為自己的錯誤負責,這些才是導正他的關鍵。父母是孩子安全停靠的港灣,卻避免成為他們逃離閃躲的洞窟。

 

0 (2).JPG

透過家事與料理,幼兒學習到事件的步驟和始末

 

    以上僅是個人在中學場域中的感觸,也時刻期許自己,不要變成現今社會常見的直升機父母、恐龍家長。我們透過參與家事來讓孩子瞭解做事的排序與「眉角」,而且愈小開始愈好,在此同時,做父母的我們更需放手讓孩子去嘗試、闖蕩,觸碰生活中所有的事物,過程中也許他們會做錯,也會產生挫折,然而孩子會藉此鍛練,在「嘗試與錯誤」的過程中學會面對問題、並提升自己的耐挫力。

「放手」不易,但卻是寵愛孩子的我們需要不斷調適的課題。

arrow
arrow

    che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