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實習與紀錄

 

文 / 許嘉心

                     康寧護專實習生

 

編按:嘉心唸的學校雖然在台北,但由於她住在楊梅,就主動向喜兒申請實習。嘉心從事褓母工作多年,經驗豐富的她卻願意回校進修幼兒教育。她在小班實習期間,態度認真、對喜兒師生的互動也觀察入微,我們可從以下她所寫的實習心得與部份觀察記錄得到了實證。 

                       0 (29).JPG

 

實習心得

有別於大多數幼兒園的現況,喜兒是一間很特別的幼兒園。它沒有很華麗的環境,但在這裡的孩子每天都能與最自然的環境做接觸,盡情的奔跑、玩耍、學習。它有一個讓幼兒發展大肌肉的戶外空間,更將幼兒的自理能力、生活常規訓練得很好。教學的內容並非像一般幼兒園以現成的教材做教學,而是配合季節與生活作為教學主題,就連餐點也以自然健康為取向。

0 (16).JPG  

0 (18).JPG

對從未涉及幼兒園教學的我而言,這次的經驗給了我很大的啟發與幫助。由帶我實習的班級老師身上,我學習到:當班上幼兒開始躁動時,該如何去維持秩序;當幼兒情緒需要發洩時,又該如何讓幼兒適時渲洩情緒來安撫幼兒;當幼兒犯錯時,要如何引導幼兒,讓其知道自己的行為已造成別人的困擾;在教學上又如何利用生活週遭的事物與社區資源做有效的教學應用等等。

0 (26).JPG

0 (24).JPG

在實習的這段期間,雖然要放下自己的工作,在某些層面上有所損失,但相對的;我也獲得了用金錢也買不到的寶貴經驗。這些經驗必需要自己身歷其境之後,才能體會領悟的。例如:三次的試教活動中,我就深深了解要將課程帶得活潑有趣,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除了要時時注意幼兒的反應,做為課程的靈活變化,還要留意自己與幼兒的互動是否順暢?更要掌握維持班級的秩序,以及課程的內容是否過於緊湊或缺少變化?

0 (1).JPG 

 0 (7).JPG

 

觀察記錄

案例一

角落時間: 幼兒各自選好自己的角落玩耍,老師叮嚀他們要懂得分享,然後坐在教室的課桌椅上準備下一個活動的教具。教室的另一角落A生在玩玩具車,B生走過來問A生: 「我可以玩嗎? A生: 「要等五分鐘。」B生走到時鐘下方看一下時間問我:「五分鐘是多久啊?」我說:「等長針指到1的時候就換你玩了」。B生在A生的旁邊,邊看邊等待,時間到了換B生玩,B生玩了約五分鐘後,到圖書角與其他同學看書,大概五分鐘後又離開,加入另一個扮演角遊戲當病人。B生:「我感冒都有乖乖吃藥」我說:「嗯,感冒要按時吃藥才會好。」並提醒B生去擦鼻涕。B生擦完後繼續回來遊戲幫同儕量血壓:「你流好多血喔,要吃退燒藥。」我問:退燒藥什麼時候吃? B生說:「退燒。」我說:「是發燒時吃的。」此時另一角落C生發出尖叫聲,老師請C生到身邊並問:「剛剛那是什麼聲音(語調輕緩)?」C生不語。老師:「說話時要好好講,你這樣的表達方式別人不知道你要說什麼?」C生離開後隔約三分鐘與另一幼兒再次大聲喧嘩,老師:「C生跟D生請你們先休息冷靜。」

0 (4).JPG

 

個人感想 :  老師的班級經營技巧,讓多數幼兒都能懂得學習等待並與他人分享,對於C生的行為舉動,也許是因為與同儕互動時,因為小小爭執而無法適當表達自己情緒而發出的尖叫聲。

採取措施:老師在當下馬上請幼兒到身邊,並教導幼兒正確的表達方式。而當幼兒再度發生同樣行為時則給予休息讓其冷靜的處理方式,讓幼兒能具體明白自己的行為會影響到他人的感受。

a (2) 

老師說明:  針對幼兒因為情緒高亢而發出的尖叫行為,老師會以幼兒健康照護為訴求,讓孩子了解尖叫行為對喉嚨的傷害,以及別人的感受。而在成人的提醒之後仍無法改善,則要改變引導方式,請幼兒坐著冷靜休息一會,並請他觀察班上小朋友們溝通的方式,以及高興時的表達。

 

案例二

生活常規:   老師依照慣例先請小朋友上廁所洗手為用餐前做準備,小朋友都依照指示完成後,回到座位上坐好以緩和自己的情緒。接著老師為小朋友舀湯,大家齊唸用餐謠後開動。陸續有小朋友已經將湯喝完並排隊裝飯菜,裝好後再端到自己的位置上。用餐進行到一半,A生的碗打翻,飯粒撒在地上,旁邊的同學也過來幫忙撿拾飯粒,A生用手在飯粒處抹來抹去,弄得地上滿是黑漬。稍後老師問A生:「為什麼飯粒會倒到地上?」A生:「因為碗滑滑的。」老師輕聲的說:「我有沒有教過吃飯時要用手扶著碗?」A生:「有。」老師:「那你把飯粒撿乾淨後才能離開。」A生一粒一粒的慢慢撿,地上有些飯粒被其他幼兒踩來踩去,此時我加入幫忙,A生也加快動作完成撿拾飯粒,接著再拿抹布將地面清理乾淨。飯後A生拿漱口杯刷牙,隔了一分多鐘他向我表示要大便, 請他去廁所,二分鐘後A生向我表示大在褲子裡, 我帶他到廁所清理。

0 (6).JPG 

 

個人感想 :   A生在吃飯時可能不專心沒將碗扶好,才導致碗掉落地面。在撿拾飯粒時,有可能是想將飯粒全部集中在一起再撿拾,而有手滑過來滑過去的動作。因為有便意時;沒有馬上表示要大便,以致來不及大到內褲上。
採取措施:  老師在A生發生掉碗時,並未指責而是先了解事情經過,再讓他知道吃飯時沒將碗扶好,碗掉落地面必須自己要去收拾殘局,目的在於訓練A生培養自我負責的習慣,也告訴他下次有一點點便意時就要趕快去上廁所。老師的處理態度給我很大的啟發,在幼兒發生突如其來的狀況時,要以高EQ的態度面對。

IMG_4574 

老師說明:    孩子的生活自理習慣是透過平日累積建立的,因為自己的不專心,而導致飯菜撒落滿地,幼兒需要學習行為本身的因果關係,以及負責任的態度。但成人會考量孩子的年齡及能力程度,給予適當的幫助,並協助完成清潔工作,也讓孩子完全的感受到自己有能力清理乾淨。

 

案例三

繪本故事:  午睡醒來小朋友用完點心,老師向大家說:「請整理好桌面的人到前面圍成半圓,要講故事囉;今天請嘉心老師講故事給大家聽。」小朋友就定位後,老師先提醒聽故事的規矩,然後我坐在前面。我拿出繪本說:「天空應該畫什麼顏色?先讓大家看圖說故事,舉手說出自己看到的內容。」A生:「下雨了天空塗不出藍色。」B生:「有兔子說把雨傘關起來。」C生:「雨停了。」D生:「有小兔子。」E生:「我感覺小兔子小baby的媽媽在握手,小baby一直哭。」F生:「他說他有事情,他就生氣。」……,每位幼兒都有機會發表他在書中所看到或者他所認為的,期間也會有已說過的孩子舉手獲准後插話進來,一直到最後的N生:「有兩個人,下雨了,沒下雨了,但牠們還撐著雨傘,彩虹出來了。」繪本翻完給他們看後,我問:「什麼時候會有藍色的天空?」N生:「太陽剛出來。」我問:「太陽還有什麼顏色?」C生:「灰灰的,下雨。」G生:「彩虹。」我:「什麼時候會有彩虹?」B生:「下過雨的時候。」我問:「天空上有什麼?」大家各說各的:鳥、月亮、星星、太陽、飛機、戰鬥機……。接著便由我完整的為孩子唸出繪本內容。

IMG_5486

 

個人感想 :     這是首次試教,我在班級老師的指導後嘗試講繪本故事給孩子聽,小朋友也都很守規矩的舉手發言,表達自己的所看見的內容與想法。但我因為教學經驗的不足,導致無法完全顧慮到孩子,讓每個幼兒都有發言的機會,多虧老師提醒。
採取措施:   在進行活動前必須要作事前準備,讓幼兒先看圖增加印象,再掌握繪本故事的重點,簡潔扼要的做說明。也要注意到是否都有讓每一個幼兒有發言的機會,才不會讓幼兒感受到好像被忽略。

IMG_4454 

老師說明:    通常喜兒在繪本故事講讀時(見「先看、再問、後讀」一文),第一遍會先讓幼兒看,引導孩子從圖片開始猜測、想像及理解故事,孩子透過對圖片的思索,加深了對繪本的瞭解,以及比較原本自己所想和作者試著表達的有何差異。與其說是老師講故事,還不如說是大家的讀書會:透過彼此的互相傳達來增加想像力,讓故事有不一樣的發展、變得更有趣,也讓孩子與書本有更多的連結和發展語言表達的機會。

arrow
arrow

    che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