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兒的孩子,加油!

/ 羅美惠

                  瑞梅國小老師

 

       教育最初始的形式來自家庭與生活經驗,但是現在家庭結構改變(以小家庭居多)、少子化、雙薪家庭,再加上資訊時代每個成人的工作壓力大….等,許多孩子缺乏與同伴或兄弟姊妹的互動,即使進入幼稚園也因為家長們不願讓孩子輸在起跑點的心理作祟,提早讓幼童學習正式學科,而缺乏遊戲的互動、生活的體驗。另外,由於父母工作忙碌,在電視、電腦陪伴下,使得現在的孩子不僅缺乏同儕間的互動,其生活經驗也少得可憐。

       上次,寫了「考試愈多愈好?!」的文章之後,潔玫老師便有所感的告訴我,其實有些學生甚至不必寫評量卷就懂了,但是有些學生寫了再多張也無法理解。因為如果國語課文中出現的景象都未曾出現在孩子的腦海中,而這些孩子從未體驗過的景象以文字和圖片的方式呈現出來,不僅難以理解,更容易造成學生缺乏學習的興趣。例如:當低年級的國語課文提到「稻浪一波一波….」時,有些孩子根本就沒有看過稻田,更遑論將一大片稻田因受到風吹而形成像海浪般的比喻,加以想像並理解。雖然有時學校教師們通常會配合影片作為教具,但是對於實物的體驗仍有落差。

       有一次,我開車經過兩旁滿是木棉花的道路時,我那位仍就讀幼幼班、說話又不太清楚的孩子,竟然以讚嘆的語氣告訴我「哇!路上好多木棉花喔!」說實在的,我真的很感動,因為每天上下班都會經過的路上,孩子從「不認識木棉花」到「欣賞木棉花」,也可能他以前也會欣賞,但是不會說、或者只是我沒發現而已,所以我可以肯定,以後當他聽到「木棉花」這一首民歌時,一定能理解作詞者書寫「紅紅的花開滿了木棉道,長長的街,好像在燃燒」的意境。原因很簡單,他曾經在喜兒幼稚園仔細的觀察過、瞭解過、觸摸過木棉花。

       所以,在這次喜兒的畢業典禮中,潔玫老師首先恭喜孩子們的成長令人歡喜之外,也提到了一個重點,就是他們從幼稚園許多體驗式的學習(觀察昆蟲、漫步稻田、角落時間的積木建構),即將在國小階段轉換成文字與數字。沒錯,當我在小學的教室中特別是上國語課時,常常可以觀察到孩子的表情是多樣的:有些孩子會津津樂道,分享與作者類似的經驗;有些孩子就是在課堂中想像、回憶過去的體驗;有些孩子露出疑惑的表情、甚至無法融入熱烈的討論中。其實久而久之,當孩子認為自己無法融入討論、或者根本無法理解時,難保孩子不會演變出破壞討論,或者學習成效低落的情況。

      不過,孩子學習困難的原因有很多,這裡所說的只是其中一部份,但卻是我所認為很重要的一部分。很多人都認為現在的九年一貫課程讓學生在學業上的競爭力低落,但我卻認為不論教育改革如何,幼稚教育應該是其根基,試想如果孩子從小就缺乏與自然環境的接觸,如何與所習得的文字連結?缺乏對家鄉生活的體驗與認識,如何培養鄉土情懷?缺乏人際或同儕的互動、生活自理的能力,如何根據生活經驗作價值澄清?如果孩子在小學低年級就對學習不感興趣、不理解,如何成為喜歡學習、愛好學習的終身學習者?

       今年喜兒只有四位畢業生,我想這四位小朋友雖然注音符號、國字、數學學得沒有其他小朋友多,但是他們在腦中累積了許多有趣的圖象之後,在國小裡一定可以很快的適應學業上的學習,並跟上其他小朋友的腳步。可是這四位小朋友的探究能力、觀察力、想像力、表達能力等等的基礎,可不是其他小朋友靠評量卷學得來的。

       祝福這四位畢業生未來一定能夠飛得更高更遠,發揮潛能,加油!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e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