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聽、溝通、信任

 

/ 王曦芳

 

 

編按:一直以來,很多家長甚至老師都問:喜兒已十幾年了,有沒有追蹤在喜兒畢業的孩子後來發展如何(意思是喜兒所給予孩子的影響)?我們一直不敢「妄動」,孩子的童年雖然很重要,喜兒畢竟是扮演著「正向的起頭者」而已;孩子成長過程中的變數實在太大了,家庭、學校、居住環境,任何一個環節裡的人、事、物都有可能給孩子帶來正或負的影響,其中又以家人為最。

不過,玟妤、奕辰兩姐弟卻一直是我們很想探討的對象,我們看著他們單純而自在的成長(姐姐安親到小六、弟弟到小四,沒有額外的才藝或科目補習),撇開學業優異不談,讓我們重視及稱許的是姐弟倆的特質﹕善良而有主見、內斂卻樂於助人。什麼樣的教養使他們擁有如此良好的品格?尤其是父母在工作上都很忙(爸爸在高鐵從事管理工作、母親是三天兩頭不在家的空服員),其育兒經驗一定很值得為外人道。

 

感謝奕辰媽媽的分享。「聆聽、溝通、信任」又豈僅止於父母而已?對老師而言也是很受用!(本文原是發表在facebook的喜兒社團內,徵得她同意後轉載於此。)

 

喜兒希望我聊聊教養孩子的方法,因為我是一個有福氣的飛行媽媽。

 

我有兩個來報恩的寶貝:懂事又獨立的玟妤和奕辰。

 

從小他們的功課會自己主動寫好,從不用大人催促。

 

14歲的玟妤會幫忙整理家務,洗衣、洗碗、熨衣服、倒垃圾等,這些都難不了她。

 

10歲的奕辰也會負責做簡單的擦桌、掃地,和接受姊姊的旨令。

 

他們知道幾天不在家的媽媽討厭回家時看到髒亂和一堆家務,所以總會盡力維持家裡基本的整潔,減輕媽媽的負擔。

 

至於為何孩子會懂事又獨立,也許是與生俱來,也許是家庭環境的關係。

 

因為我是一個不能時時刻刻陪著孩子的媽媽,所以我對孩子採取百分百的信任,我相信他們有能力將事情努力處理好,而他們也一直讓我很放心,無後顧之憂。

 

同時,孩子分享的任何事,我會認真聽。孩子願意和我分享他們生活的精彩,是做母親的光榮,所以要珍惜,要聆聽。玟妤曾對我説,妳不像媽媽卻像朋友,這是給我最好的讚美了!

 

也不曾體罰小孩,孩子做不好的地方,要用他們懂的方式告訴他們為什麼這樣做會不好。曾看育兒的書說兩歲的小孩就會聽道理,只是不太會表達而已。所以一直以來我都努力當一個講理媽媽,希望孩子改正的地方就溝通。只要孩子能理解想法,幾乎就不會再犯相同的錯誤,而且講理孩子不會有任何暴力傾向。

 

其實沒生孩子前的我很容易生氣,但有了孩子反而脾氣變好,所以是孩子成就了我,還是我成就了孩子,其實很難説!

 

我對教養孩子絕無過人之處,只是聆聽,溝通和信任而已。

 

註:五天後爸爸也來文發表感言,正如創辦人潔玫老師所言「他以自己受教育及工作的體驗,從宏觀的角度掌握到最基本的教育重點,在過程中,仍常做自省的功夫,而非一味要求孩子,這也許才是父母能接近孩子的心的方法。」感謝奕辰爸爸的分享。

 

爸爸的話

 

在某種程度上,我是扮演賢內助的角色,但做的實在不夠好,只能維持小孩的飲食及衣服的清洗,頂多加上庭院的清潔維護而已。

對於小孩的教養,於學業方面,當然希望孩子能夠表現優異,但我始終秉持一個原則,學業成績的優秀必須是小孩出自內心想追求的,而不是為了父母的期盼才用功。我能做的只是時時提醒,每個人遲早都要進入社會工作,自己有堅強的實力才是任何事業發展的基石。學生時代能做的就是好好充實自己,有努力就會有收獲,且是屬於自己的、不是爸媽的

除了學業外,從自己的工作經驗中深深感觸到,個人「能力」固然重要,但「態度」決定一切。因此我也常叮嚀小孩:無論什麼事,都要盡自己的能力「認真」去做:認真的讀書、認真的玩、認真的休息,這不是要求小孩凡事好勝,而是要培養凡事「積極負責」的「態度」。

另外也希望小孩有「同理心」,很擔心兩個小孩因為從小生活寬裕無缺,會缺乏對人世間冷暖、生老病死及窮困潦倒等人生悲苦層面的理解,而有凡事以自我為中心的生活態度。「能力」及「態度」是決定競爭力的基礎,但能體貼別人的「同理心」才是能融入群體的基本要件。

講到現在都是嚴肅的話題,其實近年來愈來愈體會到:人生在世,「積極」生活固然很重要,但可以是在「惜福、感恩」的基礎上,以「軽鬆、不計較」的生活態度來「積極」過生活。回想大學時代時就已立下「盡人事、聽天命」的人生觀,而二十多年來,感觸越來越深刻了。

想要孩子好的事應該很多,以上是我優先想到的幾點,最重要的是要如何讓小孩自己「認同」以上我所講的,而不是用責備、逼迫的方式,這一點我自己一直是在學習調整中、摸著石頭過河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e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