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運動中讓孩子形塑良好的自我

 

/  方潔玫
            創辨人

 

0 (11).JPG

 

    喜兒的孩子每天一到學校,把書包放好之後,就可以在庭院自由活動。大班的孩子因為要訓練臂力和體力以銜接小學,須先自行在庭院跑步、拍球五十下、爬鑽籠、盪繩索之後,才可以自由活動。八點四十以後,其他班老師帶領孩子,利用院子裡各項設施,各自進行約三十 ~ 五十分鐘的體能活動,包括跑步、走平衡木、爬鑽籠,或跳高、吊單槓、盪繩索、爬樹屋…。

 

page1.jpg

0 (6).JPG

 

    這樣做的原因主要是因為幼兒的大腦還在不斷地發育之中,他們需要透過遊戲、探索、運動等刺激來持續讓大腦統整自己的感官訊息,以便成為一個能靈活適應生活環境的孩子。因此,除了早晨的運動,老師仍會在課程裡,安排不同的身體動作發展課程。

 

page8.jpg 

 IMG_0075 - 複製.JPG

   

        最近為了準備十月底的親子運動會,各班老師更讓孩子探索各項體能器材,其中大班和小班上周都有讓孩子動手組合了水谷氏教具來進行體能活動,運用了包括木箱、平衡板/棍、木梯、輪胎等器材。各器材經過孩子組合之後,由他們進行探索,用自己的方式通過這些考驗其平衡感與手眼協調的障礙。  

 

0 (7).JPG

0 (5).JPG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這是他們自己組合的(小班則老師在旁協助),每個孩子參與的態度都非常積極,老師並未規定孩子採何種方式通過障礙,而是問孩子:你想用什麼方法過去。有少數孩子直接挑戰高難度,用走的通過平衡棍(寬8公分)或橫放的梯子(高55~60公分);有的孩子用爬的;有些孩子感覺爬在梯子上還是有不安全感,他就採用坐的;每個孩子都嘗試用自己感覺到安心的方式通過障礙,沒有退縮,完成時,大家都帶著自信的笑容。一些平日較好動的孩子,他們的冒險精神在活動中得到了一展身手的機會;而平日行事較為謹慎或較容易退縮的孩子,也展現解決問題的能力:用自己的方法先通過考驗。 

 

page4.jpg

page3.jpg

  page2.jpg

 

    大班孩子甚至把梯子的一邊豎立起來掛在木箱上,成為比平衡棍更窄的障礙(寬 4.6公分)。少數孩子第一次就挑戰用走的,其他的孩子則各自想辦法,有的跨坐在梯桿上一格一格挪移到終端,有的腳踩在梯下格、手握梯上格搖搖晃晃地走過去。可貴的是,有些孩子經過幾次坐著或踩著的方式的練習之後,主動升高挑戰,嘗試用走的過去。此刻,他們都呈現出屏氣凝神的專注力,當通過考驗時,都迫不急待地跟老師或同學分享。有一個孩子極力地說服同學:「你走走看,走完有一種很舒服的感覺哦!」有的孩子走完後大喊「耶!」有的喊:「老師,我剛剛用走的過去!」

 

0 (12).JPG

page5.jpg

 

     相對於狹窄的平衡棍所帶給孩子在平衡感上高度的挑戰性,寬22公分的平衡板卻能給孩子較大的安全感:我後來看到一個本來有懼高症的大班孩子,不再需要依靠老師的陪伴或口頭鼓勵,就願意自己走上架高的平衡板,以他自己能接受的速度慢慢一步一步地前進,最後他終於走到底端,開心地從木箱上一躍而下。接著,他又馬上重新去排隊爬梯子打算再走一遍平衡板。看得出來,這位孩子已克服了木箱的高度,得到成就感之後願意主動再練習。這個孩子已經跨出了自己的一大步。

 

page7.jpgpage6.jpg  

 

    活動結束之後,孩子們在老師引導下,學習兩人一組把水谷氏教具搬回原處。這對孩子來說也是一項學習。我們可以從過程中看到一些孩子,其實是想要自己一個人搬的,或是他在前進時,只管自己移動,不會考量旁邊其他同學的位置和力量的協調。因此,還有待老師進一步的引導和更多的操作經驗。

 

IMG_0235

CIMG0423

 

    從這樣的體能活動過程中,可以看到幼兒除了得到體能方面的發展,在社會性及情緒發展方面也會有所提升: 孩子們在活動中需要排隊、等待、輪流,也要注意自己動作的合宜與安全性,活動結束後還要一起參與收拾和歸位。更重要的,孩子在動作技巧上的進步,有助於他認識自我,提升自信。

 

arrow
arrow

    che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