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學年度上學期期初家長會已於10/20舉行,會中除透過幻燈片讓家長瞭解孩子在喜兒的學習過程外,潔玫老師更把喜兒的教育目標、課程規劃以及幼兒階段需要什麼和不需要什麼具體的以文字論述出來,並分發給家長參閱。部份不克出席的家長若有需要,可在部落格的教學報告欄裡下載(「喜兒課程規劃的原則」、「幼兒在喜兒學習的目的」、「5個為什麼不!」、「5個為什麼需要」、「家長如何評量孩子」等五篇)。
96學年度上學期期初家長會已於10/20舉行,會中除透過幻燈片讓家長瞭解孩子在喜兒的學習過程外,潔玫老師更把喜兒的教育目標、課程規劃以及幼兒階段需要什麼和不需要什麼具體的以文字論述出來,並分發給家長參閱。部份不克出席的家長若有需要,可在部落格的教學報告欄裡下載(「喜兒課程規劃的原則」、「幼兒在喜兒學習的目的」、「5個為什麼不!」、「5個為什麼需要」、「家長如何評量孩子」等五篇)。
幼兒在喜兒學習的目的
~ 培養獨立自主的個體 ~
文 / 方潔玫
*1 幼兒期就發展與培養 *2 兒童期持續發展與培養
目 標 |
相關的能力與 特質 |
適合幼兒的活動與教學 |
1.照顧自己的生活
|
*1 協調的動作 *1 *2 生活自理技能 *1 *2 學習技能(含文字書寫能力) |
‧爬、散步、跑、跳、玩沙、堆地板積木、盪鞦韆、走平衡木、攀爬、鑽、丟擲、拿東西。 ‧吃飯、倒水、脫穿衣褲、收拾玩具和書包、摺疊衣物、送餐具、擦拭。 ‧吊單槓、扭抹布、扭紙條、拍球;塗鴉、蠟筆畫、寫黑板、粗鉛筆畫寫;串珠、使用剪刀、漿糊、膠帶、摺紙。 |
2.健康的身體 |
*1 規律的作息 *1 良好的飲食與清潔習慣 *1 *2 運動能力 |
‧規律的作息,早睡早起;動態靜態交替活動。 ‧口味清淡、多蔬果全穀均衡、定時少量多餐;餐後刷牙;保持身體衣褲整潔。 ‧散步、盪鞦韆、溜滑梯、吊單槓,拍球、投籃、踢球、騎腳踏車、律動,快跑、迅速停止、跳躍、翻筋斗、滾。 |
3.獨立思考 |
*1 敏銳的覺察力 *1 邏輯推理能力 *2 抽象思考能力 *1 創造力 *1 語言能力(閱讀、發表) *1 好奇、專注、堅持度
|
‧自然散步、飼養生物、種植、藝術活動。 ‧遊戲、團體討論。 ‧遊戲、團體討論。‧在遊戲、活動、討論中,被鼓勵自己選擇、表現自己的想法或感覺。 ‧繪本故事、圖畫書、團體討論。 ‧自然散步、遊戲、運動、律動。 |
4.健全的人格 |
*1 自信心 *1 情緒控制 *1 *2 同理心 *1 *2 群性相處與溝通能力 *1 主動性 *1 責任感 *1 有感受力、樂觀、有樂趣 |
‧在遊戲與活動進行中,能夠自己完成,同時受到成人的尊重與肯定。 ‧遇衝突或挫折的情境時,能有成人幫助他,以建設性的方式表達強烈的情緒。 ‧遇衝突時,學習體會受害者的感受。 ‧社會戲劇性遊戲、益智遊戲;學習說適當的話加入遊戲、化解爭執。 ‧自己吃飯、選擇遊戲、生活自理/當做得好的時候,受到適當的肯定。 ‧收拾玩具、生活自理。 ‧遊戲、自然活動、玩沙、各種藝術活動。 |
動作技能、認知、社會情緒的發展,是幼兒期與兒童期最重要的發展任務。幼兒期是學習基本生活技能的關鍵時期,兒童期則是學習運動技能的關鍵時期。
瑞士兒童認知心理學家皮亞傑的孩子發展階段與特質
0~2歲 |
2-6歲 |
7-12歲 |
12歲--- |
感覺運動期 | 運思前期 | 具體運思期 | 形式運思期 |
藉由感官和肌肉運動來建構他對世界的認知 |
思考尚無法合乎邏輯:容易以偏蓋全、或只注意事物最終的狀態、或最顯著的向度,易受外觀誤導。 |
能藉由具體的事物從事思考活動,思考具可逆性、二向度思考、保留概念 |
能從事抽象思考活動,可以思考空間、時間等抽象概念,並發展出價值觀及道德判斷力 |
家長如何評量喜兒孩子的發展?
文 / 方潔玫
(1) 看孩子的情緒是否穩定、是否愉快(譬如:工作時會哼唱)?
(2) 看孩子能否獨自工作或玩玩具一陣子,不用黏大人。
(3) 看孩子能否在提醒後,願意去收玩具。
(4) 生活自理能力如何?主動性如何?
(5) 對食物的接受度和用餐的主動性。
(6) 睡眠的品質與作息的規律性。
(7) 能否把發生過的事說清楚。
(8) 能否和同儕相處、一起遊戲,輪流或合作使用器材。
(9) 能否隨興畫圖、使用剪刀漿糊、摺紙等美勞活動。
(10)身體動作的協調與靈活度?體力強弱。
(11)看見事物的反應,會不會主動發現?提出疑問?有自己的想法和意見。
(12)喜歡看繪本故事書。
(13)對大自然的事物或現象,會有感應。
(14)有自己喜歡做的事、會投入做一件事。
(15)會把學到的把戲做一些改變、不同的花樣。
(16)孩子能否溝通、商量,親子之間越來越好相處,有話說。
有時候,家長可能會發現,孩子在家表現和在學校並不一致,並不如老師所說那麼自動自發,或能夠配合父母的要求遵守常規。那表示孩子已有能力做到,只是仍想倚賴入園前和家人間的互動模式,減少自己的責任或壓力。這時,家長可以檢視家中和學校的教養方式是否一致,要適度地提昇自己和幼兒互動的技巧,對該要求的地方能堅持,該放鬆的地方可以減少要求;這樣才能隨著孩子的年齡的成長,他該具備的能力和責任感才會提昇,到進入小學時,才能有良好的適應力。
5個為什麼不!
~幼兒階段不適合的學習與活動~
文 / 方潔玫
喜兒創辦人
美國加州州立大學
視聽教育碩士
一、 為什麼不提前給幼兒練習書寫?
真正書寫數字與文字的能力,必須靠細肌肉的控制與協調,所以到了五、六歲才能開始。由於幼兒的知覺和對物體的方向尚不能辨識,開始寫字時,常會發生上下顛倒、左右相反的現象。 提前要求幼兒書寫對幼兒執筆的方式與書寫時的姿勢,容易養成不良習慣且未來不易糾正。當幼兒理解力尚未成熟時教其書寫,在糾正其錯誤的過程中,容易降低其自信心的。
二、 為什麼不提前給幼兒做紙筆數學演算?
幼兒適合在具體、與自己利害相關的情境中思考,紙筆演算是抽象的符號認知操作,不適合幼兒。對三到六歲的孩子,狹隘地專注於學業能力,不僅可能危害其社會性及情緒性的發展,同時也會限制其智能的發展。
三、 為什麼不提前給幼兒教認文字?
文字是社會文化制定的抽象代號,對幼兒是沒有意義的符號,也不是幼兒會自動關心的標的。如果提前教,成人必然要製造許多學習的誘因與獎勵,促使原本對環境中所有訊息都十分敏感的幼兒,逐漸將觀察重點聚焦在單一的文字訊息上。順從的孩子不但養成迎合成人價值觀的學習傾向,最後反而失去對真實環境中多元訊息的敏感度與觀察力。其實幼兒只要經常閱讀繪本故事書,到了大班年齡自然而然會開始主動辨識文字。
四、 為什麼不提前給幼兒學英語?
雖然幼兒是語言學習的能手,但脫離家庭豐富而自然之語言環境的外語教學並不適合幼兒。此外,低年級兒童學習外語也比較吃力,待中高年級母語的讀寫能力穩定後,再開始學習,才會獲得理想的長期效果。
五、 為什麼不提前給幼兒上才藝課?
才藝課程,顧名思義是鎖定在發展特定技藝的學習上,是課程導向的。才藝 班的 老師具備特殊才藝,但不一定了解幼兒發展和心理;他的教學目標大多是讓學習者在當天的預定時段中,完成既定的課程或作品。幼兒的認知和理解力有限,使他要在限定時間內,依照老師指令完成作品,經常會出現各種障礙,而未 能照 老師指導做出動作或作品,這對孩子自信心的發展會有影響。另外,才藝班是混齡的,其中大一點的孩子可能表現得較為成熟或具象,幼小孩子覺察下,或許會產生欽羡、低下感,或進一步開始模仿:這樣,反而是對幼兒自主性思考與原創力的發展是有害的。才藝教室也並非幼兒熟悉的環境,幼兒太早接觸才藝教學,對他自信心的發展會有影響。幼兒的課程活動,在進行過程中, 常常需要 老師能以他的能力和需求做彈性微調,提供他探索、操弄媒材,進行較為隨機的創作;這些特質和才藝教室的目標背道而馳。因此,應該等孩子到學齡兒童階段,其理解力、思考力、控制力、自信心都較為成熟後,比較適合參加才藝課程。
5個為什麼需要
~幼兒健全發展的主要需求~
文 / 方潔玫
(1) 為什麼幼兒需要遊戲?
遊戲活動含有具體的玩具與假想的真實情境,從遊戲中幼兒得以發展其抽象思考能力、語言能力、自主性、專注力、解決問題的能力、與同儕相處的能力。
(2) 為什麼幼兒需要運動?
幼兒透過運動來得到大量給腦部的感官刺激與訊息,促使腦神經細胞之間建立更多更複雜的連結,讓幼兒感覺統合的發展良好,因此身體愈來愈靈活、反應愈來愈快,也愈有自信。幼兒對基礎的語彙的學習也是透過動作才發展得更好,此外,幼兒對空間、時間、因果關係等概念的建立,初期也必須仰賴運動及其過程。
(3) 為什麼幼兒需要自然活動?
自然是人類知識、藝術的來源,提供真實、具體、多元化的訊息給幼兒進行探索、試驗、觀察、感覺。大自然也提供了最多樣化的運動場所給幼兒。
(4) 為什麼幼兒需要成人閱讀繪本故事?
因為圖畫提供了具體的情境,讓幼兒認同故事中的主角的處境,產生同理心,逐漸降低幼兒的自我中心傾向。成人為幼兒閱讀故事,為幼兒與圖書搭起感情的橋樑;同時,在共讀的過程中,也增進親子或師生之間的感情。
(5) 幼兒身邊的親師需要配合怎麼做?
照顧幼兒的老師、父母、祖父母應給幼兒足夠的身心支持、常聽孩子說話、與孩子交談,配合孩子的生理時鐘規律作息,給孩子設定基本常規並堅定執行,降低權威的使用,學習適當的獎懲方式與技巧,以促進孩子發展思考能力與自信。
喜兒課程規劃的原則
文 / 方潔玫
依照幼兒發展的特質來歸劃學習活動,提供幼兒適當的刺激,使幼兒得到最好的階段性發展,成為身心健全的兒童(自主性)。
一、幼、小班階段的課程重點(2~4歲):
生活自理能力、動作的協調性、初步的人際相處能力、語言發展。透過肢體的動作(散步、體能遊戲、運動、唱遊)、遊戲(操作玩具、使用工具、與同儕互動)來獲得親身體驗,藉由具體的感官經驗,建立他對自己和環境的認知,發展與老師之間的互信關係,學習控制情緒。
二、中班階段的課程重點(4~5歲):
延續小班的發展,進一步提昇各領域的成熟度與複雜性:生活自理能力、更為精確的動作的協調與能力、進一步的人際相處能力、語言發展。透過動作(運動、操作工具)、遊戲(操作玩具、使用工具、與同儕互動)來獲得親身體驗,藉由具體的感官經驗,建立他對環境的認知以及對自己的信心。
三、大班階段的課程重點(5~6歲):
進入小學前應具備的生活自理能力、從事基本運動的體能、發展正確的書寫能力、獨立地操作各式工具來創作的能力、主導與配合同儕遊戲的能力、利用語言來促進其思考、發表、處理情緒和人際關係。透過與自己相關的人事物,開始學習抽象的語言符號,透過生活與遊戲(規則性團體遊戲、社會戲劇性遊戲)來獲得數字概念與推理能力,更精確地對自己、對別人、對環境事物的因果關係的覺察力與認知力。
※大班小學準備課程:
(1) 書寫活動:一次一項新技能。依序是:正確地握三角鉛筆畫圖、良好書寫姿勢、描寫數字、描寫注音符號、仿寫數字、仿寫注音符號、依筆順描寫姓名國字、仿寫體溫數字和星期幾的國字。
(2) 熟習注音符號:由容易理解、和幼兒關係密切的內容開始(兒歌、唸謠、自己和同學、親師的姓名、最近發生的事);熟悉音、形、筆順。
(3) 數理能力:透過各式團體遊戲、規則遊戲,熟悉十以內數字的大小與分解關係。
(4) 生活自理能力:早睡早起、分類整理預備自己的、認知記憶家裏電話與住址、製做並且認識月曆、有基本的時間概念,知道一天中的上學放學等相關的時間。
(5) 認識小學生活:實地參觀小學教室和校園。
四、小學階段的活動重點:
良好的學習習慣與自理能力、良好的書寫習慣與能力、發展閱讀能力、與同儕合作遊戲的能力、以口語、圖畫、文字表達自己想法或體驗的能力、從事自然活動與運動的能力。